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131章 不情願的和平(五)

大宋共和四年八月十五日,趙太尉府的花廳中,趙知拙放下報紙長歎口氣。正在換種地衣服的趙夫人笑道:“歎什麽氣。難倒擔心給太祖上香的路程遙遠麽?你若是想去,我陪你。”

“你都在說什麽啊!”趙知拙苦笑道。

趙夫人白了趙知拙一眼,“三郎奪回陵園,趙氏子孫都可以前去祭祖。等這仗打完了,你不想去汴梁與陵園,我還想去看看呢。”

“唉……”趙知拙再次歎氣。他這輩子從來沒鬥得過他夫人,或者說他一直不太理解他夫人。

“別歎氣!”趙夫人不爽地說道,“天下不滿三郎之人要多少有多少。我們是他爹娘,此時誰都能歎氣,就我們不能!”

“你……唉……”趙知拙隻覺得氣結,他經常覺得自己的道理與老婆的道理總是湊不到一起。仿佛雙方完全不是一個世界。

看著趙知拙這般表情,趙夫人冷笑一聲,“哈!你不就是擔心所謂‘點檢做天子’麽。你祖上又不是沒做過,有什麽好怕。”

這下趙知拙連笑都笑不出來。這的確是他心中最大的心病,被如此**的揭發出來,仿佛沒穿啥衣服就被拽到光天化日之下,真是要多別扭就有多別捏。

對自己丈夫的心胸氣量,趙夫人已經懶得再說啥。趙夫人覺得趙知拙才學智力都不錯,可他並沒有具備與才學智力匹配的擔當。更具體的說,趙知拙很害怕別人對他的否定。所以他很容易就生出奇妙的想象,好像沒人說,事情就不存在。

可殘酷的現實並沒有因為趙知拙不講就變得不存在,臨安主弱臣強的局麵是如此明顯,雖然趙嘉仁隻是個宗室子弟,楊太後與小官家自始至終也並非眾望所歸者。在這種時候,身為父母的人當然沒必要通過刻意張揚去引發別人的反感,可親爹娘難倒不該自然而然的站在自家兒子的立場上麽?

不再搭理被各種莫名恐慌纏繞的丈夫,趙夫人換完衣服之後扛起鋤頭就去了溫室。最後幾個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番茄已經熟透,今天就該采摘,之後就需要關上溫室的玻璃窗來保持溫室內適合蔬菜植物生長的溫度。

正如趙夫人所料,臨安有不少願意保持當下局麵的人。趙太尉一連串勝利讓這些人都被震動,一上朝,便有啟奏楊太後,“太後,聽聞趙太尉已經收複洛陽,在鞏縣的皇陵已經奪還。請太後當立刻遣使前往祭奠。”

聽了這個建議,楊太後開口說道:“熊尚書。”

“臣在。”熊裳立刻回答。

“哀家命你馬上準備前去祭奠之事。”楊太後命道。

熊裳眼前一亮,連忙應道:“遵旨。”

楊太後又補充道:“此乃趙氏祭奠,當派遣趙氏中輩分高者前往。另外,要昭告天下,並在大宋各報上登文。既然已經奪還鞏縣,就當重新設置守陵者。”

“遵旨!”熊裳連忙回應。外麵不敢表露出來,熊裳心中非常欣喜。楊太後這個應對大概能打滿分。以官家旨意搞這麽一次祭奠本就是應該做的。找趙氏宗親裏頭輩分高的前去祭奠,就能壓住趙嘉仁,設置守陵者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趙太尉大舉祭奠北宋皇陵的消息傳回來,而太後根本沒有反應,那就不光是太尉露臉,而是官家失德。連基本的孝心都沒有,這種官家誰會擁戴。

當然,這些最基本的思路隻是在熊裳腦海裏一閃而過。他現在真正關心的乃是誰給楊太後出的這些主意。以楊太後之前表現出來的能力,熊裳並不相信楊太後能夠靠自己做出如此精準的判斷。肯定不是張世傑那個武人,前天和昨天給太後說書的人是誰呢?

熊裳正在盤算,就聽楊太後繼續說道:“諸位愛卿。哀家聽聞現在為考製科辦的學校,孩童七歲便要上學,在學校教室裏麵都貼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民間百姓尚且如此,皇家自然不能故步自封。哀家要讓官家讀書。卻不知該怎麽選老師。”

朝堂上先是一陣沉默,接著就熱鬧起來。給太子請老師已經是大事,給官家請老師更大了好幾倍。現實點說,官家見到老師得跪。被責罰之後得忍著。

一定有高人在背後指點太後!在一片嘈雜聲中,熊裳無比清醒的做出了判斷。如果真的有人想讓太後與官家示弱的話,那接下來……

在一片嘈雜聲中,楊太後說道:“當下大宋以賢明論,莫過於太尉。哀家想請太尉為帝師,卻不知諸位愛卿怎麽看。”

此言一出,本來還算熱鬧的朝堂頃刻冷場。楊太後看著下麵的群臣露出各種表情,有震驚、不解、理解、支持、反對等等,她就覺得心髒繼續撲通撲通的亂跳。

散朝之後,徐遠誌本想趕回戶部趕緊工作。此次戰爭已經消耗了數量巨大的物資,而且明顯還要消耗數量更加巨大的物資,戶部的壓力非常非常大。然而他的師侄司馬考卻在外麵擠進徐遠誌乘坐的驢車,就見司馬考很是著急地問道:“師叔,你覺得這是怎麽回事?”

“太後學聰明了唄。”徐遠誌答道。他當然知道自家師侄的政治派係與政治理念,以司馬考為代表的這些人大概期待明天趙嘉仁就能黃袍加身。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大宋內部慘烈鬥爭的局麵,徐遠誌覺得自己應該不會反對,卻也一定不會熱情洋溢的支持。

“學聰明了?”司馬考重複了一下師叔的話,必須得說,徐遠誌的語氣裏麵頗有調侃的味道。正是這種調侃讓司馬考沒辦法立刻理解師叔的意思。等他想明白之後,便怒道:“便是裝可憐而已。”

“那又如何?”徐遠誌笑道。

司馬考暫時不說話了。太後擺出這樣的低姿態,司馬考的確拿太後沒辦法。甚至是趙太尉大概除了直接威逼太後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現任的宰執當然不可能當官家的老師,但是公開做出這樣的表示就代表楊太後服軟的態度。

“太後這是想把太尉拖下水啊。”司馬考恨恨地說道。之前有段時間裏麵,楊太後曾經試圖與趙太尉硬碰硬,當時司馬考已經覺得非常可恨,現在的楊太後讓司馬考覺得更可恨!

見自己的師侄完全變成抱怨,徐遠誌也不想在此事上奉陪。他說道:“難倒隻許你等想方設法將太尉扶上位,就不許太後用盡心思把太尉拖下水?你若是隻想談這些,便下車去吧。”

司馬考知道自家師叔的態度。大部分支持趙太尉的進士們基本都是這麽一個態度,在當年蒙古軍眼瞅著就要滅掉大宋的時候,他們都急切的期盼一個強力的大宋領導者與守護者。現在趙太尉不僅把蒙古軍攆走,更開始反攻蒙古,外部壓力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這幫人對趙太尉的支持度也隨之大大降低。弄得司馬考簡直想用忘恩負義來形容這幫人。

“師叔。若是你知道是誰給太後出的主意,還請師叔不吝告知。”丟下這句話,司馬考便下了徐遠誌的驢車。

看著師侄的背影,徐遠誌露出了點笑意,有點嘉許的意思。不過轉眼間,徐遠誌就收起笑容,對車夫喊道:“去戶部。”車夫催動毛驢,嘚嘚的驢蹄聲中,大宋戶部尚書工作去了。

之後的兩天裏麵,楊太後的表態在臨安朝廷裏麵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不過也就僅僅是轟動而已。除了少數傻瓜之外,絕大多數官員都知道臨安朝廷的決定權根本不在楊太後手中。能決定臨安朝廷命運,能決定楊太後命運,能決定大宋命運的那個人正在中原征戰。

且不說趙嘉仁,同樣能影響大宋命運的忽必烈大汗此事心情並不好。洛陽失守的傳到了滑縣之時,忽必烈先是憑空咒罵幾句,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罵完之後,蒙古大汗恨恨地說道:“準備撤軍吧。”

“大汗。不如與趙嘉仁議和之後再回去。”伯顏大帥提出了建議。

“哦?趙嘉仁在此時竟然還會議和麽?”大汗忽必烈頗為意外地說道。片刻之後他倒也明白了伯顏的意思,若此次由南向北進攻的是蒙古,他們大概也會暫時滿足於此次的收獲。為了能夠消化戰爭紅利,暫時議和完全沒有問題。

伯顏大帥看了忽必烈的表情,便接著下一個話題,“大汗,看猛力花赤的意思是想留在洛陽和趙嘉仁拚命。還請大汗下令讓他前往潼關。”

這次忽必烈大汗沒有立刻回答。送來洛陽陷落消息的乃是蒙古萬戶猛力花赤,按照猛力花赤所講,現在已經是八月,乃是糧食收獲期。蒙古軍在洛陽盆地活動暫時不缺糧食。他就要留在洛陽瞅機會攻擊趙嘉仁的軍隊,至少要讓趙嘉仁的軍隊沒辦法征糧。猛力花赤還在信中表示,便是最後洛陽不可守,他也要充分禍害了洛陽之後,把這個殘破的地方留給宋軍。

對如此貫徹蒙古文化的請求,忽必烈發現他實在是沒辦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