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福娃
一大早,大奶奶和二奶奶就來了,倆人昨晚聽孫子說張老頭家的母豬生了八個小豬,稀奇的很。
因為給豬接生這項技術不是誰都會的,萬一母豬難產,那就是一屍多命,虧得血本無歸。
所以小水村沒有人家會選擇給母豬配種,村民要養豬都是去縣城捉個小豬仔,或者打聽誰家有母豬生崽了去捉一隻。
“八隻小豬啊!桂花,等斷了奶,你給我留一頭。”孫氏拉著老王氏的手道。
“行,到時候你來挑個好的。”
“怎麽這樣的好事都落在你家了?羨慕死我了!”陳氏趴在豬圈上往裏麵望去,忍不住咂舌,白得了八個小豬仔。
孫氏瞅了一眼陳氏,知道她酸得很,笑著打圓場,“桂花,我看知了身上是帶了福氣的。”
陳氏點頭,“你家知了就是個福娃,連帶著我們兩家都旺起來了,要是我家大孫媳婦能給我生個這樣的孫女就好了。”
說到這個,孫氏也酸了,她家大孫媳婦進門一年多了,肚子也沒個動靜。
老王氏聽得眼前一亮,合掌道:“對,這孩子打小有福氣,她出生那年雨連下了十幾天,眼看著秧苗都要淹死了,她出生的那個下午突然就放晴了,當時紅霞滿天,漂亮得很。”
妯娌三人說得開心,唾沫滿天飛。
張知在邊上聽得目瞪口呆,她記得在四歲之前,他們老張家都窮的快斷頓了,她爺爺奶奶還為此愁得睡不著覺呢!
怎麽到這兒就全變了?
老王氏三人說得高興,覺得不過癮,從豬圈邊上轉戰村口的香樟樹下。
經過張穩婆,孫氏,陳氏一群人的口口相傳,張知給母豬接生的事被傳得神乎其神。
總結下來就是,張知身上帶有福氣,誰沾上都能帶來好運。
沒見老張家人一個個麵色紅潤,格外精神嗎?
而且,老張家的財運也太旺了。
於是,村裏人見到張知,就要拉過來摸摸頭,捏捏臉,說說話。
還有一些人,總拉住張知問一問自家的雞鴨豬怎麽了。
你問我你家豬咋那麽瘦?你多給喂點吃的不就行了,這豬跟著你家也是倒黴,三天餓八頓。
你問我你家雞怎麽不吃食?吃飽了為什麽還要吃,真就是“奶奶喂的雞”,吃飽了還要再往喉嚨管再塞三勺唄?
對於村民奇奇怪怪的問題,張知煩不勝煩,隻能無奈地在心中呐喊:“我是治人的!”
村民實在是太熱情,張知最近都不敢出門,隻能在家裏看看醫書。
她發現多讀幾遍,總能有新的體會。
在屋簷下紮鞋底子的小李氏察覺到張知在屋裏靜悄悄的,忍不住起身去看一眼,就看見她捧著書看得津津有味,腳步便忍不住一頓,躡手躡腳地退出去。
老王氏看了她一眼,問道:“知了在屋裏幹啥呢?”
小李氏一臉欣慰,小聲道:“看書呢,知了就是好學。”
對於孫女,老王氏也很驕傲,“這孩子聰慧,自然比別人要懂事些。”
老張家近幾個月一直是小水村村民談論的對象,從開始做皮蛋一直說到買牛,又說到母豬產子,關於老張家的話題就沒有停歇過。
有羨慕的,稱讚的,也有說酸話見不得人好的。
老張家人通通都不管,自顧自的忙碌。
在此期間,還幫張大娃過了個生辰。
在農村,過了八歲就是大人了,這個生辰自然隆重一些。
一大早,張知就起來指揮老王氏做了一碗長壽麵,用剩的不多的麵粉搓成長麵條,上麵放了鮮嫩的雍菜葉,再煎一個雞蛋,味道鮮美異常。
沒見過且獨一份的麵條,張大娃呲溜呲溜幾口就吃完了,連一口湯都不剩,“奶奶,真好吃。”
“好,吃了長壽麵以後健健康康長大,長命百歲!”老王氏笑眯了眼,對於懂事的大孫子她是非常滿意的。
張老頭道:“既然已經八歲了,該起名字了,等過年的時候,記在族譜上。”
“二娃的名字也要一起取了嗎?”
張老頭想了想道:“一並取好,等他八歲以後,再記到族譜上。”
又看向張信山道:“山娃,到時候撿一籃子皮蛋送去給學堂夫子,請他給取個好名字。”
二娃打岔道:“妹妹的名字呢?”
張老頭砸吧砸吧嘴,他有心想讓夫子給取個好名字,他不想隨意的給孫女取個桃花、梨花、禾苗這樣普通的名字。
隻是,不知道學堂先生忌不忌諱給女娃取名?
張知在他心中是不一樣的,和老王氏神神叨叨覺得張知有福氣不一樣。
在張老頭心裏,雖然村裏有不少孩子和孫女同齡,甚至大娃二娃比孫女還要大兩歲,但實際上,孫女在他心裏要大得多。
沒辦法,農村的孩子都晚熟,會幹活兒,但是懂事晚。
他們家大娃二娃已經算懂事早了,那也是因為這一年多吃喝不差,又送去讀了幾個月的書。
不是他有心拉踩別家,有些人家磋磨女娃,七八歲了看著還是跟四五歲似的,活幹的利索,說話卻不利索。
這些孩子都比不過張知。
至少他親眼看著,孫女八個月就能開口喊爹娘了,不到兩歲就知道扒拉藥草來賣錢了,他們家賺錢的法子哪一個不是孫女想出來的?
因此,別人說他家知了是全村最聰明的孩子,他從未反駁過,甚至還大加讚賞。
張知看著張老頭遲遲不說話,開口道:“爺爺,我想叫張知可以嗎?知識的知,我喜歡讀書,喜歡學知識。”
張老頭欣慰地摸了摸孫女紅撲撲的小臉蛋,“好,讀書明理,多學知識不吃虧。”
於是,張知就擁有了和前世一樣的名字。
前世,張知這個名字也是她自己取的。
她忘不了,前世剛滿十八歲,脫離了父母的掌控,她第一時間拿著身份證跑去改掉張招娣這個名字時的喜悅。
她恨不得昭告天下,以後都不再是為了招來弟弟的存在,而是為了自己而活的張知。
她喜歡“知”這個字,一直堅信,是知識改變了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