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545 柏林之戰(8)

說起這次救援行動的起因,那還得從英美對柏林的毀滅性轟炸說起。二月份當蘇聯紅軍將柏林包圍的時候,英美立刻就意識到了一點,柏林肯定已經跟他們說再見了。當然,這一點他們也早有預見,隻不過沒有想到紅軍的動作會這麽快而已。

按照英美之前達成的秘密協定,為了不讓蘇聯獨占德國,不讓蘇聯利用納粹留下來的戰爭機器,英美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的將被蘇聯占領的德國炸一個底朝天,用戰略轟炸徹底地抹掉德國的工業和經濟,將一個被徹底炸毀的爛攤子留給蘇聯。

為了貫徹這個計劃,在紅軍抵達柏林外圍之後,英美是陡然加強了對柏林的戰略轟炸,連續兩天出動上百架轟炸機給柏林鬆土。這兩次戰略轟炸給柏林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第一次轟炸在2月7日夜間,22點出頭,柏林上空綻開了第一棵“聖誕樹”(轟炸指示彈),這些聖誕樹帶來的隻有毀滅。伴隨著越來越近的巨大轟鳴聲,一架架b17、b24、b29和蘭開斯特在綠色、紅色的目標指示彈下開始投彈。從第一顆炸彈落下到第一波次轟炸機群完成投彈大約隻有20分鍾。然而就是這短短的二十分鍾就已經讓柏林近四分之一的城區陷入了一片火海。柏林上空布滿照明彈,仿佛在照亮這個注定要被毀滅的美麗城市的最後一幕。

淩晨一時剛過不久,英美盟軍的第二波次轟炸機群又來了,它們投下了大量的燃燒彈。在第一波次轟炸引發的大火指引下,第二波次燃燒彈轟炸造成了更加恐怖的後續效果。眾多原本各自獨立的小火源很快連成了一片,形成了毀滅性的大規模火焰風暴。

幸存者施泰樂在1945年2月底如此寫道:“從火焰風暴下逃生的機會很小很小,建築聚集區域在遭到高密度轟炸之後,迅速開始劇烈燃燒,燃燒區域的上空的空氣迅速受熱達到非常高的溫度,形成猛烈地對流,推動著火焰四處蔓延!”

恐怖的火焰迅速席卷整條街道或者空地,街道兩旁的房屋建築在熊熊燃燒,如同鍋爐般噬人的火焰讓家具、地毯等你能想象到的日常用品全部在火焰中化為烏有。這麽說吧,所有能燃燒的一切都在燃燒,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熊熊火海之中。甚至在距離數百公裏的波茲南上空,執行運輸任務的紅軍飛行員都能看到這座正在熊熊燃燒的城市,不光能看到,甚至你還能感受到柏林的痛苦,距離柏林城區幾十公裏的波茨坦在第二天就下了一場泥石雨!這些泥石全部來自於柏林城區!

火焰的威力是可怕的,玻璃乃至鋼鐵也在高溫下融化(相當一部分被融化的路燈燈泡被保存了下來),瀝青澆築的街道開始流淌,仿佛整座城市都在流血。大量的居民被火焰吞噬,高溫和缺氧很快成為更為凶猛的殺手,當火焰風暴席卷街道的時候,那些躲在防空洞或者地下室的居民被烘烤著、燃燒著、窒息著,然後隻能無助的死去。幾乎沒有人能夠逃生,哪怕你衝出了地下室或者防空洞也會被火焰風暴卷走燒焦。

海瑟安娜回憶道:“消防隊試圖救火,但是他們的消防車很快就陷入融化的瀝青路麵並且開始劇烈燃燒。”

這次英美盟軍使用得最多的還是白磷燃燒彈,因為白磷的特性,被這種火焰沾上了,水根本就無濟於事,甚至還會有相反的效果。一部分跳進水井或者河水中試圖滅火的人很快就發現水並不能緩解他們的痛苦,反而讓他們更加痛苦了!燃燒的白磷一旦同水接觸,那燃燒反應將更為猛烈!

維爾納.海因裏希回憶道:“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夜晚之後將開始翻天覆地的大改變。我在當天還穿著希特勒青年軍製服,照常參加勞動,甚至還準備積極投入到保衛柏林的戰鬥中去……當時一名被俘的盟軍空軍飛行員用結結巴巴的德語告訴我希特勒快要完蛋的時候,我還認為他在發瘋,不過事實很快就證明瘋了的不是他,而是我們……”

維爾納當時的工作是維持社會秩序,在空襲開始之後,他正在指揮人群進入汽車站的防空洞躲避:“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照顧傷者,安慰他們,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曆過這樣大規模的空襲。大約60分鍾之後,空襲結束,天空恢複了平靜。我們立刻離開防空洞,準備去查看轟炸造成的損失……街道上的慘狀觸目驚心,受傷的人們撕心裂肺的哀嚎著……我們協助將一些重傷者送往急救點,而普通傷者隻能繼續等待後續救護,很快急救點裏的傷者就人滿為患了,我們必須清理出新的地方……很多人就在等待中死去,因為他們不可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救護……不知道過了多久,城市上空再次布滿‘聖誕樹’將天空照得雪亮。”

“我很清楚這些聖誕樹是為轟炸機指示目標的,但我以為自己眼花了,因為我的家園已經被炸了一個底朝天,有必要連廢墟都不放過嗎?人們再次狂喊著、奔跑著,一些警察還在徒勞的試圖維護秩序,我也竭盡全力的狂奔起來,因為我剛才已經看到了太多死者和傷者,我不想變得跟他們一樣!”

“當我回到原來的防空洞時,第一批轟炸機已經飛臨了,但我很快發現防空洞已經擠滿了人,一點空隙都沒有了,於是我隻能接著跑,當時我心裏唯一想的就是快點離開這裏。穿過選帝侯路,我向市圖書館奔去,因為那裏還有防空洞可供容身。奔跑,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奔跑!空中充斥著轟炸機發動機的轟鳴,地麵上則是人間地獄!我奇跡般的衝進了市圖書館下的防空洞,但是這裏也擠滿了人,我隻能躲在過道裏容身!”

“防空洞的人太多了,每個人神態都各不相同,有捏著十字架祈禱的老奶奶,還有抱著孩子嚎啕大哭的母親,最讓我難忘的是一對旁若無人忘情接.吻的情侶,他們的雙唇一直都沒有分開,長大後我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當時的心情。轟炸開始後不久供電就中斷了,防空洞立刻就陷入一片黑暗,隨後有一些手電和應急燈亮了起來,微弱的燈光下映照出的是一張張充滿恐懼的臉,我當時有一種感覺:世界末日到了!”

“很快,我就感覺到一股強烈的壓力波湧向我,天啦!上帝救救我吧!因為我接受過的防空訓練告訴我,被空雷(延遲引信高爆炸彈)命中的話,沒有人可以逃脫,因為爆炸產生的壓力足以將人的肺擠爆!不過這次我還是活了下來,但是我們頭頂上的圖書館卻被炸平了,防空洞的一個出口也被封死,於是一些人恐慌起來,他們試圖在另一個緊急出口還沒有坍塌前離開這裏,不過大部分人並沒有動,畢竟此刻外麵比這裏危險得多,在這裏至少還有暫避死亡的可能,雖然實際上這裏也隨時會變成地獄。我也非常猶豫,不知所措,因為我也非常害怕被埋在這個地下墳墓裏……”

“就在此刻又一枚高爆彈在附近爆炸,產生的壓力一直波及到防空洞,一些人被直接掀了起來,連人帶椅子如同子彈一樣狠狠地撞在牆壁上。我緊緊的趴在地上,感覺到有人壓在我身上,突然有人開始絕望的高喊:‘白磷!’。它是**,接觸氧氣後能立刻燃燒。它燃燒著,流動著,點燃它接觸過的一切!撲滅白磷火焰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如果用水的話,情況更糟糕!隻有沙子可以撲滅這種火焰。而當時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跳起來躲開。搖曳著的微弱的燈光映照下的布滿了傷者和屍體的防空洞時我一輩子的夢魘。我努力的躲避著白磷的火流,也盡量避開受傷的人或者也可能是某具屍體,狼狽的手腳並用的爬出了緊急出口。”

“我的上帝,原來的圖書館已經是一片廢墟,我通過一段約6米的已經殘缺的門廊才得以離開這個廢墟。馬路上瀝青也在燃燒,我無助的隨著逃亡的人流盲目的向前,路上我清晰的記得一位父親抱著大約兩歲的女兒在奔跑,女孩的胳膊嚴重燒傷,淒厲的哭喊聲令我終生難忘。轟炸機群終於轉向離開,此刻圍繞著這座城市的隻有火焰,我身邊大約有十幾個人,有些人已經受傷。這時候由於高溫燃燒產生了更為恐怖的火焰風暴,它們推動著拳頭大的炙熱氣流如同子彈穿過空氣般四處噴發,我們隻能緊緊的趴在地上,希望能夠幸運的避開這些‘子彈’。我們必須互相幫助,時刻注意自己身邊的人是否被命中,一旦有人被命中後就會立刻開始燃燒,其他人就要盡可能幫助他,例如可以撲上去幫助他壓滅火頭,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活下去!我不知道就這樣同火焰風暴搏鬥了多久……大約早上四點多,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這才稍稍讓我們降了降溫。”

“不過此時我們將要麵臨的是巨大的混亂,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燃燒的廢墟,我們當中誰也不知道此刻該去哪裏,或者該幹什麽,隻能無助的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擔心。我試圖返回汽車站的防空設施,畢竟那裏是我服務的地點,但是一個老先生卻告訴我:‘過來好好看看,年輕人,你認為汽車站那裏還會有人活著嗎?你能跑出來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快點回家去看看吧!’這時候我才意識到當時擁擠的汽車站防空洞反而救了我一命……”

瑪莎.梅裏斯也親身體驗了那個慘痛的夜晚,當時她還隻是一個孩子,1995年2月13日在紀念柏林慘案五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上她對記者說道:“1945年2月13日,星期二,我、姐姐正和媽媽慶祝我十歲生日。父親1939年參軍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家,1944年母親收到了他最後的來信,之後她收到的就是令人痛心的‘失蹤’通知。戰火越來越向我們的城市逼近,一群群從東部撤退下來的士兵和打算逃往西部的我們一同經曆了這個讓我終身難忘的空襲——2月13/14夜晚,大約在21時30分防空警報響起,我們幾個孩子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穿上衣服、逃到地下防空洞……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家的地下室。廣播不停地在通告:‘警報!我們的城市將遭遇空襲!’幾分鍾之後傳來了一聲可怕的轟鳴——炸彈爆炸!然後整個世界都沉浸在無休止的爆炸中。”

“我們的防空洞充滿了火焰和嗆人的味道,它完全被破壞了。此刻,燈也熄滅了,我的耳邊充斥著傷者的呻吟聲,恐懼驅使我們趕快逃離防空洞。此刻的街道已經麵目全非,到處都是火焰,我們也再也沒有家了。房子的殘骸仍在燃燒,到處都是燃燒的轎車、難民、馬匹,他們的尖叫和哭喊如同死亡的喪曲,受傷的婦女、兒童和老人盲目地尋找著能通過廢墟和火焰的出路。而那時還年幼的我就置身在這樣的人間地獄中。”

“我們飛奔進了另外一個防空洞,裏麵擁擠著受傷和需要照顧的男人、女人和兒童,他們互相望著、祈禱著。除了一些手電筒的光亮,這個防空洞沒有其他的光線,突然第二次空襲又開始了,防空洞很快被摧毀,就這樣我們隻能在一個接一個防空洞間輾轉,尋找避難所。越來越多的人湧上了街道,一聲有一聲的爆炸如同噩夢般隨時炸響,在我眼前不斷地有人受傷燃燒,連呼吸也變得越來越艱難,死去和受傷的人們被踐踏著,沒有一絲的希望……”

連續兩天的轟炸結束之後,紅軍接收了大量從柏林城區逃出來的難民,根據他們的描述,柏林有成百上千人在高溫氣流的烘烤下喪生,這些在街道上的屍體皮膚呈現褐色紋理,毛發保留完好,一些人從地下室或者防空洞逃離街道後走不了幾步就摔倒了,直到死亡時手都保持著捂住口鼻的姿態,似乎繼續在努力地抵抗者濃煙和高溫空氣的侵襲。

據戰後的調查顯示,死於街道上的高溫氣流的不如留在地下室或者防空洞的人那麽多,因為這些所謂的防空洞在劇烈的燃燒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此外劇烈的燃燒消耗了大量的氧氣也是窒息的主要原因。德國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死於地下室的人數占死亡人數的60%到70%。

隻能說當年的柏林防空設施實在是一般,大量的所謂防空洞都是民用地下室簡單改裝而成的,抗擊轟炸的能力很差,而且缺乏完善的通風管路和設施。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納粹黨局吸取了之前空襲中居民逃生困難的教訓,要求各個相鄰的房屋的居民將各自的地下室打通,同時向街道挖掘延伸,構成了一個網絡。

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生命,因為相當數量的居民就是通過這一網絡逃離地下室的。但是這一套係統也有明顯的問題,因為互相連通,就給了火焰侵襲的機會。根據戰後的研究,這種地下室在經受大火焚燒隻能堅持20分鍾到一個小時。超過了這個時間,當牆壁吸收了足夠多的熱量之後,這裏就會從避難所直接轉變成為烤爐。此時如果人們沒有及時離開,後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更糟糕的還是這種簡單改造而成的民用防空設施抗損毀能力太差,盟軍的航空炸彈很容易將其穿透,很多逃生通道幹脆就被炸塌,裏麵的居民根本就是活活被烤死的。

甚至從地下室逃出來了也不一定就安全,百年老城狹窄而又縱橫交叉的街道又會變成另一隻攔路虎。一些路口被大量的人群和逃難民眾攜帶的細軟堵得死死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疏散。於是很多可憐蟲就必可避免的喪生於熱浪、掉落的瓦礫和磚塊甚至混亂人群的踐踏。紅軍就發現了一個無比悲慘的實例:一群大約五十人的居民互相緊緊抓住,如同瓶塞一樣堵在一條狹窄的過道上,然後一起被烘烤著死去,垂死掙紮的人群互相緊緊抓在一起,後來清理現場的紅軍戰士甚至很難將他們的屍體一一分開,最後隻能集體掩埋了事。

這次猛烈的轟炸對柏林的各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人員傷亡就不用說了,大量的民居、商店和中小型工廠被摧毀,大量的柏林居民淪為難民。而這些人匆匆的逃離家園,既沒有足夠禦寒的衣物又沒有一毛錢,衣食住行都需要紅軍去解決,無形之中給紅軍的後勤補給造成了更艱巨的負擔。

麻煩還不僅是如此,大量的屍體沒有得到妥善處理,供水和排汙管道又在空襲中受損嚴重,用不了三天柏林就會變成一個滋養細菌和病毒的大糞坑。這給紅軍的衛生防疫又造成了大量的麻煩。

更糟糕的還在後麵呢!因為大量的房屋被摧毀,這使得德軍士兵可以毫無顧忌地將其變成防禦工事,這些該死的殘垣斷壁是如此的難以清理,反而幫助德國人更好的抵禦紅軍的圍攻。而且這場慘烈的轟炸還讓柏林的居民對盟軍心生怨恨,急於為親人複仇、為自己討一個說法的他們自發的加入了納粹的隊伍,拿起武器同紅軍纏鬥到底。

對此,蘇聯方麵自然也是一肚子火氣,英美這是擺明了拖他們的後腿給他們製造麻煩。但還真能不指責對方什麽,人家反而可以冠冕堂皇的宣布這是給紅軍助戰!

“給英美明確的發電報,告訴他們蘇聯紅軍不需要他們的助戰,他們這是在幫倒忙!”托洛茨基也是氣壞了,就差點沒直接將英美駐蘇聯大使抓過來罵一頓了。

李曉峰對此倒是很平靜,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生氣,到了這個時候事情已經是明擺著的,大家都是相互拖後腿,就看誰的手段更高超了。蘇聯能泄露英美的市場花園計劃,英美自然也能炸平柏林給蘇聯找麻煩。與其毫無意義的生氣,不如想著怎麽以牙還牙的好。

李曉峰立刻就建議道:“為了徹底的封鎖德國,徹底地掐斷納粹的海上貿易線路,我建議對德國沿海進行攻勢布雷!”

托洛茨基有些迷糊,他不明白這個時候提布雷有什麽用,因為德國的出海口早就被盟軍鎖得嚴嚴實實的,現在連從瑞典獲得鐵礦和生鐵都相當的困難了,根本就沒必要布雷嘛!

不過托洛茨基知道,李曉峰絕對不會無的放矢,某人既然提了布雷那自然是有布雷的作用。果然李曉峰馬上繼續說道:“我建議在荷蘭外海進行攻勢布雷,徹底的癱瘓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這兩個大型港口……”

好吧,托洛茨基終於知道李曉峰打的是什麽盤算了,他哪裏是去封鎖荷蘭的港口,根本就是打的英吉利海峽的主意。眾所周知,英美盟軍在西線的補給暫時完全依靠瑟堡,而瑟堡的物資來源於不列顛。作為歐洲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英吉利海峽的重要意義就不用提了。李曉峰要在這裏進行攻勢布雷,為難的是德國人嗎?

“英美如果抗議怎麽辦?”托洛茨基覺得這劑爛藥有點過猛了,不過李曉峰卻回答道:“我們當然隻想封鎖荷蘭沿岸,至於水雷飄到了英吉利海峽和多弗海峽,這是自然因素,屬於不可抗力!”

好吧,某人也是夠陰險的,不過這樣的陰險很多人都覺得解恨,此時圍攻柏林的紅軍對英美的轟炸是一肚子的火,尤其是那些還被迫去營救英美飛行員的人,比如說老赫姆斯特拉……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