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改造者

vip_第二百一十七章 火燒碭山

一盞茶的工夫後,木華黎、博爾術率殘餘的軍馬49000餘人,異常謹慎地離開了濮陽,通過金軍讓開的一條道路,脫離了金軍的範圍。蒙古軍士卒猶如再世為人,一切的疲勞、饑餓、恐慌仿佛盡數被拋諸腦後,在空前的求生意誌的激勵下,以令人震撼的速度朝汴梁方向行軍。

“報。”一個探子飛馬趕來,來到近處,翻身下馬,道:“報告將軍,南朝大軍正向我們開來。”

木華黎問道:“到了什麽們置?”

探子喘口氣,道:“再有一天就到了碭山。”

“知道了,下去。”木華黎把探子打發走,對著地圖看了一陣,道:“傳我的命令,所有人隱蔽前進,不得停留,不得大聲喧嘩,不得生火做飯。”

頓了頓,對伯顏,道:“伯顏,你馬上帶人進行拉網。把大軍所過之處的老百姓處理一下。記住,絕對不能走漏風聲。”

“得令。”伯顏領命而去。

史天澤問道:“將軍,你要打算怎麽行動?”鐵木真重組統帥部,史天澤雖然沒有進入,他畢竟是中原世家,作戰經驗豐富,大戰開始之後,仍然要啟用,隻不過他不再是主將,而要聽命於木華黎。

“我讀你們漢人的書,有一個叫劉邦的皇帝,曾經在此山隱居,因此有人說此山有天子之氣,至今仍存,我們這就去見識一下。”木華黎緩緩而言。

他說的是漢高祖劉邦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劉邦在反秦以前隻不過是一個亭長,他奉命押送一批人去酈山,路上不少人逃走。他知道要是以當前情況,等到了酈山,人基本上跑光了,他幹脆把人給放了。無處可去的劉邦就帶人藏在芒碭山中,而他的老婆呂雉總是能找到他。劉邦很是奇怪。就問呂雉為什麽總能找到他,呂雉說他在地方上空有雲氣。也就是我們說地天子之氣,當時秦始皇正以“東南有天子氣”巡遊天下,想以此來鎮壓。

史天澤已經明白木華黎要做什麽,接著道:“將軍這手很是高明,南朝大軍必然會覆滅在碭山之中。漢高醉斬白蛇,堪稱壯舉。將軍此行可是斬卻南朝十萬之眾,亦是一壯舉。”

劉邦斬白蛇故事發生在豐澤之中。當時他把那些人放走,酒喝多了。他前麵的人發現路邊有一條大蛇攔路,一個個驚嚇無度。他聽說了,乘著酒興吹牛“壯士行,無畏!”提劍把蛇給殺了。這就是後人說的“高祖仗三尺之劍,斬白蛇而起”的由來。

當然,這些故事多所附會之言。給吹得神乎其神,不足為據。《史記》《漢書》都這樣寫,我們就姐妄聽之,不必當真。

“托史將軍吉言。”木華黎一拍馬背,縱馬而去。

XXXXXXXXXXXXXXX“你們說說看,木華黎這韃子打的什麽主意?”袁弘望著眾將,征詢他們的看法。

副將姚忠站起來,道:“卑將以為。韃子的用意無非是想隱藏在芒碭山中。芒山在北,碭山在南,兩山相距八裏,正是伏兵地好去處,要是我們從兩山間經過,韃子就可以伏兵殺出。把我們截為兩段,再配合前麵的軍隊,把我們聚而殲之。”

“對,準是這樣。”眾將很是讚同姚忠地看法。

袁弘道:“我也是這麽想的。芒碭兩山地勢險要,群峰環抱,易守難攻,正是伏兵的好去處。韃子這招真夠陰的,想把我們十萬大軍一舉吃掉,胃口未免太大了。你們說,這仗怎麽打?”

副將畢清站起來道:“末將以為我們可以先做個餌。把韃子yin*出來。再纏上去和韃子打一仗。將軍,末將願領本隊為前驅。誘使韃子下山。”

芒碭兩山地勢險要,要是帝國軍強攻的話,由於地勢不利,傷亡必然很大。即使投入火炮,由於山高林密,效果也不會很理想,要是能把木華黎率領的軍隊誘下山的話,最是理想。眾將中不少人讚成,道:“這主意好!”

“陸勝,你說說你地看法。”袁弘看著一個身材不是很高大,頗有些儒雅的將領道。

此人名叫陸勝,從軍前是個讀書人,善長謀略,很得袁弘的信任,是以如此重要的事情袁弘自然是要征詢一下他的意見。

陸勝走到地圖道:“末將以為,韃子要想在芒碭山之間吃掉我軍,光憑山中的伏兵還不可能。韃子必然有一支大軍就在前麵,一旦我們進入伏擊圈,就會大軍齊出,前後夾擊我軍。而我軍最好的應付之道,是派出一部分軍隊佯裝大軍,拖住韃子,主力繞道前行,直插韃子背後,直去商丘。同時,我們還可以把情況通報給劉將軍,要他由北而南增援我們,等我們在商丘會合後,再回過頭來吃掉木華黎也未遲。”

“妙計!妙計!”他的話音一落,立即引來一片讚歎聲。

袁弘看了一眼眾將,見他們很是讚成,道:“你地主意很不錯,不愧是儒將。要劉將軍與我們在商丘會合,這是先前就擬好的計劃,自然是要執行。要是我們南北兩路大軍在商丘會合的話,芒碭之地的韃子就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逃。”

眾將以為他同意陸勝的戰法,一臉的喜色,然而袁弘接下來地話讓他們高興不起來,袁弘說的是“陸將軍的看法不錯,無正則不能出奇,山中的韃子是奇兵,那麽在前麵必然會有一支正兵在等著我們。陸將軍的打法固然好,但是太麻煩,還有更簡單的法子。”

袁弘是一員良將,智計百出,他信心十足說出的話,必然是成竹在胸,眾將的胃口一下子給他吊起來了,齊聲問道:“將軍,什麽辦法?”

“擊奇破正之策!”袁弘非常簡單地解釋道:“先把埋伏在山中的韃子奇兵給收拾了,再和前麵地韃子正兵大戰一場。”

還有一個問題他沒有說。那就是如何攻打山上地蒙古伏兵,姚忠問道:“將軍,要怎麽破奇兵呢?”

袁弘笑而不答,道:“馬上傳令,全軍要多備硫黃硝石油脂這些引火之物。”

“這有

什麽用?”眾將有些迷糊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碭山地處現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四省地交界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眼中的要地。是以從古至今沒少在這裏打過仗。就是漢高祖劉邦不僅在這裏躲藏過,還在這裏駐紮過軍隊。

商丘是汴京地東大門。而碭山又是商丘的東大門,要是碭山給帝國軍拿下的話,商丘地大門無異於向帝國軍敞開了。沒有了碭山的商丘要想守住,不是沒有可能,難度會增大許多。中華帝國要是拿下了商丘,無異於把利劍從東麵對準了汴京這個中原地心髒之地。

木華黎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他非常清楚碭山的重要性。才決定派一支軍隊埋伏在芒碭兩山中,等帝國軍過後,從麵後殺出,再配合前麵的軍隊,那樣的話,袁弘的十萬大軍就會腹背受敵,潰敗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不得不承認,木華黎的計劃非常好。隻是他沒想到一點,那就是中華帝國在中原派出了大量地情報人員,他的動向在中華帝國情報人員的監視中,他的行動很快就報到袁弘那裏了。

而此時的木華黎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還和史天澤站在山巔欣賞碭山的美景。芒碭兩山群峰起伏,十三峰號稱十三“仙女峰”。形態各異,堪稱人間美景。雖是秋後,樹木枯黃,落葉蕭條,並沒有因此而影響美麗的景致。

更何況,此時地木華黎心情奇好,在好心情的作用下,即使破敗之地在他眼裏也是美麗景致,更何況這裏的景致還不差。

“這裏就是夫子崖,站在此峰之上。可以把其餘十二峰盡收眼底。”木華黎望著遠方。很是感慨地道:“聖人之語‘一覽眾山小’,木華黎今日方才知其宏大氣慨。”

碭山中的夫子崖。是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這裏淋雨,把書給淋濕了,天晴時取出書在這裏晾曬,因而此崖就叫“夫子崖”。

“一覽眾山小”是夫子名言,木華黎登臨絕頂,想到要是此戰一勝,劉元珍的實力就會大為降低,到時再集中兵力打擊劉元珍這一路,做到全殲或殲滅其大部,那樣的地話,鐵木真的中原戰略構想就會實現,就會轉弱為強,擊退袁惠新的北伐也就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這種好事出於自己之手,木華黎還有不生出“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慨。

史天澤也是心情大好,道:“此地是漢高祖龍興之地,漢高祖正是從這裏開始,走上了他逐鹿中原的道路。這一仗後,南蠻軍隊實力大損,沒有實力再和朝廷中原逐鹿。將軍之功無異於再造神州,千秋傳頌。”

木華黎的心情很好,也促發了他“向道之心”,請教道:“史將軍,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為什麽你們漢人說中原逐鹿,而不說中原逐牛,逐馬?”

“將軍有所不知,鹿是一種祥瑞之物,誰得到鹿誰就得到吉祥。”史天澤開始解說起來,道:“就好象你們蒙古人的圍獵,一隻鹿出現了,很多獵手都去打,隻有能力最強的人才能得到。”

木華黎點頭道:“我明白了,就是勝者為王之意。”

“不錯,也不全是。”史天澤接著道:“之所以叫中原逐鹿,還不叫關中逐鹿,或是幽燕逐鹿,是因為中原之地自古是華夏地腹心,誰得中原誰得天下。所以,中原就好比代表吉祥地白鹿,眾多的獵手去追逐,誰能得到呢?隻有英雄豪傑!”(按:中原逐鹿一詞,可以說中國人都知道,可是為什麽叫中原逐鹿,而不叫其他,我想能夠一口回答地人不會太多。以上觀點僅是我個人觀點,朋友們不必當真。)

木華黎豪氣十足地道:“我們現在就在和南朝中原逐鹿。”

“對。”此刻的史天澤昔時屢敗積累地頹敗之氣一掃光,活力十足地道:“我們占據了碭山。就好象獵手占領了有利位置,鹿必死將軍之手。”

望著如血的殘陽,木華黎仰天一聲長嘯,壯懷激烈地吟道:“秦失其鹿,群雄逐之!今日,誰能與我蒙古爭雄?”

XXXXXXXXXXXXXXXXXXX三更時分,萬籟俱靜。幾個蒙古哨兵隱藏在山石間。現在已是秋後,天氣寒冷。半夜三更最是冷,秋風微拂,他們給凍得瑟瑟發抖,一個哨兵嘀咕道:“他娘的,這麽冷的天,還在這裏受凍,真他**的不是人受的。”

“不要罵了。小心給人聽去了,有得你好受。”一個哨兵好心地提醒。

又一個哨兵道:“他娘的,老子是漢人,卻要給韃子賣命,真他**想不通。我們為什麽要給韃子辦事?”

“你不想活了?”好心地哨兵提醒道:“說話小心點。”

還要再說下去,一陣沉悶的響聲從遠處傳來,這聲音很響,好象千聲萬聲焦雷匯聚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哨兵立即收聲,心道:“來了。”集中精神望向聲音傳來處。

果然,聲音是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亮。暗夜中雖然看不清,憑聲音可以推斷出這是千軍萬馬在前進。不用說,聲音由東而西,必然是帝國的軍隊。

“快去報告。”哨兵頭目對一個哨兵道。哨兵應一聲,摸黑向山上行去。

哨兵藏身地位置非常好,要是白天的話,可以把山下的事物盡收眼底。現在是黑夜,也不會差得太多。沒多久,無數的黑影出現在視線裏。

這些黑影也真夠怪的,並沒有直向西邊開進,而是停了下來。瞧他們的模樣好象是要向山上去。哨兵們心裏打鼓,心想是不是山上的伏兵給帝國軍發現了。準備攻山了。

他們地擔心很快就冰釋了,因為這些宋軍並沒有上山,而是把山腳圍了個水泄不通,分散開來,不住地樹山中拋灑東西。

“他們在做什麽?”一個士兵悄聲問道。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無人能回答,自然是得不到答案。

哨兵頭目鼻子聳動了幾下,嘀咕道:“怎麽有硫磺硝石味?”

他的話音一落,又一個哨兵道:“還有油味?他們要幹什麽?”

XXXXXXXXXXXXXXX

“太好了。”坐在石塊上的木華黎聽了哨兵的報告,一下把手中的《論語》重重扔在石頭上,一下站起來,道:“逐鹿中原的時刻到了!傳令,全體集合,準備行動。”大步向山洞外走去。

他還沒有走出山洞,史天澤一臉蒼白地衝進來,瞧他那模樣,好象他打了一百次敗仗了似的,與他日間的表現迥然不同,木華黎有些瞧不起,眉頭一皺,問道:“史將軍,你怎麽?難道你丟了鹿?”

木華黎真是好心情,居然引用中原逐鹿地典故,史天澤哪有心情和他引經據典,急急地道:“將軍,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冷靜點。”木華黎數落他道:“你一生征戰無數,怎麽就這點德行,一遇到事情就給嚇成這樣了,真是膽小鬼!”

史天澤脫口分辯道:“將軍,你不知道。我史某打了一輩子仗,勝仗不少,敗仗也有,就是沒有如今天之凶險者。”

“怎麽回事?”木華黎眉頭快擰出水來了,低聲喝道。要不是瞧在史天澤曾經對他們不錯的份上,早就一拳打過去了。

史天澤猛地一腳跺在地上,道:“南朝在放火燒山,我們成了鼎中之鹿!”

他倒好,居然有心情引用成語了,可是木華黎聽了他這話引經據典的好心情一下子全沒了,飛也似的衝向洞口。

木華黎一出洞口,隻見山下出現無數個火源,他立時明白他上了大當,他原本想以此山為依托,埋伏軍隊,伏擊袁弘,沒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趙良淳居然想到這麽一個法子,放火燒山。

現在正是秋後,萬物枯死,草木皆黃,要放火正是好時機。要是在夏天的話,完全有可能下一場大雨,把火給澆滅,可現在是秋後,秋高氣爽,天氣幹燥,別說下雨,就是想想都是奢侈之事。隻要一把火起,他埋伏在山中的大軍就要化為灰燼,這一刻木華黎隻覺天旋地轉,隱隱想起史天澤地話“我們成了鼎中之鹿”是多麽的正確,任由人烹食!

他一心想與中華帝國逐鹿中原,沒想到到頭來他卻成了袁弘鼎中之鹿,莫大的諷刺!

不一會兒功夫,火勢蔓延,山腳為化為一片火海。也許是天意如此,就在這時刮起了大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力,燒得就更旺了,火焰衝天而起,整個碭山都給照得如同白晝。

遠遠望去,對麵的芒山也給火焰吞噬了。

XXXXXXXXXXXX

望著衝天的火勢,騎在馬背上的袁弘輕蔑一笑,道:“木華黎這韃子隻知道此山是漢高的龍興之地,卻不知道這裏也是一代梟雄陳勝的藏身之處。”

陸勝笑著譏嘲:“木華黎是做龍興華夏的漢高呢,還是葬身碭山的陳勝呢?”

他地話立即引來一片大笑聲。

他們說地陳勝就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他地墓葬就在碭山中。(按:今天,我們對陳勝的評價相當不錯,其實他在古人的眼裏地位非常之低,賈誼評他隻有“中材之資”。但陳勝乃亡秦第一人,賈誼《過秦論》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一夫即是指陳勝。漢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塚30家。《史記》中被歸入世家類,與孔子齊平,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郭嵩燾評說:“案陳涉首事僅一攻蘄下陳,而所遣諸將武臣則自立為趙王,韓廣則自立為燕王,周市則立魏咎為魏王,葛嬰則立襄強為楚王,秦嘉又立景駒為楚王,其自立者,齊王田儋而已,餘皆陳涉所遣將也。陳涉起未久,事跡無可紀者,而楚、漢相爭大局並由陳涉發端,史公敘漢世家,首陳涉以此。”《揚子法言》:“或問陳勝吳廣,曰:‘亂。’曰:‘不若是則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李軌:“輕用其身,而要乎非命之運,不足為福先,適足以為禍始。”

趙蕤:“陳勝偏袒唱於前,劉季提劍興於後,虎嘯龍睇,遂亡秦族。夫劉、陳諸傑,布衣也,無吳、楚之勢、立錐之地,然而驅白徒之眾,得與天子爭衡者,百姓思亂、無諸侯勤王之可憚也。”

司馬貞:“天下匈匈,海內乏主,掎鹿爭捷,瞻烏爰處。陳勝首事,厥號張楚。鬼怪是憑,鴻鵠自許。葛嬰東下,周文西拒。始親朱房,又任胡武。夥頤見殺,腹心不與。莊賈何人,反噬城父!”

洪邁:“陳勝出於戍卒,一旦奮發不顧,海內豪傑之上,乃始雲合響應,並起而誅之。數月之間,一戰失利,不幸隕命於禦者之手,身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項氏之起江東,亦矯稱陳王之令而度江。秦之社稷為墟,誰之力也?且其稱王之初,萬事草創,能從陳餘之言,迎孔子之孫鮒為博士,至尊為太師,所與謀議,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某誌豈小小者哉!漢高帝為之置守塚於碭,血食二百年乃絕。子雲指以為亂,何邪?若乃殺吳廣,誅故人,寡恩忘舊,無帝王之度,此其所以敗也。”

劉克莊:“辛苦傭耕久,饑寒謫戌餘。竟令秦失鹿,首為漢敺魚。”陳勝墓位於永城市東北芒碭山主峰西南麓。現存墓塚高5米,周長約50米。周圍築有青石圍牆,高頂,下有須彌座,正中鐫刻郭沫若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陳勝字涉,陽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聲勢浩大,震撼暴秦。起義失敗後,被車夫莊賈殺害,部將呂臣又斬莊賈,遷葬陳勝於芒碭山。西漢以陳勝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時為涉置守塚30家,免其賦稅雜役,以守護墓地,東漢後漸廢。1975年,國家撥專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圍墓,載鬆植柏,置人守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