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偶像

第七四九章 凋零的記憶叫做絕望

程曉羽在東京參加《秒速五厘米》的日本首映禮,“偶像計劃”還在國內做新一輯迷你專輯《god.project.party》的線下簽售會,這一次三首新歌並沒有參與打榜,而是隻有買下專輯的粉絲才能先睹為快,但是gg音樂網、知了音樂網以及新進崛起的異網音樂都在和“上河”聯係,希望購買播放權,最好是獨家播放權,mv獨家播放權,背後站著華夏最大的網購網站“雲裏集團”的異網音樂開價已經到了一點三億。

如果“上河”還願意打包賣獨家下載權的話,異網ceo給“上河”的條件是價格任開,隨著播放器之爭落下帷幕,各大網站都在搶先布局音樂網站和音樂app,因為“上河”的大部分網絡音樂版權早就賣掉了,因此程曉羽並沒有打算在這方麵和別人一較高下,成為一個牛b的內容製作商,也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播放器的改變,以及音樂傳播方式的改變,接下來的幾年,華夏唱片公司將進入大浪淘沙的時代,如果跟不上時代腳步,肯定就會被淘汰,而程曉羽也在寫一份詳細的“上河改革計劃書”,打算在忙完“反法西斯戰爭六十七周年晚會”就對“上河”現有的體製進行改革,讓“上河”真正成為一個造星工廠。

隨著《秒速五厘米》在日本上畫,網絡上對這部動畫電影的爭議越演越烈,程曉羽已經盡量去做好國產化的程度,但是沒想到還是引起如此多的非議,幸好,日本版本是完全尊重與記憶中的原作,一點改變都沒有,他想應該能夠挽回一點口碑,至於賺錢,他已經不奢求了,隻要保本就好。

日本的發行是喜多川義人幫忙弄的,他很早就看過日本版本,程曉羽對日本的了解程度,讓喜多川驚訝,尤其是華夏戀愛觀和日本戀愛觀其實迥異的。

在華夏十多歲的愛情那叫早戀,是家長、老師必須嚴防死守和竭力阻止的事情,而在日本,那叫做“初戀”,這樣單純毫無目的的“喜歡”,是人生的成長道路中,也許隻有一次的美妙經曆,是豐富心靈與情緒的必經之路。日本父母們不會因此大驚小怪,甚至會為孩子們的童真的愛意,而滿懷欣喜。

而據媒體調查百分之八十多日本人,初戀都是沒有結果的,因此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絕大多數日本人的真實生活,尤其是日本對純愛電影的拍攝,總是和疾病,死亡相聯係。

從純愛電影的曆史來看,哀傷淒美的愛情一直是日本所推崇的,直到90年代的後期,才步入對愛情積極的態度中,但是青澀的愛情和初戀還是離不開的主題。

而《秒速五厘米》又是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年青一代,即當時所謂的迷惘一代80、90年代的戀愛觀的縮影。雖然沒有脫離單戀的被動狀態,但是也從一個新鮮是視角詮釋了戀愛和人生的關係。

從而反應了這一代日本人對戀愛的執著。

這也是這部《秒速五厘米》能順利的在日本發行的原因,因為看片會結束之後,很多年輕的試片員與排片員看完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覺得這是非常值得引進日本的動畫,而《秒速五厘米》也是首部登錄日本的華夏動畫片,無論最後的票房怎麽樣,程曉羽其實都創造了曆史。

但播放《秒速五厘米》的日本電影院依舊不多,第一天隻有六十多家小型電影院開畫,而海報的主打宣傳還是:《我的野蠻女友》監督程曉羽最新作,首部登錄日本的華夏動畫片。

而這一天,很少發工作之外細語的蘇虞兮,第一次發了一篇長“細語”——《凋零的記憶》

《秒速五厘米》是程曉羽極具個人色彩的一部作品,這種個人色彩已經濃厚到讓我臆測這是一部半自傳體作品。

這是程曉羽描畫的極其現實的作品,盡管盡管毀譽參半,卻有無可毀謗的價值。

一般說來,觀眾對這部作品的不滿,集中在背景、人物這種無關緊要的部分,以及過分倉促的第三話。如果你對背景與人物不滿,可以去看日本版本的,日本版本的嚴謹,一定會超乎你的想象。

不過這種不滿的根源卻超出了故事本身。在我看來,對《秒速五厘米》的懷疑揭示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局限性。如此唯美的畫風能否承載這樣一個現實而殘酷的故事,這大概是圍繞著《秒速五厘米》的種種爭議的真正緣由。

在一部動畫作品裏,連接畫風與情節的是它的敘述模式。而《秒速五厘米》的敘述模式依附於時間的。所以在我看來,這部作品的唯美與殘酷都應該歸於時間與空間的特質。將《秒速五厘米》定義成一部時空性的作品也許也會引起非議,畢竟它鋪陳地敘述了十三歲的列車與十六歲的海浪,卻以寥寥數筆就將男主角成人後的種種蛻變敘述於倏忽之中。

考察一下三個部分的長度和它所承載的故事中的時間的長度,就會發現,這樣的分配是極為不平衡的。然而,對於時間並非隻有物理計量才是唯一尺度。更確切地說,生命中的時間並非如時間的科學計量般“同質”,而是每時每刻都毫無重複、不可等同。

第一部分,孩提時代的思念和誓約,沒有因為距離而冷卻,卻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成長而漸漸黯淡了。所謂“憂傷一點點積累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說的大約就是這樣的感覺——有種東西在慢慢侵蝕你的生命,你卻看它不見,抓它不住。

時間和空間,哪一個更可怕?

經曆過異地戀的人,誰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吧。隔開我們的是空間,但空間是可以用時間跨越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地球的這一個點飛越到另一個點——隻要花上一點時間和金錢,並不是那麽困難的事情了。

影片中觸及到了這一點——我稱之為“各個年齡段的時空感覺”——小孩子一個人乘車從豪徳寺(位於東京)到岩舟(位於東京東北方向的櫪木縣),感覺無比遙遠……而實際上,如果正常行駛,算上乘換時間,也不過2小時40分鍾左右的車程(電影中男孩的計劃是兩小時五十九分)。最終這段陌生的旅程,因為大雪和急切的想念而變得無比之長,這段焦灼的等候和最終的冬夜中相見的喜悅,構成了影片中最溫暖的一幕——盡管是在冬天。

所以注意了,第一話,程曉羽要告訴我們的是——“距離因為愛而變得很長,也因為愛而變得很短。”

第二話“宇航員”。故事的構架同樣沒什麽值得說的——她愛著他,可是他不知道,她以為他愛著另一個她,但是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愛著以及想望著的是啥……。不過值得玩味的是中間出現的關於宇宙飛船的一段台詞——“那真的是一段孤獨得難以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一路飛奔向前,連一個氫原子都難得遇見……隻是一心想要迫近那深邃的太空裏埋藏的秘密。我們,是要去到哪裏呢?我們又能去到哪裏呢?”

這一段話,是對“孤獨戰鬥”的人們最深刻的詮釋,充滿了對未知的茫然和不自信。

男主角說,“我隻是做好手邊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在內心裏麵,仍然不確定自己飛奔的方向上,是什麽等著自己。

第三節,最終章《秒速五厘米》短的隻有幾分鍾。如果把閃回、歌曲部分剔除,幾乎隻能算是對主角們成年生活的一個速寫了。

男孩子回到了東京,有過一段普通的愛情,成了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小時候覺得很遙遠的新宿車站,現在也變得日益普通,不覺得有任何新鮮……。

當年的那個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有了結婚的對象,隻有在翻找舊物的時候,還可以對當年稚嫩的情書微笑。前女友發來的短信似乎可以成為這個城市和時代的寫照:“我們發了1000次短信,可心靈的距離恐怕隻靠近了1厘米……”

按照柏格森的說法,時間與生命,同屬於一種無可度量的綿延。更何況記憶的篩選將時間的異質性無限擴大了。在回憶的相對論裏,那些值得珍視的須臾因細節曆曆在目而顯得漫長,並因一再重現而更加接近永恒。

而那些枯燥、乏味、機械重複的時間,縱然漫長,卻很難在挑剔的記憶場所留駐。

而在程曉羽的故事裏,敘事模式遵循了這一回憶的原則。花瓣、逝鳥、霏霏鴻雪,種種細部特寫,宛如一種普魯斯特式的沉潛,在業已凋謝的韶華中竭力的挽回著某些生命的履跡。然而名曰時空的“亞努斯”並非隻有一副麵孔。在它供給著如夢的回憶的同時,也在為夢與回憶的破滅埋下業種。畢竟《秒速五厘米》情節的殘酷性也是時間的產物。

“在我們麵前橫亙著龐大的人生與漫長的時間。”這句台詞之於《秒速五厘米》就像“tobeornottobe”(毀滅還是死亡)之於《哈姆萊特》,有著足以概括整部作品隱伏矛盾的尖銳與直白。

仔細想想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自己人生反而變成阻礙人生之物,而時間本身把生活在時間中變得難以忍受。這是生命自身的異化。就像第三部分那段令人瞠目的蒙太奇所描述的那樣,起初分隔男女主角的隻是距離,然而真正疏遠他們的確是時間。

空信箱與從未發出的短信都是時間的罪證。伴隨著《onemoretime,onemorechance》近乎絕望的歌詞,一係列孤寂的畫麵被連綴成孤寂的人生。

除了那個青澀的吻,他們從未同時出現在畫麵裏。他們在各自的隻有一個人的場景中尋找對方,然而找到的隻是破滅。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像兩列疾馳的列車,它們在某處相遇,然後擦肩而過。

這是一個比安德烈?莫洛亞的穹頂比喻更具現代性與現代節奏的類比。迫入窗欞的櫻花瓣是絕無僅有的超然於時間的存在物,它把男女主角帶向街道與回憶。他們幾乎要在鐵道路口重逢了。然而時隔多年的回眸一瞥卻被飛逝的列車無情阻隔了。

在這裏,列車被寓言化了,是隨意拾得的象征物和喻體,它的所指連接著被異化的人生與時間——當初男主角藉以去和女主角見麵的列車,如今卻阻隔著兩個人。列車這一寓言符號因此如人生與時間般諷刺且殘酷。而對此,我們除了接受並隱忍而笑,別無選擇。

以上隻是我對《秒速五厘米》的管窺錐指而已。然而對於這部作品,也許管窺錐指就已經足夠了。因為《秒速五厘米》本身,即是將個人視點的管椎置於浩瀚時間的產物,並由此昭示了人生的雙向度。我們的人生,恰恰包含著對自身的否定與摧毀。

生活在構建某些東西的同時,也必然在摧毀某些東西。這一生命過程如此盲目,以至於被摧毀之物竟然比被創造之物更珍貴。

每秒5厘米似乎這個速度並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說是很慢。

步行的速度都比它要快。

可這個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5cm/s*13年*365天*24小時*60分鍾*60秒=20498.4公裏.

20498.4公裏。這個距離正好是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這一定不是巧合。

我願意把這類悲劇成為凋零。也許繁英散盡才能結得果實,隻是誰又情願承受如此殘酷的代價呢?隻是誰又能拒絕時間把死亡加冕、讓所有珍貴凋零呢?

隻是希望之花凋零後結成的果實,為什麽卻名曰“絕望”?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動,就會悄悄流逝,如果它生長,它就會慢慢凋零。

隻有回憶永遠不會凋零,可是人不能夠永遠活在回憶之中,終將回到現實,現實是殘酷的,而時間會強迫你去麵對、妥協,然後逼迫自己刻意的去遺忘.........

貴樹和明裏最後一次見麵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兩個曾經相溶的心,經過了13年的時間,彼此達到了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