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526 台灣

要在台灣登陸對於蘇聯紅軍來說真心是不太容易,主要是對馬海峽這一側實在是太危險了,如果日軍的空中力量集中在這一線進行攔截,那紅軍還真不敢硬闖。哪怕是現在紅軍已經重點攻擊了這一側的日軍空中基地和港口,甚至進行了攻勢布雷,但是紅海軍對於安全穿越這一線依然是沒有太多信心。

尤其是對於直接負責登陸台灣行動的總指揮蘇霍伊來說,壓力真心是山大。他一直在考慮能不能繞開危險的對馬海峽呢?

實話實說,想要繞開對馬海峽不是不可以,可以從庫頁島那邊繞嘛。但是這麽一繞距離是成倍的增加,對於登陸部隊來說,這簡直是要老命了。而且線路變長也會讓後勤補給更加困難。所以這個想法很快就被蘇霍伊拋棄了。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選擇另外一條路的思路,既然從海參崴出發風險太大,能不能換一個出發點呢?然後蘇霍伊就在地圖上查找了起來,離台灣更近補給更方便的地點不是沒有,如果華夏東南沿海在手裏,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了。

但是讓蘇霍伊無語的是,這個設想一開始就不可能,首先這一塊地區就不在盟國的控製之中,從浙江到廣東這一線都是鬼子的地盤。隻能說刮軍實在是不給力,哪怕是能保住廣西和海南島也好啊!

當然,這也就是吐糟一下,蘇霍伊很清楚,就算廣西和海南島在刮軍手裏,以刮軍的尿性也不會答應,就算刮軍能答應美國人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也會阻止。在華夏,蘇聯唯一能靠得住的小夥伴隻有t共。而很可惜的是t共的勢力範圍僅在華夏北方,能控製的口岸也僅限於華北一側。

如果登陸部隊從這裏出發將麵臨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運輸問題,現在東北一線還沒有打通,蘇聯的物資並不能直接通過鐵路運抵華北,暫時隻能依靠外蒙的簡易公路進行運輸。這條簡易公路的運力實在有限,保障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作戰需求還湊合,但是根本滿足不了紅軍的作戰需求。

按照軍.委原定的計劃,一部分物資走海參崴,另一部分走外蒙,雙管齊下應該能勉強滿足要求。但是前麵說了蘇霍伊對海參崴這一線疑慮頗大,認為太危險,所以他其實是並不傾向於這個方案的……

經過一番艱難的思考,蘇霍伊給軍.委發了一個很長的報告,這個報告因為實在太長,就不一一詳細說明。總之這份報告的要點是:第一推後登陸台灣作戰,至少將其向後推遲一個月。第二,改變原本從海參崴出發的方案,將出發地點選在旅順。自然地第三點就變成讓遠東方麵軍先行打通滿洲裏至哈爾濱以及哈爾濱至大連的鐵路線,以方便後勤補給。

可想而知,這個方案幾乎全麵推翻了軍.委之前的決策,按照蘇霍伊的建議,那就必須首先解放東北,搞定了東北自然是繞開了風險極高的對馬海峽。紅軍的登陸部隊從大連出發,不光是距離要近不少,最主要的是當鐵路線被疏通之後,紅軍的補給情況將會極大的改善。

你想想,原本紅軍幾乎隻有海參崴一個港口可用,從歐洲過來的物資幾乎全部依賴海參崴的運力,而這邊又十分危險,可想而知稍有閃失都將造成了整個行動的不順暢。

而如果首先解放了東北,那麽情況就不太一樣了,蘇聯的物資可以走滿洲裏直下大連,在旅順港起運,這邊不光更安全,而且路程稍短,而且旅順港是不凍港,未來一二月份的惡劣天氣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而海參崴就不一樣了,冬季是需要破冰的,為了保證行動順暢,紅海軍可是萬裏迢迢的派了不少破冰船過來,甚至還覺得不夠保險。

甚至不光是旅順港可以啟用,連帶著疏通了關外關內相連的鐵路之後,塘沽一線的港口也能啟用,雖說當時這些口岸規模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反正蘇霍伊覺得自己的設想是很理想的,隻要解決了東北,所有的問題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他認為完全可以推遲登陸台灣的行動,延遲到1945年3月都沒有問題。

當然,蘇霍伊的所有考量都是基於軍事層麵的,因為他僅僅是個純粹的軍人,但是在政治方麵,他就犯了大錯誤。第一,原定的計劃是軍.委通過的,軍.委不是不知道先拿下東北的好處,問題是軍.委暫時做不到。

遠東方麵軍可不像曆史上1945年那麽強大,擁有百萬雄師,此時的遠東方麵軍兵力純粹就數量而言比鬼子可能還稍微少一點。雖說軍.委一直很鄙視鬼子的戰鬥力,但是並沒有真的掉以輕心,還是比較清醒的認為一口氣解放東北是不現實的。

這還僅僅是兵力這一個因素,更重要的還是補給,遠東方麵軍的後勤補給的75%都要依靠歐洲方向。當地哪怕是經過了兩個五年計劃新建了一定的工業,但整體而言還是不夠看的。唯一能供應充足的就是食品,某仙人的戰俘政策可是極大的開墾了遠東,糧食是綽綽有餘。但是彈藥、油料那真心就是大問題了,尤其油料,幾乎全都依靠歐洲輸入。而現在歐洲戰場上因為機械化部隊眾多,每天需要消耗的油料都是天文數字,再供應亞洲戰場真心是很吃力了。

這還不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真正讓軍.委決定不立刻解放東北的最關鍵原因還是政治。對於蘇聯來說,西歐更重要,而現在紅軍正在同英美盟軍賽跑,必須全力以赴的在西歐跑馬圈地,盡量的多占據一點地盤。自然地沒有太多的餘力去照顧遠東了,如果不是台灣太重要了了,政.治局和軍.委都不會同意開展這麽一次登陸行動。

而現在蘇霍伊傻乎乎的就跟軍.委長反調了,你說說這是什麽性質?反正當政.治局獲知了蘇霍伊這份政治上很不正確的報告時,是相當不滿意的。

連托洛茨基都批評蘇霍伊的幼稚:“我們難道不知道先解放東北將更加有利嗎?難道就隻有他蘇霍伊同誌是個聰明人?有些同誌考慮問題總是隻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卻從來不從全局上著眼,東北問題僅僅隻是一個軍事問題嗎?這是嚴肅的政治問題!”

托洛茨基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之前軍.委將解放台灣的重任交給蘇霍伊的時候,他是默然接受了的,而現在大部分準備工作都進入到了最後的階段時,這位總指揮卻告訴政.治局:“那個啥,對於作戰計劃我沒啥子信心哈,要不咱們換個計劃吧!”

這就讓人相當不可接受了,怎麽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卻腿軟了呢?往小了說這是你蘇霍伊信心不足,往大了說你丫的這是在逗軍.委和政.治局玩兒吧!

沒有人喜歡被糊弄,尤其是在這種重大軍事問題上隨便糊弄,自然的政.治局的惱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當場就有人建議臨陣換將,將這個討厭的蘇霍伊換掉,讓其他更有魄力的同誌去完成這項任務好了。

不過李曉峰卻對這個建議說不,他認為:“從當前的紅海軍的現狀來看,最適合這項任務的隻有蘇霍伊同誌,他隨同美軍一起參加了太平洋上的島嶼登陸作戰,對兩棲作戰十分熟悉,這些寶貴的經驗是其他同誌不具備的。突然的換一個不熟悉海空兩棲登陸作戰的同誌去執行這個任務,這太過於冒險了。我必須提醒在座的同誌們注意,蘇霍伊同誌的態度雖然是不對的,但他提出的實際困難和危險卻是客觀存在的,連他這種經驗豐富的老海軍都覺得沒把握,其他的同誌能比他做得更好嗎?一旦出現了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李曉峰的發言讓政.治局沉默了,紅海軍別看這些年高速發展,但從本質來說還是太缺乏經驗了,老海軍們更熟悉傳統海上作戰方式,早就落伍不適合當前的戰爭形勢了。而青年一代又剛剛起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今有能力指揮這種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的指揮員是少之又少,不用蘇霍伊,難道將剛剛升任海軍司令員的庫茲涅佐夫派過去?

很顯然事情不能這麽做不是,庫茲涅佐夫有他的工作,那些工作也很緊要,他走了那一攤子誰去接?至少在當前的蘇聯能挑起這個擔子的人還真找不出第二個。

說到這,李曉峰繼續講道理:“我本人也是相當的反感蘇霍伊同誌的這種態度,這給政.治局和軍.委的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但是我認為,敢於說實話和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同誌還是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尤其是當他們的意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更加的寬容!”

斯維爾德洛夫忍不住了,反對道:“怎麽容忍?他都徹底地否定了政.治局和軍.委的決策了,這是要翻天!難道就任由他為所欲為?到底是***還是槍指揮黨,如果所有的指揮員都學他,那還不天下大亂!”

看得出斯維爾德洛夫是傾向於強硬的按照原定計劃解決蘇霍伊帶來的麻煩。當然,理由也很簡單,一直以來斯維爾德洛夫就認為歐洲比華夏更為重要,如今歐洲都緊巴巴的,怎麽能為了區區一個台灣問題大費幹戈呢?

但是斯維爾洛夫在軍事問題上的發言權一直都不怎麽樣,他的意見或者建議真心隻能當做參考。包括托洛茨基在內的一票局委都沒有馬上附和,而是眼巴巴的望著李曉峰,看看這位究竟有什麽說法。

是的,當李曉峰為蘇霍伊說話之後,托洛茨基他們都很清楚,某人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而且恐怕是傾向於蘇霍伊的想法,不然他沒必要貿然開口不是。

李曉峰點點頭道:“經過一番思考,我認為蘇霍伊同誌的建議確實有道理,不解決東北問題就去解決台灣問題,風險太大。如果能夠解決掉東北問題之後,再去解決台灣問題,恐怕是水到渠成。”

“我不同意!”斯維爾德洛夫直接表明了態度,“當前我們沒有更多的兵力可以調往遠東,如何去解決東北問題?如果要從對德一線抽調兵力,我是堅決反對的!”

不光是斯維爾德洛夫堅決反對,托洛茨基也不會同意,如今圍繞德國這塊肥肉的爭奪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怎麽能在這個時候分心呢?哪怕是丟掉了台灣也不能丟掉德國不是。

“當然不能從對德戰場抽調兵力,”李曉峰一句話就打消了政.治局的疑惑,“西歐暫時確實比遠東重要,當然不能為了芝麻丟西瓜。但是我認為執行蘇霍伊同誌的建議,跟我們當前的戰鬥沒有必然的衝突!”

“怎麽會沒有衝突?”斯維爾德洛夫又插話了,“要解放東北,就必須增兵,這是必然的!”

誰想到李曉峰卻反問道:“誰說這是必然的?是軍.委的廣泛共識?還是布柳赫爾同誌這麽認為?或者是梅列茨科夫同誌有這樣的要求?”

斯維爾德洛夫還真就說不出什麽了,因為他的思維陷入了一個錯誤的圈子,他很自然的認為東北當前的進展不大是因為敵我力量比較接近,而要打破平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兵。而像蘇霍伊所說先解決東北問題,其潛台詞自然就是要求增援。

問題是,李曉峰不認為這是對的,他說道:“最近一個多月,遠東方麵軍在東北穩紮穩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已經翻越了最糟糕的地形,挺進到了平原地區。接下來我軍的機械化優勢和重火力優勢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當不利條件減少有利條件增多之後,這個仗怎麽會變得難打呢?”

稍微一頓,李曉峰斷然說道:“所以我認為,東北的僵持僅僅是暫時的,當我軍稍作休整,補充了之前的消耗之後,一場更大的勝利就在等著我們。我認為不需要給遠東方麵軍補充太多的兵力一樣能夠解決日本關東軍。甚至如果我們將t共的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隨著他們出關作戰,東北解放是指日可待!”

說白了,李曉峰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他認為當前的遠東方麵軍已經足夠解決關東軍了。根本就不需要什麽增援。而這一點是斯維爾德洛夫反對優先解決東北問題的關鍵要素之一。

隻不過斯維爾德洛夫對這個結論並不相信,甚至托洛茨基也表示懷疑:“這個結論是可靠的嗎?之前布柳赫爾同誌可是說過,要想解決關東軍,至少需要70萬的兵力,而現在遠東方麵軍頂多隻有五十萬兵力,這個差距可是相當大啊!”

李曉峰立刻解釋道:“我也聽過布柳赫爾同誌有類似的說法,但是這種說法是有前提的,當時布柳赫爾同誌的原話是要想在三個月之內解決東北問題,至少需要70萬兵力,如果有一百五十萬軍隊,他能在一個月之內解決關東軍。可見布柳赫爾同誌的結論是有前提的,三個月解決關東軍,需要七十萬人,一個月解決關東軍需要一百五十萬人。但他從來就沒有說過,如果隻有五十萬人就不能打敗關東軍了,更何況如果充分地計算盟軍的力量,東北抗日聯軍有約十五萬人,t共的八路軍根據庫利科夫同誌的計算,至少能拿出二十萬人出關作戰。這就是八十五萬兵力了,要知道華夏的同誌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他們是能夠硬碰硬從正麵擊敗鬼子的。有了他們的牽製,關東軍又能剩下多少作戰力量呢?”

托洛茨基陷入了沉思,這確實是個思維的誤區,他們對東北形勢的判斷完全基於之前先西歐後遠東的軍事部署得出的,按照那種思維方式,解決掉西歐問題之後,在遠東地區美國人會搶在前麵,為了不然美國人專美於前,解決東北問題就一切以速度優先,所有對敵的判斷都是建立在高速的基礎上的,為了實現這種速度,就必須集中更多的兵力,自然需要的兵力也就是水漲船高了。

如果拋棄掉高速的要求,以紅軍當前的裝備水平和戰鬥力,以五十萬打七十萬很難嗎?更何況李曉峰講得很明白,紅軍這邊不止五十萬人,算上t共的力量,妥妥的超過八十萬,那三十五萬八路軍和抗聯部隊隻要能拖住二十萬關東軍,對遠東方麵軍來說一對一恐怕根本不怵吧?

甚至仔細的想一想,現在的敵我力量對比五十萬對七十萬,在之前的一係列戰鬥中,遠東方麵軍已經給予了關東軍沉重的殺傷,殲敵在五萬以上,這還是紅軍在糟糕地形上攻堅取得的成績,換成平原野戰,關東軍真的可怕嗎?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對托洛茨基來說後麵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隻不過他是想通了,但斯維爾德洛夫卻還沒有想通。因為他馬上就問道:“安德烈同誌,按照你的說法,確實可以不增兵遠東,但是這麽一來解放東北的戰役必然會被拖長。而解放台灣的時間表已經製定好了,在一月中旬我們就必須采取行動,現在哪裏還有那麽多時間?”

李曉峰不由得歎了口氣,他指著蘇霍伊的報告說道:“雅科夫同誌,請您注意,蘇霍伊同誌已經講了,如果可以優先解決東北問題,那麽完全可以將解放台灣的時間向後推遲,他本人也建議推遲到三月。”

斯維爾德洛夫這才想起來,感情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以“時間換空間”的基礎上的,沒有更多的增援兵力,遠東方麵軍的推進速度自然要放緩,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關東軍纏鬥,但蘇霍伊已經預計到了這一點,主動提出推遲。並且按照他的意思,在三月之後開展行動,冰封對海參崴的影響還會更小,對軍事行動還更加有力。

不過斯維爾德洛夫也不是那麽容易認輸的人,他立刻又找到了一個破綻:“但是物資問題怎麽解決?根據我們的估算,最遲在三月份我們就能攻入德國境內,很有可能在那時候發動對柏林的最後一擊,一切物資供應都要優先保障德國的戰事,哪裏有多餘的物資儲備開展台灣戰役!”

你還別說這真是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李曉峰已經有了答案,他解釋道:“根據軍.委最新的判斷,最遲在一月底,我們就能攻入德國境內,有很大的可能性在二月份就開展對柏林的攻擊,這比之前的預計大大提前了。因為在最近一個月我軍累計殲滅和俘虜了超過三十萬德軍,此時德國本土的人力資源已經接近極限,希特勒再也沒辦法征召更多的士兵來填窟窿了。如果希特勒不顧實際情況繼續征召士兵,那麽供他選擇的人群就隻有15歲到18歲之間的青少年以及45歲以上的老頭子,這樣的人員結構戰鬥力是相當有限的!”

稍微喘了口氣李曉峰繼續解釋道:“也就是說接下來我們每消滅一個敵人,其損失幾乎都是不可補充的,德軍的兵力會越來越少,就算不變少其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差。總而言之,接下來的戰鬥對我軍來說會容易不少,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推進速度會大大加快!”

說到這,李曉峰指了指地圖:“所以歐洲的戰鬥很有可能在明年二月底到三月初結束,當歐洲的戰鬥結束之後,物資供應自然就不是問題了,自然也就不會有矛盾和衝突。而那時,東北的關東軍也基本消滅得差不多了,我們完全可以全心全意的去開展最後的台灣戰役!”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