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6章 救回聾婆婆的方法
看到陳大計摔倒,王張氏拄著拐杖快步走了過來。
“孩子你怎麽這麽不小心,沒事吧……謔,大計你好硬的牙口。”
原來是看到了被啃壞的青石台階,老太太才如此驚訝。
陳某人從小就皮實,再加上壓根屁事沒有,因此在吐幹淨嘴裏的石渣後樂嗬嗬的過來扶著老太太。
“王奶奶您回來啦?這次不著急走了吧?”
“就在咱家住著得了,這大歲數東顛西跑幹啥!”
東北人說話直、語氣硬,通俗點就是好話也不會好好說。
陳大計就是典型的代表。
這番看似埋怨的話裏,其實滿是濃濃的關心和依戀。
王張氏聞言心中感動,剛要說什麽就見陳富從裏麵走了出來。
“臭小子不用你操心,老子已經和老嬸子說好了:他和四兄弟以後就住咱家。”
“反正他家那親戚徹底找不到了,就當咱們是親人唄!”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因為王張氏實在太像聾婆婆了,所以小院眾人對她都十分親近。
甚至可以說是尊重、依戀。
陳大計聞言頓時開心得一蹦三尺高:“哈哈哈,那可真是太好了!”
“四哥你就跟我住一個屋,我可喜歡聽你講的神話故事了!”
“哎呀媽講的真真的,就跟自己經曆過一樣!”
王張氏的孫子,也就是陳大計口中的四哥,聞言也不推諉,立即笑嗬嗬的點頭答應。
“行!”
“隻要你不嫌棄四哥就行!”
有了王張氏和大漢四哥,小院似乎又充滿了活力。
尤其是眾人吃著王張氏做的早飯,更是和記憶深處的味道一模一樣。
王張氏自己沒有吃,隻是一臉慈祥的看著大家。
當看到華九難時,王張氏笑著開口。
“怎麽了九難,你有心事?”
華九難聞言輕輕點頭:“王奶奶,您叫我小九就行,長輩都是這麽叫我的。”
“奶奶您經曆的多,我想向您請教一下:總覺得一個重要的人離開我了,可又想不起他是誰,這該怎麽辦?”
華九難說完,小院其他人也都放下碗筷齊齊點頭,齊齊看向王張氏。
一切都源自於記憶最深處,對聾婆婆的信任、依戀……
王張氏看到這樣的情景,臉上多出幾分悵然。
思考片刻才開口回答:“九難,奶奶年輕時候有幸認識一個大人物,他曾告訴過我這樣一個道理。”
說到“大人物”三個字,王張氏的臉上滿是回憶。
等到從回憶中清醒過來,她才繼續開口。
“人這一輩子,其實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陽壽盡了,成了鬼。從此和至親人鬼殊途;”
“第二次是出殯的時候,親朋好友都來送他,從此他就在親人們的生活中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死後,那他就真的死了,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留下一點痕跡。”
說到這裏,老太太長歎一聲:“所以即便你記不起來誰離開了你,也千萬別忘記心中的感覺。”
“如果忘了,那他就真的回不來了。”
“九難,你記住了麽?”
華九難深深點頭:其實王張氏說的他自然清楚,就像是太陽燭照和太陰幽熒。
因為心中想著事情,所以華九難沒注意王張氏對自己的稱呼沒有變。
沒有叫他小九,隻是依舊稱呼九難。
想著想著,華九難再次開口:“奶奶,有什麽辦法讓我心裏想的人盡快回來麽?”
王張氏聞言再次輕聲歎息,歎息中隱藏著心中對聾婆婆的羨慕。
“有。隻要你們這些想念他的人多多積德行善,每行一善便想一次那個人。”
“這樣的話即便他暫時回不來,你們終歸有一天也會用另外一種形式遇到的。”
聽了王張氏的話眾人深深點頭,其中表現最積極的就是陳大計。
“王奶奶,你說的就是做好銀好事唄!”
“行,咱一定記住,記得牢牢的……可惜咱們是農村,也沒個馬路紅綠燈啥的。”
“不然咱每天就在路邊蹲著、等著,等扶老頭、老太太過馬路!”
知道自己好基友不靠譜的常八爺,聞言忍不住開口怒懟。
“小癟犢子你可拉倒吧,幸虧咱家這沒有馬路。”
“不然人家老頭、老太太不想過,你都得把人家硬拉過去!”
“你隻要少缺德就當是積德了,知道不?!”
對於常八爺的話,陳大計顯然不以為意。
或者說全當大長蟲放了個小臭屁,依舊低頭自顧自的琢磨怎麽才能多做好人好事。
“爹,你好長時間都沒給村裏的周寡婦挑水了,趕緊去唄。”
“這也叫好人好事!”
陳富:“……”
關於行善,其實早就有先人總結過:
大善有功於國家人民、江山社稷,就像是李大爺那種;
其次心存善念、與人為善,就是陳大計說的多做好人好事。
修橋補路、救濟貧困都在此列。
最次便是獨善其身,“富則達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產生惡念。
比如因為沒錢就去做壞事,搶劫、偷竊;因為嫉妒別人就去詆毀、誹謗,惡語中傷。
總之就是盡量別給其他人或者社會添麻煩。
“有功於國民……”輕聲重複的同時,華九難倒是下定決心盡快去京城報道。
在特殊部門做事,正是積累陰德最快的途徑。
而且也不用像現在這般,對付髒東西還要遮遮掩掩,生怕一不小心成了封建迷信。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不然華九難可不會放心離開……就比如說東王公!
正琢磨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趙飛焦急的聲音。
“華、華老大回來沒有,大、大事不好,姥姥丟了!”
眾人聞言頓時大驚。
陳大計向來嘴快、腿快,噌的一下竄了起來,拉住趙飛大聲問道。
“啥?啥玩意兒?”
“好好的姥姥咋就丟啦?你都問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