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闕

第113章 使者

第109章使者

我一驚:“陳使兩月前才來過,此番藉以何名?

齊央道:“仍是陳公遣來探視國君身體,且下月夫人之喪期年……”說到這裏,她頓住,冷冷一笑:“竟也好意思擺出夫人。”

我沉吟,母親的喪服期滿後,另立繼室的事便可以提上日程,陳國竟如此心急。

“長嫂,”想了會,我安慰道:“君父雖病弱,卻清明仍在,他既有心授君位與兄長,此事必慎重以待。”

齊央蹙起眉頭,道:“我也曾如此想過,隻是,陳地數倍於杞,且有大姬之親,杞實不及也。若其聯合宗伯,國君退避,當真要立繼室,如之奈何?我實不敢安心。”

我點頭不語。

齊央說的我何嚐未曾想到過。我也曾考慮過直接去問父親,但反複地想還是放棄了。首先,父親的態度尚不明了,做子女的在這種事上也沒什麽發言權,實在無法指望能產生什麽影響。其次,正如齊央所言,陳國勢大,又是鄰國,而且宗伯在這些事務上的分量極大,兩者聯合,父親即便不情願,也要顧及他們的壓力。

不過辦法倒也不是沒有……我琢磨著,心思漸漸沉澱下來,拿定主意,即向齊央告別,快步地離開了。

回到宮室,我立即叫寺人調墨,自己在案前坐下,拿來兩卷空牘,想了想,提筆疾書。寫完之後,我瀏覽了一遍,將兩卷分別封好,派人喚來使者。

我將旁邊的寺人都遣開,將一卷牘書交給使者:“此書交與太子。”

使者應諾接過。

我又遞去另一卷:“去宗周前,你先往衛國,將此書交與衛伯。”

使者麵露訝色:“衛伯?”

“然。”我吩咐道:“此信甚緊要,你且速往。”

使者答應,受書退下。

手頭的事情暫時完成了,我望向外麵仍明亮的天光,長長地吐了口氣。

交給觪的信很短,隻跟他通通消息;而給王孫牟的信裏,我語氣急切,把整件事簡明扼要地敘述了一遍。

王孫牟是聰明人,這些話什麽意思他一眼就會明白。

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按禮法,既然是立繼室,母親隨媵中的人才是最佳人選。

衛國是母親的母國,無論勢力或親緣都是陳國無法比擬的,若衛國出麵幹涉,陳國便無可奈。現在母親喪期未滿,衛國不好先提什麽,而陳國之所以這樣急切,大概就是想搶在衛國有所動作之前……我起身走到堂前,望著蕭瑟的庭院,秋風正緊,黃葉在樹上舞動,吹得嘩嘩作響。

我不知道自己這麽做是對是錯。

說我謹慎也好顧忌也罷,或許因為母親,我對父親仍然難以敞開心胸。兩個月來,我們的感情確實拉進了許多,父女兩人的相處也不乏主動,卻似乎總隔著一道溝,難以逾越……

麻頭蓬亂,擦在簡片上,發出窣窣的碎響。

我清理了幾片簡牘上的積塵,抬眼瞟瞟前麵,父親和益皆神情專注,仔細地將殘簡上的麻繩換作皮條,慢慢編起。我複又低下頭去,室中靜悄悄的,誰也沒有說話,似乎將一切心思都收納在了木竹碰撞的清脆聲音之中。

一晃過去了三日,陳國使者以關心公子樵傷勢為名,一直待在杞國。期間,不出意料,他與宗伯等人來往頻繁,還見了幾次陳媯。

不過據我所知,益卻沒怎麽見過陳使。因為陳使到達的第二日,守藏史來跟父親說藏室中積累了許多殘簡,想請父親遣人幫他整理。父親一聽,表現得很感興趣,此後,他每每空閑下來,必定要叫上益和我隨他一起修補簡牘。

忽然,我聽到父親低低地笑了起來。詫然望去,隻見他將一片寬寬的木牘拿著,看了又看,遞給我:“姮可還記得此物?”

我接過來看。那牘片上畫著一堆線條,有粗有細,歪歪扭扭,像是畫,又更像是字。我惑然,這是什麽?

“不記得了?”父親看著我,臉上綻開笑容,緩緩地說:“當年你要習字,卻不願畫沙盤,隻日日來為父處摹牘。”

我恍然大悟,終於記起,這竟是當年我認字的傑作。那時,我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受過十幾年教育的人,怎麽能真和白丁小兒一樣拿沙盤練字?我不幹,死活隻要拿筆,用牘片練。母親拗我不過,於是這藏室就成了我常來的地方。

這個時代的文字雖原始,字形字義也與後世差別很大,但有了以前知識的鋪墊,我的習字速度還是算很快的,以至於母親和父親來檢查時,常常吃驚不小。不過,我對書法的研究也始終有限得很,觪就說過,我的字乍一看還不錯,但仔細觀察就會覺得線條怪怪的……

我端詳著牘片,不禁莞爾。以前的情景似在眼前浮現,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柔和:“許多年過去,不想竟還在。”

父親笑了笑,道:“那時存下了許多廢牘,你母親卻總不肯丟掉,如今還能翻出許多。”

我微笑,抬眼,看到益正在對麵看著我,神色深沉不辨。我的視線沒有停留,看向案上的散簡,伸手將幾支攏到麵前,繼續整理。

陳國使者逗留幾日,終於離開了杞國。

這期間還正值母親喪中,杞國的接待沒什麽內容,除了父親的親自接見以外,飯食樸素,更沒有樂歌佐宴。不過陳國似乎並不以為意,聽寺人說,使者帶來的禮品中,有陳君吊唁母親離世和為父親身體祈福而作的鼎。

“卻是虧難了陳公,”丘也私下裏語帶鄙夷地評論道:“陳當年不過以比鄰之國送媵,如今這般禮節,倒比衛國還哀痛幾分。”

“陳國以補藥貽公子樵,又以鬼方良駒贈公子益,竟無一物獻於太子,何其無禮。”齊央更是不滿。

當然,宮中並非人人這般態度。陳媯近來氣色不錯,宮中已經傳得沸沸揚揚,陳國使者向父親提出,如今夫人去世,公子益失母,而其本為陳女所生,還當過繼給陳媯。父親沒有反對,應允了。

這事在有心人眼裏意義非凡。宗伯那邊似乎就等母親喪期過後著手操辦了;嫡室這邊則一提起就憤懣不已,抱怨父親糊塗雲雲。而麵對諸多議論,父親卻表現淡定,任大夫們爭執,隻各自撫慰一番,仍不改心意。

益則更加低調,除每日探望父親,幾乎閉門不出。他與我之間的關係也愈發顯得微妙,話語交流更少了,視線偶爾相觸,他便很快地收回,像要避開什麽一樣。

我也沒有發表意見,隻一心等待衛國的消息。

果不其然,陳國使者離開的第三天,衛國遣了一名上卿來到杞國。

除了我,包括父親在內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誰也沒料到風波未平,衛國的使者便接踵而至。

那大夫攜了些王孫牟的慰問之物前來,先拜見了父親,又祭悼了母親,之後,也無多餘禮節,直接在正宮中與父親商談,一坐就是半日。

殿堂上除了主賓,隻許駢父等卿大夫在旁,對於談話的內容,其餘人隻能翹首猜測。

宮中氣氛悄然發生了轉折。齊央抱著庚來到我的宮室裏,人人都像預見到了什麽似的,臉上表情輕鬆,其樂融融。

“到底是衛國。”丘一邊幫著齊央給庚換下尿片,一邊微笑著說:“老婦就知曉,衛伯定不棄太子。”

齊央也笑,歎道:“我隻知擔心,竟忘了還有衛國。”她想了想,又說:“幸好衛伯遣使及時,卻似得了信一般。”

“衛伯得了信?”齊央的侍姆在一旁道:“莫非是太子?”

我淡笑不語,隻逗著庚玩耍。眾人紛紛猜想,卻又都覺得說不準,討論了一會,這話題不了了之。

過了許久,寺人終於來報,說父親他們已經談完了。

我與齊央相覷一眼,把庚交給她,起身向宮外走去。

“國君還將與使者共膳否?”往正宮的路上,我問寺人。

“小人不知。”寺人答道:“方才小人來時,衛伯使者與眾大夫已從堂上出來,小人在宮道上遇見了公子益。”

“公子益?”我眉頭微皺,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正宮的堂上空空無人,我一路又走到後庭,卻見益正站在廡廊下,正與一名寺人說話。見我來,那寺人躬身行禮,道:“君主留步,國君已往寢中歇息,且命小人在此守候,無論何人皆不得打擾。”

我微訝,稍稍向旁邊瞅去,益沒有看我,臉上表情沉靜。

“如此。”我說,吩咐那寺人在父親醒來後給我報信,說完,轉身離開。

庭中天色暗沉,接近深秋,雨水漸漸又多了起來,一片蕭索的秋色。

我踱到階前,止住步子。心中總有一塊放不下,覺得父親刻意地告訴我們他不想讓人打擾,像是帶有情緒的。是方才與使者的會談有所不快嗎……心緒翻轉著,我舉目望向空曠的四周,西邊,母親宮室的屋脊遠遠地在飛簷後露出黑乎乎的一段。

忽然想起了叔姬。

叔姬服侍母親多年,熟悉宮務,又沒有子嗣,不會對觪的地位產生一絲妨礙。如果衛國來使與父親商議再立繼室,最有可能推出的人當屬她了……心中有些唏噓,母親對叔姬等媵侍一向不乏防備,親近而不依賴,最終卻還須將命運聯結在一起。

這就是宗族的力量,隨媵雖不為我認同,在某些方麵卻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合理。隻是其中伴隨的恩怨冷暖糾纏為何,唯有各人自己知曉罷了……

身後傳來一個腳步聲,我回頭,益正從堂上出來。四目相遇,他的步子似緩下片刻,卻沒有停下,徑直向我走過來。

“兄長。”我行禮。

益頷首還禮,走到與我並排的地方,止住腳步。他看看我:“莊在此處作甚?”

我彎彎唇角:“無他,望望秋景。”

益略一點頭,沒說話,也不挪步子,與我一道望向庭中。大風從牆垣外吹來,卷起淡淡的塵沙,將庭中石板走道掃得幹幹淨淨。

“衛伯使者是你招來的。”沉默了會,隻聽益沉聲開口道。

我詫然望去,他的眼睛肯定地看著我,神色莫測。

心中並無慌亂,我不置可否地笑笑,沒有回答,反問道:“兄長可中意那鬼方良駒?”

益一怔,看著我,眉間掠過一摸暗色:“何意?”

我唇邊莞爾:“兄長以為何意?”

益的表情稍稍斂起:“我曾入夷陣救出陳國公子,此駒乃陳公謝禮。”

“原來如此。”我仍是笑,卻盯著他的眼睛:“那姮當再作他問。兄長,姮一直在想,那日若無上卿阻止,兄長可仍將射那大侯?”

話瞬間挑明,益的目光凝注,瞬間炯炯。

我與他直直對視,毫不相讓。

“君主!”正在這時,堂上的一聲呼喊打破沉寂。一名寺人急急地跑過來:“國君方才在室中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