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智將——毛利元就
在日本也有一個“中國”,就是中部地區的意思。日本的這個“中國”地區也是一個鍾靈毓秀、英雄輩出的地方,日本的“中國”地區是指今天本州島西部的山陽、山陰兩道地區,其中包括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十六國。進入戰國時代之後,更是誕生了像毛利元就這樣的一代智將。
戰國時代,首先稱霸中國地區的乃是大內氏,我們前麵曾經提到過在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終極pk的“應仁之亂”中,大內氏大內政弘曾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在此役一度挫敗細川勝元,聲名響徹天下。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在政弘的兒子大內義興的時候,大內氏甚至還曾經幫助室町幕府打敗了六角高賴,重新安定了天下。大內氏的全盛時代乃是義興的繼任者大內義隆統治時期,大內義隆統治時期大內氏領有周防、長門、石見、豐前、築前、備後、安藝七國,國家富庶,兵馬眾多。不過由於大內義隆迷上了京都的貴族化,在一個豪強紛爭的社會裏,太有藝範兒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大內義隆統治時期,也是大內氏由盛轉衰的一個節點。由於生活日益腐化,大內氏的實權落入了重臣相良武任的手中。然而相良武任肆意妄為,獨斷專行,引起了大內家重臣周防國的守護陶隆房的不滿。麵對這種形勢,陶晴賢(陶隆房)認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於是陶晴賢於1551年在國內舉兵,讓一度不可一世的大內家族驟然間垮了下來,頃刻間煙消雲散。但是,陶晴賢的統治並不穩固,他隻是能夠勉強控製周防、長門等幾個國家,許多豪強以為大內義隆報仇為名,繼續對陶氏的控製提出挑戰,這其中就包括毛利氏。
在這種背景下,毛利元就便登上了曆史的舞台。毛利家本來是安藝的小封建主,正是因為毛利元就,毛利氏從才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多個分國的一方霸主,並被後人稱為“戰國第一智將”。
毛利元就是毛利弘元的次子,從小胸懷大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帶著幾個隨從去參拜神社。他留意到自己的一個隨從在虔誠地祈禱,元就感到很好奇就問隨從:“你剛才祈禱了些什麽?”“祈禱您早點兒長大,快一點兒成為優秀的家主。”元就聽了那個人的話,臉上現出了一絲不屑,“安藝的主人,真是愚蠢。為什麽不祈禱我成為天下的主人?”隨從一邊為這樣的言辭感到吃驚,一邊也在想提醒年輕的小主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首先成為安藝的國主之後,才可以成為天下的主人。”元就立即搖頭說:“不對!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祈禱成為天下的主人,最後可能隻達到安藝國主的目標。如果從開始就盯著安藝國主的位置,是永遠不會成為天下的主人的。所以,人一定要有遠大的誌向。”其實,早在大內氏的家主大內義興在世的時候就說:“安藝的元就,乃是亂世之梟雄。”並特意囑咐後人,如不能將其收歸旗下,就要想方設法除掉毛利元就。
盡管毛利元就自小就很有誌向,但是他卻屬於大器晚成的人。他二十歲那年才第一次參加戰爭,這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晚的了。但是元就卻在第一次戰鬥中顯示出了不同一般的、卓越的指揮才能,根據毛利軍的自身實力,采用謀略和奇襲並用的巧妙戰術,此戰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元就的勇名也為天下所知。當時毛利家的處境可以說是四周強敵環繞,比如當時大內氏縱橫於西,尼子氏崛起於東,安藝諸豪族夾在中間。在內部毛利氏內部則麵臨著繼承人的鬥爭,當時毛利氏家臣關於家主的繼承分為兩派,一派擁立元就,另一派卻傾向於元就的兄弟相合元綱。當時中國地區的尼子興久為了可以長時間控製毛利氏,更是暗中支持相合元綱。1524年年初,支持元綱的那部分家臣陰謀發動叛亂,元綱顯然不是元就的對手,不到一個月,元綱就玩完了。毛利元就既然除掉了相合元綱,穩定了家族內部,便開始南征北戰,向老對手尼子氏和陶氏發起了進攻,經過十多年的征戰,毛利元就終於在安藝站穩了腳跟,成為當時在中國地區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
毛利元就並不滿足於這種小富即安的局麵,他打算進一步問鼎天下。為此他作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準備。第一個是建立所謂的“兩川體製”。沼田城主小早川正平由於在一次作戰中铩羽而歸之後自殺,小早川家族一下子喪失了領頭人。在看到小早川家族本身擁有強大的實力後,元就就把自己的兒子德壽丸作為小早川家族一個重要分支的頭目小早川興景的繼承人,更名小早川隆景,並於幾年後,娶小早川正平之女,正式繼承沼田小早川本家。安藝豪強吉川氏和毛利氏數代姻親,但是吉川氏家主吉川興經卻在一場重要的戰爭之中倒向尼子,此事在戰後引發了吉川家內部的分裂。在毛利元就的暗中策劃下,最終決定由元就次子少輔次郎成為吉川家養子和繼承人,改名吉川元春。1547年8月,興經退隱,元春正式成為吉川家當主。這就是所謂的“兩川體製”,由吉川和小早川兩翼輔弼,毛利就有了稱霸的足夠本錢。
在日本民間,還流傳著毛利元就這樣教導兒子的故事。有一天元就將三子都召喚到身邊,要他們一人折斷一支箭,三子很輕鬆就完成了;接著,元就把三支箭合在一起遞給他們,結果沒有人能夠折斷這三支箭。元就趁機講明了團結一心的道理,果然三子聯合一體,把毛利家推到了光輝的頂點。類似傳說,在中國各時代、各民族中層出不窮。不過這個故事的啟迪效果還不錯,據說從此以後毛利家三兄弟更加團結。
元就所作的另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整頓內部封建隸屬關係。由親信到譜代到外樣到土豪,層層轄製,構築了牢固的封建家族體製,任何人都不得違抗。就以朝覲體製為例,他規定每年元旦慶賀的日程是這樣的:第一天,身份低微但就居於元就身邊的禦馬屋方眾(俗稱馬回眾)一起向元就朝拜獻禮;第二天開始,一族眾(包括一門眾和譜代眾)和外樣眾(包括被稱為一戶眾或一所眾的各地土豪)登城朝賀,一直延續五到六天;八日為寺家眾;九日為佐東(佐東銀山)眾;十日為國眾(獨立勢力),如此這般。
隨後,毛利元就把領地的軍政編製為三個兵團。自己和隆元是第一個兵團,主管對九州的攻防;吉川元春的兵團主管山陰的攻防;小早川隆景的兵團主管山陽的攻防。就這樣,一族的團結使毛利家控製了中國地方十多個國家,終於成為關西一霸。接著,毛利元就開始整頓內部秩序,做好了進一步爭霸的準備。在這種形勢之下,毛利元就終於在弘治元年(1555)迎來了改變曆史的“嚴島合戰”。嚴島合戰是戰國時代以少勝多的三大奇襲戰之一。其餘兩戰是和河越夜戰、桶狹間之戰。
話說天二十年(1551)9月,大內氏重臣陶隆房發動政變,殺死了家主大內義隆。隨後,扶植大內晴英為新家主作為傀儡,改名大內義長,自己也改名為陶晴賢,大內氏就此傾垮,原本依附於大內氏的各個勢力紛紛反叛,陶晴賢四處滅火,應接不暇。此時,毛利元就覺得稱霸的時機到了,而且自己遲早難免要和陶氏決一雌雄的,於是毛利元就遂將矛頭指向西方的陶氏。他使用反間計,偽造了與陶氏重臣江良房榮的來往信件,信中對陶晴賢弑主之舉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元就派出大批間諜在陶氏散布謠言,說江良房榮有反叛之心。陶晴賢雖也是一代梟雄,但玩謀略與毛利元就相比還是略遜一籌。他居然自毀長城,派手下大將弘中隆兼殺死了可稱為自己左膀右臂的江良房榮。毛利元就得知此消息之後大喜,立刻準備發兵西進,打算在嚴島與陶氏決一雌雄。
嚴島是一個小島,因為當年平家曾在這裏修建了嚴島神社而得名。弘治元年(1555)春,毛利元就派兵在嚴島西北部的宮尾築城。為應對元就的策略,陶晴賢親率三萬大軍前來圍剿,而當時毛利元就可以動員的兵馬不過四千而已,如果正麵與敵衝突,肯定必敗無疑。不能硬拚,咱就來個智鬥吧!於是,毛利元就開始計劃奇襲的妙策,布置陷阱,等待陶氏上鉤。隨後他故意示弱,引誘陶氏大軍立刻登陸嚴島,踏入早已布設好的陷阱。
9月21日,陶軍三萬餘人,乘坐五百艘戰船,從周防的室木濱駛向嚴島,翌日清晨於嚴島大元浦登陸。毛利元就得知敵人已經來了,立刻展開軍事部署,他一方麵命令大將熊穀信直前往增援宮尾城。用宮尾城作為魚餌吸引住陶晴賢的主要兵力,另一方麵準備奇襲陶晴賢本陣,打算將其一舉擊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要用優勢的水軍封鎖嚴島海麵,以避免敵軍逃亡。在作好了各種準備之後,9月30日,毛利元就在嚴島的包之浦這個地方登陸。10月1日,毛利元就派遣長子毛利隆元統率主力軍,從宮島衝的大野和玖波方麵迂回,而與此同時小早川軍從正麵向塔之岡發起衝鋒,宮尾守軍也開城殺出,腹背受敵的陶軍很快就全麵崩潰。陶晴賢眼見無力回天,失望之下切腹自殺。此戰毛利元就所以能夠取勝,主要是因為交戰地形的狹窄,使陶氏兩萬陸軍無法鋪開,人數眾多不但不成其為優勢,反而直接成為混亂的源泉。經此一役,毛利元就算是掃除了自己前進路上的最大的障礙,由此也成就了他“瀨戶內的智將”的稱號。
兩年以後(1557),毛利元就最後攻克長門勝山城,大內義長自殺,大內氏就此滅亡。
毛利元就以區區150人的軍隊自吉田城開始振興國家,最終成為一方的霸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傳奇。作為戰國第一流的智將,憑借著他卓越的戰爭策略,如果他能夠再多活十幾年,能與後來的梟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同場角逐,那麽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說不定還會對日本有更大的影響,日本戰國曆史甚至很有可能會被改寫。元就一旦取得天下,就會以廣島為首都,他推崇的積極對外貿易策略與家康所奉行的鎖國政策相比而言,勢必會對日本的發展起更大的作用。但是曆史沒有假設,這隻不過是人們的一相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