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

第255章 請與我保持十丈以上距離

第二百五十五章 請與我保持十丈以上距離

其實能說動王十三,文笙也有些意外。

她一直以為,王十三會恨死了自己。

沒想到,雖然對方眼中的防備之色顯而易見,卻並沒有拔刀相向。

哎呦,還挺冷靜的,能聽得進去話。可是因為那件事過去的太久,好了傷疤忘了疼麽?

還有一個大問題:張寄北到哪裏去了?

被擒的樂師們知無不言,就在一個時辰之前,張寄北突然說自己有事,帶著一位名叫元愷的樂師離開隊伍,不知往何處去了。

這附近離著江北還遠,連一半的路途都沒走到,張寄北在這本該陌生的窮鄉僻壤會有什麽事,還避開了眾人?

文笙覺著應該查一下。

杜元樸問明白張寄北離隊的地方,打發了斥候前去尋找。

他對中計被引開了的那幾個人身份頗為好奇,有意套王十三的話:“張寄北要回避的說不定不是諸位樂師,而是你們幾個。”

王十三翹著腿,一副大爺相:“是不是的,你留在食鋪,等著見見他們不就知道了。”

這會兒杜元樸不但帶著眾人換了地方,還專門留下幾個人毀壞現場故布疑雲。

這幫當兵的手段頗為專業,王十三一看出手就知道,除非翻臉,否則一時半會兒他和幾個哥哥是聯係不上了,故而對杜元樸沒有好聲氣。

還想套話,你十三爺有那麽蠢麽,想得美!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杜元樸有些心急,條件雖然談好了,王十三卻虎視眈眈在旁盯著。怎麽打發這個瘟神呢?

大約一個時辰,斥候們紛紛返回,他們圍繞張寄北離隊的趙家溝擴大了搜索的範圍,有兩人回稟,在趙家溝往西十餘裏的山道上,發現了不少行蹤可疑的人。

怕引起對方注意,斥候不敢靠得太近。隻大約看出這些進山的人或身手利落。或攜帶著樂器。

這年歲,除非是樂師,誰會出門身帶樂器招眼?

這下。連王十三都有些坐不住了。

誰都知道,這大梁的樂師大半呆在玄音閣,小半屬於羽音社,剩下的散兵遊勇不成氣候。突然在這附近山野有樂師成群結對出現。此事聽著就十分詭異。

會是些什麽人?看來張寄北悄悄離隊,肯定與此有關。

文笙同杜元樸商量:“杜先生。事情已經辦完了,你帶著大夥和這幾位樂師回吧,我去瞧一瞧到底是什麽事。”

杜元樸不放心:“鬼鬼祟祟,聽著就不像會是什麽好事。你帶隊人去,萬一遇敵也好有個幫手。”

文笙卻搖了搖頭:“我隻是離遠看看那些樂師裏頭有沒有熟人,一個人去。目標還小些。不要緊,我帶著琴呢。”

杜元樸一想也是。因為文笙是個姑娘家,他老是忘記對方同時也是個出色的樂師,獨自一人都能在賊人麵前穿越公雞嶺,是以不再阻攔,隻是叮囑了幾句,叫她千萬小心。

文笙懷抱古琴,牽過馬來,準備動身。

王十三卻道:“等下,我也去看看。”

眾人目光一齊轉向了他,以杜元樸為首,所有人都露出了明晃晃的警惕之色。

王十三打了個“哈哈”:“看什麽看,好像十三爺會半道上突然翻臉,劫財劫色似的。”

此言一出,大夥目光中的懷疑鄙夷之意更濃了。

來日戰場相見必定是你死我活,杜元樸沉聲道:“十三爺出身草莽,可也應該知道顧姑娘是位出色的樂師,沒有意義的話還請少說,注定沒有好處的事,也請不要肖想。”

杜元樸很少露出這麽言辭鋒銳的一麵,雖然沒有一個髒字,可但凡要臉的人聽著,都會覺著其中挖苦之意甚濃,叫人麵紅耳赤下不來台。

可王十三從來不知道“要臉”二字怎麽寫,“嗤”地一聲,撇嘴道:“肖想她?快別逗了,天下女人死絕了麽?”

杜元樸臉色一變。

文笙卻半點兒都沒有生氣,飛身上馬,道:“杜先生,不用浪費唇舌了,等我去轉一圈,便回奉京找你。”而後衝著王十三一揚下巴,她此時坐在馬上,比王十三高了不少,居高臨下,自有一股睥睨之態:“走不走?”

“咦?好。嗬嗬,沒想到,你膽子挺大啊。”

文笙看著他待要上馬,淡淡地道:“我膽子不大,你該知道,若非特別信任,樂師不會放任武林中人靠近。所以,你若是不想打架,還請與我保持十丈以上的距離。”

“……”王十三張了張嘴,一時竟覺無言可對。

那邊文笙已經清叱一聲,催馬往趙家溝方向飛馳而去。

等到王十三上了馬,文笙早跑出去十丈有餘,王十三眼望前頭馬背上窈窕的身影,口裏“嘖嘖”兩聲,催馬在後麵追趕。

一路無話,兩人很快趕到了趙家溝。

趙家溝往西是山道,開始十餘裏馬匹還能上得去,王十三在後麵跟著,一路左顧右盼,口裏大聲道:“喂,真離這麽遠?你覺著這樣說話方便?”

文笙也在找尋那些人的蹤跡,沒有理會他。

王十三追近了幾步:“算了,我不和你一般見識。張寄北背著我大哥不知搗什麽鬼,所以我必須來瞧瞧。”

這還是句人話。

王十三又追近了幾步:“喂,我說,你是不是逗楊蘭逸那傻小子玩啊,害他為了你茶不思飯不想的,他要是知道你這麽對我們,肯定會哭鼻子,你忍心麽?”

文笙回頭狠狠瞪了他一眼:“十丈,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王十三“嗤”地一笑:“這時候彈琴,不是打草驚蛇麽?你和我大哥沒仇沒怨的,就算憎惡江北綠林,他們現在也差不多死光了。”

再往前走,山路變得陡峭難行,文笙將馬找地方藏好,改為步行向前。

王十三還跟在後麵,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

文笙的思維卻不禁跟著他方才的話飄遠了:江北賊本來就名聲不佳,因為自己的一篇《公雞嶺見聞記》更是臭名遠揚,難說王光濟打發他們到京裏來行刺安的是什麽心。

一旦成功,朝廷將陷入混亂之中,可像現在這樣失敗了,王光濟也順勢甩掉了名聲的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