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時代
四艘來自美國的黑船敲響了日本的大門,同時也翻開了日本幕末的第一頁。末代的王朝終究要迎接時代的發展大潮。隨著當時民族危機感的加深和西方勢力的逐步滲入,當時一些有識之士逐步認識到在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的重要性,這些有識之士率先走上了資產階級革命家的道路,開展起了倒幕維新運動,以迎接新時代的浪潮。
開門接客——打開二百年塵封的枷鎖
1853年6月3日,在日本是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這天,江戶灣的海麵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海邊不少的漁民,一邊曬網,一邊觀賞著老天爺賜予的這美景。當人們正在享受這份愜意的心情時,在遠處忽然出現了幾個小黑點,並且越來越大。
正當漁民們聚在一起,議論這究竟是些什麽玩意兒的時候,黑點離海岸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不一會兒,便能看清它們的輪廓了。黑點一共有四個,體形很大,每一個都渾身漆黑發亮,浮在水麵上,頂部還不斷冒著灰白色的煙霧。看著灰白色的煙霧,大家一致認為是四艘漆成全黑色的大船。再一看,這是四艘來自美國的蒸汽軍艦。由於這四艘軍艦全身漆黑,人們立刻給它們取了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黑船”。
早在1846年,美國就曾派出詹姆斯·比德爾,率領三艘軍艦來到日本,要求開國,卻遭到了幕府的拒絕。就在黑船來航的頭一年,1852年,美國政府準備再次派出艦隊來日本,但這一消息被駐日荷蘭商館的館長——庫修斯,泄露給了幕府政府。其實他當時的用意是想乘機讓幕府簽訂日荷通商條約,但江戶幕府仍然不為所動。因為在當時,日本所有的對外基本國策就是四個字“閉關鎖國”。
在黑船來航之時,日本的鎖國政策已經執行了兩百多年了。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最主要的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就是航運。在早些年,西方國家通過外貿經商的方式,將天主教作為舶來品傳入了日本。最初幕府對天主教的傳教活動采取默認的態度,可沒想到其勢力發展得越來越壯大,信教徒上到武士、貴族,下到平民一應俱有。天主教中宣傳上帝的權威與人人平等的思想,嚴重違背了統治者的權力,這正是它招來滅頂之災的真正原因。
1616年,在鎖國的同時,幕府政府下令消滅所有“百姓以下”的天主教活動。這次禁教的魔手不僅伸向由外國來傳教的傳教士,凡是與天主教有關聯的一切國內教,都在被破壞的範圍之內,統統格殺勿論。在1622年發生的著名的“元和大殉教”事件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這次大屠殺中,西班牙等外國傳教士、日本教徒及朝鮮人、中國人,總共五十五人被集體屠殺。
日本這個民族有一根筋的思想,就像我們常說的鑽進牛角尖裏出不來了。為了更加有效地杜絕天主教在國內的蔓延與流行,幕府政府果斷地取締了與大多數外國人的相關活動,這就是鎖國初衷。
國鎖了二百餘年,在此期間有無數的國家,都想打開這層枷鎖。1845年,美國就曾放話說:要派軍艦出訪日本。在幕府的內閣會議上,眾大臣也曾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的首席老中(江戶幕府的職名)——阿部正弘提出過“修炮台”的建議,但始終都沒有實現,因為當時的人們都還在做寒號鳥,冬天沒到不做窩,軍艦沒來自然也不需要什麽行動了,等什麽時候來了再說。
幾年後,該來的還是來了,並且還是黑色的。這四個龐然大物停泊在江戶港上,附近的百姓都來看熱鬧,但對幕府政府而言,可就沒那麽好的心情了。
這四艘軍艦的領隊是當時年紀五十八歲的佩裏提督,這次,他代表美國來訪,態度是相當認真的。與此同時,他還特地帶來了時任美國總統——皮爾斯寫的國書,要求與日本建交、通商。可是從黑船抵達江戶灣的那天起,幕府政府就沒有任何的表示。一連好幾天,陸地上除了看熱鬧的漁民之外,沒有任何一個日本官員來過,這四艘黑船就這麽成天在江戶灣上漂著。
實際上,這正是幕府的對策,叫做“無為而治”。我就是不理你,看你能在海上漂幾天,等到你們糧食快吃光時,自然也就走了。在此,不得不承認,那時的幕府不僅**,而且還十分幼稚。作為堂堂大國的美國,既然正式地派出軍艦來建交,就絕對不可能在得不到任何結果的情況下,在海上漂流幾天就乖乖地回家的;而且,佩裏提督的這次來訪也是有備而來的,即便是糧食和淡水都不夠,但至少有一樣東西絕對不會少帶,這就是炮彈。不和談,大家隻有炮火相交了。
在海麵上晃蕩了幾天後,美國人終於不爽了。原本是友好的來訪,你們不接待,那隻有讓你們看看美**艦的厲害了。7月13日,在江戶港上漂了四天的黑船,為了紀念7月4日剛剛過去的美國獨立日,決定放炮慶祝。
於是,美國大兵拉出來一百門大炮,開始放炮,並且每門平均鳴炮將近幾十下。雖說是空炮,但這**裸的炮聲,正是在威脅幕府,並且也是要告訴江戶的老百姓:美國大爺不高興了,讓你們趕快表個態。
不出美國人的意料,在這幾千聲的炮響過後,整個江戶沸騰了。可這不是害怕的沸騰,而是更加興奮,來江戶港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更有甚者,還自備遊艇,來到軍艦附近近距離觀摩,並打算跟美國人來一次親密接觸,搞得美國人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日本人是傻子?把放炮當做放禮花?
江戶城的老百姓不明白美國兵的意思,可幕府的官員們還是不糊塗的。他們知道,不能再如此僵持下去了,一定要正麵麵對,不然事態將向惡性的方向發展。當月,阿部正弘就正式派人來到黑船上,收下了皮爾斯總統寫下的國書。國書上除了一些問候幕府將軍身體安康、全家幸福之外的客套話外,主要的內容是希望能夠為美國開設通商的港口,並且建交。
麵對如此的要求,已經鎖國兩百餘年的幕府是肯定不會答應的,但看見人家的炮彈已放在炮膛裏了,生硬地拒絕也不是上策。為了拖延時間,阿部正弘給佩裏提督的答複是:目前,幕府的德川家慶將軍正在臥床養病,沒有辦法立刻答複美國政府的要求;而且日本國內的政局也相當複雜。這種大事一定要聽取各方麵的意見,所以,還是請美國的友人再耐心地等上一段時間。
佩裏提督聽到這一解釋後,沒有再次為難阿部正弘,並且同意他的答複,再等上一段時間,但他也再次放話說:自己明年還會再來,如果到那個時候,日本方麵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複,還是以忽悠為主,那就休怪大炮不長眼睛了。
送走了佩裏提督,看著大海上這四艘黑船的離去,阿部正弘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可這件事件並沒有就此結束,美國人說來就一定會來,如果到了明年,幕府依然拿不出更好的對策,那真保不齊美國人會以武力相交。想到這裏阿部正弘立刻又緊張了起來。
阿部正弘知道,在接下來的這一年時間裏,一定要想出一個絕妙的對策,不能再拖了。於是,他召集了幕府中大大小小的官員,一起來討論此事。事情的關鍵點就在於:是繼續鎖國,還是開國。當然,在幕府中自然分為鎖國派和開國派。
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鎖國派仍然占大多數。鎖國派最終提出的應對方案是:隨機應變,積極交流。
然而以阿部正弘為首的開國派卻認為:現在開,也是開;將來開,也是開。如果現在不開,就會被人打;一樣都是要開,還不如自覺一點兒,避免不必要的戰爭發生。更何況,開放國門是順應世界潮流的事情,與外界的通商能夠讓日本充分融入世界的國際社會中,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就這樣,兩派開始了無休止的口水戰,眼看著佩裏提督再次來訪的時間日益逼近,再這樣爭論下去也沒有個結果。
可巧的是,在還沒有得出答案之際,當時執政的德川家慶將軍,在原本病重的情況下,承受不了開國罪名的刺激,於1853年7月22日去世了。由阿部正弘全權代理幕府的政務。雖然他持有開國的想法,但也不敢承擔開國的罪名,最終來個權力下放,搞一次徹底的大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
與此同時,這次權力的下放,也給了幕府以下的各藩一個信號:幕府已經無能為力了,已經無力處置日本的未來。麵對著這樣的政治格局,各藩都躍躍欲試,想取代權力真空的位置。這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攘夷派,這是一支以下級武士為代表的政治力量。他們的主張是繼續實行鎖國政策,並且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幕府。最終,在各方麵都反對的情況下,幕府還是選擇了開國。
1854年,佩裏提督如約而來。既然開了國,就要簽訂一係列的條約。應該說,日本這次還是很幸運的。因為在這些條約中,並沒有出現如中國一樣賠款割地的不平等要求。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二:其一,鴉片戰爭是日本的前車之鑒,幕府政府自知,無法抵擋打贏戰爭,唯一的出路隻有外交解決;其二,日本畢竟是個島國,資源匱乏,沒有中國肥沃的疆土值得掠奪,所以對美國人而言,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要求日本開國的主要目的,隻是希望能獲得太平洋上的補給點和中轉站。
黑船的來航,終於結束了日本兩百餘年的鎖國史,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此,它的到來讓日本的中上層社會,看到了西方科技明的奇跡,影響了他們向西方學習的精神,這種精神在蛻變後就變成了極端的“脫亞入歐”。在中上層社會的影響之下,日本下層群眾也很快接受了這種精神。於是,日本很快變成了全國一致西化,這一西化潮流讓幕府徹底地陷入了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