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進攻
第185章進攻
這時,關寧軍也看清了偵查排的布置,反而放慢了節奏,把所有的人聚齊後,微微休整了一下,恢複了一下體力,分成兩撥。一撥一百餘人,分別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圍了過來,平均每一麵都有三十多人。另一撥兩百多人,繞道來到臨時營地的南邊,準備進攻,顯然,這一麵才是主攻方向。
關寧軍的策略很簡單,仗著人多,四麵進攻,以南麵為主攻方向。不管怎麽說,你偵察排總共也隻有三十二人不是?隻要有幾個人突入到營地內,偵查排必定大亂,那時,其他人就能趁亂攻入營中。三百人對三十人,不愁這一仗打不贏。
半個多小時後,戰鬥終於打響了。
四麵都從兩百米外以兵員散得很開,向營地衝了過來。
董宣武微微一笑。
顯然,上次與女真人戰鬥的事吳三桂仔細打聽過,並且自以為研究出了對策,所以關寧軍才會以兩百米外作為攻擊出發點,分散開來進行。
吳三桂犯了一個錯誤,以兩百米為攻擊出發點這一點問題不大,但分散開來進攻卻犯了大錯。這樣雖然能避免由於士卒過於集中,而造成大量的傷亡,但同時,也會造成進攻節奏偏慢,士卒之間缺乏配合。最重要的,是他誤以為董宣武的步槍也是依靠火力密度來造成傷亡,而缺乏精確射擊的手段。
半個多小時的準備時間,早已給偵查排足夠的時間用冰雪在四周冰牆下都壘砌起矮冰墩。也就是說,偵查排可以迅速在冰牆的四麵轉換陣地。
“砰砰砰”一陣密集的槍聲響起,李鐵柱選擇了衝得最快的北麵首先下手,在他們衝到八十米的地方,這一輪射擊的效果非常好,一輪火槍下去,直接一下子放倒十來人,而且負責指揮的吳三桂的親兵被優先照顧,基本被掃除一空。
子彈雖然換成了軟木子彈,威力大減,但打在人身上,那種衝擊力,絕不是弓箭可以比擬的,被擊中的士兵躺倒在地上,扭曲的身體,大聲叫喚。有兩個不幸被打中了臉,被打得血開肉綻,十分恐怖。
北麵進攻的關寧軍頓時慌了神,沒有親兵維持進攻,幾乎所有的人都停下了腳步,趴在了地上,不敢繼續進攻。
見這一邊的關寧軍已經被徹底壓製住了,李鐵柱隻留下三名戰士繼續壓製北麵已無鬥誌的關寧鐵騎,迅速率領其他戰士轉移到西邊冰牆處。
此時,西邊冰牆外的關寧軍已經衝到六十米開外。
“砰砰砰”一陣槍響,這次射擊的效果反倒不如上一輪,關寧軍被打倒了八個,不過吳三桂的親兵同樣擊中,退出了戰鬥。西邊的進攻被壓製住了。
同樣在西邊冰牆上留了三名戰士後,李鐵柱率領其他戰士轉戰東邊的冰牆。同樣的策略,壓製住東麵的進攻。
在東邊冰牆留下三名戰士後,李鐵柱這才率著剩下的十九人,來到了南邊冰牆。
南邊冰牆一直都留有三名戰士,遲滯關寧軍的進攻,同時,關寧軍極不適應這種分散的打法,指揮有些不暢,直到現在,離冰牆最近的幾人,也在二十步開外。對冰牆根本構不成威脅。
“砰砰砰”一陣槍響之後,李鐵柱命令自由射擊,瞄準了再打。他發現,對於這種人員分散的進攻,自由射擊效果似乎更好一些。
在損失了二十多人後,指揮戰鬥的關寧軍千總敏銳地察覺到,單靠這種分散兵力的進攻,似乎起不到效果;而且此時,不知什麽原因,東、北、西邊的進攻也明顯不能給偵察排以壓力。再繼續這樣進攻下去,純粹隻能損失兵力,於是果斷地鳴金收兵。
這就是明末親兵製的弊端在這次戰鬥中展露無遺。親兵製,董宣武曾仔細研究過。
親兵,或者說是家丁,大約起源於隋唐時期,由於當時世家門閥強大,誕生了家將以及家臣這種角色。這些人一般是由世家門閥收養孤兒從小訓練而成的,其特點是忠誠,悍不畏死和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或充任將領私人衛隊,或在戰場中的決定性力量。
親兵對將領是完全的依附關係,負責保護將領的安全,平時擔負警戒、傳訊等任務,戰時隨將領衝鋒陷陣。一般多為同鄉、同宗親屬。一般而言,親兵不會參與屠城、燒殺、劫掠等行為,但他們的待遇比一般軍隊士兵要高很多。主將死,親衛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決定了親兵肯豁出性命保護主人。
到了明朝,特別是明朝晚期,隨著衛所製度徒有虛名,導致地方將領都虛報人數,截留糧餉以用來訓練家丁這種特殊兵種,形成獨具特色的親兵製度。
親兵雖然戰鬥力比一般營兵更加強悍和忠誠,但是由於耗費頗多,所以數量極少,如一世名將李成梁也隻養得起幾千親兵。後來的吳三桂也是走的這條路,竭盡全力,也隻養了幾千家丁。
親兵戰鬥力的強大,其實是以普通士兵戰鬥力削弱換來的。一旦戰鬥中用於控製普通士兵的親兵全部陣亡或者失去控製力,普通士兵往往會潰敗,很少能繼續堅持戰鬥的。
這種製度究竟是好是壞,很難說,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李成梁,但更多是失敗的案例。
相比之下,董宣武更看中大明另一名名將的做法,用紀律與製度來保證部隊的戰鬥力,此人就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可惜,戚繼光死後,戚家軍也在文官的有意壓製下逐漸沒落。朝鮮抗倭之戰恐怕是戚家軍最後的輝煌。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圍攻沈陽,最後一支戚家軍趕來救援,與努爾哈赤在渾河之畔展開了血戰,重挫女真八旗,把女真八旗軍打得失去了肉搏的勇氣。
由於袁應泰的失誤,此時沈陽城已經落入女真人的手中,漢奸李永芳買通原明軍的炮手,利用沈陽城頭的大炮,對戚家軍進行炮轟。這支曾經輝煌一時的強軍,終於敗在了火炮的狂轟亂炸之下,全軍覆沒。最終除極少官兵幸免回遼陽外,陳策、童仲癸與副將戚金、將領袁見龍、鄧起龍、張名世、張大鬥等大小將校共一百二十多人全部義無反顧、悲壯殉國,渾河之上留下一片鮮紅似火的悲壯血色。
董宣武認為,如果單論使用冷兵器的戰鬥力而言,戚家軍的戰鬥力還在五行營之上,而且更靈活。說戚家軍是這個時代軍隊戰鬥力的巔峰毫不為過。
隻是這種兵練起來太複雜,沒有豐富的練軍經驗,根本很難練成,而且耗時較長。不比五行營,戰法雖然古板,但勝在省錢,可以大批量產,戰鬥力也不弱。
最重要的是,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完全為冷兵器時代設計的戚家軍練兵方法已經落伍了,五行營才是大勢所趨。不過,他的思路卻很值得借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