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門天道

第一百零一回 拚前程奸臣獻祥瑞 為避禍首相歸故裏

東勝神州汴京城內,垂拱殿內一片歡呼,捷報飛傳,北俱蘆洲鎮北大軍一路征戰,所向披靡,連破孟達大軍,克婆娑關,直入天竺國境內。

而出主意的童貫更是得意洋洋,整個朝廷之上威望日高,若不是張曉寒統兵多年,恐怕這個時候大將軍之位早被童貫所代替,饒是如此,張曉寒也連日稱病不上朝。

丞相方世文若不是政事需要,否則也不好與童貫、蔡京之流碰麵。

誰都知道當初北俱蘆洲出兵之時,方世文與張曉,寒都是反對兩線作戰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李無極在李玄的幫助下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戰果。

忽然有人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仔細一看卻是參知政事蔡京。

天子問道:“卿有何事?”“陛下,北俱蘆洲有捷報傳來,而蘇州最近又傳來祥瑞。

臣恭請陛下禦覽。”

隻件蔡京從袖裏取了一塊黝黑的石頭,表麵上卻有許多奇怪的花紋,組成一個奇怪的字跡。

內侍見狀,趕緊接了過來,獻與天子。

那天子本是喜好花鳥奇石,今見此石頭,仔細的端詳了片刻,皺了一下眉頭,問道:“蔡卿可知道此石喚何名?上麵的花紋作何解釋?”蔡京不慌不忙的說道:“回陛下,臣不知,而且想必在朝的眾大臣也不知,那字跡就是方大人博覽群書,大概也不知道此花紋是作何解釋?同樣正因為如此,故可以稱為是祥瑞。”

一旁的童貫聞言連忙出班笑道:“陛下大喜啊!百年前鳳鳴天柱,而後北俱蘆洲收複在即。

大軍即將進入三江城,而今又有祥瑞現世,陛下乃是天命所歸。

人皇當朝,我大宋是何其幸運。”

眾大臣聞言也紛紛點頭。

紛紛出言符合。

一時間大殿之上一片歌功頌德之聲,把宋天子誇的如同那火雲洞裏地三皇一樣。

天子在寶座上滿麵春風,盡管他明知道這也算不上什麽祥瑞之類,但還是摸了摸石頭,笑道:“這石頭就是石頭。

隻不過有些奇怪而已,倒是很難見到的,蔡卿有心了。”

蔡京眼珠一轉,又奏道:“陛下,在地仙界資源豐富,各種奇珍不盡其數,雖然有些都是仙家所養,但是在平常的百姓家中,卻也有不少,象在江南一帶。

就有許多美麗奇石,如今天下太平,不若派人下江南。

收取各種奇石,供陛下把玩。”

忽然有人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連聲不可,天子望了過去。

卻是丞相方世文,連忙問道:“卿有何事?”方世文奏道:“如今我朝北邊尚有天竺之患,南邊諸國尚未臣服,西邊四國經常騷擾,陛下今日又想在江南搜取奇石異寶,必然騷擾百姓,一次兩次尚可,若是經常如此,則必然引起百姓不滿,那江南乃是我大宋糧倉,一旦作亂將如何是好?”天子聞言點了點頭,正待下旨拒絕時。

蔡京又出班道:“陛下,丞相之言雖然有道理,卻也有偏頗之處,若是陛下公平買賣,那江南百姓怎會拒絕,還會誇獎陛下仁德。

陛下隻要派遣忠厚之臣前往江南處理此事,必然能夠獲取兩全齊美之法。”

天子大喜道:“卿言甚善,不知愛卿以為何人可以前往處理此事。”

“陛下,臣以為朱緬可以當此重任。

此人乃是蒼莽山蜀山門下,乃是得道地劍仙,為人忠直剛正,可以為天子分憂。”

蔡京又說道。

天子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是蜀山門下弟子,也是道德高深之輩,可以擔此重任,蔡京,就傳朕旨意,讓朱緬在蘇州建立江南製造局,專門收取江南奇石。

退朝吧!”“臣遵旨。”

蔡京得意的笑道。

望著已經身入後殿地天子身影,方世文歎了口氣。

威武王走了過來,問道:“老相邦為何歎息?”方世文忽然點了點頭,苦笑道:“看來我是老了,一百年前我奉師命下山,輔佐陛下,今日看來,老夫是老了,也該回山了。”

“相邦要走?”張曉寒大吃一驚。

方世文點了點頭,道:“如今的天子已經不是以前的天子了,數百年的安逸讓其雄心已失,更加上百年前鎮北王為他取得了北俱蘆洲大片土地,後來又鳳鳴天柱,近幾日的兵進婆娑關,到天竺國在北俱蘆洲地首府孟加不過十天的路程而已,這一係列的事情讓陛下得意自滿,哪裏聽的下我等的勸告,當初你我勸陛下莫要兩線作戰,沒想到的是天魔峰上的金闋真人不但讓他的徒弟幫助鎮北王,居然親自下了凡塵,一下子就取了婆娑關。

你說,陛下還聽我們的嗎?大宋真的要日落西山了。”

張曉寒笑道:“相邦多慮了,先不說我朝實力強大,國內太平,內有相邦與太師,外有四鎮諸侯忠心衛國,怎麽可能日落西山呢!更何況別地不說,那百年前的鳳鳴天柱可是不假。”

方世文歎了口氣道:“如今天機已亂,天象不明,但是老夫卻能隱約間感覺不妙。

今日蔡京所說的朱緬這個人我知道,雖然是蜀山門下,哼哼,蜀山中人霸占蒼莽山數萬裏地,一向黑白不分,與西方地佛家子弟之間有些曖昧,也不是一個十足的道家門派。

但是卻經常已正義自居,手下的門徒剛愎自用,眼高於頂,實在當不得人子,老夫聽說在人間界就是因為這樣,才被北方大天尊金闋真人假了大巫之手滅了滿門,讓朱緬過去,不出亂子才怪呢!”張曉寒聞言也點了點頭,人間蜀山之事也略有所聞。

而在地仙界蜀山中人也是張揚跋扈,確實當不得人子。

“如此情況,還不如流著有用之軀,日後為朝廷所用。”

當下匆匆告辭而去,次日大殿之上,方世文果然上表奏明天子道:“臣啟陛下!天下大事已定,國家萬事康寧,老臣衰朽,不堪重任,恐失於顛倒,得罪於陛下;懇乞念臣侍君百年,數載揆席,實愧素餐。

陛下雖不即賜罷斥,其如臣之庸老何?望陛下赦臣殘軀,放歸田裏,得含哺鼓腹於光天之下,皆陛下所賜之餘年。”

趙佶見方世文辭官,不居相位。

忙慰勞曰:“卿雖暮年,倘自矍鑠,無奈卿苦苦固辭;但卿朝綱苦勞,數載殷勤,朕甚不忍。”

即命隨侍官傳天子旨意:“點文武二員,四表禮,送卿榮歸故裏;仍著本地方官不時存問。”

方世文謝恩出朝,不一時,百官俱知首相致仕榮歸,各來遠送。

自有一番別情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