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皇後有病

第一卷 正文_第422章 京城二三事

宋臻幾乎每天都會給邊漠去一封信。

許是說說當天遇到的一點趣事兒,又許是聊聊近來治國方麵的心得。

偶爾也會提筆繪一張圖,將禦花園那朵開得最美的荷花,畫在信紙之上,再提筆寫上自己的情思,讓那邊漠的人也能感受到京城七月的風光。

孫公公倒是第一次發現,原來天子也是個情感豐富的人。

但不知為何,這樣的天子,總是容易給他一種曇花一現的感覺。

似乎隻要開過了這陣花期,就將化作飛灰……

孫公公不敢細想,但是心裏還是忍不住擔憂著,宋臻送去的每封信都仿佛石沉了大海,沒有收到過一封回信,也不知皇後那邊究竟是個什麽情況。

監軍的文書仍舊按時送達京城,將邊漠最近的大小事宜交代了個清楚,卻隻字不提王女將軍的名字。

然而宋臻似乎並不擔心,也沒見他細問,但那每日一封的信件,倒是沒有停過。

十日過去了,那出雲國太子也該返回出雲國了,但那位任性的太子聽說了,朝廷七月中旬即將舉辦科考,便非要再逗留一陣湊個熱鬧。

出雲小國多少年前開始,便以流夏國為尊,學習著流夏國的文化,甚至還將流夏國語作為出雲國的官方語言。如今出雲國太子有這個要求,流夏國這邊自然是不會拒絕。

況且招待出雲國太子的活兒,宋臻已經全都丟給了宋胤和來做,故而他答應得可謂是毫無壓力。

而與此同時,他也想要借這個機會鍛煉一下宋胤和,讓宋胤和多學習一下治國之道,多與文武百官們深入接觸。

若是……若是將來自己真的出事情了,宋胤和遲早是要繼承自己的皇位,成為下一任國君的。

宋臻時不時地琢磨著這件事情,偶爾想到了什麽,便又招來了孫公公,取了自己的遺旨稍作修改。

但宋胤和畢竟有著閑王之名,這個名頭可絕對不是白來的,雖然不至於成為扶不起的阿鬥,但要他操心

的地方也不止一點兩點,最後他修改出來的遺旨已是厚厚一疊,都能裝訂成冊了。

孫公公看著心疼,有時候忍不住了,便勸宋臻別再這麽做了,說不定皇後娘娘真能把解藥給帶回來呢……

每當這時,宋臻卻總是淡淡地回他一句:“總歸是用得上的……”

勸說無用,孫公公便不再做無用功了,隻不過偶爾路過仙緣殿的時候,總是會進去對著那道教祖先拜上一拜,祈求對方好歹顯個靈,莫要辜負了仙緣殿常年不間斷供應的祭品。

至於國師,還是沒有回來過。

他整個人就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似的,再沒聽說過與他有關的半點消息。

不過他畢竟是半個仙人,想來也不至於遇上什麽難事才是。

而宋臻這邊,也不知怎的,回宮之後再沒毒發過,雖然人還是憔悴了不少,但比之前看起來也是更有活力了。

或許這毒和人的心情多少也有點關係,若是始終鬱鬱寡歡的話,毒發的幾率也要更大些。

這樣子正好,孫公公這麽想著,去仙緣殿的次數也比以往要更勤快了。

七月中旬之時,科考如期舉行。

往年先帝在時,基本都是由顧丞相一派的人主持科考,那時候顧丞相的權勢尚未膨脹到隻手遮天的地步,對先帝亦是盡心盡力的很,故而先帝對他也很是放心。

但先帝逝世後的這幾年,顧丞相的野心漸漸顯露出來了幾分,不過宋臻畢竟也不是個吃素的,痛痛快快地便把顧丞相的欲望扼殺在了搖籃裏,沒給他任何壯大的機會。

再加上今年科考之前,顧家公子可鬧出了一個醜聞,顧家也不好再插手這科考方麵的事情了。

宋臻重用翼親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眾人原以為這次的繡球肯定又會落到翼親王頭上,卻沒想到,宋臻最後竟然讓閑王宋胤和來主持這次科考!

這可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包括宋胤和自己。

據說宋小王爺一急之下,還跑去

禦書房鬧了一場,最後也不知皇上說了些什麽,他最後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情不願地應了下來。

眾人驚奇之下,想了想,倒也明白了宋臻的用心。

從科考中脫穎而出的英才,將會是流夏國未來的棟梁,會為朝廷注入新的血脈。而自宋臻登基以來,這還是一次舉辦科考,意義更是非同一般。

這種情況下,不論讓哪派的人來主持,都免不了動私心,想要培養出能納為己用的勢力。

隻有宋胤和,清清白白孑然一身,又位高權重,誰也壓不到他頭上。再加上他無心朝政,也不會特意去培養自己的勢力,讓他來主持,正是最合適不過。

眾說紛紜,最後想明白了,便又紛紛感慨宋臻這招棋下的不錯。

殊不知,宋臻還真沒想那麽多,他隻是純粹想要曆練一下宋胤和罷了。

放榜當日,在萬眾期待之下,朝廷發布了高中的名單。

王家四公子名列榜首,這對許多人而言算是預料之中的事,故而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倒是皇上的情緒高漲,看得出來很是歡喜。

禦前覲見之時,宋臻高興之餘,竟還直接給他和三公主指了婚。

這可真是羨煞了許多人,紛紛後悔自己沒能再努力一把,生生錯失了曾經擁有過的做駙馬爺的機會。雖然這個機會很是渺小。

都說金榜題名時,與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兩大喜事,王毓這一下子就把兩樣都給占齊了,也難怪眾人要羨慕了。

至於那榜眼,則是融城太守的大公子,名為徐致清。

徐姓一族在融城很是有名,族中亦出過不少能人誌士,這次能高中,倒是在宗族譜上又添了光榮的一筆。

雖然他能成為榜眼,對許多人而言算是預料之外,倒也能令人信服。

再說那探花郎,倒真真是完全爆了個冷門。

聖旨頒布的時候,許多人聽得是一頭霧水,都奇怪著那個名喚溫言的男子究竟是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