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667

有些事情就是經不起琢磨,納賽爾本來就暗地裏提防著美國人,就有點疑神疑鬼,現在經過聯合國安理會這麽一折騰,他對美國的信任是直線下降,指望讓他全盤的聽取美國顧問的意見?那才叫見了鬼!

所以納賽爾立刻就改變了主意,命令自己的部隊立刻進行追擊,一定要直搗黃龍。而這一道命令站在後來的角度來說,就是致命的了,不光讓埃及軍隊中了埋伏,更關鍵的是讓埃及同美國的蜜月期提前結束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後來的全麵反目。

不過這都是後話,還是先看看當前形勢的發展。在納賽爾命令埃及軍隊追擊以色列國防軍的時候,李爾文突然以前首相顧問的身份突然訪問蘇聯,這個女人指名道姓的希望同李曉峰進行會晤。

說起來自1949年開始,英國的政局也是相當的動蕩,艾德禮因為種種措施“不得人心”支持率是一路走跌,反正到了1949年底,其支持率已經下跌到了個位數,僅僅隻有不到10%的英國人還支持這位首相。

這樣的支持率簡直就是政治家的噩夢,不光是宣告了艾德禮下一屆連任無望,更重要的是連帶著艾德禮所在的工黨都十分危險。因為工黨的支持率因為艾德禮“拖後腿”那也是相當的難看。如果不趕緊采取斷然措施,下一屆工黨將又要變成在野黨了。

也就是說擺在艾德禮麵前的選擇很簡單,他必須辭職,引咎辭職為工黨未來的大選洗地。這裏就必須談一下英國的政治製度了,英國的首相其實也不是普選產生的。英國選民在每一次大選中要決定其實不是選誰當首相,而是選哪個黨執政。哪個執政黨在下議院中占有了簡單多數席位,就由哪個黨執政,而首相也就是該黨黨魁。

所以決定首相歸屬的是下議院,誰在下議院占據多數誰就能當首相。可能有同誌要問了,如果有好幾個政黨參選,誰都沒能贏得簡單多數怎麽辦呢?一般到了這種時候,就由這幾個政黨互相串聯組成聯合政府了。

一般來說英國下議院議員的任期是五年,自然的首相的任期也是五年,但並不是所有的首相都會幹滿五年。有的首相可能會中途辭職或者被黨內趕下台(一般很少),比如二戰中的張伯倫和二戰後的丘吉爾都是中途辭職。英國首相的辭職一般不意味著重新開始大選,隻要是多數黨選出來的首相,黨內再選一個黨魁就可以了。

所以對於現在的艾德禮來說,因為支持率慘不忍睹,他其實已經被黨內拋棄了,大量的工黨議員強烈的要求艾德禮馬上辭職,換一個人來當首相,不說挽回節節走低的支持率,至少也要讓選民們看看工黨的新氣象不是。

實話實說,此時的艾德禮有點眾叛親離的意思了,黨內已經一邊倒的在反對他,而民眾也不喜歡他,怎麽看他都不可能幹完剩下的任期了。

在這種情況下,擺在艾德禮麵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動辭職,讓黨內選一個新首相來代替他。第二種選擇就是幹脆解散議會提前開始大選。

第一種選擇就意味著艾德禮黯然下台,為之前工黨和他自己的一切“罪孽”背鍋,但是這種選擇很屈辱,幾乎就是被灰溜溜的趕出了唐寧街十號,完全就是一個可憐的失敗者。

艾德禮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更不想變成笑柄,自然的他不想以這種方式結束政治生涯。那麽就選第二種辦法?

第二種辦法也不是那麽美妙。一般來說,首相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不會提前解散議會開始大選的。因為對議員們來說,大選也意味著大考,誰能保證自己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呢?萬一名落孫山呢?誰不想安安穩穩的幹滿五年再去大考?

更何況每一次大選都意味著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誰願意這麽折騰?

一般提前進行大選,不是首相所在黨派信心十足,就是首相所在的黨派混不下去隻能靠選舉來洗牌搏一搏。從嚴峻的態勢來說,工黨現在提前進行大選也無可厚非,畢竟現在確實形勢不妙,不如直接開啟吹牛皮和忽悠大賽,用新政策和新綱領來忽悠選民,說不定還能反敗為勝呢?

但是,在此時的工黨內部並不是所有的議員都同意提前解散議會開始大選,因為現在的形勢對工黨真的很不利,民調顯示保守黨占據極大的優勢,真要這時候開始大選,工黨可能會被吊打從而丟掉執政黨的帽子。

對於工黨議員們來說,最好是利用接下來的一年的時候打幾個翻身仗,將支持率拉回來一些之後再跟保守黨決一勝負。而想要打翻身仗,自然首先要擺脫艾德禮這個豬隊友和拖油瓶。沒有艾德禮工黨的支持率恐怕就不會這麽慘了。

所以現在的形勢就很有趣了,工黨內部是希望艾德禮趕緊混蛋越快越好,最好是艾德禮主動的引咎辭職,這樣就可以將一切鍋都甩給他了,自然的工黨又可以重新開始了。

但是對於艾德禮來說,他自然是不願意背鍋的,這些鍋又不是他一個人的過錯,憑什麽讓他一個人扛?艾德禮知道這一屆大選他是沒戲了,但是他還想混一個體麵的下台,至少要幹滿這一屆吧?

於是工黨和艾德禮之間就僵住了,工黨議員們希望艾德禮趕緊背鍋滾蛋主動辭職,而艾德禮則希望幹滿任期圓滿下台。工黨議員們不斷地給艾德禮施加壓力,希望他走,但是艾德禮則說要他滾蛋那也可以,他會立刻解散議會開始大選。

前麵說了,立刻開始大選對工黨是不利的,所以工黨議員們也不敢逼得太急,否則艾德禮真的會狗急跳牆跟他們魚死網破。這就真是個麻杆打狼兩頭害怕的蛋疼局麵了。反正艾德禮和工黨議員們必然有一方要做退讓,否則就是兩敗俱傷。

而在這種情況下,得利的就是保守黨了,保守黨可不會對工黨客氣,1945年的恥辱他們還記著呢,所以是不斷地乘勝追擊,大肆的攻擊工黨,反正艾德禮在重重壓力之下是搖搖欲墜,不出意料的話他抗不了多久了。快的話大概馬上就可以開始大選了。

對這次大選丘吉爾是信心滿滿,在他看來工黨其實已經沒戲了,哪怕是現在艾德禮就自動下台,工黨想要在短短一年之內改變形勢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四年他們幹得太糟了,實在是洗不幹淨。

對丘吉爾來說,現在最關鍵的已經不是怎麽贏得大選,而是要提前思考英國的出路問題了。丘吉爾已經發現英國到了最關鍵也是最要命的時候,這麽說吧,英國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選錯了路的話,未來就毫無希望了。

在丘吉爾看來英國未來有如下可能性:不做改變的話,隻有死路一條,就像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帝國一樣被埋進曆史的垃圾堆。所以英國必須要改變,隻有改變才能求得生存。

怎麽改變呢?自然是適應時代的變化。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大英帝國了,美國和蘇聯的強勢崛起已經不可避免,日暮西山的大英帝國如果拖著殘破的身軀跟這兩大強敵正麵硬杠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被碾成渣渣。

丘吉爾自然不會想被碾成渣渣,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在兩大新興霸主的夾縫下求得生存,隻有保住帝國的火種來日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丘吉爾認為美國和蘇聯的崛起既是大英帝國的極大不幸,但又是極大的幸運。

為什麽這麽說呢?以前,當一個帝國落幕之時,一般都是被唯一的挑戰者挑落馬下。新的勝利者自然要對老帝國趕盡殺絕不留後患。但這一次卻有所不同,來了兩個強力挑戰者,而且這兩家毫不費力的就讓英國的霸權衰落,但與此同時幸運的是,霸權並沒有被任何一家獨得,這兩家想要獨享霸權就必須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也就是說這兩家互相是最大的敵人,反而之前的舊霸主不是那麽拉仇恨了。而這就給了英國喘息的機會。

丘吉爾認為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弄不好還會兩敗俱傷,當然最好是兩敗俱傷。乘著這個機會英國可以重新恢複和發展,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英國又可以重新加入霸權的爭奪,弄不好還能後發居上呢!

老煙鬼很看重這個機會,也認為這就是英國最後的機會了,能不能再次恢複日不落帝國的榮耀就在此一舉了。而要實現這個偉大的複興,怎麽樣讓美國和蘇聯鬥得厲害一點就很重要了。於是乎這就有了李爾文的莫斯科之行。

李爾文去莫斯科的任務簡而言之就是挑撥離間,就是火上澆油,就是去破壞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克製,讓兩家大打出手,這樣英國才能居中得利。

你想想現在美國和蘇聯算得上勢均力敵,甚至蘇聯還有一定的優勢,這兩家短時間內絕對分不出勝負。兩家PK的時候,英國人可以居中攪他一個天翻地覆,美國人弱勢的時候,就談英美的特殊夥伴關係,蘇聯倒黴的時候,就暗地裏扯美國的後腿,這樣的手段英國實在太熟悉了也太擅長了,丘吉爾相信頂多五十年,最遲一百年,美蘇之間必然會分出勝負,而那時候就輪到大英帝國重出江湖了。

當然,這些都是遠景規劃,暫時的李爾文去莫斯科主要要談的就是蘇伊士運河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可是被美國狠狠地擺了一道,雖然成立的所謂蘇伊士運河公司英國還是大股東,但誰都知道英國已經沒有話語權了。對此英國人是很不甘心的,此次納賽爾突然對以色列出手,讓英國人看到了一種可能,如果能借助以色列之手狠狠地教訓納賽爾,那麽在蘇伊士運河問題上英國不是沒有扳回一局的可能,如果能將蘇聯或者以色列也引入蘇伊士運河公司,那麽這個公司內部將變成一團亂麻,為了壓製以色列和蘇聯,美國必然要跟英國合作,到時候英國必然能夠贏回一些話語權。而且讓蘇聯和美國在蘇伊士運河上直接對掐,那絕對是搓火的好辦法,這兩家能和平共處?完全不可能嘛,說不定集小火為大火,用不了兩天,這兩家就會再次打起來。

打起來了不管誰勝誰負,都會有消耗,有消耗就意味著英國可以慢慢的去追,長此以往誰敢說磨不死蘇聯或者美國。

當然,李爾文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是傻瓜會任由英國愚弄,尤其是蘇聯馬上就要上台的某仙人,簡直就是狐狸中的狐狸,隻有他愚弄別人的,被愚弄的時候幾乎是沒有的。跟這種人談條件,等於是火中取栗。

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李爾文也不是完全沒有信心,而她的信心在於已經看穿了蘇聯此次在中東的部署。T共提出停火協議的時候,李爾文就知道這裏麵絕對有問題了,翻閱了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的相關情報之後,李爾文可以肯定擺在埃及人麵前的就是一個天坑。這一次猶太人恐怕是準備狠狠地教訓埃及人打一個輝煌的殲滅戰。而這個目標一旦實現,就意味著整個西奈半島將全部落在以色列手裏頭。

而對埃及來說,丟掉了西奈半島就意味著以色列已經兵臨蘇伊士運河這一條,甚至可以直接威脅開羅。就等於是讓猶太人將槍口頂上了太陽穴。這有多危險還用說嗎?

當然,這一切還沒有實現,雖然埃及人已經中計,但還沒有那麽深入,如果能乘早收手的話,自然不會輸掉底褲,說不定還能保存在西奈半島的不少據點,而這就是英國說動蘇聯的底牌了……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