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火到外網
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共同進步。穆婉嬌也經常與他們一起探討文物修複的技術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
“我覺得這個步驟可以這樣處理,你們覺得呢?”穆婉嬌提出自己的想法。
“嗯,有道理,咱們試試看。”大家紛紛讚同。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交流,亞曆山大對文物修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收獲太大了!”亞曆山大感慨道。
他決定把在中國學習文物修複的過程記錄下來,發到外網上。
他精心挑選了照片和視頻,配上詳細的文字描述,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學習心得。
很快,他的分享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網友們紛紛留言:“這看起來太棒了,中國的文物修複技術真是令人驚歎!”“亞曆山大,你太幸運了,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中國學習。”
還有一些國外的文物愛好者表示對中國文化和文物修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
看到大家的熱情反饋,亞曆山大更加堅定了要把所學帶回自己國家,推廣文物修複技術的決心。
在離開中國之前,他向穆婉嬌和李老表達了深深的感謝之情。
“謝謝你們,讓我有這麽寶貴的經曆。”亞曆山大真誠地說道。
穆婉嬌笑著回應:“別客氣,希望你能把所學帶回自己的國家。”
李老也說道:“是啊,文化交流就是這樣,相互促進。”
亞曆山大重重地點頭,並表示將把這次學習經曆帶回自己的國家,努力推廣文物修複技術,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這一領域。
穆婉嬌的直播和這次國際交流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文物修複的重要性和意義。
沒過多久,中國文物修複在外網火出圈了。精美的文物、精湛的修複技藝,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之折服。
然而,這也讓韓國破防了。一些韓國網民開始在網上發表各種酸溜溜的言論。
“這有什麽了不起的,說不定是從我們韓國學過去的。”
“中國就是喜歡誇大其詞,文物修複這種技術我們韓國早就有了。”
麵對這些無稽之談,亞曆山大再次在網上發聲。
“我親自在中國學習,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中國的文物修複技術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傳承,是無可爭議的。那些隨意詆毀的言論是毫無根據的。”
與此同時,更多了解真相的外國網友也紛紛站出來反駁。
“韓國總是這樣,見不得別人好。”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文物修複技術更是有著深厚的底蘊,不是隨便能被抹黑的。”
中國的文物專家和修複師們並沒有被這些噪音所幹擾,依然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斷修複和保護著珍貴的文物。
隨著中國文物修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國際博物館和文化機構紛紛向中國發出邀請,希望能夠開展合作與交流。
李老的博物館也迎來了更多的國際訪客,他們懷著好奇的心情前來參觀學習,李老讓穆婉嬌直接到博物館幫忙。
由於長期以來國外媒體對於中國不遺餘力地抹黑,導致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真實情況了解得少之又少。
當這些懷著對文物修複的濃厚興趣的國際訪客踏入李老的博物館時,他們的眼神中雖然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但在那不易察覺的深處,一開始仍帶著一些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和深深的疑惑。
一位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來自歐洲的訪客,用不太確定的語氣小聲對身旁同樣一臉迷茫的同伴說道:“我之前聽說,中國的發展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到處都是汙染和破壞。”
他的聲音雖小,卻在這安靜的博物館裏顯得格外清晰。
另一位訪客聽了,忙不迭地點頭附和道:“可不是嘛,而且我還聽說他們的文化傳承說不定也是誇大其詞,隻是為了吸引遊客和關注。”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四處張望著,似乎在尋找著能夠印證他們這些想法的蛛絲馬跡。
然而,隨著參觀的逐漸深入,當他們親眼看到中國文物修複師們對待那些古老文物時,那眼中所流露出的無比敬畏的神情,還有手上專注且輕柔的動作,仿佛在對待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他們深深沉浸在博物館裏那濃厚得仿佛能夠觸摸到的文化氛圍之中,每一件文物似乎都在訴說著古老而動人的故事。
當他們聽到穆婉嬌和其他工作人員用生動且深入淺出的語言,將中國曆史文化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在他們麵前。
耐心地解答著他們一個又一個或天真或尖銳的問題時,他們內心原本堅固的想法開始出現了一絲絲的裂縫,然後慢慢地擴大、改變。
韓國那些酸溜溜的言論在事實麵前顯得越發蒼白無力,他們的聲音也逐漸被淹沒在對中國文物修複技術的讚揚聲中。
穆婉嬌在外網的大火,國內也上了熱搜。
國內的網友們紛紛在相關話題下留言:“為穆婉嬌點讚,讓中國的文物修複技術走向世界!”
“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用實力傳播中華文化。”
“太自豪了,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文化宣傳。”
各大媒體也紛紛對穆婉嬌進行采訪,穆婉嬌麵對鏡頭,謙遜地說道:“我隻是做了自己熱愛的事情,能有這樣的反響,是大家對文物修複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一些學校邀請穆婉嬌去舉辦講座,向學生們普及文物修複的知識和重要性。在講座上,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不少人表示將來也想投身於文物修複事業。
與此同時,國內的文物修複行業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對文物修複的資金投入,一些企業也紛紛捐款捐物,助力文物修複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