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秒記住,

夜色已深,伍柯博卻依然在辦公室裏忙碌著,雖然距離賀歲檔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墨攻》上映前的準備工作卻早已經開始了。

正在看著公司宣傳部門送上來的方案,突然電話鈴聲響起,吳珂博連忙抓起電話。

“是!我知道了,陳總放心,好!就這樣!”

隻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吳珂博便放下了電話,看著手中關於《墨攻》的宣傳計劃,深深的歎了口氣,麵上滿是疲憊之色。

按說橙天娛樂如今發展的也算不錯,因為當初成功撬來了王菁華,讓公司旗下的明星陣容十分龐大。

這兩年推出的作品,票房成績也算不俗,可是,吳珂博並不滿足,特別是有1+1公司這麽明顯的一個參照,相互比較之下,吳珂博沒心灰意冷,就算是意誌堅定了。

特別是去年那部集合了程龍,李連潔,李兵兵,再加上好萊塢製作團隊的《功夫之王》,可是被吳珂博寄予了厚望,結果~~~~

吳珂博原本想要打造一部奇幻經典,結果弄出來的影片,觀眾卻並不買賬,上映之後,批評聲不斷,更被人說成是大雜燴。

其實真的要說心裏話,《功夫之王》這個故事的設定還是不錯的,隻可惜,主創的心都太大了,又想征服國內市場,還想要討好歐美的觀眾,結果被弄得亂七八糟。

影片集合了李連潔和程龍兩大功夫巨星,原想著這樣肯定能吸引觀眾的眼球,結果兩個人之間的大熒幕首次對決,感覺就像關公戰秦瓊,這可不是誇獎,而是諷刺。

對《功夫之王》的詬病,最集中的就在於片中對中國文化符號的異化上,美猴王大鬧蟠桃會的故事,跟少林寺默僧、耍醉拳的遊俠、扔飛鏢的小姑娘雜糅在了一起,再以一個美國青年的經曆勾連在一起,並且通過金箍棒的傳說,搞成了決戰紫金之巔的大雜燴,未免讓中國觀眾們覺得牛頭不對馬嘴。

可吳珂博始終都認為,《功夫之王》對中國文化的異化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畢竟是一部主要說英語的電影,是拍給歐美觀眾看的,國內的票房隻不過是此片票房的附加值而已,吳珂博的目標觀眾群本就不在於此。

對不熟悉中國文化的歐美觀眾來說,能夠將本片納入他們的視野,這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得讓他們知道有美猴王、金箍棒這些文化元素,然後才能在此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認識。

有觀眾認為玉皇大帝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很別扭,可《木乃伊》裏的古埃及祭司不也說英文嗎?

《特洛伊》裏的古希臘貴族不也說英文?

《決戰中的較量》裏的蘇聯紅.軍戰士不也說英文?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世界影壇是好萊塢一手遮天的,中國電影人想要輸出自己的文化,就必須以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接近他們,一步步深化,才能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

在吳珂博原本的計劃裏,《功夫之王》隻是第一步,先讓歐美觀眾們熟悉這些中國的文化符號,引發他們的興趣,以後再來真的。

如果單純的從這個角度上看,《功夫之王》無疑是成功的,要知道,某些國家為了輸出自己的文化英雄符號不惜大撒美金,而歐美觀眾看《功夫之王》還是要自掏腰包的。

既能掙錢,還能宣傳自己的文化,這本身就已經證明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吸引力。

而且,在《功夫之王》中美猴王、默僧、醉仙這些人物形象固然與傳統中華文化中的既有概念有些出入,但在性質上還是光明正大的,他們全都是正義、善良的,代表著真、善、美的力量。

《功夫之王》塑造了一個另類的美猴王,不過再怎麽說,這美猴王還是個銀幕英雄的符號,是千裏迢迢穿梭“無門之門”過來的美國青年的精神偶像,對一個美國觀眾來說,美猴王跟蝙蝠俠、超人、蜘蛛俠們的作用無甚二致,所以,在大的方向上,《功夫之王》是弘揚了中華文化,提升了我們民族的銀幕文化形象的。

再者,別看國內那麽多人跳出來指責《功夫之王》,可不見得自己就比人家理解美猴王更透徹。

這年頭,還有幾個人去認認真真的讀吳承恩的原文?

猴神的形象本就是源自印度神話的影響,孫悟空的前身據說就是哈奴曼或者無支祁,其實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想一想,缺少神話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突然蹦出了一隻上天入地的猴子,本就是有點邪性的事。

《功夫之王》打通了人與神的界線,玉皇大帝、玉疆戰神這些神祗仙班更像是一個封建國家的統治者,而且他們居住的仙山,也是凡夫俗子可以殺將進去的。

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古希臘神話裏的眾神跟凡人就是時常往來的,搞不好還經常珠胎暗結,生個人神混血兒什麽的。中華文化的神話傳統則基本上被儒家給閹割了,俗話說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而且長期君主專製讓中國人養成了把“神”類比為高不可攀的統治階級的習慣,一般的人是不可能觸碰到“神”的,遑論通過功夫來跟“神”做一番生死大決鬥。

法術和武術在中華文化中,屬於差別明顯的兩個範疇,但在西方文化中,卻比較相通,《功夫之王》對法術與武術的關係也做了一點調侃,當程龍飾演的醉仙畫下符咒求雨時,突然幾滴**從天而降,可惜醉仙還沒來得及高興,就發現其實是李連潔飾演的默僧站在高坡上撒尿,雖然有些惡俗,卻也可以接受吧。

此外,不要忽視本片的立意,從片頭依次出現的李笑龍、鄭沛沛、劉佳良等人的形象,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拍給cult片迷看的電影,港產功夫片在美國就是典型的cult片。

事實上,《功夫之王》的男主角就是個整日沉迷在香江功夫片中的cult粉絲,對他來說,能夠跟心目中的英雄有一番親密接觸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所以,李連潔還是當年《少林寺》的和尚造型,程龍又提起了《醉拳》裏的酒缸,兩人甚至大練螳螂拳和蛇形刁手,基本上就是對二人成名作的一次溫習,對一位沉迷於港產功夫片的cult迷來說,這就足夠了。

所以,《功夫之王》根本就不是建立在《西遊記》的文化基礎之上的,而是建立在cult片的文化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功夫之王》若要拍續集,就是請來李曉龍跟薑子牙大打出手也不奇怪。

當然,吳珂博也不否認,李連潔飾演的孫悟空是有些令人失望,畢竟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後,後麵的美猴王就都成了雞肋。

但是,既然《大話西遊》裏的周星池都能把孫悟空來一番惡搞,那吳珂博覺得觀眾也該對李連潔寬容些,不是嗎?

再說了,就連央視後來補拍的《西遊記》也是千瘡百孔,已經中年的六小齡童也不複當年的清秀與靈動了。

吳珂博也承認《功夫之王》的故事確實是很俗套,就是一個年輕人成長的惡俗套路,被壞人欺負,然後打敗壞人,並收獲了美女的青睞,但是,這個套路在他看來,是非常管用的。

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觀眾需要的就是這些。

當然吳珂博不是片麵的排斥所謂“藝術”,但是從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電影市場金字塔的塔基正是由無數部《功夫之王》這樣的“惡俗”商業片構成的。

其實是絕大多數時候,電影就是要以紮紮實實的特技技巧和明星、美女來吸引眼球,可以說《功夫之王》的劇情爛,但是這個故事應該不比《無極》、《黃金甲》更差吧?

而且片中的特技要比央視的《西遊記》好很多不是?

既然要拍這類題材,特技其實是個硬功夫,不要看不起這些純技術的手段,沒有技術哪來藝術?

有些人往往對眩目的特技不屑一顧,言必稱“藝術含量”,可惜這種呼喊在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有意義的。

作為國家電視台拍攝的《西遊記》,特技還不如nbc的美劇《heroes》拍得過癮,人家的超人能動輒巡航飛天,可憐吳承恩前輩寫得孫悟空是妙筆生花,卻被國內的影視工作者用五毛特效給活活糟蹋了。

吳珂博從來都不是一個高舉著藝術大旗的人,也從來都不以為隻有安東尼奧尼和塔科夫斯基是電影,在他看來,工業光魔也是電影,而且往往後者是更重要的硬件。

《功夫之王》的特技,要比所有的同類華語電影都要好得多,哥倫比亞公司打造的孫悟空,在視覺特效上可以說超越了所有中國影人塑造的孫悟空,這一點就是值得國內電影人學習的。

吳珂博是打心裏瞧不起那些端著藝術飯碗不放的中國導演,要麽靠著主旋律過日子,要麽指望著國外電影節的垂青,真正麵向市場、以觀眾為核心來搞創作的寥寥無幾。

學院派的導演們左手一指伯格曼,右手一指黑澤明,可是有多少人能紮紮實實的做出讓觀眾樂意掏錢買票的電影呢?

好萊塢大片的劇情的確很簡單,可是人家的特技就讓很多觀眾義無反顧的自掏腰包進了影院。

可惜,中國的電影導演們大都缺乏基本的市場營銷、廣告策劃知識的培訓,按說這些事本該由製片人們去做,但是導演們要拉來投資,不懂這些也是無法生存的。

在吳珂博看來,《功夫之王》的橫空出世,是符合電影產業規律的,本身能把程龍和李連潔糾集到同一部影片裏,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作為一項產業,電影就是產品,要切合消費者的需要才賣得出去,在某些人大談“藝術”的時候,人家美國人已經悄無聲息的占領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的領地,吳珂博不希望有朝一日連李曉龍的傳記電影,也得貼上老美的商標。一代偉人曾說過,不管黃貓黑貓,逮著耗子的就是好貓;同樣,不管是小李飛刀,還是小李他媽的飛刀,能插死人的就是好飛刀。

《功夫之王》劍走偏鋒,卻引來罵聲一片,其實也是“小李他媽的飛刀”式的獨辟蹊徑,上映之初,這麽多人來評論、關注這部電影,已經說明《功夫之王》的成功了,中國的電影製片廠每年生產那麽多部電影,市麵上連盜版碟都找不到一張。

倚天劍和屠龍刀耍不過人家的飛機大炮,就連小李飛刀也退卻了往日的光彩,既然如此,就用小李他媽的飛刀插到觀眾的心窩裏。

當初,吳珂博決定要啟動《功夫之王》這個項目的時候,甚至曾想過,要通過這部電影,將國產電影引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隻可惜,吳珂博的滿腔熱情,在《功夫之王》僅僅上映一周的時間後,就被打擊的支離破碎了。

持續下滑的票房成績,網絡上群起而攻的謾罵,再加上海外發行不順,基本上宣告了《功夫之王》的死刑。

甚至有人說這就是一部武打童話劇,外國小孩兒做了個夢,沒有夢到功夫之王李曉龍,卻夢到了孫悟空,然後在夢中成了給孫悟空送金箍棒的特使。

當初在看到這樣一條評論的時候,吳珂博險些被氣得吐血而死,他費盡心思打造的奇幻大片,居然被人說成了童話劇。

所以,後來吳珂博將自己關在房間裏,反反複複的將《功夫之王》看了無數遍,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確實存在著不少硬傷,也確實存在未能盡善盡美的地方。

比如演員的表演,程龍依然很可愛,他的武打總是能讓人很開心,動作一氣嗬成,設計巧妙,令人莞爾,但是,這些地方在他別的片中都看過了,算不上什麽新意。

李連潔太硬,硬的莫名其妙,而且這麽些年來演電影,可以用一句話概言之一一沒有演技。

程龍會演戲,他懂得去如何把握觀眾的心理,他的演戲風格真是自成一家,隻怕以後的武打明星也難以超越他。

李連潔是武夫,而程龍是演員,這就是兩個功夫明星的區別,把他們兩個湊在一切,確實很不搭調。

玉疆戰神本來也應該是個出彩的角色,但是演員表演的力道不夠,差點火候,讓人看著不過癮。

女主角劉一菲表演確實太差,難怪網上那麽多人噴她,吳珂博很喜歡劉亦菲,但很遺憾,劉一菲在《功夫之王》中的表演太差了,本來她可以成為片中最亮的人的,她應該像黑夜中的北鬥星一樣耀眼的,但是她沒有,她還是個孩子,真是個孩子。

安排她這個角色,本來就是為了讓人們眼前一亮的,金燕子應該是一個孤寂的悄無聲息,憂鬱的美輪美奐,讓人迷惑的充滿好奇,但是劉一菲完全沒有表現,她表演的流於表麵了,真讓人遺憾。

反倒是作為女配的李兵兵成了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甚至有人說她在這部戲裏的表演,都快趕上林清霞了,林清霞當年的白發魔女讓人過目難忘,人妖神的合體。

李兵兵雖然在這部電影中,鏡頭不多,但演得不錯。迷離、妖異、怪癖,李兵兵全都把握住了,人也很靚,眼神也到位。那頭白發很漂亮,白發就是有點少,如果再多點,再飄逸一些就更好看了。

本來就是一大配,結果反倒是成就了李兵兵,這本應該是讓吳珂博高興的一件事,但是他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李兵兵是華誼兄弟的人,而就在這部電影之前,橙天娛樂和華誼兄弟還是勢同水火。

總之,《功夫之王》有讓吳珂博滿意的地方,但留下的更多還是遺憾,標杆沒能樹立起來,想捧的人被人罵出了翔,最最關鍵的是,這部電影的票房雖然勉強破億,可最終還是讓吳珂博賠的想哭。

一部電影拍出來,就算是製作方看著再怎麽好,也需要經過市場檢驗才作數,隻可惜,《功夫之王》最終的結局隻能用失敗來標注了。

經曆過一次失敗,當橙天娛樂再度準備啟動大製作的時候,吳珂博自始至終都是小心翼翼,這次的《墨攻》就是如此,三國四地聯合製作,數位大牌明星傾情加盟,再加上,老冤家華誼兄弟現如今都有點兒化幹戈為玉帛的意思了,這麽多的助力之下,讓吳珂博的野心也跟著爆棚。

當然了,有過失敗的經曆,也讓吳珂博始終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也是為什麽《墨攻》原定暑期檔上映,被一下子延期到了賀歲檔。

去和《颶風營救2》拚票房,吳珂博雖然很想,但是,他很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那個根本就不現實,《颶風營救》第一部那麽成功,第二部就算是拍的再爛,有第一部打底,票房顯然也不是《墨攻》能夠撼動的。

但是賀歲檔可就不一樣了。

正想著,突然辦公室的房門被人給推開了,吳珂博抬頭看清楚來人,不禁皺起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