時光裏,有我奔跑的青春

§如果上帝能夠給我一個孩子

§如果上帝能夠給我一個孩子

18世紀末的德國柏林,正在進行一場實力懸殊的辯論賽。說它實力懸殊,是因為這場辯論賽的一方為德國教育界的前輩與權威們,另一方卻隻有一人,他年有四十,身材矮小枯瘦。他的觀點剛說出口,便惹來一片謾罵聲,他的觀點是:教育孩子不在於孩子有多大的天賦,而在於後天的努力培養。

當時的德國,正是宗教盛行的年代。他的這一言論無異於將一塊巨石扔進大海,激起千層浪。有人說他瘋了,他是在對上帝進行挑釁,有人說人生來該做什麽是早已注定的,也就是神所決定的,他簡直該被送到斷頭台上。

他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他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繼續對大家說道:“我願意做個試驗,如果上帝能夠給我一個孩子,我一定能夠印證我所說的話。”

在眾人的噓聲中,這位性格孤僻的中年人離開柏林回到了自己的家。他整理了自己的資料,期望著上帝能夠給他一個孩子。半年後,他的妻子果然懷孕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他覺得是上天在幫助自己,他焦急地等待著孩子的降臨,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流產了。當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後,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大家紛紛說這是上帝在責罰他,因為他的言論實在太囂張了。

他心如刀割,但他始終有這樣一個信念:如果上帝能夠給他一個孩子,他會好好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的。

這一等,便是十年的時光。在他50多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再次懷孕了。他的心中又泛起了久違的希望,十月懷胎,生下來是個兒子。但老天似乎是在考驗他,這個孩子不僅不聰明,而且先天不足,體重不過2公斤,“哇哇”的哭叫聲好像一隻受傷的小老鼠。妻子無奈地說道:“像這樣的孩子,就是教育了也是白費力的。”但他沒有放棄,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將孩子培育成一個健康陽光、積極向上、有出息的人。

他教孩子讀書時,先買來小人書和畫冊,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講給他聽,然後對他說:“如果你能認識字,這些書都能看明白的。”過了一段時間,他不再給孩子講故事了,而是直接對他說:“這本書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沒工夫給你講。”這樣就激發起孩子一定要識字的願望和興趣。到這個時候,他才開始教孩子識字。

孩子有了讀書的興趣,就很刻苦了。不久,這個孩子就轟動了附近地區。他七八歲時,已經能夠自由地運用德語、法語、拉丁語等六國語言,通曉物理和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就考入了萊比錫大學。這個大學的校長說:“這個孩子已經具備了十八九歲青年們所不及的智力和學力。”很顯然,這是孩子父親實行早期教育的結果。1814年4月,未滿14歲的孩子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兩年後,他又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這個奇怪的老者,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他因一本名叫《卡爾·威特的教育》的書而聞名天下,是現代教育理論的先驅。他的兒子小威特23歲時出版《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看來,上帝也會成人之美的,他不包庇錯誤的理論,而是滿足了卡爾的願望,從而成就了他的偉大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