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掌印太監——王景和
硄……硄……
沉悶的鍾聲響徹京都。
蘇瀾寫字的手一停,看向負手站在廊下的謝珩,不確定道:“阿舅,這是……”
謝珩:“喪鍾。”
話落的同時,嚴天野踉蹌進來,結巴道:“謝容與,陛下……陛下,駕崩了!”
謝珩麵色無甚變化,隻是招禦風過來回話。
“養心殿的內侍說,陛下死得有些蹊蹺,就寢前還一切照常。
清晨內侍叫起床時,依然維持著入睡時的姿勢,隻是叫了幾聲也沒有反應。
然後發現陛下脖子上有一道紅線,竟是頭身分離,大理寺的人說凶器是極細的線。”
死於凶殺的皇帝,成了晉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時各種流言鋪天蓋地而來。
皇後憂思過度,一病不起。
太子和琮王服喪守靈。
國不可一日無君。
因為晉帝死的倉促,並未有明確旨意由誰繼承大統,朝臣一致認為該由太子繼位。
七日後,舉辦了新帝登基大典。
太子蕭然登基,定國號為永隆,尊嫡母為孝賢皇太後,接生母出北三所,封聖母皇太後。
蕭然年十二,由帝師張首輔教養數年,尊師重道被刻在骨子裏,朝堂一時由張首輔把持。
眼看皇權旁落,禦史台屢次諫言,半數文官附和,接孝賢皇太後謝瓊華,入議政殿垂簾聽政。
大晉朝出現繼晉陽長公主後,又一位掌國事的女子,開啟了晉朝的另一個時代。
孝賢皇太後雖為女流,但殺伐果斷,政治眼光獨到,很快便扼住了張首輔的勢頭。
朝臣們無有不讚其賢明,更有大批學子歌功頌德,稱之為女帝星。
新舊二帝交替時是最易動亂的,京都維穩,各地藩王卻蠢蠢欲動。
隨著藩王兵力開動,諸地匪患頻發,大晉朝堂風雨飄搖,迎來從未有過的動**。
與此同時,一種名為神仙膏的養生聖品,在京都大肆流行,被貴族追捧。
而在蘇瀾的授意下,蘇氏藥莊開始大規模種植粟花,因此終於見到了負責神仙膏的管事。
說來也巧,那管事約見蘇洛時,將地點定在了京都有名的紅燴樓。
而這紅燴樓正是江承和路今安合力經營的酒樓,胡嬌在此處負責麵點。
神仙膏管事下樓時,正逢胡嬌給蘇瀾送糕餅,她驚了一下,對蘇瀾道:“奴婢認識那管事。”
自從那叫李連貴的老太監憑空消失,神仙膏和翊坤宮主子的關聯便斷了。
神仙膏新來的管事比李連貴謹慎得多,蘇瀾盯著蘇洛周旋這麽久,才叼住一些眉目。
當下便急道:“快講。”
“雖說她的模樣變了,但我同她一起生活多年,斷不會認錯,她是我本該問斬的婆母。”
蘇瀾想到了那個毒死胡嬌丈夫的婆子,當時她還感歎虎毒不食子。
她叫了聲乘雲,隱在暗處的乘雲立刻飛身出去,將那婆子截住,帶回監察院。
那婆子也沒挨住監察院的審訊,承認自己是翊坤宮的人。
張文心拿著審訊口供,列出了神仙膏的十宗罪,將此邪物,捧上朝堂。
監察院收集信息頗久,甚至跟蹤調查吸食神仙膏的人,發現除了容易致幻,更是成癮。
隻要沾上神仙膏,普通人最後的結果是家破人亡,那些貴族子弟錢財充裕,目前未查到異狀。
本來還在對神仙膏躍躍欲試的朝臣們,終於意識到事態嚴重,提議禁膏。
謝瓊華思慮片刻允了。
張文心卻不收斂,義正言辭:“聖母皇太後的人經營此等邪物,不該問責嗎?”
此話一出,朝臣麵色都變了,這已是監察院第二次針對聖母皇太後。
上一次來的是張文元,沒有張文心這般咄咄逼人。張文心張嘴,沒達目的,決不罷休。
說起這聖母皇太後,先帝在位時便居在北三所,想必是有罪名在身的。
新帝登基將人接出來,還要給聖母皇太後尊榮,朝臣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了。
如今,她宮中人做出這種事,很難說與主子無關。
張文心:“請將聖母皇太後移至大理寺調查。”
一群朝臣附議。
謝瓊華臉色不變,小皇帝慘白了臉,怒道:“爾等放肆!那是朕的生母!一國太後入大理寺受審,聞所未聞!”
天子一怒,朝臣自然不敢迎風上。
張文心可不在他們的統治範疇,字正腔圓:“微臣也沒聽過一國太後,竟經營禍國殃民的邪物。”
禦史大夫宋竹賢出列:“陛下若是想還聖母皇太後清白,更應該徹查此事。”
旁人不敢諫言,宋竹賢可是拿捏著禦史台上下的嘴,他一發聲,禦史逐個出列附議。
最後是張首輔,看著小皇帝,慢悠悠的說:“陛下乃一國之君,不可徇私。”
即便是當著眾朝臣的麵,張首輔對小皇帝說話的態度,也儼然有君父態度。
而小皇帝竟真的不敢發聲了。
謝瓊華看向張首輔,平聲道:“張卿,先帝欽點你為太子師,又時刻提醒太子要尊師重道,倒是讓你忘了君臣有別。”
張首輔拱手:“老臣不敢。”
“不敢?”謝瓊華鳳眸冷厲,“你當孤眼瞎嗎!”
素來平和的孝賢皇太後,即便坐在這議政殿上垂簾聽政,也是國泰民安的模樣。
從未有人見過她動怒。
她一發脾氣,倒是震懾住了眾人。張文心還欲開口,見端坐的皇太後已經拂袖而去。
平生頭一回,自己的一番誅心之言,來不及出口就被人遏製住。
張文心不能忍,大步上前:“太後請留步。”
謝瓊華身邊隨侍的宮人攔住張文心,不陰不陽的說:“張大人僭越了。”
張文心隻得停步。
謝瓊華回了寢宮,麵上怒火頓消,又變成清清靜靜的模樣。
她解下厚重冕服,換上慣穿的廣袖長裙,一身素淨,動手烹茶。
她是個愛茶之人,侍茶時內心安寧,是她少有的放鬆時刻。
用盡一盞茶後,她到案前批折子,心再無雜念。
“太後,該用午膳了。”
新晉掌印太監,見謝瓊華批完奏折後,一直不語,上前提醒。
謝瓊華歎氣:“景和,你怎麽看神仙膏?孤又該如何對監察院?”
這掌印太監正是失蹤多日的王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