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翻臉——足利尊氏之王圖霸業
重新上位後的後醍醐天皇,一味滿足自己的**,把那些曾經支持過他的農民兄弟和武士集團拋在了腦後。足利尊氏也很不滿,作為關東武士的頭領,後醍醐天皇僅奉送給他一個字,“尊”,就是把他的原名足利高氏,改為足利尊氏。而足利尊氏最想要的征夷大將軍之位被無情拒絕了。
足利尊氏非常惱火,不過擱誰也上火。我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你打江山,出生入死、辛辛苦苦的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名譽、權力和土地?現在把你捧上去了,你卻把我們忘得一幹二淨,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
俗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足利尊氏越想越憋火,心中再次萌生了反意。但是,有兩個人他不得不顧慮,這兩個人就是護良親王和新田義貞。
其實,護良親王也早看穿了足利尊氏的野心,知道足利尊氏早就覬覦著征夷大將軍之位。於是,他向後醍醐天皇密奏,說足利尊氏憑借一戰之功,妄圖攫取大權,趁現在他的勢力還沒有形成,不如及早討伐,否則等到他羽翼豐滿,再動他可就難了。另外,護良親王還說,後醍醐天皇能有今天,他也是功不可沒的,完全有資格封征夷大將軍,可以以此牽製足利尊氏。
護良親王的功勞,後醍醐天皇心裏是清楚的,但是對於除去足利尊氏的建議他沒有聽取,隻答應了護良親王的請求,立他為征夷大將軍。
足利尊氏要想奪取大權,就必須搬開護良親王這塊攔路石。不過,這次足利尊氏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
後醍醐天皇有個十分寵愛的女人藤原氏。當年後醍醐天皇被迫逃亡,又被流放到隱歧,藤原氏一直跟在他身邊,算得上是患難夫妻。並且藤原氏還為後醍醐天皇生了好幾個兒子。所以,後醍醐天皇寵愛她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作為母親,藤原氏自然是為自己兒子打算,如果哪天後醍醐天皇駕崩了,那麽他留下的最大的遺產——皇位,最有可能落到護良親王頭上。護良親王既是長子又有擁立之功,當然是最佳人選,而她的兒子肯定沒份。所以,護良親王成了她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此,足利尊氏和藤原氏因為共同的敵人而走到了一起。兩人分工明確,一個主內,主要由藤原氏在**吹枕邊風;一個主外,主要由足利尊氏在朝堂讒言攻擊。其實,後醍醐天皇對護良親王也心存忌諱,因為在他被流放期間,大部分的倒幕活動都是由護良親王出麵策劃的,因此也有一定的威望,這是後醍醐天皇所不願看見的,他隻想唯我獨尊,不想讓任何人搶了他的光芒,哪怕是對他有恩的親生兒子。
在這樣的上下逼迫中,護良親王不斷失勢,才做了三個月的征夷大將軍就被解職了,以後再也沒有擔當別的什麽重要職位。足利尊氏看時機成熟,便捏造偽證,說護良親王意圖謀反,後醍醐天皇信以為真(或者說他希望這是真的),立馬命人將護良親王看押起來。
護良親王含冤莫名,懷著悲憤沉痛的心情寫了一封令看者動容的書信:
複生者數,焦思運籌,遂得底誅夷之績,而不圖獲罪於此,仰將訴天,日月弗照不孝之子;俯將哭地,山川弗載無禮之臣。父子義絕,乾坤共棄,臣不敢複有望於世也,倘宥死刑,削籍歸佛,臣終身毋悔。抑申生死,而晉國亂;扶蘇刑,而秦世傾……
這封信寫出了護良親王的冤和怨,他舉出兩個中國例子,一個晉國國君因為想立寵妃的兒子為太子,逼死了自己的長子申生,結果國家大亂;另一個例子是秦始皇聽信趙高讒言,貶斥長子扶蘇,結果秦國二世而亡。他希望後醍醐天皇能查明真相,不要中了小人的奸計。
但是,這封飽含血淚的書信沒能傳到後醍醐天皇手裏,而是被藤原氏攔截銷毀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後醍醐天皇竟將護良親王押到鐮倉,交給足利直義監押。足利直義是足利尊氏的親弟,這就等於把護良親王送到了足利尊氏的屠刀下,足利尊氏隨時都可以結果了護良親王的性命。可歎呀,一個赤膽忠心、為國為父、出生入死的有為青年最後竟落到了這樣的下場。據《梅鬆論》載,護良親王在被監禁鐮倉時,有人曾聽到他自言自語:“恨君上更甚於武家。”他太恨了,誰能想到他的親生父親竟對他如此無情?自始至終隻把他當做了謀權奪位的工具。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不久,當年僥幸逃亡的北條高時之子北條時行,糾集了五萬人馬,前來攻打鐮倉。守鐮倉的足利直義撒腿就跑,逃走前,他命人將護良親王殺掉了。
聽說鐮倉淪陷,後醍醐天皇隻得派足利尊氏帶兵前去鎮壓。可是,足利尊氏一反以前恭順的態度,要求以征夷大將軍的名義出征,後醍醐天皇這才意識到足利尊氏的野心,可是為時已晚,但他還是堅決不給足利尊氏征夷大將軍的名號,隻封足利尊氏為征東將軍,這更讓足利尊氏不滿。
足利尊氏領兵出征後,勢如破竹,沒費多大工夫就收複了鐮倉。按理,平定叛亂後,足利尊氏應班師凱旋,可是,足利尊氏不但不回,還占據鐮倉,自稱征夷大將軍。這無異於造反,後醍醐天皇氣得跳腳,下令讓尊良親王、新田義貞出兵討伐。
但是皇軍不但士氣不振,還不斷有士兵逃亡,這都要怪後醍醐天皇,他賞罰不公,徇情枉法,早就引起了武士的不滿,如今誰還肯替他賣命?所以,皇軍敗多勝少。最後,一代軍神楠木正成戰死沙場,猛將新田義貞大敗而回,足利尊氏很快占據了京都,後醍醐天皇隻好匆忙逃到比叡山,依靠僧兵的力量來抵抗足利軍。
比叡山位置險要,易守難攻,足利尊氏多次強攻都未能成功,於是,他開動腦筋,不玩陽謀玩陰謀了,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派人向後醍醐天皇提出議和,後醍醐天皇也有息戰之心,加上比叡山彈盡糧絕,於是他不顧新田義貞等人的強烈反對,決意下山與足利尊氏“握手言和”。
不過,後醍醐天皇並不完全信任足利尊氏,他作了兩手準備,在他下山前,命新田義貞護衛皇太子恒良親王和尊良親王到北部越前去開辟新據點,積蓄力量,準備日後的反攻。
後醍醐天皇一下山就成了足利尊氏的階下囚,並被迫交出了象征天皇權力的三神器。不過,後醍醐天皇向來都不是一個等死的主,在一個心腹的謀劃下,他男扮女裝,趁著月黑風高,神不知鬼不覺地逃跑了。並隨後在吉野建立了新據點,宣布先前交給足利尊氏的神器是假的,真正的神器還在他手裏,他才是真正的天皇。
後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的新據點,就是日本史上的南朝,而在京都的政權被稱為北朝。日本從此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卻說新田義貞護送兩位親王,曆經波折終於進入了越前的金崎城。
足利尊氏當然不會放過他,派了大將高師泰來攻打。由於金崎城城小缺糧,難以堅守,不久就被足利軍攻陷了。皇太子恒良親王被俘,送往京都請功;尊良親王和新田義貞的長子新田義顯一起自殺;新田義貞則逃往杣山城。
新田義貞在杣山城招兵買馬,等候反攻的時機。後來新田義貞勢力漸大,占領斯波高經的國府城。再後來,新田義貞率軍攻打由平泉寺僧徒固守的藤島城,但是,這些人都被斯波高經收買了,不買新田義貞的賬。
新田義貞坐鎮燈明寺,指揮全軍作戰,以為不需多時就可以將藤島城攻下,但是他等了好久,前方都沒有傳來勝利的消息,新田義貞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帶領數十名近衛武士前往藤島城。
哪知就那麽巧,新田義貞出了燈明寺不久,就遇到了埋伏。這股埋伏的人馬本是藤原城的援軍,有三百多人,路經此地,正好看見有幾十個敵軍朝這個方向走過來,不知道為首的就是新田義貞,隻管趕緊埋伏下來,等敵軍一進埋伏圈,就一齊放箭。
更糟的是,新田義貞帶出來的都是保鏢,沒有帶盾牌,也沒有弓箭,所以就都成了箭靶子。新田義貞的坐騎中了五箭倒了下來,壓住了新田義貞的左腿,新田義貞剛想站起來,又一箭飛來,正中他的眉心,新田義貞自知這次在劫難逃,最後說了一句:“今生到此休矣!”隨後自殺。
接二連三的失利給了後醍醐天皇沉重的打擊,當年那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已經被消磨殆盡了,而且他的健康也日益惡化,他將皇位傳給義良親王,即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後村上天皇。
臨死前,後醍醐天皇左手持一部《法華經》,右手拿了一把劍,在遺詔中說:“應生生世世勿忘者,乃盡滅朝敵,四海泰平也……縱領玉骨已埋南山,魂魄亦當常望北闕。”
後醍醐天皇是個悲劇人物,他的皇權政治的夢想不合時宜,雖有屢敗屢戰的勇氣,終難阻擋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