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萬裏照漢關

第179章 遼事

第179章遼事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遙望茫茫雪地,不由得想起遼事種種,與趙成、李忠一番密談,董宣武心中愁結頓生,難思對策。原來,遼事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董將軍在想什麽?”

董宣武回過身來,原來是吳三桂。

兩人虛情假意寒暄了幾句,吳三桂說道:“三桂有一事想不明白,想要向董大人請教,不知合適不合適?”

“吳將軍說的哪裏話?有話請講,哪有合不合適之說?”董宣武皮笑肉不笑,十分客氣。

“董將軍,以趙成、李忠兩人此次立下的功勳,升任參將不難。三桂不明白為什麽他們肯舍棄唾手可得的功名富貴,反而要轉投董大人的門下。要知他們這麽做,日後很難容於關寧軍伍。”吳三桂非常認真地問道。

董宣武笑了笑,答道:“吳兄找錯人了,此事吳兄應該去問趙成、李忠才對,怎麽反而來問我?難道吳兄認為我董宣武許了他們什麽好處,存心要吞並劉大人的部屬?”

“董將軍多心了!”吳三桂解釋道,“三桂沒有疑心董將軍的意思,雖然劉大人是我父親的部下,但戰鬥力素來不強,從來都不被家父看中。有這幾百人,和沒有這幾百人,對於家父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董將軍是聰明人,斷不會做出此等不智之事,為了這幾百名雜兵,與我關寧的兄弟們鬧出不快來。

而且三桂也看得出來,趙成突然在筵席上提出投靠將軍,並非將軍所授意。

趙成、李忠這麽做,無疑是自絕後路,鐵了心要投靠將軍。

三桂雖然與趙成、李忠兩人交情不深,但也知道這兩人並非血勇衝動之輩,若非非常看好董將軍,他們絕不會這麽做。

本來,三桂還對他兩人所說的與女真人的那場戰鬥有多懷疑,不過,經過他們這兩人這麽一鬧,三桂反而相信了。相信董將軍單憑三十名火槍兵,抵擋住了女真人三百人的進攻。

三桂又心與董將軍結交,還請董將軍不吝賜教!”

原來,吳三桂此次來,是打算與董宣武討論這場戰鬥的得失。

董宣武沉默了一會兒,歎了口氣說道:“沒有他們說的誇張,女真人太過囂張、狂妄,參與進攻的,其實不過兩百多號人。

此戰的勝利,極具偶然性,很難再現。”

吳三桂搖搖頭,說道:“此話不然,從古至今,那一場戰役是不具偶然性的?所謂善戰者翱翔於九天之外,勝負之道,在於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存乎一心。”

董宣武聽明白了,吳三桂的思維仍舊局限於這個時代,他認為,一場戰鬥的勝利,主要是由主帥決定的。

一場戰鬥的勝利,主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絕不是主要的決定因素。

想了想,董宣武說道:“我跟你的想法有所不同,計謀,隻在一定的實力對比範圍內是有效的,在絕對的實力麵前,神馬都是浮雲。就比如這一戰,之所以我軍能夠取勝,是因為我軍具有取勝的實力,那麽剩下的事,就是主將該如何有效地利用這實力,把實力轉化為勝利的果實。

在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隻要主帥不是太無能,其實誰都可以取勝。

所以,勝負的關鍵,還是實力的對比。”

“哦?”吳三桂有些驚訝,“依董將軍的看法,我大明的實力可謂是比女真強上無數倍,為何依舊屢次敗於女真之手?”

“這個問題,吳兄不該問宣武,而該問問令尊!”說到遼事,董宣武心中本就藏有一股怒氣,心中有所思,董宣武不覺脫口而出。

吳三桂滿臉驚愕,有些不忿,說道:“家父雖為總兵,受命築錦州城,但畢竟隻是一介武夫,朝廷在遼東屢戰屢敗,怎麽能怪到家父身上?”

董宣武歎了口氣,說道:“吳兄誤解董某的意思了,令尊吳襄吳大人駐守關遼多年,這其中的因由,他又豈會不明白?”

吳三桂鄭重地一抖衣袖,向董宣武彎腰施禮,說道:“還請董將軍指教!”

話說到這份上,如果不說下去,就顯得居心叵測了。而且吳三桂這人的確讓人心生好感,即便董宣武明知他以後是大漢奸、民族罪人,董宣武也忍不住要將話挑明。

“吳兄,你認為女真之患,始於何人?”董宣武問道。

吳三桂想了想,答道:“女真之患,引城公(即李成梁,引城是李成梁的號)恐怕難辭其咎!”

“不錯,董某也是這般想,當初若不是李成梁養賊自重,養虎為患,努爾哈赤也不至於一統建奴,趁勢坐大。引城公生前雖戰功赫赫,但此舉恐怕是他一生中難以抹去的汙點,為後人詬病。

隻可惜,自引城公之後,遼事崩壞,遼東將士不思改弦易撤,反而蕭規曹隨,幾年下來,竟至遼事崩壞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這當中雖然並不全是遼東諸將的原因,但遼東諸將難辭其過。”

董宣武不打算遮遮掩掩,既然與關遼將門關係破裂已經沒法避免,那麽索性借吳三桂之口把關遼將門的小心思說破。

吳三桂大驚,說道:“董兄何出此言?你是在說我關遼將士也在養賊自重?”

“難道不是?”董宣武冷哼一聲,說道,“據我所知,大明正統之時,諸邊的年例隻有白銀二十二萬兩。但自從萬曆四十六年,野豬皮努爾哈赤作亂,遼東的年例便驟然升至白銀三百八萬兩以上。當然,這筆銀子不全是關遼諸將拿了,但不可否人,遼事一起,關遼諸將可是發了大財。

從萬曆四十六年至天啟元年,三年多的時間,朝廷已經撥付遼餉用銀即達一千七百二十萬兩之多。要知朝鮮平倭之戰,五年也隻不過耗銀七八百萬兩。

如今國庫空虛,為了籌集這筆銀子,朝廷不得不重開征新餉(即遼餉,遼餉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明朝撥付給關遼的餉銀,另一個是從民間收上來新開征的稅銀,為了避免混淆,本書之後用新餉指代新開征的稅銀。)

哼哼,關遼將門這是將遼事當做一門生意來做啊!遼患不滅,這門生意就能長久做下去。

吳兄,你剛才不是問董某為何趙成、李忠兩人一定要投效我五行營嗎?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兩位將軍心中的熱血還沒有冷下來,不恥於關遼將門為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