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失去懸念
第749章 失去懸念
不僅僅是繪畫界的人,還有那些國畫愛好者、收藏家,在看到紀錄片中出現的安憶國畫作品後,都訝然失聲!
謝學海作為一名年輕的國畫收藏家,對國畫的研究當然非常深刻,不過話又說回來,一般年輕的繪畫收藏家,應該更對西方畫更感興趣,可偏偏謝學海就是癡迷國畫,他認為國畫蘊含的藝術韻味、深刻底蘊,是西方畫比不上的,雖然在視覺衝擊力上,國畫似乎並不如西方畫。
安憶由於她的畫,多以那種色彩的完美運用與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令人印象深刻,那種撲麵而來的窒息美感,總是能夠霸道地在一瞬間奪取欣賞者們的“芳心”,所以許多人,總是下意識忽略掉她在國畫上的造詣。
可這一次,紀錄片中不經意間展出的安憶國畫作品,其水準之高、實力之強,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謝學海原本對安憶的印象,就是一位超級天才畫家,然後就是她的繪畫作品有價無市,哪怕實際上她作品的價格,是虛高的。
安憶的繪畫水平再高,既然她還活著,那她藝術畫作的價格,就肯定不能與那些已經去世的繪畫大師相比,可是她那些藝術畫作的價格,與當代的這些頂尖畫家的畫作價格相比,也隻高不低。
這在謝學海這樣的收藏家看來,是很不正常的,雖然有時候單純地用一幅藝術畫作的價值,來衡量一位畫家的社會地位,顯得太不“藝術”了點,但有的時候,在許多收藏家看來,事情的真相就是這麽簡單。
安憶作品的價格越高,便越導致許多收藏家,想要去收藏她的畫,不管怎麽說,安憶的畫,確實美得令人心馳神往。
謝學海無法昧著良心說,他不想要收藏安憶的藝術畫作,隻不過他有自知之明,以他的財力,哪怕去收藏一幅安憶的佳作,或許都會感到心痛,更不用說那些可以名傳千古的傑作了,那樣的作品,或許隻有那些真正的財閥後代,才能麵不改色地為了它們,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天價。
不過還好,他可以給自己心理安慰,對自己說反正他更喜歡收藏的作品是國畫,安憶的那種已然自成一派風格的作品,他不是很感冒。
而這一次,謝學海聽說安憶要參加這“王摩詰國畫大師賽”時,他就充滿了期待,尤其是在同時,還有章狂之這種狂人畫家,在嘴上大放厥詞,這真是吸引了許多眼球。
謝學海也欣賞過章狂之的國畫,此人是有足夠狂傲的資本的,因為他的畫中,充滿了一種自由、不羈的意境,還寫得一手好狂草,喜歡他這種風格的作品的人,會非常喜歡,所以章狂之對自己藝術畫作的銷路,一點都不犯愁。
現在,章狂之的名氣更大了,他最近好像也在憋足了勁,為這個比賽做準備,所以他那些挑釁的言論少了點,其實很多人更期待安憶可以回應一下這位跳得很歡的家夥,但令人有些小失望的是,安憶依舊隻是專注自身,而非去通過抨擊別人,來展現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許多人就因為安憶的這種低調,而對她充滿了好感,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她那一邊。
不得不說,章狂之這種咄咄逼人、喜好說大話的家夥,不是很得人心,隻能說他的確讓自己的名氣增加了不少。
謝學海本以為,安憶與章狂之之間的對決,會成為這次大賽最大的亮點,直到他看到紀錄片中安憶的國畫作品,他就驚呆了……
然後他便忍不住發了條圍脖,說是如果安憶隨手畫出來的國畫,都是這種水準的話,那章狂之根本沒有任何勝算,因為後者想要畫出這種層次的藝術畫作,就算盡全力,也許都沒法畫出來!
他發出去就感到有些小後悔,覺得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貿然得罪一位著名畫家,可不是什麽明智的事情。
然而讓謝學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圍脖,根本就沒有翻起什麽浪花,隻是因為,幾乎所有對國畫有研究的人,都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原本還有一些人對章狂之充滿了臆想,但現在,除了某些不懂國畫的人之外,大部分內行人士,都忽然產生了一種索然無味的感覺,某個結果,已經完全失去懸念了啊……
謝學海在發現這一點之後,不由自嘲,他之前居然還敢小瞧安憶在國畫上的實力,他看到圍脖之中,有不少人詢問他是如何下這樣的結論的,便也忍不住為這些外行簡單地科普了一下應該從哪幾個方麵去辨別一幅國畫的好壞乃至真偽。
這第一個方麵,自然就是對墨的濃淡幹濕用法,簡稱“用墨”。在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中曾提過:“運墨而五色具。”但關於這五色,並沒有固定說法,或焦濃重淡清,或是濃淡幹濕黑,在此基礎上,加之留白,合成“六彩”。
但無論如何,這段話都很淺顯的描述了一個道理,即一幅合格的畫作,對於用墨本身,是能看出明顯層次的。
謝學海甚至還舉了兩個例子,直接拿出安憶的一幅國畫,與另外一幅不知名畫家的國畫,進行了對比,他這樣說道:“那麽從我畫的圈處可以看出,左邊這幅畫可以說很鮮明的就能數出五六種以上的墨色,其中最大的那個圈,能很明顯的感覺到漸變,而其他部分,也分別能感覺到用墨時的幹濕濃淡,再加之其間的留白,這便是符合上述的六彩。僅僅憑借這一個地方,就可以看出安憶大師深厚的國畫實力。反觀是右邊,為什麽我隻畫了一個圈呢?因為在這一個圈裏,我們就能看見三種顏色,而在這個圈外也不過如此。它對於墨色的層次、漸染、濃淡沒有任何能說得出口的用法。所以,兩下相比,右邊這幅畫作的價值絕對遠遜於左邊這幅。因為單單僅僅是這用墨,可以說沒有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經驗,就絕對無法掌握好的,安憶大師在國畫上,絕對是下了苦功的。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猜測一幅畫的好壞,乃至真偽。”
今日第一更~~~求推薦票~~~月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