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大宋

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

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

煙花三月,仿佛刹那之間,江南被一片香花和綠柳圍了起來,時不時又來了幾場細雨,有些喜人。

然而昌化縣的衙門中大小官吏卻有些喜不起來,剛剛上任知縣不到一個月的那個少年,如今開始查起了舊案,一件一件地翻開,讓這些人都找不著北,不知道這個王知縣要幹些什麽事。

王賢一直像是沒有事情的人樣,對著縣衙裏麵的大小官員也是挺客氣,但他老是把舊案翻出來,然後讓人過去查,搞得衙役們個個都是怨氣頗生,但又不敢違命,隻是胡亂地跑動著,然後回來就亂七八糟的說著不停。

不過王賢本來就是不指望他們的,他把一些沉案作了分類,然後把那些死結著的案件放在一起,而那些還可以再去查的又放在一起,先從簡單的案件查起,一一的弄明白,隨後再開堂審理,讓那個老縣丞洪渡均和主簿陸收都大吃一驚,不敢再有所輕視。

他查的案件基本上都是一些很簡單的事情,比如家產之分,以前都是隨意糊弄的,目的就是想兩邊敲錢,王賢偏偏要重新分,而那些來送禮的人根本找不到他,隻能悻悻而歸。

而王賢整理好這個之後,那個在小張莊裏的張老八也被抓到了昌化縣,王賢本來就對他有氣,帶到公堂之上就隨意地問了兩句,然後直接判死,關進大牢,以待秋後。

隨即他便讓那個老婦歸家,然後廣貼告示,以正其明。

這本來倒是沒有什麽,但是王賢卻沒有想到差點釀成一個禍事。

那個老縣丞洪渡均於第二日突然找到王賢,頗有些婉轉地向他求情,希望免除張老八的死刑,但是王賢對這個害死那老婦親子的張老八心中氣憤,聽到有人還來求私情,立刻有些挖苦地道:“你是收了他的錢吧,不過你找錯人了,我是不稀罕這些銅臭之物。”

洪渡均當場就紅了脖子,氣惱萬分,回到家中就悶悶不樂起來。

王賢本以為這個小插曲無甚大礙,誰知道沒過幾日,上麵的巡察使就過來了,王賢還正要笑臉迎接你,卻沒有想到那個巡察使當場就把王賢扣押住,然後占了公堂,給王賢收了監,以等開堂審理。

這突如其來的事情讓王賢一時回不過神來,直到放進牢房中他才反應過來,這是有人要整自己了。

可是來到這江南小縣,自己還沒有得罪過什麽大人物,怎麽會突然又牢獄之災呢,難道是朝廷中有變動,要把自己抓起來?這也不可能,那朝廷要抓之人怎麽會用一個小小的巡察使呢?他就坐在這個陰暗的地上,怎麽想也想不明白。

被關已經是很習慣了,在草原上的小黑屋,汴京裏麵的高級牢房,還有那個周大的鐵屋,他也沒有上麵恐慌之意,而且這邊很安靜,是一間單獨的牢房,兩邊都是空著的,雖然他被拘謹再這裏,可是牢卒們因他是縣官,還是不敢造次,給他的牢裏放了一些稻草,讓他有一個睡得地方。

三月的夜色根本看不清什麽,然而有暗香浮動,頗能使人靜下來,輕嗅著不知哪裏來的香味。

王賢並沒有多想什麽,他自己是一屆官員,而且又是朝廷外放的,除非犯了了滔天大罪,否則最多就是貶到嶺南,或是直接被免官,永不錄用。

來到昌化縣已經一個月了,王賢現在才有些明白起來,什麽叫做官場。

這個昌化縣是一個杭州的小縣,比起周圍的餘杭諸縣要小的多,而且官吏也不是很多,但是其中繁雜之事,讓王賢目瞪口呆。

一個小縣衙之中,總共設了六個公堂,但是這些個公堂都是假的,就唯獨一個縣衙公堂,其他的地方都是給人填官職的,光是主簿下麵的書記官就有五六個,而其他的諸如監鹽又分副監理,大大小小的官吏讓王賢終於明白起來,自己以前見到的那些都是有頭臉的,而在他們的背後還有極多的官吏,他查了一下登記,總共竟然有三百餘名官,一千餘名吏,而其他的雜役更是不算,這其中還有不少的沒有登記造冊,不然的話會是更多。

而這些人中,真正有官職的不過數十餘人,其他人都是占著俸祿,留著身份的“官戶”,每年調撥的糧食昌化縣就要留下一大批,就是留作給這麽多的官員的補貼,浪費在他們身上的多不勝數。

因為這個緣故,所有的人都不幹事情,除了一些有肥水可撈的差事,大多數人都是待在衙門中坐著,等著月俸錢,所以積累了那麽多的案子也沒有人管一下,整個昌化縣的衙門就像是專門收稅的了。

而縣衙之外也是積弊太多,因為昌化縣離周邊的幾個產鹽大郡比較近,所以官鹽和私鹽開始頻頻鬧起矛盾,昌化縣的鹽監控製著這邊的鹽輸,他是一個小官,不敢作些什麽事,但是藏私肯定是有的,而因為大宋開始明禁私鹽,所以那些暗地裏走的黑鹽變的極貴,老百姓們雖然離產鹽地很近,但卻吃不起鹽,弄得人心惶惶的。

而這江南小縣裏麵,絲綢和布倒是產量頗多,小農之家很多人都養起了桑,也算是農田之餘可以得利,但是也不知道是哪個知縣定下了規矩,說要官府統一收絲收布,這讓那些小農們頓時倒起了大黴,而那些絲布全部都是被官府低價收走,再高價賣走,所以一時之間,作衣人還穿不起衣,產絲者還隻能摸幾下絲綢,隻能是敢怒不敢言。

最為重要的是農田和水利,昌化縣有幾道大河而過,但是河道不休,工程不備,每到洪水季節,水至人家,泛濫不堪,而到了那幹旱之季,沒有臨近河邊的水田都得不到什麽水,所以收成極差,百姓們幾次三番地找官府整修,卻都是備搪塞過去,一拖就是幾年,隨後就會不了了之。

這個帶來的負麵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昌化縣的百姓們本來靠得就是這幾畝水田,而收成是他們最大的希望,如今田不僅越來越少,收成又越來越少,有的人家一日兩頓稀飯都活不下去,若是遇到洪災就更是悲慘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