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帶著洞天仙境

第196章 放下江湖不去管

說真的,雪落驟然聽到紅花宮老大給弄死的消息,也是覺得蠻好奇的啊。

山間開滿桃花,這支桃樹竟然開了兩種不同顏色的桃花。

雪落和小乖從紫霞湖出來繼續前行,就到了一座桃園,裏麵中滿了桃花,還有陶淵明的石像。桃園旁邊還有一個東吳大帝的展覽館,裏麵主要是展示東吳大帝孫權的一生。

作為第一個南河城建立國度之人,孫權戎馬一生,縱橫天下。如今隻有館內的一件件殘鐵廢石,不禁讓人想起辛棄疾的詞。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明孝陵出來來後,小乖有些疲憊,雪落便帶著妹子到附近的南河城大排檔吃特色小吃。南河城大排檔都是南河城比較有特色的小吃,成名已久了,排隊的人很多,等了40多分鍾才輪到。點了南河城鹹水鴨、古法糖芋苗、天王烤鴨包、王府泡椒雞、美齡粥等。

招牌鹹水鴨,可能個人口味偏重,感覺雖然叫鹹水鴨,但口味仍比較清淡。古法糖芋苗,不知怎的感覺口感上有些像王老吉。這道菜忘記名字了,好像是油炸蘿卜絲,還可以吧,感覺北方也有。這是天王泡椒雞,隆重推薦,還有下麵的美齡粥及天王烤鴨包味道也很不錯。

可能由於太累了,便回到住處午休了一下,本想下午去南河城博物院看看,沒想到起來時已經4點,博物院已經關門了。沒辦法,於是改道南河城長江大橋。南河城長江大橋,不知各位是否記得小學課文裏的南河城長江大橋呢?

反正雪落是沒記得。朋友跟雪落說起時雪落還專門百度了一下,才稍有印象。因此特意跑來看看。下圖是小學課文裏的南河城長江大橋。說起來南河城長江大橋也是一波三折。南河城長江大橋全場4.5公裏,分為引橋和正橋。

引橋可以理解為在陸地上的橋麵部分,兩段引橋加起來差不多3公裏,正橋基本就是江麵上的橋段,約1.5公裏。雪落和小乖是從正橋與引橋交界初的位置坐電梯上去的,有一個觀景台,15元/人,也可以從觀景平台直接到達引橋。

但是一定要早點去,下午五點多就關門了。雪落和小乖從引橋與正橋的交界處往回走,看著覺得也不是很遠,結果走了近40分鍾!走完後,小趙說如果兩人走完南河城長江大橋的將會注定攜手白頭。雪落看著狡黠的小趙,不寒而栗:還好隻走了引橋!

從南河城長江大橋下來,已是夜晚,由於形成比較緊,雪落和小乖又去了南河城先鋒書店,一度被cnn稱為“龍國最美書店”,已然成為南河城的著名文化名片,雪落和小乖去的是五台山的旗艦店。坐公交552路在隨家倉下車即可。

先鋒書店“光的十字架”可謂是這座書店的標誌。先鋒書店的當家人是個基督徒,他曾說:“光的十字架”是整個書店的靈魂,仿佛看到天堂的光輝,雪落想象中的書店就像天堂一樣美麗。每一位讀者都在燈光下安靜的看書,寧靜安詳。

走了一天很累,看一下計步器今天走了近4萬步。由於時間不夠充裕,第二天就要和小乖去蘇州了。南河城還剩下最後一站:南河城理工大學。由於朋友正好是南河城理工大學的,這也是走的最少的景區。這裏有一大片水杉林,筆直的水杉下是成片的二月蘭。

成片的紫色海洋。其實雪落很想拍一組逆光下的水杉林,無奈這兩天都是陰天,昨夜還有一場暴雨,打落了不少花瓣。雖然還有些簌簌小雨,但一大早就有很多來照相的人。

南河城的市樹除了水杉還有法國梧桐。南理的筆直道路兩旁栽種著整齊的法國梧桐,不僅南理,南河城的街道也是如此。據說當年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便在道路兩旁中滿次數,百年後,卻成為南河城市的盛景。

一說為孫先生當年準備在南河城建都,製定《首都計劃》:“全部設計皆為百年而設,非供一時之用,故於設計事項,不敢不格外慎重。”設計者們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園林綠化規模標準“大南河城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園一英畝,此數實城市設計家所認為最適宜者也。

這標準,相當於公園和林蔭道占全城麵積40%,且平均每個南河城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園綠地——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巴黎和柏林。為華盛頓的6倍之多。乘車前往火車站途中,再次端詳這座城市,確實市區的綠化做的比好的不知一點半點。

整座城市也完全不像北上廣深那般擁擠,給人一中和諧平靜的感覺。南河城,作為六朝古都,有很多景區都值得一去,若是時間充裕,在此玩個十天半月都不嫌短。雨花台、總統府、棲霞寺、烏衣巷等等。值得留作下次了。

其實,雪落和小乖剛到蘇州是介個樣子,黑雲壓城城欲摧,上午十點猶如傍晚似得。第一站本來是蘇州博物館,然後拙政園、虎丘,但是剛到蘇博,卻發現蘇博門口冒雨排隊的隊伍有100多米!無耐,因為恰逢清明節假期,大家都選擇這個時候出行。

雪落和小乖於是立馬改道,決定去龍國昆曲博物館看一看。這兩張是用手機在路上隨手拍的,不僅大雨,而且堵車!蘇州的建築風格很獨特,一到平江區,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沒有什麽現代化的建築,無高樓大廈,全是白牆黑瓦,蘇州的古典園林。

本想著去龍國昆曲博物館聽昆曲,沒想到卻意外的走到了平江路。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曆史老街,是蘇州古城內唯一比較完整的保存原有曆史風貌的古街。這裏早已成為蘇州必有景點之一。如同其他特色老街一樣,這裏有也很多特色的小吃。

蘇氏牛肉麵,比較清淡。整個蘇州的菜有點清淡的甜味。生煎包,裏麵料給的很足,而且有濃鬱的湯汁,很讚。這個油炸餡餅具體名字忘了。蘇州還有很多名菜,聽說鬆江樓鬆鼠魚什麽的,但是這次獨自出發,算了一下成本,還是吃小吃劃算些。

平江路是一條很熱鬧的街道,很多商戶換了又換,而平江路對麵的那條小路卻顯得格外靜謐,真的很有江南的味道。平江路逛完,便按著地圖檢索前往龍國昆曲博物館,到了才發現竟然在維修,要到清明節後才能對外開放。

無奈,這次與之無緣了,昆曲博物館旁邊有一個評彈博物館,以前倒是聽說過評彈,但卻沒有真的聽過評彈。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漢族說唱藝術。

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曆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平江路出來,目的地就直奔拙政園了。

時間不早,這次直接奔向拙政園!去拙政園前,一定要去旁邊的蘇州園林博物館看看,這樣你才能更好的看懂龍國園林。這回有幸,正好遇到一個蘇州的本地老師在講解蘇州園林。這位老師從蘇州園林的曆史到龍國園林每一時期的建築風格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吸引了很多遊客的駐足,以至於後來造成“交通堵塞”,不得不讓老師“化繁為簡,長話短說”。不過通過他講了一遍雪落和小乖大都對蘇州園林有個初步的了解。這位老師本是一個學習工科的,卻因愛好龍國古典文化,喜愛龍國古典園林,才來次義務講解的。

由於園林博物館的人流量太大,後來又基本是被趕著走,無奈相片留下很少。出來後已是下午3點多了,趕緊前往拙政園。拙政園始建於明,是龍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國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獨樹一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由於剛在園林博物館聽完講解,得知世界園林分為三大體係:歐洲園林、西亞園林、龍國園林。歐洲園林特點是方方正正,不管是花園還是園林藝術都修剪的方方正正。

西亞園林代表就是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在草原上建起高大的、能承受巨大重量的拱券,覆上防滲物,在其上積土種植植物,形成了中空可住人的人工山,是徹底的改造。龍國園林則是講龍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龍國園林又分皇家園林、寺廟園林及文人墨客主打建造的私家園林。皇家園林例如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花園在建造時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規模宏大,建造精良。

寺廟園林起於魏晉南北朝,佛教盛行,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之說。而文人園林則是代表了民間住宿花園的精華,建造私家園林的文人,有不少是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或書畫家。

在建築園林時雖然沒有皇家園林的宏偉大氣,卻能從一亭一景中窺見主人家的文心和素養,難能可貴。在拙政園四季均有景可賞。春日山茶如火,杏花滿園;夏日賞荷,閑聽雨打芭蕉;秋日木芙蓉,冬日雪中賞傲梅。

雪落和小乖無意間在屋頂抓拍到一隻小貓。此情此景,是否有種“寂寞空庭春欲晚,桃花滿地不開門”的意境呢?每一景都深含妙意,譬如荷風四麵亭,四麵通透,卻能四季欣賞不同的景色:春柳輕,夏荷豔,秋水明,冬山靜,荷風四麵亭不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庭院中竟然遇到很多小貓,在此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這隻小黃貓也不怕生人,靜靜的臥在溪水旁的樹叢中,看著人來人往。從拙政園出來後,已是傍晚,虎丘是趕不上去了。自從去玩園林博物館後,感覺每一座園林都想去,都值得一去,留園,獅子林,滄浪亭……

每一座園林都有不同的意境,在明朝時期,蘇州園林建有二百七十餘處,清末時由於戰亂,蘇州存有園林一百七十餘處,現如今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的隻有十九處,當雪落得知有極大一部分的蘇州園林是毀於解放後的和平時期時,不禁痛心不已。

真心希望那些飽含曆史、文化傳承的園林能很好的保護下來。晚上宿青旅,晚上有雷雨陣陣,和青旅的幾位朋友玩殺人遊戲玩到深夜。第二天早起,坐公交前往甪直古鎮!甪直古鎮位於蘇州東南邊,在蘇州和昆山的交界處,曆史悠久,已經有2500年的曆史了。

雪落和小乖一到景區就看見神獸甪端的塑像。甪端與麒麟相似,卻長有一角,傳說甪端通四方語言,能日行一萬八千裏,常伴有明君出現。有點像代表司法公正的獬豸。另一說是秦始皇當年養異獸,偶得甪端,卻想用人工飼養的方式繁殖甪端。

要知神獸非人力所及,何況甪端乃是伴明君才出現,豈能靠人力繁殖?便衝破禁錮,騰空向南方飛去。始皇大怒,令天下之兵圍捕甪端。甪端巡行到甫裏鎮郊的澄湖上空,見到湖水清澈,水波浩渺,叢澤流芳,奇麗秀絕,靈氣鬱盤。

無長江之激浪,少太湖之廣寒,便降落於湖中。當地人不但不追捕,反而為甪端提供食物,在湖邊搭了一個大棚讓它們居住。甪端見當地人諄樸、善良、厚道,也就安心居在澄湖之畔。每當湖中發生沉船,有人落水,甪端就騰飛而至,背馱落水人送至岸上。

又將沉船拖至岸轔。自從甪端來臨,澄湖一帶風調雨順,少有天災。後來,甪端死了。當地人將之葬在澄湖岸邊。人們為紀念甪端,將此地取名為甪直。偶然聽朋友說起甪直,說這裏的安靜,說這裏的幹淨。(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免費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