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該這麽讀日本

越後之亂龍——上杉謙信

英雄豪傑在歌舞升平的治之世,他連一個影子都沒有,但是一旦兵戈四起,他就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而且一出就是一群。在我國群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有對酒當歌睥睨天下掃平梟雄的曹阿瞞,就有在南方的犄角旮旯給他致命一擊的孫權、劉備;有一個未出茅廬便手握三分天下已定的臥龍諸葛亮,就有一個與他齊名的戰略家鳳雛龐統。日本戰國時期有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自然也就有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原名長尾景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他縱橫馳騁號稱“軍神”,戰國最傑出的兵法家、軍事家。戰國時,中國的注本《孫子兵法》傳到了日本,一時間日本人紛紛學習利用,當時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稱深諳此道。無疑,上杉謙信運用《孫子兵法》更勝一籌。

上杉謙信出生於1530年,他是越後國代理守護長尾為景(越後的世襲守護是上杉氏,而實權掌握在世襲代理守護長尾氏手中)的幼子,因為當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為虎千代,這個小老虎也就是後來馳騁於戰國亂世的“軍神”上杉謙信。顯然謙信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他的親生母親在他四歲那年突然去世,謙信成為一個沒有媽媽的孩子。由於過早地失去了母愛,謙信終其一生都有一個戀母情結,為此他甚至不近女色,終身未娶。不過這反而從另一個方麵激勵了他的成長,正是因為他沒有長於婦人之手,所以他後來變得異常堅忍,成為一方霸主。

天五年(1536),那是謙信才七歲,父親長尾為景進攻越中的時候與一向一揆作戰時中計敗死。為景死後,長子長尾晴景繼承了越後的代理守護,晴景是謙信的兄長,然而,晴景為人懦弱,沒有主見,不具備成為武將的那種果敢的勇氣和統領之才,以他的這種性格在亂世裏顯然是屬於那種爛泥扶不上牆的類型,被國內的其他勢力所輕視。為景一死,本來就不太平的越後國更加動蕩,各地豪強占據一方,各自為政,不聽長尾家的號令。按照室町時代武家的傳統習慣,沒有繼承權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於是,這一年虎千代在世代受長尾家禮遇的林泉寺受戒出家,師從當時赫赫有名的高僧天室光育。

眼看著弟弟謙信日漸成熟,為緩和自己的孤立窘境,1543年晴景讓十四歲的謙信還俗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他把謙信派到越後中部的栃尾城,鎮壓附近的敵對勢力。顯然附近的豪族們根本沒把這個小毛孩子放在眼裏,但謙信到城後,出其不意地多次擊退敵對勢力的來犯,並很快將附近豪族收服於帳下。在栃尾城的一係列作戰是謙信最初的戰爭經曆,不久之後,越後地區的豪族黑田秀忠謀反,謙信代兄長晴景率兵平叛,表現神勇,最後依守護上杉定實之命消滅了黑田一族,幾乎統一了整個越後。經此一戰,謙信名揚天下,他的聲望迅速壓倒了代理守護兄長晴景,眼見謙信勢力坐大,有取自己而代之的勢頭,難以容忍的晴景顧不上親情,派兵討伐自己的弟弟,開始了骨肉相殘。但是軍事上的菜鳥晴景哪會是軍神謙信的對手,謙信以一敵百,依靠攻其不備之法大敗晴景軍。不久之後,雙方在越後國守護上杉定實的調解之下,達成和議:晴景引退,謙信作為晴景的養子繼承家督和代理守護。這個結果大家也都還能夠接受,雖然晴景讓出了位子,但是自己的輩分卻高了一代,體驗了一把太上皇的感覺,比較體麵地退出了政治舞台,而謙信更是不會吃虧,他獲得了實際的權力。

1550年,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病死,但是定實沒有兒子,於是守護家絕了後。上杉謙信趁機以定實養子的身份,繼承了上杉定實的位置,此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承認謙信統治越後地區的信物白傘袋和毛氈鞍覆的使用權,於是,謙信不再是代理守護,而正式成為了越後國守護,其實質的國主地位得到了官方的認證。次年,一直不承認謙信地位的長尾政景降服於謙信麾下,至此,長尾景虎完全統一越後國,一躍成為實力強大的新興戰國大名。

1551年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後北條氏所迫,離開老巢平井逃往越後,來投奔長尾家,因為關東管領上杉家本是長尾氏世代主家,因此受到了隆重的歡迎和款待,上杉憲政提出,希望長尾景虎出兵關東,攻滅後北條氏,恢複關東的秩序,並且承諾事成以後即以關東管領之職,以及世傳的禦旗、書相贈。得到承諾之後,上杉謙信於1560年開始關東攻略。他聯絡關東各地豪族,圍攻後北條氏的主城小田原,次年(1561),上杉謙信在鐮倉鶴岡八幡宮正式繼承關東管領之位,更名上杉政虎,這也得到了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的認可。

正在謙信摩拳擦掌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在越後周邊的甲斐國的武田氏重新興起。1553年,武田氏家督武田信玄進攻謙信的北信濃,北信濃的豪族村上義清不是信玄的對手,一路丟盔棄甲,在這種情勢之下村上家派使者向越後求救,提出以北信濃高井、水內等四郡,以及村上義清所保有的小塊越後領地作為酬謝。上杉謙信於是派手下猛將柿崎景家統率本部進入北信濃,與武田軍對戰,是為第一次川中島合戰,此後,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這一龍一虎終於正式較上勁了。

柿崎景家初戰取勝,但很快就中了武田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與村上義清等豪族一起倉皇逃回越後。上杉謙信這才發現武田信玄並非草包,有兩把刷子,於是抓緊時間對武田氏兵法謀略展開廣泛、深刻的研究。在吃透了信玄的用兵之道後,1555年謙信親自統領大軍,發動了對川中島地區的攻略。初戰告捷,打得武田信玄不敢出戰,兩軍對峙竟長達二百餘日,最終由於駿河守護今川義元的從中調解,各自罷兵而去。此後,雙方打了幾次川中島合戰,大都是稍一接觸,便長期對峙,隨後各自撤兵,已經成為模式,乏善可陳,關於幾次川中島合戰的情況在上麵的章節已經提到了,在此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之中,謙信最早使用了自己發明的“車懸陣”。車懸陣,顧名思義,即把各路騎兵像車輪一樣卷起,蓄勢待發。當主將找到敵人陣形中的弱點後,車懸便展開,從弱點側翼突入,像一把圓刀切入敵陣,並對其實施源源不斷的騎兵衝擊,直至敵人潰散。這個陣勢往往在兩軍對陣之際銳不可當,武田信玄也在這次川中島合戰中吃其大虧。

眼見與武田信玄的正麵交鋒占不到便宜,謙信便收兵回國。但是回國之後,謙信看到家臣間的領土紛爭不絕,缺乏治理國家之才的謙信被各種訴訟糾纏得心灰意冷,便於弘治二年(1556)在寫下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這段話之後,宣告隱退,打算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出家,過一下平淡的生活。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晴天霹靂般地令家臣大吃一驚,一下子慌了神,他們極力懇請謙信複出,謙信便趁機要求諸將提交聯合署名的起誓書,並向春日山城送出人質之後,謙信從此複出。有人說,謙信的這個隱退可能隻是一種計謀,目的在於強化自己對於家臣的統治。但是無論如何,在內憂外患麵前,這出苦肉計式的隱退戲的確帶來了強化家臣集團統治的好結果。

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二人把一生過多的時間都耗費在信濃進行的日久天長的拉鋸戰上,錯過了進取天下的大好時機,在這個時候日本又興起了織田信長這一股勢力。元龜二年(1571),為了共同對抗新興的勢力織田信長,老對手武田信玄在與北條氏政重新結好後,攻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而與此同時,織田信長與謙信締結了同盟,謙信出兵信濃長沼,遙相聲援德川家康。次年4月,武田信玄突然病死於進京途中。

信玄死後,謙信與信長雖然還保持著表麵上的友好,但決裂已隻是時間問題。信長消滅室町幕府之舉使謙信認定信長是天下動亂的禍首,而被驅逐的將軍足利義昭也請求謙信進京再興足利家。謙信隨即率三萬人迎擊織田軍。織田軍已在手取川前背水列陣,且人數占優,但聞知謙信親自統兵前來時,竟畏其名而戰意盡失,乘夜撤兵。謙信隨後追擊,正好手取川漲水,織田軍難以回渡,頓時混亂,在謙信的猛攻之下潰不成軍,織田的許多精銳都被趕到河中活活淹死。至此,織田氏與上杉氏的第一次正麵交鋒以慘敗告終。顯然在武田信玄之後,天下再也沒有謙信的對手,不過因為越後後方的北條氏有所動作,得勝後的謙信沒有乘勢進兵,而是退回了越後。

第二年3月,謙信下達了關東征討的總動員令,決心與織田信長決一雌雄,信長得到消息之後驚惶不已,若以實戰而言,信長絕非謙信敵手。然而不幸的是,在即將出陣的前幾天,謙信突然昏倒於廁所,並失去知覺,不久便去世了,一代梟雄就此撒手人寰。織田信長真是走了狗屎運,上天先後帶走了他的兩大勁敵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

從1548年,謙信成為長尾家家督開始,他以出色的能力統一了越後,此後努力恢複室町幕府的舊秩序,與南方的武田信玄,東南的北條氏康多次作戰,其中與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合戰,與北條氏康的關東出陣——小田原攻防戰都是日本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謙信深通韜略且勇猛善戰,從小就師從智將宇佐美定滿,學習越後流兵法,並將其發揚光大,與武田信玄的甲州流兵法並稱一時瑜亮。

其實說來,在戰國的殺伐之中,謙信可以說是一個例外。他是戰國時代逐鹿中原的一方霸主,但是他不單單是一個赳赳武夫,而且非常具有人格魅力,這似乎與血腥氣息很重的戰國亂世格格不入。謙信雖然戰無不勝,被譽為“越後之龍”、“戰國最強的武將”,卻信奉慈悲為懷的佛教,他自稱是佛教的戰神毘沙門天的化身,他的軍旗是“毘”字戰旗。而且他非常忠義,例如,在老對手武田信玄死後,他感到非常惋惜,當時有手下家臣向他進言趁信玄的繼承人勝賴立足未穩之時,收複信濃,但是謙信不願乘人之危,拒絕采納這個意見,後武田勝賴違背信玄“死後三年不可出戰”的遺言,強行出兵,在長筱慘敗於織田、德川,元氣大傷,越後諸將複請乘虛進攻武田,謙信以同樣理由未準,至死不曾為難武田勝賴。所以,後來的日本武士都把謙信尊奉為戰神,就如中國的關羽一樣,武功不見得是天下第一,但是隻要有德行,就能成為神一般的人物。而且他也非常喜歡詩詞歌賦,有很高的化修養。日本的一本權威曆史著作在談到謙信的時候說道:“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諸國武將中,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顯然謙信配得上這個評價。

由於上杉謙信這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子居然不近女色,而且終身未娶,所以曆史上有人懷疑他是女性,甚至在日本人開發的一個戰國遊戲之中直接把謙信設置為女人,儼然是日本的花木蘭。

例如,有些人認為根據史料記載上杉謙信有奇特的生理周期。上杉謙信這家夥有個很怪的病,就是每月10日前後都會腹痛,因此不能騎馬,好幾次還因為這個原因,取消了軍事行動,關東出陣的時候,上杉軍已經把北條打得命懸一線,6月11日,上杉忽然腹痛而撤退回廊橋城。這在日本史書裏記載得清清楚楚,令人不自覺地想起傳說中每個月都來例假的女性。有的人甚至更過分地認為,上杉謙信死於血崩,死於婦人病,而巧合的是謙信正是死於10日前後。

最為令人懷疑的是謙信遺骨移葬之謎。豐臣秀吉稱霸時期,上杉家的家主上杉景勝接到了秀吉一道命令,被迫離開多年稱雄的越後,轉封會津。後來,關原合戰以後,德川家康當政,家康一道命令,上杉家又被轉封米澤。非常奇怪的是,每次搬遷,上杉家都要把謙信的墓掘開,取出盛放謙信遺骸的壺,一起帶走,到新領地後再重新入葬。我們都知道,在古代講究入土為安,按照習俗,祖先的墳墓是不能輕易動的。在德川幕府時代,幕府將軍特別喜歡在繼承問題上找碴兒借機廢除自己礙眼的地方大名,每一次搬家都要帶著上杉謙信的遺骸,顯然謙信遺骸中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據此有人猜測其中的秘密就是謙信是個女兒身。

當然,謙信還在其他一些方麵令人生疑。比如他的書法很秀氣,與武田信玄剛健強勁的書法恰恰形成對比,這種纖細陰柔風格,完全不像出自一個八麵威風的戰將之手。

因此,到底是要稱呼上杉謙信為他或者是她,這也許將永遠伴隨上杉謙信而深埋於地下,成為一個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