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之全球在線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重製大道

九月二日,歐陽朔回到山海城。

接下來的一周,全球範圍內陸續誕生數個王朝,包括英國區的鋼鐸王朝,俄羅斯區的羅曼諾夫王朝,以及印第安帝國、波斯帝國跟阿拉伯帝國。

後三者雖然名為帝國,等級上還是王朝,隻是叫法不同而已。

此事都在預料之中,因而歐陽朔並沒怎麽關注,隻是在鋼鐸王朝成立時,安排大西洋艦隊水師提督阿爾瓦羅,代為前去祝賀。

接下來一段時間,怕是還會有更多的王朝誕生,全球版圖將迎來一次大分割,局勢也將越發明朗。

如不出歐陽朔所料,除大夏外,能夠屹立於荒野而不倒的王朝,不是歸屬白銀之手,就是學院派布下的暗棋,很少有第三方存在。

這對大夏而言,並不是什麽好消息。

“時不我待啊!”

歐陽朔遙望南天,鬥誌昂揚。

…………

九月九日,西南大學堂。

就在全球範圍風雲變幻時,作為世界中心的山海城,卻顯得有些波瀾不驚,從容不迫地開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西南大學堂西南角的爭鳴樓,卻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主廳之內,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孫武、鬼穀子、鄒衍、惠子、呂不韋、許行、張仲景、李白以及曹雪芹等學派領袖端坐於前。

孟子、荀子、莊子、列子、商鞅、申不害、告子、楊子、公孫龍、張儀、田駢、慎子、尹文、晏子以及管子等學派宗師,坐在中間。

後麵則是五百餘位百家門徒,都是學派中堅。

這樣一股力量,幾乎能代表整個華夏文明的思想主流,當今天下,也唯有大夏能有這份影響力,可將他們聚在一起。

九時整,歐陽朔出現在大廳。

“拜見王上!”

不論是在大夏出仕的,還是在大夏隱居的,甚或並不在大夏境內生活的百家之子,都齊齊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

此既是對荒野之帝王的尊重,也是對華夏正統的尊重。

歐陽朔並無一絲自傲之意,坐定之後,雙手下壓,示意諸位就坐,道:“論學問,諸位皆可為我師,還請不要拘謹。”

話音剛落,老子等人的神情明顯一緩。

歐陽朔謙卑的態度,贏得了這些大家宗師的好感,像老子等人,此番受邀前來,不過是看在薑尚、孔子等人的麵子,可不是真的敬畏大夏。

“諸位現身荒野之後,結合所見所聞,想必都有新的感悟。”說到這,歐陽朔看了一眼坐在堂下首位的孔子一眼,滿是深意。

自孔子重修儒家經典,已過去數年之久,想必已經有所獲。

歐陽朔接著說道:“諸學派之間,通過互相交流辯論,對各家各派的理論也有過完善與提升,此為華夏之福。”

話說到這,百家諸子還是不解。

“夏王邀請我等前來,到底有何用意,還請明言。”說話的是呂不韋。

因為不受大夏重用,呂不韋很是有些不爽的,此番受邀前來,並非真心攀附大夏,而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而來。

見此,歐陽朔微微一笑,終於道出目的,“本王在想,諸子百家,各有所長,也各有專攻。倘若說,某一家一派就能代表華夏思想正統,怕是誰也不服氣,誰也無法說服誰。於大夏而言,也不願真的獨尊一派,而排斥其他學派。”

聽到這話,在場很多人都心中一顫。

他們大多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真正親曆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未親曆過後世長達千年之久的“獨尊儒術”。

可自打諸子百家現身荒野之後,這方麵的信息就不斷向他們湧來,由此還造成儒家被其餘各派排斥的現象。

眼下歐陽朔這位荒野最具權勢的帝王突然重提此事,其意何為?

難道說,一個新的流血時代即將來臨?

這並非不可能之事,細數曆史,沒有哪個王朝能真的同時容忍百家存於一處,從而造成王朝內部思想領域的混亂。

這對王朝統治而言,簡直是大禍患。

倒是坐在堂下的呂不韋,神情頗為興奮,甚至隱隱有些期待。

歐陽朔道:“時代在變化,思想自然也要革新,本王尊重百家學派共存於大夏,不代表大夏不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體係。”

孔子、墨子等人聽了,齊齊點頭。

歐陽朔沒有咄咄逼人,隻是客觀地闡述大夏的現實需求。大夏為諸子百家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百家也要為大夏分憂才是。

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

“本王的意思是,希望百家學派來一次大合作,在保持各家各派獨立性的同時,集合各家思想之精華,互相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既適合荒野規則,又包含王朝治理方方麵麵的思想體係,以為標杆,以作正統。”

“嘶~~~”

在座諸位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為夏王的野心所震驚。

歐陽朔的設想並非天方夜譚,漢朝時期雖然獨尊儒術,實際上,官方推行的“經學”,在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基礎之上,已經暗暗糅合了百家精華。

此事本就有先例,為何做不成?

孔子第一個站了出來,拱手說道:“王上之設想一旦達成,必可造福於天下蒼生百姓,仲尼不才,願率儒家參與其中,盡一份力。”

歐陽朔見此,起身,鄭重回了一禮:“夫子高義!”

諸子百家代表的本就是華夏文明之精華,歐陽朔要立足華夏本源,複興華夏文明,將其推廣至全球,就必須先完成內部的整合。

要讓諸子百家合為一體,既不現實,也無此必要。

一個沒有競爭,沒有差異的文明,是無法長存於曆史長河之中的。

歐陽朔的做法顯然極為高明,他要融合的隻是百家思想之精華,是形而上的東西,而非形而下的實體。

這對百家學派而言,同樣是一個大機遇。

大夏在允許百家共存的同時,也沒有將百家納入王朝正統,就像空有寶山,卻放而不用,殊為不美。

不論何家何派,最終目的還是要服務於王朝,如果不被納入正統,就無用物之地。歐陽朔提出的設想,顯然就是要彌補這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