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風華:嗜血殘王妃

第102章 先斬後奏之權

第102章 先斬後奏之權

子夜將杯子推向了對麵拘謹的楊瑩玉,“楊小姐,本王請你來,是有一事請教。周南縣原何變成現今這般?自進城一路行來,城中房屋似乎並未受到水患的嚴重影響,為何現今百姓隻能住在縣衙內?”

搞得和Z國五六十年代時一樣,吃著大鍋飯,不過那時的Z國起碼住是住在自己家吧。

可是他們進城後所看到的城中房屋,並不像是被水淹過,就是破了些,但並沒有水淹而留下的痕跡,百姓卻是集中在了縣衙內。

這裏人蓋房子雖說城裏的已經用上磚,但是磚貴,並不是所有百姓都用得起,還是很看到很多以土為主的房屋。

如果水真的淹進了縣城內,這些以土為建的房子,是很容易停下印跡的。可是他們一路進來,都沒有看到這樣的痕跡。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雖然炎習並沒有成熟的防洪防旱之法,但每個城,包括小小縣城,城牆都建得很厚,用來抵禦敵軍的同時,也有防洪之較,隻要城門緊閉,雖不能完全的阻隔洪水,不過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且周南縣內並沒有河流,連條小溪都沒有,平日百姓喝水隻能靠井或是出城去河裏運水進城,這也令周南縣有了個特殊的職業,便是賣水販。

子夜大致猜出了原因是什麽,不過剛才靖王這個社會生活的白癡問了他這問題,他個人認為,這問題由他回答,不如由這裏的當家做主者回答更能讓靖王明白些--百姓真正的疾苦與災後生存的不易!

楊瑩玉欠了下身,沒有那個膽子去接水,而是低著恭敬的回答:“回賢王爺話,半年前,也就是去年六月初開始,周寧縣沒有一天不下暴雨。

接連一下就是半月,城外的運河之水已漫過了石橋。

周南縣朝上與三溪縣之中,有座堤壩,本是用來蓄水防止幹旱,但因長年失修,父親擔心堤壩會出問題,派人去查看了堤壩後,發現已出現了缺口。

此事可大可小,父親擔心若是堤壩一毀,那水直朝周南縣而來,僅靠城門必不能阻止洪水的衝擊。

於是父親命臣女將縣城周圍的百姓勸到城中躲避,留下的幾百個壯勞力在北城門外用木材把城門封死,他自己帶著城中的大部分壯勞力前往堤壩處,想補上缺口。”

一滴淚水垂直落下,滴在楊瑩玉的腳麵,接著便是一滴接著一滴。

“可是他們走了沒多久,洪水就衝了下來。。。。。。父親是在第二天下午,才被李叔叔背了回來,當時跟著父親回來的百姓,還不到十人。”

子夜與靖王看著那哭得壓抑的楊瑩玉,心中皆是一片沉重。

楊縣令的決策錯了,這的確不假,那種時候,他不應該帶人前往堤壩。所以他自責,因為他把壯勞力都帶走了,縣中隻留下了幾百個壯勞力,還有就是一堆老弱婦孺。

子夜突然有些感覺好笑,而他也確笑了,低低的笑聲,笑得靖王麵露不可思議的朝他看去。

便是楊瑩玉,都忘了害怕的抬頭,滿臉全是淚水,同樣疑惑的看向了他。

“你不想你父親接著為官。”子夜用的是肯定句。

“進府之後,沒有看到下人,僅是身為官家小姐的你一人在跑上跑下,這點本王可以理解為楊縣令清廉,並未有什麽下人服侍,就連你這個女兒身邊,也沒有個丫環。

但本王與五哥前來,接待的是你,為我們安排房間,甚至連打掃好房間給我們住的也是你,而身為當家主母的楊夫人卻一直沒有出現。

炎習有律,地方官員前往任職,必帶家眷前往。一來是防止官員離家眷太遠而在處理公事上分了心,二來也是防止有人挾家眷而威脅了官員。

而在這一整天的時間裏,本王除了見你在百姓中穿梭,並未見去過其它房間,這就可排除楊夫人是重病或是身體不便而不能出現的原因。

那本王隻能猜測,楊夫人已是不幸。

你身為楊縣令的女兒,口齒清晰,條理分明,並非那閨閣中膚淺之女子。

所以,你不會不清楚,你剛才對本王與五哥所說的這些,會對你父親的官途造成什麽樣的影響。若是沒有我們看到的你父親與你愛民這點,貶官是輕,重罰甚至處死才是應當。”

在楊瑩玉震驚得已經忘了反應,隻是木木的看著子夜的目光下,子夜說出了她內心真正的目的:

“你就是利用你父愛民這點,依本王與五哥親眼所見,故爾楊縣令所犯之錯,本王與五哥都不會重罰於他,最多便是罷了他的官。”

楊瑩玉立刻“咚”的跪下,什麽話都沒說的低著頭,卻已是什麽話都說了。

靖王現在不隻是震驚,而是完全的呆住了。

原來這才是十九弟身為白麵神算的一麵!

但子夜令他更受驚嚇的還在後麵。

“楊小姐可知,你剛才所言,本王注意到的重點,並非楊縣令之過,而是楊縣令受民如子之心。炎習有楊縣令這般在天災之前,心中所思所想皆是百姓之官,這是我炎習之大幸。

此等官員,本王必會奉明於皇上,加-官-進-爵!”

最後四個字,子夜是一句一字加重了語氣的念著。

等他的話落,楊瑩玉如全身都脫了力一般,全力一軟的癱坐到了地上。那幾近絕望的目光呆呆看著地麵,臉上已是一片死灰。

“楊小姐身在周南縣,離京城甚遠,不是很了解本王也實屬正常。”子夜敲了敲白玉蕭站了起來,踱步到她的麵前,蹲下手用白玉蕭抬起她的下巴。

明明是調戲小姑娘的不正經之行為,但他去做,都偏偏毫無浪子之感。

“皇上封本王為東南巡查使,可行先斬後奏之權。炎習自開國以來,除本王外,也僅有五十幾年前-本王先祖下巡西北時,有此權利。”

不說是靖王的反應,寒二是無語的翻了個大白眼。

五十幾年前的賢王的確是下巡西北時有先斬後奏之權,可是十九爺,好像皇上沒給您這樣的權利吧?

看樣子,他還是早些給王爺去信,把這事兒告知王爺。

省得十九爺真先斬了誰,到時王爺都不好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