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中突圍

二百一十七、老板(1)

即使是賣涼水,也要自己當老板。這是葉明所在企業老板的感慨。

老板姓陳,大家便直截了當地叫他陳老板。陳老板也是內江人,老三屆的高中畢業生,有頭腦有魄力,也有脾氣。可以這麽說:如果沒有他,就沒有賈家標準件廠的今天。1985年他開始任賈家標準件廠廠長,從此以後企業規模越做越大,職工的住房越來越寬,工資越來越高。不過,企業有日子好過的時候,也有舉步維艱的時候。日子好過的時候,人們都說陳老板好,陳老板能幹,陳老板懂經濟懂管理;困難的時候,人們便指指點點,說陳老板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雞蛋裏也能挑出骨頭來。於是他便大發感慨:我這個老板是一個幫人的老板。因為企業不是自己的,當個老板也是圖有虛名,而且還背個罵名。現在是市場經濟,以後甚至可能完全是資本經濟,得靠硬通貨說話。“我當廠長這十來年,為企業創造了好幾千萬財富,少睡了好多的覺,多掉了好多的頭發,可我得到了什麽?也就比大家多拿了一倍的獎金。如果我自己幹,怎麽也會比現在強,即使幹得不好,也不用看哪個的臉色行事。所以,最好是自己給自己當老板。”

老板也有當得很苦的時候。現實,會慢慢地改變人的思想。可是,陳老板走不掉。攤子扯大了,職工加家屬,上千號人張著嘴巴要吃飯,怎麽能夠說不幹就不幹呢。即便真不想幹了,也沒有合適的人來替換他,主管部門的領導也不會輕易地放他走。於是他說自己生來就命苦,被賣給這個廠裏了。不過,感慨歸感慨,工作他還是照樣幹。隻是,這無意中的感慨倒經常在葉明的耳邊縈繞。

別人都認為葉明和陳老板的關係非同一般,實際上,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麽特殊關係,完全稱得上是君子之交。他們本來是鄰居,進出門經常打照麵。陳老板喜歡思考,葉明也喜歡思考;他們很談得來,內容包括國家大事,也包括產品的市場情況以及廠裏的人和事。葉明待人真誠,在廠裏人緣好,有見解,對決策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耳目;有什麽重大決定,陳老板很願意和葉明探討,聽葉明的意見。葉明並不想巴結他,也不想從他那裏得到什麽好處,隻是欣賞他的才能,才和他保持這種比較緊密的關係。陳老板也隻是借用一下葉明的頭腦,思考一下問題,僅此而已。

到了上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製造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麵臨的形式越來越嚴峻。江蘇和浙江的產品,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大量湧入四川,衝擊了四川的標準件市場。成渝兩地的國營企業,紛紛倒閉,或者化整為零,變成了無數個個體企業。這時陳老板決定,成立一個公司,吃進一部分自己不能產生或者生產出來利潤較低的產品,一方麵可以擴充自己的品種並壯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也可利用他們的產品和自己的品牌賺取利潤;另一方麵可以減少江浙產品對市場的衝擊力。

這個公司由廠裏出資,獨立核算。公司一方麵組織江浙產品銷售給廠裏,同時自己也可以銷售一部分廠裏的產品。公司所需的產品和資金,都由廠裏作提供,條件應該是相當好的。但運行第一年,虧了好幾十萬元。第一任經理看形勢不妙,請求廠裏關閉公司,自己要求下課。這時,葉明想起了陳老板關於涼水與老板的感慨,於是找到他,希望他不要注銷這個公司,而是把公司交給自己做,唯一的條件是和廠裏完全脫鉤。陳老板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葉明也當起了老板。當然,那是一個比賣涼水好卻也好不了多少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