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戰風雲

第八章 將軍的出巡

修建自一九三五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曆來都是共同莫斯科與西伯利亞方向的主要交通大動脈,其主要幹線有三條:一條從莫斯科出發,經由費拉吉米爾到高爾基,然後橫渡伏爾加河,一直向東抵達基洛夫;一條從莫斯科出發,經由雅羅斯拉夫爾到沃洛戈達,一直向東北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最後一條,則是從莫斯科出發,經由梁讚、薩蘭斯克直到伏爾加河上的古比雪夫,並一直向東,通往中國蒙古方向。

西伯利亞大鐵路動脈的修建,其出發點是為了能夠加強蘇維埃中央對蘇聯西伯利亞腹以及遠東區的實際控製,但是自從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尤其是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主要原有工業區遭受德軍威脅之後,這條鐵路大動脈的存在,就成為了維係整個蘇聯衛國戰爭的最強生命線。

四一年末的幾個月裏,無數的大工業企業被迫從蘇聯歐洲區撤退,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裏,這三條鐵路動脈分枝,足足承擔了數百萬噸設備、物資、人員的運輸任務。

同時,也正是這三條鐵路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了蘇聯戰事後方工業的布局,雅羅斯拉夫爾、喀山、古比雪夫、高爾基、伊萬諾沃,繼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以及高加索工業區之後,成為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工業基。

而繼此之後,這三條鐵路動脈的分支,又承擔起了向西部前線輸送武器裝備、彈藥、各式消耗品以及兵員的主要任務。

目前,在這三條鐵路幹線上,夜以繼日奔行著,無一例外的都是輸送物資的鐵皮列車。

當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運人的,隻不過這些都是剛剛募集起來,準備輸往前線的新兵,至於說普通百姓,那是不允許乘坐列車的。

最高統帥部早在年前就已經下達了命令,對各的鐵路運輸實施軍事管製。

其所有運輸任務,都以保障前線作戰為根本。

在以往。

楚思南對這些事情是絲毫不會去關心的,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

剛剛接管機械製造部的他,不得不立刻著手安排這方麵的一些事務。

而因受鐵路運輸影響,而形成後方工業布局,自然也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不可否認,在某些時候,處理政務要比處理軍務勞累多,事關方方麵麵的零碎報告、數據、工作規劃。

都需要他去一一作出批示,各方麵所需要的資金、原料,也都需要他去審閱、批複。

楚思南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他當初的那些偷懶想法,竟然是錯的如此厲害,主抓軍工生產工作。

決不是簡簡單單拿出幾項武器改良措施就能濫竽充數的完成任務的。

在處理政務方麵,楚思南承認自己沒有什麽專長,他一看到那些繁瑣的事情堆在臉前。

就會感到腦袋仁疼,這和指揮作戰完全是兩個概念。

就像現在,在他手頭上拿著後方一百四十七個軍工生產廠預算申請,這些軍工生產廠需要資金來維係其生產、投入擴建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與此同時,還有種類繁多的二十九個軍工研究所,什麽飛機設計院、裝甲設計院、槍械科研所等等等等,大家都在伸手要錢。

而機械製造部掌握的資金呢?就隻有預算委員會下撥的那些錢,雖然從數量上看是多得驚人,但是同各方麵的需求相比,那差距同樣也是驚人。

自己搞不定的問題,就交給專家去處理。

楚思南在一番苦思之後,給自己找到了一條最佳的方案。

很顯然,在目前蘇聯政界,應該有一大批擅長於治理工業、抓生產的能人,像柯西金同誌。

不過很可惜,目前老柯還在處理農業、輕工業方麵的爛攤子,估計要把他借調過來會有很大的困難。

不過這不是問題,老柯不行還有老米呢,米高揚現在隻擔任了一個國務委員的職務,他看上去似乎很清閑,也許在這個時候派給他一些工作是必要的。

除了老米之外,還有卡岡諾維奇,這個猶太人可是個抓工業生產的能手,隻不過由於他是斯大林派係的死黨,因此在這一階段被打成了政治犯,正在雅羅斯拉夫爾的布洛達寧紅旗24號軍工廠勞動改造。

讓如此難得的人才去幹體力活,這簡直就是一種**裸的浪費啊。

目前為繁瑣的政務而深感頭疼的楚思南,覺得自己無法忍受這種人才上的巨大浪費了,他要把這些放在自己身邊就能獨當一麵的人都有效的利用起來。

在他看來,派係的問題現在應該靠邊站了,至少不能成為阻礙他工作開展的因素。

楚思南的想法很好,但是要真的實施起來,卻沒有那麽容易,在他所希望用到人的幾個人中,米高揚似乎沒有什麽問題,他之所以沒有得到重用,就是因為在派係關係問題上涉及不深。

至於卡岡諾維奇,那就比較麻煩了,他是個猶太人,盡管蘇聯政治高層中一直宣揚的論調都是世界各民族平等,但是在骨子裏,反猶的思想傾向還是很濃重的。

更何況卡岡諾維奇除了是個猶太人之外,還是政治犯,是令布柳赫爾深惡痛絕的斯大林死黨。

考慮到自己要重用卡岡諾維奇的想法,不可能從布柳赫爾那裏通過,楚思南決定耍一點小手段,那就是在機械製造部內,仿照軍隊模式成立一個“參謀部”,準確說,是一個智囊團。

在這個智囊團裏,安排那些身份上比較**或者是目前資曆比較低,但是卻很有才華的人。

這個智囊團是一個絕對的幕後組織,從根本上來說也沒有什麽權力,他們的作用就是為自己的施政措施出謀劃策、提供意見,在某些時候。

也能為自己處理一些具體工作事務。

正是由於這個智囊團隻負責出謀劃策,而不具備什麽具體的權力,楚思南才覺得布柳赫爾等人能夠允許他把自己需要的人招攬過來。

而在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

楚思南的這一項申請沒有花費多長時間,便在最高統帥部方麵獲得了通過,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在他所提交的名單中,有幾個人的名字被剔除了。

有了最高統帥部的批複,楚思南便一刻也坐不住了,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所需要人都集合起來。

畢竟布柳赫爾給他的時間,僅僅隻有短暫兩個月。

三月一日。

天氣晴朗,一輛由庫爾斯克火車站出發的列車。

頂著依舊冷烈北風,急匆匆的離開了莫斯科,直奔雅羅斯拉夫爾方向去了。

整列火車共有十七節車廂,最前方以及後尾部分,各有兩節裝甲車廂,而每節裝甲車廂頂上,都設有兩門防空高炮。

僅從這副架勢上看。

人們就能夠猜想到,在這列火車上,肯定搭載著什麽了不起的大人物。

的確,在這列火車上的確搭載著一個大人物,那就是剛剛接管機械製造部的楚思南中將,不過。

這卻不是僅僅屬於他一個人的專列,而是向後方輸送輕傷員運兵車。

楚思南所處的車廂,在整列火車的尾部。

緊挨著裝甲車廂的那一節,而出了他的那一節車廂之外,其他的車廂裏乘坐都是從前線退下來的傷兵。

坐在車廂的一扇窗前,楚思南一麵慢條斯理品嚐著手中的一杯伏特加,一麵心不在焉的欣賞著窗外的景象。

在他的對麵,一臉疲憊之色的盧科昂基,正斜靠在軟椅上,學著磕頭蟲的樣子打瞌睡。

“咚咚咚……”有節奏的敲門聲從楚思南的背後傳來。

“誰?”盧科昂基被敲門聲猛驚醒過來,噌的一下子從座位上跳起來,條件反射般的大聲問道。

“警覺性很高,”楚思南放下手中的酒杯,笑嗬嗬的說道,“隻是沒有必要喊這麽大聲。

怎麽,睡醒啦?”“嘿……”盧科昂基幹笑兩聲,然後快步走到車廂的門口處,隨手拉開了車門。

“將軍的午餐。”

一名沒挎槍的蘇軍士兵,端了一個碩大的托盤站在門口,小心翼翼說道。

“給我吧,”盧科昂基將托盤接過來,然後說道,“你下去吧。”

“等等!”楚思南的聲音從後麵傳過來,“讓他進來,我有些事情要問。”

“是,”盧科昂基答應一聲,然後朝那個小夥子擺了擺頭說道,“進來吧,將軍有話要問你。”

“放這吧,”看著盧科昂基將托盤端過來,楚思南拿起自己放在桌上的帽子,同時笑道,“來,看看今天中午甘奧爾達同誌給我們準備了什麽好吃的?”甘奧爾達是這列火車的車長,一個五十多歲的哈薩克火車機師。

“謔,蠻豐盛的嘛,”楚思南看著盧科昂基一一掀開那些餐蓋,忍不住笑道。

甘奧爾達為他準備的午餐,的確是非常豐盛,除了必不可少的魚子醬、黑麵包之外,竟然還有一份蒸紅魚、一份火腿、一份豬肉燉蘑菇,另外,還有一盆酸魚湯。

盧科昂基笑而不語,在目前的條件下,這一餐的確是足夠豐盛了。

“這,這是車長同誌專,專門為將軍您準備的。”

站在旁邊的送餐士兵咽了一口唾沫,然後有些磕巴說道。

“哦,”楚思南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一點說話,然後說道,“那這些東西,你們是從哪裏弄到的?”“是,是車長同誌,從,從配給站要的,”士兵朝前挪了挪,然後磕巴著說道,“我們接到,接到通知,說是將軍您要搭乘,搭乘我們的機車去,去雅羅斯拉夫爾,所以,所以,車長同誌就去,就去了一趟配給站,要了這些東西。”

“噢,那我可應該好好謝謝甘奧爾達同誌了。”

楚思南說著,用湯匙舀了一勺酸魚湯,輕輕的品嚐了一口。

“將軍不用,不用客氣,”士兵忐忑的說道,“其實,其實我們還從配給站裏,多,多領了一些肉和麵包,您知道的,如果,如果不是因為您的話,配,配給站是不會給我們的。”

“噗!”楚思南聽了這番話,把剛剛喝進嘴裏的酸魚湯,又一口噴了出來,然後愣愣的看著身邊這個說話有些磕巴,但是卻老實的有些過頭的年輕人。

他的這番舉動,把老實巴交的年輕士兵嚇了一個哆嗦。

他哼唧了半天,才有些不知所措的說道:“我,我們,我們沒有自己吃,那些,那些都是給,給車上的幾位,幾位重傷員準備的。

機車,機車要直達雅,雅羅斯拉夫爾,沿途不停,這需要,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那些重傷員,不,不吃東西恐怕頂不下來。”

楚思南的眉頭瞬即皺了起來,他來之前知道這列火車主要是向後方運輸傷兵的,也知道火車沿途不會停靠,而是直達雅羅斯拉夫爾。

可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整列火車上的傷兵,竟然必須要餓著肚子度過這漫長的一天一夜。

“車上沒有供給食物嗎?”楚思南隨口問道。

不過這個問題剛剛問出口,他就感覺到自己問的多麽白癡了。

整整十二節車廂的傷兵,估計人數要接近千位了,這麽多的人,在車不停的情況下,怎麽供給食物?“配給站方麵沒有給每位傷兵配發食物嗎?”楚思南轉口問道。

“沒有,”老實巴交的士兵搖頭回答道,“莫斯科的食品也,也很缺乏,需要從後方轉運,所以,所以就沒有……”士兵還沒有說完,楚思南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莫斯科的食品短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市民的生活必需品,都在實行配給製。

大量的食物都需要從後方運輸過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那些配給站的人,之所以不給這些遣往後方的傷兵配給食物,就是為了節省莫斯科城內的食品消耗 ̄ ̄反正他們就要去後方了,餓上一天兩天不算什麽。

這些傷兵少在莫斯科消耗一些糧食,就能為莫斯科內的市民節省下數千人份的配給糧食,從這方麵看,這種做法似乎沒有什麽錯的。

可楚思南卻不是這麽考慮的,在他看來,莫斯科內的市民也好官員也罷,少吃一兩頓飯沒什麽,但是這些傷兵卻決不能忍饑挨餓的返回後方。

這不是一兩頓飯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軍心士氣的問題。

想想看吧,當那些從後方募集起來的新兵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們會怎麽想?他們對自己即將投入的戰鬥,又會持什麽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