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改造者

vip_第五十二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自正月二十七日晚渡過湘江、開始往永州撤軍之後,三日多來,袁惠新絲毫不懈怠,統率軍馬謹慎而迅速地行軍。二十八日晨經過湖廣南路治下衡州,二十九日晨到達潭州,在兩地都隻稍做停留,補充完糧草,將兩縣的駐守軍卒編入軍中後便即刻離開了。再隨後的兩天多時間內,又行進了130多裏,這已經是我軍所能達到的極限速度。畢竟除了風騎、虎槍、熊槍三營之外,其餘的幾千士卒都未進行過專門的長途行軍訓練,能夠日行60裏已然相當了不起了。不知是因為明軍無心追趕我這幾千“不成氣候的散兵遊勇”,亦或是明軍始終未能尋得船隻渡湘江,還是什麽其他的原因,幾天來我軍的行軍還是相當順利的,沒有遭逢任何阻礙追擊。希望這種幸運能夠一直延續到襄陽!

回首顧望了一下略顯疲態的軍卒,袁惠新對趙範說道:“武仲,讓軍士們停下來休整半個時辰,再繼續趕路!對了,把叔起他們幾個都叫過來,咱們一起商議下麵的行軍路線!”

“是,將軍!”趙範領命後,策馬轉身大聲喝令道:“全軍聽令,停止前進。原地休整半個時辰!”

………………………………………….攤開地圖,在上麵大概尋到我軍所處方位,袁惠新沉聲說道:“照目前的行軍速度,大概到今晚我軍便可脫離湖廣南路,進入湖廣北路地界!”

“太好了!”孟宗政、扈再興等人皆麵露喜色,興奮地低呼道。

趙範一笑:“如此一來也好。我看這史彌遠也不值得袁兄為他們賣力。倒可早日回到襄陽再做準備。”

“唉,這個我自然知道。隻是……我是放不下這湖廣的百姓……”

“趙大人,你立刻趕回永州,掌握偵察警戒部隊,掌握住明教的實力,及時可靠的提供全盤戰術情報……要知道,你就是我們的先鋒!沿途的糧食儲備,道路,房屋,能破壞的盡量破壞,讓明軍無處可以征發糧草,讓明軍隨時都要警戒你們的騷擾……明白了沒有?”

趙範一聲大喝:“在下明白!”

袁惠新這才浮出了淡淡的笑容,看著其他軍官。軍心已然可用,其他的,就要看他的運籌展布了。說真的,他一無把握,可是他還不是走到現在了麽?能做的準備,他都已經做了,隻等血火的洗禮……可是大宋呢?大宋做好了準備沒有?

□□□□□□□□□□□□□□□□□□□□□□□□□□□□□□

“萬歲!萬歲!”

在山坡上層層疊疊而立的明軍士兵們發出了高昂的歡呼聲音。站在山坡最高處的明教五環軍的最高指揮官董義昌副將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五環軍是明教的先遣支隊,六千餘士兵加上十餘門火炮和足夠的野戰補充縱列。

“趙大人,前方山坡方向發現敵軍目標,為明匪五環軍,人數約有五六千,目測距離一千米,對方打出旗語詢問我方身份,請示大人,是否回答。”

趙範冷冷道:“不理他,加速接近,弩箭上弦,隨時準備攻擊。”“站住,誰也不準動!”

一個看起來像是小頭目的士卒徑直走到趙範跟前,較之一米七五的趙範,這個守門卒要矮了不少,這氣勢也自然而然的為之一沮。他缺少中氣的喝道:“你是什麽人?有路引沒有?”

趙範漫不在乎的回道:“我從嶽麓山來,我家世代隱居嶽麓山,不知道什麽路引。”這是早就想好的托辭。

當下有幾個守門卒就被他這種態度所激怒,正要上來好好教訓一下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卻被那個小頭目用手勢止住了。小頭目見識較多,趙範雖然裝飾奇特,但是身上那件衣服,看起來卻不是一般人穿得起的,他態度這麽傲慢,必有所恃。

想通這些關節,小頭目就做了決定——請示上級。有什麽不對的,由上級負責去,誰叫他們每個月的錢拿得自己多呢,這責任也由他們負吧。當下便客氣的對趙範說道:“這位公子,你先這邊請,我得請上官做主,不敢私自放行,你體諒則個。”

也不管袁惠新答不答應,便把他請到了一邊,早有一個士卒去最近的一個戰棚裏請正在烤火的長官。

還沒等趙範想明白,那小軍官已經滿腦袋冒問號的放行。今天他們是得了指示,宋軍已經退走,所有

人等一律放行……

深夜,星月隱蹤,暮色沉寂。

一隊宋兵沿著密道悄然潛入永州城內。這條密道,是宋軍當日自永州陷匪之前,預先耗費了不少時日秘密挖設而成,正是為了日後反攻時所用。

數十名宋兵先行爬出地麵,左右張望,未見有異常動靜後,招呼其他同伴上來。

發現巡邏的明軍後,趙範便找了個灌木林潛伏起來,所有的戰馬都銜枚裹蹄,部隊也下達了噤口令。

他在靜靜等待機會。他接到的命令是:便宜行事。換句話說,便是可以偷襲便偷襲,不能偷襲,摸清楚明軍的動向就可以。對付地道的方法有許多。

遠處明軍的營地清晰可見,在營地裏麵,可以看見有幾個巨大的洞穴,洞邊各有一台絞車。

因為這裏離主戰場實際距離較遠,而且較為隱蔽,又或是自恃能夠及時得到中軍的接應,明軍並沒有停止作業,隻是守衛的士兵們同時加強了戒備。絞盤不斷的將泥土從洞中帶出,這些泥土,又被人運去土山的方向。

營門是半開的,以便隨時可以關上。

在泥土從地道中運出,送出大營的同時,還有一些明軍士兵一起扛著伐下的樹木,運進營中。在營中,到處壘積著厚厚的木板,不時有人從另外的洞中,將木板用絞盤遞進洞中。

整個大營,宛如一個熱鬧的工地。

趙範仔細觀察著一切,在心裏暗暗估算著地道的規模,伐木、運輸的人數,又仔細清點了一下負責守衛的人馬。

“守衛的人馬當在兩千到三千左右。”很快,趙範得出了大概的結論。

隨後,八百騎兵,怒馬如龍,踏過湘江,返回潭州!

潭州,宋軍領地內。

這個地方,就是後世的湘潭市,自從明匪之亂以來,每逢夏季水漲,這個小小縣治,就變得人煙繁盛,境內的密密原始森林砍下來的原木,都借著湘江水放排,在江口裝船,直運向大宋的各個城市。明匪之亂前,這裏不過是一個叫做沙河子的破敗村莊,還有一個小小驛站,現在卻已經有了一點繁華縣治的氣派。

但是明匪之亂以來,往日絡繹不絕而來的各種木材商人,放排的船工,山貨商人,收購土特產的貨商,都已經不見了蹤影。明匪軍隊掀起戰火,誰嫌命長,來這裏做生意?

鑒於這種現狀,趙範就開始有條不紊地針對潭州的現狀,施行起相應的政略來第一步,便是安撫百姓,收拾民心。得益於朝廷的好名聲,以及前段時間我軍的釋俘之舉,潭州百姓對我軍取明軍而成潭州之主,並不甚反感,或者還有些欣喜。趙範更在征得朝廷的同意後,乘熱打鐵,連頒兩令——其一、明年潭州全郡糧賦交納比由明軍統治時的八取一(1/8)降為三十取一(1/20),自後年起糧賦交納比將維持在二十取一;其二,凡郡內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歲以下的孤兒,皆由州府以布帛米肉進行瞻養。這兩令可說直接觸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惠益頗大,料想必可收取良效。當然,無論是“減賦令”,還是“贍養令”,都需要有雄厚的財力物力作為支撐。否則根本無法維持下去。但幸好,當初為了支援明教抗擊朝廷大軍,“前”潭州知府吳靜曾征收了大量的錢糧物資(苦了百姓)。後來,由於潭州被趙範率軍奪取,這些錢糧物資也沒來得及轉移或是銷毀,白白便宜了趙範。可以這樣說,“壞人”由明教當了,好處卻是由趙範得了。除此之外。新州和襄陽也可以在錢糧上給予一些支持……

趙範政略的第二步,便是將已在新州施行得比較成熟的“新法”,推行到潭州。一者為重新統計人口戶籍,二者也是為了徹底安定治安。

第三步,則是鼓勵百姓開墾荒蕪土地。趙範特地頒布政令凡新開拓之土地,五年之內不征收任何賦稅,再往後五年隻征半賦。

第四步,則是鼓勵那些隱匿居住在山中地百姓,包括苗族人(注:當時湖廣各地都有苗族,但以湘西為主)。出山定居。

凡出山定居者。由州、縣府載入戶籍,分配未墾土地,且三年內賦稅減半。這一舉措。不但可以增加戶籍,更可以消除禍亂治安的賊盜之源。

趙範的內政才能,在這一整套政略措施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而且他也充分

考慮到潭州各宗族豪戶的利益,將政令推行的難度降到最低。當然,政令推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時間來檢驗。但至少被趙葵看在眼裏地是——整個潭州都忙碌了起來,而百姓們臉上的表情,在“謹小慎微”中也慢慢現出了些喜色……

趙範忙碌不停的同時,袁惠新也沒有閑下來……

軍務方麵:士兵的征募事務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即使有皇帝陛下親自頒布的《募兵令》。但在起先的7、8日內,募兵的情況還是遭遇了袁惠新意料之外的窘境——百姓應募者寥寥,而那些宗族大戶也是絲毫不見動靜。就在袁惠新對這個募兵方法產生深深的懷疑時,情況卻突然好轉起來。在第9日,竟有一百三十餘名青壯要求應募入伍,負責募兵事務地於五、王堅、扈再興等人仔細核查了應募者地情況後,留下了其中的一百零五人,其餘三十人大都已是家中唯一青壯,不符合《募兵令》的留嗣要求。故而被勸退回家。沒有想到,於五他們“勸退”地舉動,反而大大贏得百姓的信任,應募者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袁惠新親自拜訪了潭州城內四戶最具影響力的宗族大戶。這些永遠視家族利益為第一位的宗族大戶,其實是非常現實的,所謂“忠誠”自然也建立在對家族有利的基礎之上。在明軍累敗於我軍的形勢下,繼續“死忠”於明教,對他們的家族而言意味著什麽,不用袁惠新多說,他們自己也明白。簡單地曉以利害、許之好處之後,潭州四大宗族中的唐、王、陳三族明確表示投效朝廷,各出族中私兵500人入我軍中聽用。另外一族朱氏,因其有數名族人及數百家兵效力於明軍中,不便明裏投效,但亦私下為我軍提供家兵250人。有這四大宗族帶頭投效之後,迅速便帶起了連鎖反應,其餘大小宗族亦紛紛表示願意投效……

在募兵工作走上正軌之後,具體事務便不再需要*心了,袁惠新則騰出工夫、仔細思考如何來攪擾明教。

翌日潭州議事廳議事廳坐滿了人,他們都是宋軍高級將領和高級軍官,被孟宗政點名來參加會議。鑒於此時天氣已逐漸轉暖,身穿戎裝多有不便,孟宗政特地開恩,允許他們穿便裝來聽講,是以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穿厚重的盔甲,輕便了許多。

袁惠新也是心裏默然,如此堂堂會議之上,他的正式身份是一州知府,未曾問及,他卻不好主動插口。並且事實確實那般,地方若能隨意插手朝中事宜,那也是一個亂局而已。

孟宗政開門見山說道:趙大人,這些日子,本帥看到此地生機勃勃秩序井然,吾心甚慰。不知趙大人等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恢複潭州民生經濟的?

“大帥過獎了,潭州有如今局況功不在臣,而在袁惠新袁公子啊!”說著趙範把手指向了下首。

孟宗政轉眼一看,原來是新州知府袁惠新。

孟宗政喜到:袁公子辛苦了,潭州興旺公子首功一件啊!

袁惠新說道,“大帥這話,惠新可不敢當,與大帥想比,惠新相差太遠,豈敢班門弄斧啊。”

孟宗政仍然親熱地說:“袁公子,你是天下名士,又有平亂之功,功莫大焉,此譽當之無愧。”

說到這裏,孟宗政直接下令道:“袁惠新,於五聽令!現今委於五為祁陽縣令,統領湘江以西,廣南西路以東,邵州之南境內軍政,袁惠新為將,付汝兵馬四千,以後需完全聽從袁公子調遣安排,不得擅自行事!”

“得令,謝大帥提拔之恩!”

袁惠新與於五兩個皆是大喜而拜,其中於五未想到他僅是個校尉,孟宗政便直接委以如此重任,真正作到了“英雄不問出身低”,意外之餘更是慶幸自己方才作出的明智選擇,對於孟宗政也是再添幾分感激仰慕,誓要以全部忠心來回報這等知遇之恩。

袁惠新則是感到自己努力終於有了結果,終可以獨擋一麵,心底自是大為高興,同時也感受到了肩上重任,於是便將孟宗政所交待話語全數牢記於心,不敢有絲毫遺漏。

這日夜間,孟宗政再單獨召袁惠新細作交待許多事情,甚至還教他於合適時機派人入永州見一個人……

而第二日早間,孟宗政便起大軍一萬二千直接渡過大河進入荊州境內,便欲過嶽州而出江陵,再經江陵先回襄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