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飛行員

第125章

第125章

由此可見隱身性是當前空戰研究無法回避的課題,尤其是在超視距空戰研究中。

作為第 3 代戰鬥機標誌性的技術,超視距攻擊在業界應該耳熟能詳,但需要指出的是,那都是發生在非隱身戰鬥機之間的,而隱身戰鬥機的超視距空戰並沒有真的發生。

所以,怎麽打隱身戰鬥機,這將是陳飛他們這支部隊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我軍已經有很多專業人士早就開始了論證,但相關的論證和研究都隻在理論階段,而且,大多都是關於殲20怎麽打隱身戰鬥機這一方麵,在殲10怎麽打隱身戰鬥機這一方麵涉及很少。

陳飛他們的任務,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一方麵做出重大創新,理論家的研究和飛行員的研究那肯定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上級就是看中了陳飛他們又是一線飛行員而且理論知識又無比紮實的特點,才專門把他們調撥過來參與這個課題。

三代機打四代機?

大家聽了陳飛拋出的問題,都沉默了。

從當前獲得的很多公開數據來看,三代機打四代機基本是沒有勝算的,比如殲10打殲20,基本都是被虐,據說在金頭盔比賽中,殲10被殲11按在地上摩擦,殲11又被殲20打得丟盔棄甲,所以......想要用殲10打殲20.....

好像有些異想天開啊!

但這個問題卻必須麵對,因為從目前有限的情報判斷,未來的空戰很有可能出現外星隱身戰鬥機鋪天蓋地而來的局麵,那樣的話,我們就會麵臨不得不用數量龐大的殲10來打隱身戰鬥機的情況!

這就是為什麽上級要讓陳飛他們來參與這個課題的緣由!

未雨綢繆,這一直是我軍優良的傳統!

第90章 陳飛,首長找你

90陳飛,首長找你

陳飛的話讓房間裏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三代機打四代機,真的太困難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你連人家在哪兒都還不知道呢,人家的導彈就朝你砸了過來,怎麽打?

所以大家都感覺到了壓力,之前剛剛產生的一點兒興奮勁兒也一下沒了蹤影。

沒一會兒大家就各自散了,陳飛的宿舍裏也一下安靜了下來。

他回到書桌前坐下,也開始思考起這方麵的內容來。

隱身戰鬥機的確是很強的,但陳飛認為,他也不是不可戰勝,肯定也是有缺點的,隻要找到他的缺陷,然後從那裏突破,就一定能找到戰勝他的方法。

據他所知,到目前為止,在超視距空戰中,美國空軍的 F - 22隻在內利斯基地的對抗演習中被美國海軍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 EA - 18G 發射的 AIM - 120“擊落”。

盡管美國軍方低調處理了此事,沒有公布詳細的細節,但是陳飛經過分析,認為EA - 18G 在超視距空戰中,是采用火力電子戰的方法“擊落”F - 22 的。

在超視距空戰中,隱身戰鬥機之所以難對付就是因為如下兩個原因:敵人難以在遠距發現;而自己又很可能在遠距、沒有覺察到敵機的存在時已被隱身戰鬥機擊落。

據陳飛初步分析:對於第 1 點,EA - 18G 采用 E** 設備 ALQ - 218截獲 F - 22 的 APG - 77 的信號,並進行大致定向。

在此基礎上,當 F - 22 發射 AIM - 120C 時,EA - 18G 采用 ECM 設備幹擾 F - 22 的武器數據鏈和 APG - 77 , ALQ - 227 可以掃描 F - 22 和 AIM - 120C 的武器數據鏈信息,ALQ - 99 可對之幹擾,ALQ 99 還可以幹擾 APG - 77 ,最後“在絕佳時機裏”EA - 18G 發射 AIM - 120C“擊落”F - 22依靠“幹擾消除係統”可以既幹擾 F - 22,又製導攻擊 F - 22 的 AIM - 120C。

所以隱身戰鬥機也不是不可能被打下來,隻不過到底要怎麽打,這需要好好研究研究。

但他沒能安靜地想多長時間,很快,有人就跑來找他,說是要他和李東海去戰備值班。

此時,基地裏大多數的飛行員都被派出去了,秦青魚和黃海軍,楊冬和李成也都被派去出任務了,所以隻能讓陳飛他們來戰備值班。

具體發生了什麽,陳飛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跟白天的外星人據點有關。

外星人的隱蔽據點之所以能被陳飛發現,就是因為他們發送了電子信號,很顯然,藏在附近的外星人不可能隻有一個據點,要不然也不至於用電子信號聯係,肯定是很多個的,所以基地很快就通過那個據點的收獲,順藤摸瓜,找到了其他據點,所以,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因此,別的飛行員都被派出去執行任務去了,那麽戰備值班的工作自然就隻能落在陳飛他們頭上。

此時,陳飛還不太了解這個基地的情況,但根據一些有限的信息進行推測,這個基地應該是一個航空師的師部機關所在以及一個團級場站。

我軍的航空兵,一般是以師的建製存在的,旅的形勢比較少,而美國空軍則以聯隊建製存在。

航空兵師團製和聯隊製有何區別?

前者更適合國土防禦,後者更適合攻勢空軍。

國內的“師團製”大多采用三三製,一個航空師下轄3個團,每個團下轄3個飛行大隊,大隊之下是三個中隊。

一般而言,這樣的航空師配屬有23個左右的場站,其中一個是主要機場,配屬有相應的後勤大隊。

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國土防空中的要點,數個這樣的航空師搭配機場就覆蓋了一定的國土防空範圍,大家各管一片。

其實國內的這種“師團製”就是典型的分散部署方式,將大規模的航空兵分散在廣闊的地域,由於每個獨立部隊都需要後勤維護能力,所以後勤部隊不能由師屬直轄,而是下放到團裏,這樣,23個場站才能分別對團級部隊進行更有效的飛機養護。

這種方式下,每個航空師下屬的3個團都能控製一定的範圍,對於防禦性質的國土防空是合適的。

而美國的“聯隊製”則正好相反,是典型的集中製部署,聯隊師級就直接下轄飛行大隊團級和地勤大隊團級,在編製上戰鬥和後勤兩者等同,都直接由聯隊直轄。

這樣的部署方式更適合攻勢空軍,集中力量在一個地方,而不需要分散防禦大麵積的區域,否則飛行大隊離開了聯隊,後勤維護就有問題了。

“師團製”的分散部署和“聯隊製”的集中部署,在本質上也會讓航空兵的戰術方式有巨大區別。分散部署的“師團製”航空兵如果在戰爭中,往往是以戰術空軍的身份出現,例如蘇聯時代的航空兵就是掩護和配合地麵作戰為主,而不會用於任何有戰略目的的作戰。

“師團製”很方便移動,一個方向上的部隊集群那就給他配12個航空師,一個航空師3個團就繼續往下麵的軍、師級配屬,而且航空團自帶後勤維護能力和場站,也不用擔心脫離師屬後的問題。

當然,這種戰術思維已經比較老舊了,因為前線戰術空戰的機場往往是敵方重點攻擊目標,需要大量機場才能維持,那麽臨時的機場必然隻有簡易跑道,現在的大多數三代半戰機都沒辦法在這種土質跑道上起飛。而且就打擊方式上而言,把航空團分散到部隊後也無法形成空中優勢。

這是當年飛機航程太短才出現的落後戰術,如果飛機的攻擊距離和載彈量較大,則完全可以從後方安全的機場起飛,這也是為什麽西方戰機大多數非常看中航程的原因。

而能夠在同一個大機場裏維護起飛,效率就高很多了,這就是“聯隊製”集中部署的優勢,所以總體而言,“聯隊製”實際上進行的是遠程戰術戰略打擊,和前線戰術空軍是互相衝突的。

而且現在如果還搞前線戰術空軍,那麽殲11B、殲16、殲20的長航程隱身能力豈不是沒用了?

而航空空戰思維的改變就必然導致“師團製”編製的崩塌,就算是為了適應戰機的變化,集中部署也是勢在必行。

不過,先進和落後也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情況下,落後的有可能更有用,就比如此時,作為第二防線的重要力量,肯定就是以防禦為主了,所以陳飛推測,這一帶應該是駐紮著一個航空師的,他們這個基地,其實差不多就是一個團級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