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缺什麽

第十章 性知識匱乏,青春期生理變化引發的尷尬

時代發展到今天,對於性,人們雖不至於“談性色變”,但總是羞於啟齒、遮遮掩掩,而我國在這方麵存在著嚴重問題,青少年尤為嚴重。有的女孩子擔心坐男孩子做過的椅子會懷孕,有的認為領了結婚證,自然就有孩子了,有的不停追問我是從哪兒來的?還有的孩子把性與“黃色”等同起來……性知識匱乏引起的尷尬與孩子們受到的性教育有很大關係。目前這一代的孩子家長成長於一個性封閉的時代,幾乎沒有接受過正式、係統的性教育,性教育觀念陳舊,認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則是教唆犯罪。由此可見,對孩子進行科學恰當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不同年齡段產生的性困惑

如果一個注重教育的家庭卻羞於進行性教育的話,那麽他們的孩子依然難成一個健全的天才。

佚名

孩子從一出生到進入成年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其中包括纏繞心頭的性困惑,由於這方麵的問題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啟齒,孩子們往往不知該如何解決,於是他們懷著好奇心私下裏偷偷了解,結果困惑不僅沒能解決,還產生了新的疑惑。這都是由於性教育不足帶來的問題。

專家指出對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分為幼童階段(0~6歲)、童年階段(7~10歲)和少年階段(11~14歲)。應該來說,孩子進入3歲後,他們會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探索性問題,這也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好時期。

7~10歲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前期,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自尊心強,同時愛與同**往,疏遠異性。1114歲的孩子開始對懷孕、生育、分娩、**等表現出興趣,父母作為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老師,一旦對他們的問題不能給予耐心解答,或譏笑和壓抑孩子對事物的探索,將會影響到孩子對性的態度,並會在其後長久地存在很多年。

幼童階段(0~6歲)會產生的困惑:

三歲的田田長得聰明可愛,家人都很喜歡他,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呀?”媽媽一臉的尷尬,不知如何回答,就哄著他說:“你是媽媽從馬路邊撿來的。”

4歲的燕子剛上幼兒園,第一天,爸爸去幼兒園接她,她很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麽上廁所時,有的小朋友要站著,而我卻要蹲著呢?而且有的小朋友長得不一樣,這是為什麽呢?”“以後你長大了自然會明白。以後上廁所的時候要專心點,不要東瞅西看的,記住了嗎?”

以上類似的產生困惑時常會在6歲前的孩子身上出現。

童年階段(7~10歲)會產生的問題:

上小學二年級的佳佳平時喜歡跟社區裏的同學毛毛玩“過家家”遊戲,有一次,兩人玩著玩著,佳佳出口對毛毛說:“你是我新娶的老婆,以後要聽我的。”接著把毛毛打扮成新娘子的模樣,還湊上前去吻了毛毛一下。毛毛被嚇哭了,便跟佳佳媽媽告狀說佳佳欺負她,佳佳媽媽對兒子訓斥道:“你就不學好……”

9歲的迪迪看電視時看到男女抱在一起接吻的畫麵,從此以後便對此產生了興趣,可是每當與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出現男男女女熱烈擁抱的畫麵時,媽媽就會趕緊蒙上迪迪的眼睛,或者故意把孩子支開。迪迪就問媽媽為什麽不讓他看,媽媽嚇唬他說:“接下來的畫麵很恐怖,看了晚上會做惡夢。”“可我一點不覺得害怕,還覺得挺好玩的啊。”

710歲的孩子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和好奇,需父母對此進行恰當引導。

少年階段(11~14歲)會產生的困惑:

上小學五年級的婷婷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的胸部越來越突出,她為此感到很害羞,尤其是遇到男生時會覺得很不好意思的臉紅,走路不敢抬頭,不敢挺胸,更不敢主動說話,好像是做了錯事一樣。於是,她偷偷用穿緊身內衣、寬大外衣的辦法來掩飾胸部的變化。還刻意地在語言、動作、發型等方麵把自己裝扮得跟男孩子一樣。

上初中一年級的小超最近身體有些不舒服,早上起來發現褲子上有黏黏的東西,小超不知怎麽回事,也不好意思問爸爸媽媽。爸爸發現後,告訴他說:“你開始發育了。”“發育是什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小超困惑地。“這說明從此以後你就是男子漢了,不再跟小孩子一樣了。”

11~14歲的孩子麵對身體突發出現的變化會茫然不知所措,麵對發育上的困惑,父母必要跟孩子講些有關身體發育的知識。

青春期(15~18歲)會產生的困惑:

18歲的小軍發現自己對女生有著難以抑製的好感,於是,開始通過偷偷看有關女性的雜誌,來加深這種感覺。還學會了給同班女生寫紙條來表達愛戀之情,後來被班主任老師發現了,被狠狠地批了一頓,但他始終無法剪斷對那位女生的好感。

高一的安傑和同學小凡談起了戀愛,可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兩人都不知道談戀愛應該是什麽樣子,對兩性之間的知識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一天,安傑吻了小凡,但接吻之後,小凡便害怕起來:“我這樣會不會懷孕呢?”安傑惴惴不安:“應該不會吧,我也不太清楚。”從此以後,小凡一有身體不適,便以為自己懷孕了,背著思想包袱,從此成績迅速下滑。

以上孩子出現的種種困惑可以看出當前孩子性知識的貧乏,也說明父母和學校老師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任重而道遠。

2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

藏物於匣,越是不讓人看,人們就越是想看到,不如將匣子打開,就沒有神秘可言了。

近代革命家譚嗣同

一個5歲的兒子好奇地問媽媽:“媽媽,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媽媽撫摸著兒子的頭說:“你是從媽媽肚子裏出來的。”

兒子不明白為什麽會是這樣,仍然不解地問:“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爸爸和媽媽,小孩子是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那還要爸爸做什麽?”

媽媽說:“爸爸把種子放在媽媽肚子裏,然後種子在媽媽肚子裏慢慢長大,等成型了,就從肚子裏生出來了。”

沒想到兒子還不肯善罷甘休:“那種子是怎麽放進去的?小孩子又是怎樣從肚子裏生出來的呢?”

媽媽一聽不知該如何回答了,她沒想到這麽小的孩子會問這麽“深奧”的問題,而且自己也沒有這方麵的知識儲備,便胡亂回答說:“是爸爸在媽媽肚子上打了一個眼,把種子放進去了。”

幾星期後,母親看見兒子和他兩歲的妹妹在後院玩,兒子拿一顆草籽在妹妹肚臍上戳。媽媽高聲叫道:“你們在幹嗎?”兒子迷惑不解地望著媽媽說:“我要妹妹有個孩子,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的種子。”

大多中國家長都恥於跟孩子談“性”,或者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談這方麵的東西,甚至根本沒打算讓孩子了解這方麵的知識,認為為時過早,擔心孩子知道的多了會學壞,便選擇了放棄,任由孩子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去摸索探究。

有一所大學有關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對280名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來了解他們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其中有225人(占總人數的80(百分號)以上)選擇了書報雜誌和影視作品,有31人是聽別人談論後了解的,10人是從老師那獲取的,隻有1人是從家長那得到的。

兒童對性問題比較**,但又不願多求教父母,很多少年兒童的性知識不是來自家長、學校,而是在與同伴的交流或者是從書刊影視中得來的。從這些渠道得來的性知識往往會帶給孩子不正確的引導,而許多性心理障礙都植根於童年時期。

實際上,從一個人開始來到世上性問題就會永遠伴隨著他,而且還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疑惑和煩惱。家長如果對孩子感到好奇的性問題避而不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起到非常不利的影響。

教育專家指出,對孩子的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因為和學齡前的孩子交談是最容易的,他們會像海綿那樣吸取知識,另外,研究也表明,受過性健康教育的孩子不容易遭受到**和性騷擾。

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多讓孩子參加運動,多看健康書籍,把孩子的心思吸引到學習上來,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關心孩子的心理與生理的健康,隻要教育得法,孩子就會改變過來的,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打罵孩子,那樣會適得其反的。

3孩子好奇,家長難以啟齒

性者,生理也,日生則日成也。

明清啟蒙思想家王夫之

案例一:琪琪是一名上初一的中學生,有一個比他大七歲、正在念大學的表姐,學校放假的時候兩人就像親兄妹般地經常在一起玩。琪琪很喜歡表姐,人長得漂亮,尤其是笑起來的模樣特別惹人愛。

寒假的時候,表姐又來琪琪家玩,吃過中午飯後,琪琪一頭倒在**睡著了。當他醒來時,突然發現表姐居然也在他床頭的另一端斜靠著睡著了。琪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完全沒有了睡意。因為媽媽告訴過他,不許和女孩子同床,否則女孩子會生孩子的。但是,琪琪又對身邊的表姐產生很大的好奇心,看著表姐那粉紅的臉頰就有想摸一摸的衝動。他大膽地觸摸了一下,表姐沒有醒,這讓他的膽子變得更大了,然後又小心翼翼地偷摸表姐高聳豐滿的胸部,就在這時表姐不經意地醒了。表姐看到表弟琪琪那癡迷的表情,大罵表弟流氓,並把這件事告訴給了琪琪媽媽。琪琪被媽媽狠狠地教訓了一頓,罵他色膽包天。琪琪覺得很冤枉,更令他失望的是,表姐從此跟他再也沒有這麽近距離的接觸,好像對他有了防備之心。而且讓琪琪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很長時間過去了,表姐的肚子並沒有像孕婦一樣大起來。

案例二:琳琳是個初二學生,父母都是醫院的醫生,所以家裏放著許多醫學方麵的書籍。在學校生物課老師該講人體生理衛生這一章節時,沒有講,讓學生課下自己看。琳琳對這一章的內容很好奇,但是課本上的內容又很簡略,所以經常通過閱讀各種學作品來滿足自己對這方麵的興趣。對其中有關兩**往的描寫性情節讀得津津有味,對其中那意味深長的“伏筆”,琳琳的大腦好像特別好使,讀完之後,他能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情節浮想聯翩,在想象中獲得滿足。

琳琳不僅對學作品中有關情節感興趣,而且還對家裏存放的醫學方麵的圖書抱有很大興趣。有一天,趁家裏沒人偷偷走進爸爸的書房,津津有味地讀起醫學方麵的書,爸爸突然撞了進來,琳琳趕緊把書藏了以來,但還是被眼疾手快的爸爸一把奪了過去。爸爸發現書名是《性的知識》,頓時大為惱火,將兒子狠批了一頓。琳琳搞不清,對性感興趣難道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對書中那些惟妙惟肖的情節感興趣算不算是心理變態?

以上兩個案例是青少年對性知識了解甚少但又充滿好奇心的典型案例。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懵懂的男孩子偷看言情小說、愛情大片和“婦產科”方麵的醫學書籍,這實際上是對性產生好奇心的正常心理現象。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激素水平的迅速升高,青少年逐漸萌生性意識,緊張、驚喜、恐懼等是經常會出現的心理。還有的孩子會對性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對異性產生好感,喜歡異性歌手、影星,有了自己的心中偶像,對身邊的異性單相思或有意接近、討好異性,寫情書、約會等等,開始有了自己的私人小秘密和私人空間,有的會產生**望、出現性的幻想和憧憬,甚至性衝動。對於生理發育正常的青少年來說,這些現象是很合理的正常現象,家長沒有必要恐慌,沒有必要進行指責,而應該及時有效地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性教育,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望和性衝動並不是什麽低級下流的事,沒有必要為此感到內疚和自責,當然也要教育孩子可以做什麽,比如可以和異性握手、與異性一起遊玩等,也要強調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比如不能恣意放縱自己,對感情問題要有責任心等等。

4性知識缺乏帶來的身心傷害

性教育首先就是社會人格的化教育,如果認為同個性的全部發展無關而獨立存在,就不可能是正確的社會教育。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

16歲的涓涓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曾代表學校參加全鎮舉行的小學語、數學階段性競賽。那次,當她上二樓準備進考場時,突然嘔吐起來。老師急忙把她攙扶下樓,鎮中心學校用車火速將她送往鎮中心衛生院。不到半小時,中心衛生院傳來消息,涓涓不是病了,而是懷孕了,生下一健康女嬰。

這個消息震驚了所有在場的師生。她的班主任老師這時才回想起,近來一段時間涓涓每天來上課,都是外穿一件淺綠色的胖大羽絨襖,原來是為了遮掩身體的變化。

涓涓的母親知道後悔恨地說:“她咋有了男朋友,家裏也搞不清。懷孕後,她後悔的要死。”

這是幾年前一個真實事件,而非娛樂性的調侃。如今類似的事件已不鮮見。2007年4月,海南省某市一職業中學一名初三女生上課時突然腹痛,並產下一名足月女嬰。經事後調查,該女生與同級男生發生早戀,未經任何避孕措施就發生了關係。這起突發事件不僅令雙方家長尷尬不已,也使學校措手不及。

這種事件的發生與孩子們性知識的缺乏不無關係。2001年北京某家媒體報道,北京五中的學生自己設計實施的一項相關問題調查結果,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性觀念讓人吃驚。

在對739名中學生的調查中,488(百分號)的學生認可婚前性行為。其中有99(百分號)的學生認為,一見鍾情就可以發生性行為,甚至有25(百分號)的學生認為:“隻要給好處,就可以發生性行為。”

調查中178(百分號)的學生承認曾與異性擁抱,101(百分號)的人承認曾與人接吻,在“是否發生過性行為”一欄,7人填了“有”,22人拒絕回答。

另據報道,一個“青春健康”的調查在北京、天津、廣州等12個城市展開,結果顯示,婚前性行為比率很高。至於青少年感染性病、艾滋病、吸毒等事件,更頻頻見諸報端。令人遺憾和擔憂的是,這類事件似乎並未促使社會各界下決心強化性健康教育並采取行動。

“以前是孩子不懂大人的事,現在是大人不懂孩子的事。”這是許多現代家長的苦惱。這份調查資料又一次讓家長們驚訝地張大了嘴。“我們確實有必要對孩子們進行係統的性教育。”一位家長說,“以前總覺得孩子小,還不懂,現在看來,我們的眼光太老了。”

當前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教育仍然處在一個教育的空白點。不少中學生對記者說:“老師講生理衛生課,連她自己臉都紅,就隔過去不講了,讓我們自己看。”老師對此問題的看法是,雖然他們覺得講性知識很有必要,但站在講台上又開不了口,覺得挺不舒服。也許讓學生們生活在“真空”中更安全,結果卻是適得其反,越來越多的孩子們產生了愚蠢的行為。

2000年4月29日,《匯報》發表了一篇新華社的稿件,題目為《婚前性行為呈低齡化趨勢》。記者調查發現,懷孕而接受人工流產、中期引產手術、宮外孕手術的未婚少女逐年增加,最小的年齡僅13歲,患宮外孕的少女平均每月一例。大多數未婚少女缺少避孕乃至懷孕的相關知識,有的中學生停經數月卻不知是懷孕,有的甚至將腹中已經明顯出現的胎動誤認為是腸**,結果導致承受巨大痛苦的手術,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至於性教育,早在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鄭重提出,應當在男孩子首次遺精之前,在女孩子來初潮之前,將性的知識教給他們。應當說,這是一個科學的建議。可半個世紀過去了,至今未在中國成為現實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5因性迷失走上歧途

性困惑主要是緣於缺乏性教育。

佚名

案例一:蘭蘭是初中一年級學生,聰明活潑,班裏的學習委員兼語課代表,深得語老師的愛戴,兩人如同知己無話不談。一天放學後,蘭蘭去語老師那交作業本,多呆了會兒,便拉起了家常,倆人越說越投機,最後蘭蘭神神秘秘地從書包裏掏出一個漂亮的手提袋給老師看。老師好奇地問裏麵裝的什麽神秘的東西?蘭蘭讓老師猜,見老師猜不到,很神氣地將袋子裏的東西倒出來,原來是五顏六色的信,有的是鴿子形、心形、還有蘋果形,在桌子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蘭蘭得意地炫耀這些班級裏的幾個男生給她寫的“情書”,大概有六七十封,這麽多的情書僅僅是她升入初中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男生寫給她的,足以說明她在男生中很引人注目,很受人歡迎。

蘭蘭隨手拿起兩封落落大方地讀了起來:“老婆,我好想你……”“老婆嫁給我好嗎?我會好好對你……”“老婆,還在生我的氣嗎?……”

老師一聽急忙叫停,指責道:“小孩子之間怎麽可以這樣稱呼?老婆老婆的,這是隨便可以叫的嗎?蘭蘭,你要知道你還是學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學習……”

“行了,老師。”蘭蘭還沒等老師說完便不耐煩地打斷了老師的指責聲,“您也太土了,都什麽年代了,還跟老太太一樣思想守舊。現在五六歲的幼兒園裏的孩子都知道老公、老婆的了,我們現在都是中學生了,已經嚴重落伍了。”

蘭蘭歇了口氣,接著說:“老師,您知道現在什麽女孩子最讓人瞧不起嗎?”老師被問得瞠目結舌。

“那就是沒有人愛,沒有老公的女孩子。”

“這是誰說的?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單純了。”

“老師隻有您不知道,其實我們心裏都是這麽認為的。”

老師麵對這樣一位讓她欣賞的優秀學生簡直不知道說什麽好。

案例二:小羅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勤奮刻苦,性格內向,很少與同學來往,平時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在老師眼裏是,他是個不惹事的老實聽話的好學生,常常被當作那些不遵守紀律、愛打架鬥毆的孩子的學習榜樣。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老師眼裏的這位好學生在寒假後被學校開除了,原因是曾多次猥褻一個小女孩。師生對這一消息很是吃驚,怎麽也無法將猥褻這個字眼與眼前這位勤奮刻苦的花季少年聯係在一起,可是,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如今由“性”引發的暴力案件,犯罪主謀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並不鮮見。權威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中30(百分號)是性犯罪。他們的犯罪情節、他們對性的隨意叫人吃驚,他們對暴力的“迷戀”讓人恐懼。

青少年出現這樣的問題,與在學校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有很大關係。調查中發現,犯罪青少年的家長知識層次較低,絕大多數隻有初中以下化程度,盲占了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職業多以農民個體戶或無正當職業為主。這樣就製約了其對子女的教育,容易導致教育的兩個極端:一是過分溺愛,造成青少年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畸形,為所欲為;二是任意打罵,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缺少與父母的溝通。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容易讓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6談性絕不能回避的教子話題

在尋找童年這座神話之宮的入口的時候,我總認為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使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隻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才不把你看作一個監護這個世界的看守人,一個對世界發生的事漠不關心的人。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

進入21世紀,中國社會在飛速變化著,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十幾年前的中國,人們還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是不應該和不道德的事情,而今天的孩子卻認為大學生談戀愛理所當然,這與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不無關係。

當今社會,豐富的物質生活,加上報紙、雜誌、電影、電視、電子雜誌,特別是網絡等各種媒體的“十麵埋伏”,形形色色的信息無不刺激著孩子們的感官,讓孩子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來自於外界各方麵的影響,其中不乏性方麵的影響。此時,家長如果不注意用正確的性知識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不讓孩子性知識的豐富與身體的性成熟同步發展,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性困惑,如果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還有可能誤入歧途。因此,及時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是家長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孩子談性,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家教話題。

在西方此方法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否定童貞的嚴重後果正困擾著美國社會。由於青少年過早的性行為,出現了大量少女媽媽。為了撫養孩子,她們中有的不得不輟學。由於她們的化程度普遍偏低且缺乏謀生能力,她們的孩子很難得到應有的教育。這些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又重蹈覆轍,走上父母的老路。這樣形成惡性循環,進而形成了一個就業率低、犯罪率高的社會階層。

這已經成為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現在,美國大部分的中小學生倡導青少年推遲性行為,並發起了保護童貞的運動。

有人會說:美國的性觀念太開放才出現了這麽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是個很傳統的國家,中國的孩子不至於這樣。

這種估計未免太樂觀了。中國加入wto後,西方國家對中國這個具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早已垂涎三尺,他們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打進中國市場,他們利用近百年來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營銷手段,對剛剛入世的中國消費者施加影響。在他們使用的各種商業伎倆中,就不乏采用色情等辦法引誘青少年上鉤的手段。今天在大街小巷上隨處可以看到充滿**的性感內褲、內衣廣告、化妝品廣告等等;網絡、電影、電視,特別是美國所謂的“好萊塢大片”中也時常充斥著**的場麵。

在這種**橫流的形勢下,中國家長應該汲取西方國家家長過去對孩子性方麵過於放縱的教訓,認真地與孩子討論性問題,為孩子設立性行為的界限,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性行為,並和孩子一起抵製各種性的**。

孩子如何順利地通過性的風暴期,在未來享受到美好的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關懷和引導。

可以說,抓住性教育這一關鍵,是時代對每一位家長提出的迫在眉睫任務。為了給孩子傳播正確的性知識,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父母一定要將以下的細節做到位:

(1)將正確的性觀念傳達給孩子

調查統計表明:青少年對性問題感到神秘的約占40(百分號),對性感到恐懼的占35(百分號),對性感到羞愧的占25(百分號)。

據此,家長不得不對孩子的性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不能正確地認識性和對性衝動的孩子,通常會自我否定,進而會出現壓抑、早戀、焦慮、自卑和變態等情況,影響學習和心智完善,嚴重者可能導致犯罪。

家長應引導孩子成熟地看待性:告訴孩子不拿性開玩笑或者侮辱他人;尊重他人的**部位;不偷看、不故意接觸別人的**部位;尊重異性,避免過分親熱。

家長應引導孩子坦然地看待性:告訴孩子每個人的發育時間不盡相同,身體變化也有差異;每個人都會因為性器官的發育成熟、性激素的增加而產生**,青春期的性衝動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長應引導孩子有責任地對待性:告訴孩子青春期是為今後構築基礎,培養自己各種能力,並逐漸走向獨立的一個重要階段,把經曆放在學習上,是對自己未來負責的表現;要敢於拒絕異性過分的要求,同時控製自己的行為,不要有過分親熱的行為表示,以免產生誤會。

(2)不要把對孩子的性教育全部都推給學校

有的家長會說,學校不是也有性教育嗎?為什麽要我們家長來做這件事呢?和孩子談性怪難為情的。的確,學校裏也開了生理衛生課,可是其教育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往往不是知識過時,就是教育時機落後。

今天,發育較早的孩子一般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就進入青春初期了,可是目前學校的生理衛生課卻安排在初二年級。學校的性教育普遍落後於現實,在教育時機和教育內容上都存在錯位。在教育時機上,該教的時候沒教,該導的時候沒導,在教育內容上,孩子們最關心的是性心理,可是老師們教的盡是性生理。不能從性心理方麵指導他們怎樣消除性困惑,這樣的性教育就聊勝於無。

既然學校使這些處於性知識饑渴中的孩子無法解渴,那麽,如果家長尤其是同性家長在家中又不給孩子輔導性知識,孩子就很容易出問題。

專家指出,性教育並不能隻是家長講、孩子聽,其實更重要的是孩子講、家長聽。否則,家長弄不清楚孩子究竟想了解什麽。其實,當孩子把積壓在心裏的情緒和秘密全都說出來時,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3)抓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機

父母在男孩初次遺精或女孩月經來臨之際或之前不久,給他或她講一講有關遺精或月經的知識很實用,即使不是未雨綢繆,也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當男孩子在某個夜裏或早上一覺醒來,突然發覺自己身體裏流出一種黏糊的、嚇得自己一跳的物質時,他們這時最擔心的是這樣的倒黴事究竟是怎麽回事?是不是每天都有?這時的家長就應當抓住這個時機,一方麵向他已經長大表示祝賀,另一方麵告訴他有關遺精的知識。

如此施教,時機就算把握得好。如果這項工作提前一兩年做,當然也可以。但如果在孩子讀幼兒園時就開展這項工作,就大可不必。

(4)告誡孩子為什麽不能早早偷吃禁果

一份調查結果表明,在偷吃禁果的孩子中,超過1/2的孩子是家長老師眼裏公認的好學生;超過1/3的孩子來自重點中學;在這些孩子初次發生性行為時,100(百分號)不用安全套;發生性行為後,家長和老師100(百分號)不知道有這麽回事;這些孩子對學校與家庭的性教育100(百分號)不滿意!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告訴孩子不能偷吃禁果幾乎是所有家長的重點話題,可是由於家長對這個問題闡述不力,至少是“告”其然而不“告”其所以然,所以孩子們基本上沒有聽進去。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食禁”的真相後,不是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就是黔驢技窮,宣布斷絕關係。這些家長哪裏知道,是他們的性教育不到位,沒有說到點子上孩子才出現行為。否則,孩子也不至於會走到這一步!

在一本由中學生的性行為調查報告組成的《藏在書包裏的玫瑰》一書中,絕大多數女生反映,由於過早進行性行為,她們的生活軌跡發生了重大改變,至今仍有心理崩潰的感覺。如果事情放在現在,結局就會大不一樣這些當事人,當初無一例外是為自己純真的、青春萌動的愛情,自願付出這人生的第一次;幾乎所有人當時都緊張無措,沒有一個人從這第一次中體味到快樂;一旦女方懷孕,那些男方萬分驚慌,誰也不敢負責;她們沒有一個最終是和自己的“第一個”結為夫妻的!當然,這也說明:她們的家長對她們的性教育不很在意。在禁果問題上,家長應當告訴孩子,什麽才是符合社會期望的判斷,把它說清楚、說到位,讓孩子自己明白後果、好壞,而不是把家長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也就是說,家長隻能引導孩子,孩子的青春要靠他們自己負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孩子早戀了,家長怎麽辦

早戀現象,就像是希臘神話裏的潘多拉盒子,打開它,種種災禍就會紛紛飛出。所以,有必要將它緊鎖。

佚名

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在幾年前就知道“愛情”這個詞了,再加上現在的影視劇裏男女明星們出神入化的形象表演也誘導孩子們心中的愛情枝芽悄悄地萌發,異性的突出表現及特長,如學習好、長相好、品質好等,往往都會使他們產生傾慕之情。

早戀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孩子們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但要觸摸,就會被無情地刺傷。那麽,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呢?

有一個上六年級的小女孩跟媽媽提到同學間的“戀情”,媽媽放低姿態,以同齡人的語氣問女兒:“你有喜歡的人嗎?”或者“有人追你嗎?”

小女孩臉上紅撲撲的,有些不好意思,見到媽媽如此近距離地和自己談心,就透明地告訴媽媽說:“反正你是我媽,我就直接跟你說吧,我們班上第一名的男孩追過我。”

“你呢?你喜歡他嗎?”

“他對我表示過,我對他說以後不要這個樣子了,也就沒事了,相處得就跟其他同學一樣。”

“其實,這也沒什麽,我小學的時候對我們班上的一個男生還產生過好感。”

“真的嗎?快說說。”說到這,小女孩起勁了。

“嗯,我倆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不過他比我學習還要好,我很欣賞他,但也沒跟他說過話,那種好感也就慢慢退卻了。”

“現在的孩子比過去開放多了,可以一起交流學習心得,共同進步,但要把握好分寸。小孩子沒什麽人生閱曆,還不懂什麽是愛,往往把好感、傾慕等同於愛。其實,愛還包含了一種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在學習的階段不好好學習本領,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都沒有,還哪有力氣去愛啊?”

“嗯,媽媽說得有道理,怎麽才能把握分寸呢?”

“就是不能太放縱自己,隨隨便便發生關係,特別是女孩子更要注意保護自己,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女孩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早戀往往牽扯到性教育的問題,如果大人一本正經地和孩子聊性,將是很尷尬的事情,大人無從開口,孩子無所適從。大人怎樣和孩子談論這方麵的話題,更容易讓雙方接受呢?

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孩告訴媽媽,她身邊的一個女孩子同時和幾個男朋友交往,懷孕了,但男朋友不承認會是他的。媽媽借機教育女兒說:“這樣的男人一點責任心都沒有,根本不值得愛。但也不能完全怪男的,女孩子首先對自己就不負責,同時腳踏幾隻船,這樣的女人也不值得男人去愛,隻能是自食其果。”

媽媽和女兒就像是朋友、同齡人一樣,無拘無束地談論著這個本來讓人難以啟齒的話題。女兒還告訴媽媽說,有一個同學愛上了班上的一位男生,在與男友交往時,不小心懷孕了,男友拋棄了她,她隻好一個人走向冰冷的手術台,選擇人流。

媽媽教育女兒道:“這種把感情當兒戲,隨隨便便以身相許,愛情的道路肯定走不長遠。避孕的方法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愛護自己,還企求男人來愛,不是太可笑了嗎?女孩子以為為男友懷了孩子,就等於拴住了男人,不是太幼稚了嗎?”

這位母親善於抓住電視節目或旁邊普通的事件,或是無意間談到的話題,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要比刻意地給孩子上政治課效果要好得多。

發現孩子早戀後,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對孩子橫加指責;有的家長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有的家長氣急敗壞,把孩子罵個狗血噴頭。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心理都特別強,如果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引起事態惡化。

早戀對於青少年來說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感到驚慌。每一位父母都是戀愛的過來人,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否也曾對某個異性產生過好感?既然自己也曾經曆過,那麽你的孩子憑什麽就能繞過去呢?

8孩子網戀了,這樣引導最有效

孩子形成網癮的原因不在於網絡本身,而是家庭教育偏頗導致的。

佚名

尹忱是個上初二的女孩子,父母都在外地經商,平時工作很忙,便把她寄宿在了一個遠房親戚家,父母除了為了提供生活費之外,也不關心她的成長和精神生活。在親戚家沒有跟她年齡相仿的玩伴,因此,她放學後生活覺得很無聊。有一次,尹忱跟同班同學去網吧,從此迷戀上了網絡交友藍煙灰,以此來打發無聊的課餘生活。

藍煙灰的出現讓尹忱找到了精神上的知音,兩人談的很投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使得本來對網絡有著一絲警戒心理的尹忱完全放鬆了警惕,不久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尹忱的學習成績由此受到很大影響。

男友藍煙灰通過與尹忱的網上交流,得知尹忱家庭條件不錯,家裏很有錢,便動不動以各種理由向尹忱借錢,並承諾保證如數歸還。尹忱以為男友真的缺錢,每次都充滿同情心地多給他幾十塊錢。

交往了兩個月後,尹忱提出見麵,但男友始終不肯露麵,一個月後還從網上突然消失了。於是,尹忱每天在qq上等,長時間上網,變得神情恍惚,目光呆滯,學習成績落到了班級第三十幾名,當月電話費陡增至千元之上,可是藍煙灰的qq卻一直沒有亮,尹忱這時才警覺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如今,人際情感的淡漠愈來愈嚴重,網戀便成為人們聯絡感情、進行心靈慰藉的重要工具,但網戀畢竟是虛幻的,單從新聞媒體披露的因網絡而起的社會事件中不難看出,網絡使用者的年齡、層次極為複雜,因此被別有用心的人作為行邪作惡的工具。

對於幾乎毫無自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青少年來說,過多地接觸網絡以及網戀的危害性更大,這會使他們產生內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情急躁、衝動,對網戀寄予厚望;網絡以感性的虛幻世界蒙蔽青少年的理性思維,使青少年無法經受現實生活的挫折、打擊。如果青少年沉迷於網戀而遭到打擊,勢必會影響他們的情緒j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中來。

奇怪的是他們寧願上網跟陌生人聊天也不願意跟父母訴說自己心中的苦惱。更讓父母尷尬的是,說網絡不好,孩子會認為你跟不上時尚;說聊天室太亂,孩子發覺你拿不出證據……

父母不尊重孩子,不照顧孩子的精神生活是孩子網戀和沉迷網絡的原因。每個孩子需要被理解、被傾聽,也許,熱鬧一陣之後,最終還是會歸於沉寂,但對網戀中的孩子,家長不必如臨大敵,應把它當做孩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點,用理解、理智、寬容、包容的方法來處理,從尊重孩子出發,以朋友的身份,跟孩子溝通。

幫助精神空虛的孩子走出網戀,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父母應鼓勵孩子多與小夥伴去外麵踢球或者玩耍。家裏的電腦最好不要裝網絡遊戲,如果不是父母工作需要,家裏的電腦配置不要過高,以免孩子自己裝網絡遊戲玩。

如果網戀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家長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孩子朋友似的交談。在交談中一定要把握好語言、方式,切忌傷害孩子稚嫩脆弱的情感,造成孩子逆反和抵觸心理,或者給孩子成長留下陰影。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網戀與網癮是分不開的。凡是有網戀的孩子,都是網迷,精神世界空虛,沒什麽興趣愛好。因此,父母可通過讀書看報、唱歌跳舞、繪畫、種花草、家庭旅遊等活動,培養孩子多方麵的興趣愛好,充實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樣的孩子,即使進入“網遊“網聊”,也不會沉迷其中。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