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至尊

第六十一章 布陣

第六十一章 布陣

壞消息還在不斷的傳來,荒山鎮最先遭受巨蝗災的山蠻村猝不及防之下,靈田幾乎寸草不生,顆粒無收已成定局,其他村莊經過所有修士的奮力阻攔之下,最多也隻能保住兩成的收獲。

在楊田剛接到劉鎮守的告急劍符之後,巨蝗群已經進入了荒土鎮最南端與荒山鎮接壤的土梁村,距離土丘村也隻剩下了二三十裏。

又是一道紅色的告急劍符帶著動人心魄的劍嘯落入楊田剛手中:“與荒山鎮一般緊靠曲武山的荒沙鎮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巨蝗群。”

張鐵匠道:“荒沙鎮?那裏也有蝗災?”

楊田剛沉聲道:“不僅是荒沙鎮,與本縣毗鄰的錦瑜縣同樣找到大規模巨蝗災,因為錦瑜縣與曲武山接壤地帶麵積狹窄,蝗災甚至已經越過了錦瑜縣蔓延到了夢瑜縣境內。”

“三縣遭災啊!”張鐵匠怔怔的不知該說什麽。

而楊君山則在昨天上午楊田剛等人還在廳堂議事的時候,他便已經跑出來召集了自己手下的幾名夥伴,除了蘇寶章、楊君平、楊千海、楊寶亮幾個嫡係之外,還有葛二喜、黃明生、蘇敏、李潔容等五六個楊君山家佃戶的孩子,當然也少不了楊君馨這個小尾巴。

楊君山先是將那袋近三十斤的黃褐色藥粉每人分了三斤,叫他們先去撒到自家的靈田,或者租種的楊君山家的靈田當中,剩下的六斤藥粉他先是讓楊君平帶著妹妹和一斤藥粉撒到自家後院的菜園子裏麵,帶著剩下的五斤藥粉和蘇寶章二人急匆匆趕到了楊田剛夫婦親自耕種那塊麵積達到一畝三分的土丘村最大靈田,將五斤藥粉盡數撒入了即將成熟的靈田當中。

楊君山之前已經將帶回來的藥粉做了實驗,發現這些藥粉雖然刺鼻難聞,本身卻是無毒,即便是撒入食物當中,隻要用水清洗一遍那些刺鼻的氣味便會消於無形。

將藥粉的事情處理完畢之後,楊君山與蘇寶章又趕到西山腳下的那三分中品靈田處,楊千海和楊寶亮已經趕著楊君山家裏的兩頭馱馬獸拉著一輛車先行趕到了那裏,其他夥伴在將藥粉拋灑完畢之後也會陸續趕到。

這三分中品靈田雖然並未種下靈穀靈草,然而其濃鬱的靈力必將會吸引巨蝗前來將蟲卵產入地下,到了來年蟲卵孵化,不但會汲取靈田之中蘊藏的靈力,還會啃噬靈田之中種植的作物,甚至釀成小規模的蝗蟲泛濫也不是不可能。

這三分中品靈田可是楊家未來最重要的根基之一,可容不得有半點的閃失,楊君山要將自己最後的手段用在這三分靈田之上,集合眾夥伴之力盡量保護這塊靈田不受蝗群侵擾。

就在楊君山與蘇寶章二人在往靈田之中拋灑藥粉的時候,徐磊帶著未婚妻徐菁和幾個徐家子弟,張虎子帶著幾個伴當同樣來到了各自家中的兩分中品靈田當中。

這三家的武人境修士都已經趕到了村南主持防禦蝗災來臨的事宜去了,但自家的孩子們還是第一時間趕到中品靈田這裏來做

一些防護準備,可見各家對於中品靈田的重視都是一般無二的。

不過與楊君山拋灑藥粉不同,徐家是將一塊塊長長的布料撲在了靈田之上,布料之上用靈棉絲線繡著一道道的符紋,形成了一張張大型的觸發符籙,一旦巨蝗落在符籙之上便會觸發符籙自身的攻擊,將靈田上空的巨蝗擊殺。

然而楊君山卻知曉此法並不可行,一旦巨蝗災衝破了村南防線,衝向靈田的蝗群必然是前仆後繼,巨型符籙縱然能殺蝗群一時,但過不多時便會被蝗群的屍體所覆蓋而無法觸發,更何況符籙本身靈力有限,根本不可能無限製的觸發下去。

而張虎子則是與夥伴在靈田當中鋪下了三張巨網,這些巨網也是混入了靈材編製而成,一旦巨蝗落入網中便無法飛離,可與徐家的巨型符籙一樣,一旦網中落滿了蝗群,這巨網本身的功能也就無濟於事了。

就在楊君山看著其他兩家在布置守護自己靈田手段的時候,徐磊和張虎子二人也在看楊君山等人忙碌著,不過兩人卻是對楊君山等人的行為有些摸不著頭腦。

隻見楊君山等人從大馱馬獸拉的車上卸下來各種各樣的器具,有九個一尺大小的圓形石盤、每一個石盤上中央都刻有一個凹槽,四周則有各種各樣的木製器物,還有一捆捆的靈棉絲線,最後還從車上卸下來了一大一小兩個碌碡。

“他們這是在幹什麽?”張虎子不明所以,向著同樣疑惑的徐磊問道。

徐磊搖頭也是不知,旁邊的徐菁卻有些遲疑道:“這看上去好像是在布陣!”

“布陣?”張虎子咋咋呼呼道:“楊君山會布陣?開什麽玩笑,那玩意兒就算你日後真能進了撼天宗也不一定學得到吧?就他也能布陣?”

徐菁臉色一冷,便是邊上的徐磊臉色也有些不好看,張虎子心中猛然一寒,想起了前些日子自己是如何敗在了眼前這個女孩手下的經過,於是也呐呐閉口不言。

徐菁此時看向楊君山的目光卻是驚訝之中帶著探尋之意,似乎對於楊君山身上的謎團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徐磊則低著腦袋神色不斷的變幻,不知道在想著些什麽。

而楊君山在不遠處看著徐菁與徐磊二人,一個昂首挺胸,目光沉凝,渾身上下充滿了自信;一個確實低頭沉思,神思不屬,目光渙散,渾身上下都是一股自卑的味道,這一高一低放在一起比較彼此之間更顯差距,看得楊君山自己都替徐磊可惜。

楊君山指揮眾人將九座圓形石盤在靈田之中擺成了一個方形,然後每一座石盤上都有一個懂得修煉的少年負責,而後接下來的一切便由楊君山獨自一人開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