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的勝利——第一次征長之役
新選組發動的“池田屋事件”讓長州藩的“天誅”死傷慘重,於是,長州將複仇的炮火正對著天皇的宮殿大門,演變出了“禁門之變”,從而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在日本幕末這個動蕩的時代,政局的中心逐漸地從幕府的掌控下,再次轉移到了天皇的手中,讓天皇日漸占據了政治的中心力量。誰得罪了老大,自然日子不好過,長州藩攻打宮門的大膽無禮,自然讓自己成為這個可憐的倒黴蛋。
1864年8月,孝明天皇向禁裏守衛總督——德川慶喜下達了進剿長州藩的敕命。其理由是長州藩的藩主放縱家老福原越後等人,假托請願而兵諫強訴,不僅如此,他們還自啟事端,向天皇居住的城門開炮,純粹是有點兒活膩了的意思,難道是想謀反了不成。如此結下的梁子,讓大逆不道的長州藩成為了朝廷之敵,罪在不赦,必須將其討伐到底。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天皇24日下達了征長之命,25日幕府就召集了西南地區二十一個藩的大名,一起派兵圍剿長州,在天皇與幕府聯合力量的作用之下,最終讓征長的藩數達到了三十五個之多,總兵力超過十五萬人。這就是日本曆史上第一次征長之役。
征長的部隊如此聲勢浩大,總要有個帶頭的吧,尾張藩的前藩主——德川慶勝成為了這號人物,他作為總督和副總督越前藩的藩主——鬆平茂昭,一起率領著大軍從各個方向展開了包圍戰攻勢,一步步地進逼長州。在這35個征長諸藩中,薩摩藩的表現最為積極,一馬當先地衝在最前頭,與此同時,德川慶勝也將征長的希望寄托於強悍善戰的薩摩藩兵,他特意挑選出薩摩藩的西鄉隆盛任征長軍的總參謀,並賜予其參加所有的謀劃和協調諸藩軍事行動的權力。
禍不單行,倒黴的事通常都是結伴而來的。就在這個戰雲雷動的悶熱8月,天皇與幕府點燃的內戰之火正要燒向長州的緊急關頭,英國人也來湊熱鬧了。由英國駐日本公使——阿禮國策劃的征服長州的軍事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這讓原本心情沉重的長州軍民,更加壓抑不堪,大戰在即、生死未卜,人心惶惶!
9月4日,以英國海軍中將庫巴為司令官、法國海軍少將傑萊斯為副司令官的英國、法國、美國、荷蘭四國聯合艦隊出現在下關海峽。這支艦隊一共由十七艘軍艦組成,擁有各種口徑的火炮二百八十八門,總兵員達到五千人,其中英國的兵力與武力最強,這次征長之役,英國人是抱著必勝的決心而來的。
戰鬥打響後,千百發炮彈如同驟雨般射向田之浦、串崎岬等炮台。在轟鳴不止的巨大炮聲中濃煙滾滾,萬丈的火光衝天而起。在如此強大的攻勢麵前,串崎岬炮台的三門大炮稍作抵抗,就立即被打啞了。
聯軍打了勝仗,讓長州藩兵力大減。麵對天皇與幕府的征長之役,以驚梨藤太為首的長州藩門閥保守勢力,以保全藩主的地位為借口,組成了“選鋒組”,對幕府實行“純一恭順”的態度。實際上,他們的真正目的是想乘機打擊主張“武備恭順”的“正義派”的中下級武士,並且攻擊藩廳改革派,世人將這一保守勢力通稱為“俗論派”。
10月下旬,“正義派”與“俗論派”在決定對待幕府的政治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辯。會後,“俗論派”將“正義派”的骨幹人員——井上馨刺成重傷,並逼迫改革派代表人物——周布政之助自殺。到11月的下旬,“俗論派”徹底控製了長州藩的政權。其後,他們下令解散剩餘的“奇兵”隊,收繳了民間的武器,禁止農工商習武。
在“俗論派”控製之下,長州藩不戰而降,這讓幕府第一次的征長之役不戰而勝了。1865年1月24日,征長軍總督德川慶勝正式下令撤除駐紮在長州的軍隊。2月10日,幕府再次向討伐長州的諸藩發布公告,聲稱長州藩主父子已認罪、服罪,征長之役以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