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在西遊

西遊記【無責任轉自百度】

吳承恩(約1500—約1582),中國明代小說家。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先世江蘇漣水,後徙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他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後敗落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吳銘、祖父吳貞曾分別任過縣學訓導、教諭。

其父吳銳,家境貧寒,以經營綢布為生。

雖身為商人,卻喜讀書,六經諸子百家莫不觀覽。

吳承恩自幼敏慧好學,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年輕時即以文名著於鄉裏。

《淮安府誌》記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

早年曾希望以科舉進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後才補上“歲貢生”。

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

晚年歸居故裏,放浪詩酒,貧病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

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製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誌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誌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一生詩、文、詞創作甚多,死後大部亡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包括詩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詩38首。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唐僧取經是曆史上一件真實的事。

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裏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

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

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

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

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

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

玄奘曆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

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

為防止經文被盜,玄奘在唐王的幫助下修築了大雁塔,保存經文。

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裏,是一次傳奇式的萬裏長征,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曆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麽故事。

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曆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

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編輯本段【文學價值】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裏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掉書袋似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

這種特點,無疑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

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編輯本段【相關評價】《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之事。

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學者)張書紳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裏麵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

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魯迅《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麵最寬,老少鹹宜。

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鬥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白化文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法國大百科全書》似莊而諧的神魔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西遊記》要算是最駁雜的一部書。

它糅合進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這樣一部神魔小說,要想做出比較確切的、與普通讀者的閱讀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書過程以及作為小說情節主體的唐僧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從這中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這個本來是弘揚佛法的故事怎樣會加入道教的內容,又怎樣蛻變為富有文學魅力、情趣的小說,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

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

它在神魔小說中的地位,相當於《三國演義》之於曆史演義小說。

神魔小說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個部分叫做出身傳,另一個部分叫做靈應傳或降妖傳。

《西遊記》的結構也是這樣。

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為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出身傳中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的形象。

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

正像有人所說的,“如果沒有曆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衝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

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兩大主題: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

《西遊記》把二者巧妙地聯係和結合起來。

它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主要內容】1、內容摘要: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共一百回,六十餘萬字。

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

故事敘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2、人物簡介:唐僧:小說裏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曆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

小說裏的唐僧,俗姓陳,名?(音衣)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

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淒慘、離奇的經曆,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

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

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孫行者、齊天大聖、孫行者。

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

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指著花果山水簾洞洞天說了一聲,有誰敢進去,為我們尋個按家之地,不傷身體者,我等拜它為王,石猴借此機會將“石”隱去了。

後曆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

兵器為從東海龍王那搶來的“定海神針”金箍棒。

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製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

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

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

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

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敢於反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豬烈剛,呆子。

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

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

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

修得正果的封號為淨壇使者。

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

豬八戒隻會三十六種變化。

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

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對師傅也是很忠誠。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沙僧。

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觀音菩薩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為師,保他去西天取經。

因他最後拜唐僧為師,一路上任勞任怨,負責挑擔。

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

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曆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借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

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編輯本段【文學特色】《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麵前驚歎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

又說:“作者稟性,‘複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征。

他們的貪婪、凶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裏的黑暗勢力的特點。

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

也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

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

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則是神性。

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

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

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

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麽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麽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

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

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汙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為的呆子居然是這麽一個“陰險”“狡詐”的家夥,行者化緣的齋飯,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敗妖怪,八戒撿便宜,沒事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製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

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

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裏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

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

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編輯本段【主要版本】1、《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

簡稱世德堂本或世本。

二十卷一百回。

封麵、扉頁未見。

目錄頁首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尾題“出像西遊記”。

正文每卷多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其中卷十二至十六、十八、二十首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遊記”;正文每卷尾:卷一、卷七題“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卷二、四、五、八、十二、十三、十九題“出像西遊記”,卷六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遊記”,卷十四題“西遊記”,其它各卷缺。

正文每卷首第二行下題:“華陽洞天主人校”;第三行下題“金陵世德堂梓行”,其中卷九、十、十九、二十則題“金陵榮壽堂梓行”,卷十六則題“書林熊雲濱重鍥”。

版心上題“出你西遊記”,偶或題“西遊記”。

金書二十卷一百回,每卷五回。

以宋邵雍《清夜吟》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麵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二十字為卷目。

目錄頁每五回回目前分別題“月字卷之一”、“到字卷之二”等,餘類推;正文每卷首書題下亦題“月字卷之一”、“到字卷之二”等,但三、四、十四缺卷目。

2、《新鐫全像西遊記傳》,簡稱楊閩齋本。

二十卷一百回。

封麵題“新鐫全像西遊記傳”,大字分兩行;中題小字“書林楊閩齋梓行”。

目錄頁首題“新鐫京板全像西遊記”。

正文每卷卷首和卷尾題署不一。

卷首:卷一、卷二題“鼎鐫京本全像西遊記”,卷三、四、五、十一、十三題“鼎鐫原本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六、十、十八題“鼎鐫京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七題“鼎鐫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八題“新刻京本全像西遊記”,卷九題“新刻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十二題“新鐫全像西遊記”,卷十四、二十題“鼎鐫京本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十五題“新刻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十六題“新鍥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十七題“鼎鍥原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十九題“鐫原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尾:大多數題“西遊記”,卷二、十一、十六題“全像西遊記”,卷五題“京本全像西遊記”,卷十四題“新刻京本全像西遊記”,卷十題“新鐫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十三、十五題“新刻原本全像西遊記”,其它各卷無。

3、《唐僧西遊記》,二十卷一百回。

4、《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白文簡稱李評本,一百回。

5、《西遊證道書》,白文簡稱證道書本,一百回。

6、《西遊真詮》,白文簡稱真詮本,一百回。

7、《西遊記評注》,白文簡稱評注本,一百回。

8、《西遊原旨》,白文簡稱原旨本,一百回。

9、《通易西遊正旨》,白文簡稱正旨本,一百回。

10、《新說西遊記》,白文簡稱新說本,一百回。

編輯本段【外國翻譯】《西遊記》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譯名也有多種:《聖僧的天國之行》,《一個佛教徒的天國曆程》,《猴》,《猴王》,《猴與諸神魔曆險記》。

在其他國家,最早關於唐僧取經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鮮文譯本,不過那是取經故事,與《西遊記》不完全是一回事。

《西遊記》最早的正式譯本是18世紀中葉的日文譯本。

⑴《猴》:關於中國古典小說方麵的譯著,以阿瑟·戴維·韋利(ArthurDaWaley,英國,1889—1966)的《猴》(《西遊記》)最為著名。

由於《猴》之譯筆生動活潑,使《西遊記》這部古典名著在西方盡人皆知。

韋利譯為《猴》(Monkey)的《西遊記》節譯本,1942年由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後多次再版,並被轉譯成西班牙文、德文、瑞典文、比利時文、法文、意大利文、斯裏蘭卡文等,在歐美產生廣泛的影響。

書前附有胡適《西遊記考證》一文。

雖是節譯本,但譯文能傳達原著的風格,在西方被認為是高水平的。

歐美一些重要的百科全書,在評介《西遊記》時都是以韋利的譯本為依據的。

如《英國大百科全書》寫道:“十六世紀中國作家吳承恩的作品《西遊記》,即眾所周知的被譯為《猴》的這部書,是中國一部最珍貴的神奇小說。”

美國大百科全書寫道:“在十六世紀中國出現的描寫僧人取經故事的《西遊記》,被譯為《猴》,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

⑵美國1944年出版的韋利譯本之兒童版,書名《猴子曆險記》(TheAdventuresofMonkey),共130頁,為譯文的節略本。

書中附有庫爾特·威斯(Kurtwiese)所作插圖。

⑶新的日文譯本:岩波文庫版《西遊記》以明代《李卓吾批評本》為藍本,共分10卷,每卷10回。

該版本最初的譯者是曾經翻譯《金瓶梅》的日本著名翻譯家小野忍。

1983年小野忍去世之後,中野美代子承接了從第4卷開始的翻譯工作,並於1998年譯出了4至10卷的初稿。

此後,中野美代子對全書的風格、文字進行了統一、潤色。

還重新翻譯了1至3卷,以更好地體現《西遊記》原著的全貌。

編輯本段【作品研究】1、作者之謎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

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

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讚同。

清朝中葉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丘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

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清代山陽人吳玉晉提出《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未得到回應。

後其同鄉作家,名氣很大的阮夔生在《茶舍客話》中也承認是吳承恩所著。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誌》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

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

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誌》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

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丘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

也有少數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

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讚同此說。

另外一方麵,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

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

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

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

1980年以後這方麵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相關的研究請參閱劉?業的著作及顏景常著《〈西遊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

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謂集大成者。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

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注:《廣弘明集》卷二十五載玄奘《請禦製三藏聖序表》稱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今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定在貞觀三年。

)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曆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震動中外。

歸國後,玄奘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

以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

它們雖還遊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

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

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

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

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為猴王的開端。

我國古代的稗史、誌怪小說如《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等,都寫過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

而《古嶽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為相近。

《取經詩話》雖然粗糙簡單,某些細節如蟠桃變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較清楚地顯示了取經故事的輪廓。

從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的描寫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遊記》某些章回的雛形。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

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

《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

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

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樸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

注雲:“詳見《西遊記》。”

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樸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

《樸通事諺解》複述了“車遲國鬥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

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裏,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

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湧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

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

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複雜。

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

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

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饑食鐵丸,渴飲銅汁”。

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

寫孫悟空的來曆和鬥爭曆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

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

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

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為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

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

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注: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

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

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

)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吳承恩(1510?—1582?)。

(注:劉修業《吳承恩年譜》將生年定為弘治十三年(1500年)左右。

今按吳承恩《石鼎聯句圖題詞》雲:“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回思此對,二十餘年矣!”自署“丙午秋日”。

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距此“二十餘年”尚雲“少小”,則吳承恩生年最早當在正德初年(1510年)。

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出身於一個從“兩世相繼為學官”,終於沒落為商人的家庭,“髫齡即以文鳴於淮”,卻“屢困場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三十多歲時,始補歲貢生;後因母老家貧,作過短期的長興縣丞。

但他長期度過的,卻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

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誌,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於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

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沉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誌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

他的《禹鼎誌》就是寓有鑒戒意味的短篇誌怪小說。

他的詩如《瑞龍歌》、《二郎搜山圖歌》等,也都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托掃蕩邪魔、安民保國的願望。

所謂“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歎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正是通過歌頌二郎神的搜山除妖來寄寓自己的理想的。

它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可以和小說《西遊記》互相印證,而且也流露了他創作《西遊記》的旨趣。

吳承恩雖處在前後七子“馳鶩天下”的時代,而他的詩文創作卻能獨出胸臆,不入藩籬。

這種追求藝術獨創的精神,在小說《西遊記》中,則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曆史懸案。

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

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

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曆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係,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

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

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

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

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

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

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誌》,該誌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

清代鹹豐重刻《淮安府誌》刪去這一條。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裏,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隻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

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

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吳玉?|(1698-1773)《山陽誌遺》卷四:天啟舊《誌》(指天啟《淮安府誌》)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

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於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係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誌謂出先生手。

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

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誌》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

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

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吳玉?|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啟《淮安府誌》,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餘客話》卷二十一:按舊《誌》,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著雜記數種。

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

是書明季始大行,裏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

……按明郡誌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誌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誌》,《三國》之有《演義》。

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裏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啟《淮安府誌》,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山陽誌遺》卷四寫成,因為它沿襲了該書將《淮安府誌》中“複善諧劇”作“複善諧謔”的誤書。

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一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

清代稱吳承恩為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誌》,或依《茶餘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隻有一條。

直接材料:天啟《淮安府誌》卷十九《藝文誌》一《淮賢文目》: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口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章培恒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麵進行了論證。

正麵:《淮安府誌》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

曆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一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一部小說名為《如意君傳》。

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遊記之作。

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

反麵: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其時距萬曆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隻是一般意義上的遊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遊記》、《南遊記》之類的遊記一樣。

專家們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曆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為吳承恩所作。

也有人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

隻根據《西遊記》中的一首詩是暗含李春芳,還不夠有說服力,這隻能是一家之言。

要真正解開《西遊記》作者的曆史之謎,還需要進一步發掘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2、古本《西遊記》在吳本之前,是否有一本與之相近的《西遊記》?《永樂大典》載有殘文,但內容太少,難以考證。

3、吳本、朱本、楊本的先後順序自鄭振鐸以來,各家自有其理,難以說服對方。

4、孫悟空由來哈努曼?無支祁?或者是混血兒,尚無定論。

5、《西遊記》在韓國《西遊記》是從高麗(918—1392)末期開始傳入韓國的。

在明代通俗長篇小說《西遊記》以前,宋元時期已有關於《西遊記平話》的介紹。

譯官們的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裏已經有關於《西遊記平話》的部分內容——《車遲國鬥聖》。

現在在韓國對《西遊記》的研究雖不能算活躍,但也始終沒有間斷過。

經調查,現有博士學位論文4篇,碩士學位論文8篇,小論文數十篇。

在韓國,不但有關於《西遊記》的學術研究成果。

而且,人們對於《西遊記》的翻譯出版也懷有極大的興趣。

現在不但有幾種全譯本,而且精讀本及童話書籍也有幾十種之多。

(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圖書共100回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禹正空門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降魔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二十五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義黑鬆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第三十八回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風飄大雪僧思拜佛履層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欲神昏心動遇魔頭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鬧金�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第六十三回二僧蕩怪鬧龍宮群聖除邪獲寶貝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設小雷音四眾皆遭大厄難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脫離穢汙道心清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第七十回妖魔寶放煙沙火悟空計盜紫金鈴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旯垡糲窒蠓???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情因舊恨生災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為變化能第七十五回心猿鑽透陰陽竅魔王還歸大道真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歸性木母同降怪體真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第七十八回比丘憐子遣陰神金殿識魔談道德第七十九回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第八十回姹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第八十一回鎮海寺心猿知怪黑鬆林三眾尋師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陽元神護道第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第八十四回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第八十九回黃獅精虛設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第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四僧宴樂禦花園一怪空懷情欲喜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第九十六回寇員外喜待高僧唐長老不貪富貴第九十七回金酬外護遭魔蟄聖顯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nk"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