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中國古代氣功要籍導讀(一)

中國古代氣功曆史悠久,流派多,內容豐富。。。自先秦到清代,有氣功文獻數千種。以下對一些主要的氣功古籍,按年代進行整理,並對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希望能對氣功愛好者有所幫助。

先秦

周易

簡稱《易》,分經與傳兩部分。傳說由伏羲、周文王、孔子演絡共同完成此書。它原是占筮之書,但它的豐富哲學內涵使它成為儒家群書之首。書中認為陰陽二氣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本,與氣功內煉要求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相通。書中闡述了氣功意念入靜的道理。後世氣功家尤其是內丹家,十分重視該書。東漢-魏伯陽等人依據《周易》原理,結合黃帝、老子的學說,以及煉丹的經驗,著成“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以及北宋-張伯瑞著的《悟真篇》均用卦象來說明內煉過程。後世內丹養煉的書,在理論上很少有離開易象來描述的。可以說《周易》的哲學思想是煉養內丹的原頭。

老子

道家經典著作。分為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為周-李耳著。書中提出以“道”為核心的哲學體係,主張清靜無為、貴柔、守雌、返樸歸真、順其自然,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以養生的道理解釋治國,以治國的道理指導養生,融匯了古代氣功學說的精華,被後人尊為氣功經典。北宋-張伯瑞在《悟真篇》中說:“《陰符》寶字愈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載形魄抱一,能無離乎”等。這些論述已成為氣功實踐的指導思想。盡管後世功法千變萬化,但基本要點乃與《老子》相同。

莊子

道家經典著作。為周-莊周撰。又稱《南華真經》,全書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闡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關於氣功的論述。如“踵息”、“心齋”、“坐忘”、“緣督以為經”、“吹喣呼吸,吐故納新”等等,對後世影響較大。

列子

道家經典著作。為周-列禦寇撰。又稱《衝虛至德真經》,全書八篇。以“至虛”、“終天”的思想家為本,其宗旨與《老子》、《莊子》相同。書中很多闡述與氣功養生有關,為後世氣功重視。

管子

為周-管仲撰。實係稷下學派論著的大匯編,全書七十六篇,內容龐雜,其中《心術》、《內業》等篇與氣功有關。書中的精氣學說,對氣功養生有一定影響。

黃帝內經

中醫經典著作。為黃帝撰。全書分《靈樞》與《素問》兩大部分,各八十一篇。以問答形式闡述中國醫學的基本理論。其學術思想,基本上是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對於生命運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辟的論述,其攝生學說與氣功養生的關係更為密切。《素問》中的《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以及《靈樞》中的《本神》等篇,提倡“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任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為中國醫學和氣功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陰符經

道教經典著作。傳為黃帝撰。全稱為《黃帝陰符經》一篇。該書自唐代李筌公開傳播以來,就受到道教學者的重視,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餘種注本。書中某些論述對氣功養生有指導意義。

行氣玉佩銘

氣功養生名篇。為戰國傳世實物上的銘文,共四十四字。全文描述了煉氣功時,內氣運行的全過程,相當係統完整。

養生方

氣功養生著作。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全書分四篇,即《十問》、《合陰陽方》、《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內容以養生、服食、吐納、房中為主,而尤以“房中”為詳細,是研究氣功養生的可貴資料。

卻穀食氣篇

氣功服氣辟穀名篇。馬王堆西漢古幕出土。全篇四百字。專門研究解紹服氣辟穀,方法具體,並任為加服藥餌,有相輔相成作用。

淮南子

西漢道家思想代表作。為西漢-劉安等人撰。又名《淮南鴻烈》,二十一篇。此書是對西漢前期道家思想的總結。在養生方麵,發展了道家清靜無為的學說,可供氣功研究之用。

周易參同契

煉丹經典著作。東漢-魏伯陽等撰。全書三篇,附《鼎器歌》一首。該書匯通“易”學理論、“黃”、“老”學說與煉丹經驗,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煉丹體係。後世煉丹者無一能出其範圍,故稱“萬古丹經王”,是公認的氣功內丹術的經典著作。書中論述了煉丹的三大要素:鼎爐、藥物、火侯。以乾卦與坤卦代表鼎爐,以坎卦與離卦代表藥物,以屯卦與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藥物則雜用黑白、金水、龍虎、魂魄等隱名,火侯又參用納甲之法,真謂“詞韻皆古,奧雅難通”。該書有四十多個注本,流傳較廣的有五代-彭曉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宋-朱熹的《周易參同契考異》、元-陳至虛的《周易參同契分章注》、清-董德寧的《周易參同契正義》等。其中以董氏注文平實易懂,是入門者的良好讀本。

太平經

道教早期經典著作。原書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東漢-於吉等著。該書闡述了精、氣、神三者合一的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治國方法。此經內容龐雜,無所不包,對後世氣功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大安般守意經

禪觀經典著作。兩卷。東漢-安世高譯。為最早傳入中國的佛教修習禪觀典籍之一。主要內容為論述數息、相隨、止、觀還、淨等六事,以及與三十七道品之關係。書中十分重視數息法,提出了“四相”之說,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黃庭經

道教氣功經典著作。書分三種:《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中景經》,各一卷。《內景經》成書於西晉太康年間,《外景經》成書於東晉年間,《中景經》約成書於南北朝間,是在“內”、“外”兩經的基礎上綜合加工而成。《黃庭經》提出的“三黃庭”、“三丹田”之說,淵源於《太平經》的“三元合一”論。黃庭即上丹田,於身指腦,為百神之主宰;中黃庭即中丹田,於身指心,為髒腑之根本;下黃庭即下丹田,於身指臍下關元穴,為陰陽之門戶、精氣之命脈。隻要如法存想黃庭,養煉丹田,就能固精全氣,長生久世。具體做法三經各有不同。

抱樸子內篇

道教仙學經典著作。二十卷。東晉-葛洪撰。次書包括道教理論、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等內容,為道教仙學集成之作。書中闡述了長生不老學說,提供了先秦以來各類內煉養生方法。其中有關氣功的內容,集中地反映在《對俗》、《至理》、《釋滯》、《雜應》、《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樸子內篇》,末附《別旨》一卷,專述吐故導引,為氣功專篇,極有參考價值。

靈劍子

氣功導引著作。一卷。東晉-許遜撰。書中以四季配五髒,設計了一十六個姿式,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動功功法。每個姿式詳述具體煉法及功效,簡單易行。許氏另撰《靈劍子引導子午記卷》,為站式功法,共有八個姿式,又稱八段錦。

達摩多羅禪經

禪觀經典著作。二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全書共一十七章,闡述禪觀的修煉。書中“方便道”主要指數息觀和不淨觀,“勝道”主要指心識、行持上的變化,“退、進、住”分別是指習禪上的退步、進步、定止。這些內容可作研究氣功的參考。

南北朝

上清握中訣

道教養煉著作。三卷。梁-陶弘景撰。匯道教上清派的煉養法訣,舉凡存私、內視、守一、吐納、導引等法均有記載,是研究道教氣功的重要參考資料。

養性延命錄

道教氣功養生代表作。兩卷。梁-陶弘景撰。全書分六篇:教戒、食戒、雜戒忌禳害祈善、服氣療病、導引按摩、禦女損益。食戒篇介紹飲食宜忌,雜戒篇介紹起居言行宜忌,服氣篇介紹吐納咽津,導引篇介紹動功鍛煉,禦女篇介紹房中衛生。書中介紹的五禽戲為最早的文獻記載。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道教煉養著作。一卷。南北朝時著作。作者軼名。書中載有存思、服氣、導引等多種功法,並主張辯證施功,以治疾病。書中對診斷、病理也有敘述,對後世的醫療氣功頗有啟發。

太上老君養生訣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南北朝時著作。托名華佗傳授吳晉作。主要內容為五禽戲的具體煉法,六字氣訣結合髒腑的論述及其詳細的煉法,統論養生的重要性和日常養生的要點。此書是珍貴的氣功文獻資料。

易筋經

武術氣功代表作。一卷。北魏-菩提達摩撰。全書為一套完整的動功功法,由十餘種姿勢組成。此功能強筋壯骨,增加體力。相傳為達摩授與少林寺僧的秘法。其續篇是《洗髓經》。一卷。由五言古風組成,結合禪學靜功和叩齒、咽津等保健功

法,成為一套獨特的動功功法。

胎息經

氣功胎息經典著作。一卷。南北朝時佚名作。全文隻有八十三字,論述胎息的定義、方法與作用,極為簡單扼要。現存最早注本為唐朝幻真先生的《胎息經疏》,流行頗廣。

古文龍虎經

氣功煉丹術著作。又名《金碧潛通訣》。三卷。南北朝-劉演撰。其理論淵源於《周易參同契》,對內外丹修煉均有指導作用。

禪秘要法經

禪觀經典著作。三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共列三十三種觀想法。

五門禪經要法

禪觀代表作。二卷。南北朝-曇摩密多譯。分述安般、不淨、慈心、觀緣、念佛等五門禪法。尤以觀緣法論述為祥細。

諸病源候論

中醫症候學專著。又名《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本書為我國現存第一部詳細論述病因、症候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書中不載治療方藥,隻載氣功導引方法。全書載一百五十三種疾病,采用氣功導引方法二百九十餘條。此後唐代王燾編撰《外台秘要》,轉錄了氣功導引的全部內容。清末廖平則摘出匯編,後由民國曹炳章補輯,定名為《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刊入《中國醫學大成》中。

內觀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內觀經》。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強調內觀澄心、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對養生長壽的積極作用。

定觀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又稱《洞玄靈寶定觀經》。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匯通道家“內觀”、佛家“定慧”、儒家“中和”思想,闡述內觀法修煉步驟及功後效驗。

太清調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主要內容為講述服氣的基本要領與法則,並介紹了調氣、固氣、閉氣、委氣等具體煉功方法。

太清導引養生經

氣功導引經典著作。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係搜集並精選多種氣功導引文獻編輯而成,內容豐富,可供取資。如赤鬆子導引法、寧先生導引法,蛤蟆行氣法等。此外,對導引的要領、補瀉原則、辯證施功等內容,有較詳細的解紹。

摩訶止觀

天台宗止觀經典著作。十卷。隋-智顗撰。共十章,原缺末章。其中第六章為止觀的具體內容,第七章為天台一家的圓頓觀行方法。本書的注釋,以唐-湛然的《止觀輔行傳弘訣》最為有名。

童蒙止觀

天台宗止觀代表作。有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小止觀》。二卷,隋-智顗撰。書分十章,即具緣、訶欲、棄蓋、調和、方便行、正修、善根發、覺智魔事、治病和證果。

六妙門

天台宗禪觀代表作。一卷。隋-智顗撰。六妙門是由數、隨、止、觀、還淨六個禪法組成的修持係統,適用範圍廣。其特色是把六妙門分作十門,各門中又攝入許多禪法,並含有巧妙的相互轉變運用功能,是一套微妙的禪修法門。

千金要方

中醫綜合性著作。全稱《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孫思邈撰。作者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其書總結隋代以前的醫學成就,為臨床實用的醫學百科全書。內容包括醫論、醫方、診法、針灸、氣功等。其中“養性”一章,堪稱集唐以前醫療之大成,要言不煩,頗為實用。對六字氣訣描述極其詳細。

存神煉氣銘

氣功養生名篇。又名《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唐-孫思邈撰。首敘方法,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專心修煉;次分五時,條列煉功時各種不同的入靜方法;末列七候,是煉功後體驗到的各種身心效應。

清靜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本著老子“清靜無為”的宗旨,認為人能清靜,即可得道,住世長年。而獲得清靜之法,唯有觀空。

了心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認為“心為神主,動靜從心”,隻有從澄心定神入手,修煉才能成功。

天機經

道教經典著作。又名《陰符天機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為闡發《陰符經》而作。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為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為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為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本書自成體係,文字流暢,是唐代服氣著作中的代表作。

長生胎元神用經

道教煉養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氣功養生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法。書中雜引各家學說為多。

太上洞房內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內容以存神、內視為主,其學術淵源出於《黃庭經》。經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時存想五方雲氣之方法。

胎息精微論

氣功胎息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本書既重胎息功夫,又兼取還精補腦諸法。

氣法要妙至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分五章。主要論述服氣方法,主張結合導引是其特點。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延陵先生撰。全書分十五章,廣集隋唐以前之多種服氣、胎息方法,去偽存真,無論對理論研究或指導煉功實踐,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山玉櫃服氣經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碧岩先生撰。書分四章,盛讚服氣胎息為養生至寶。其法講究“收息縮氣,攝腹咽下”,直入食脈,與其他的服氣功法有所不同。

太清中黃真經

氣功服氣辟穀經典著作。又名《胎藏中黃經》。二卷。原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係唐代道教學者托名。全書十八章,主要論述人體生理病理及氣功養生諸問題。注文詳述服氣胎息與絕欲辟穀的方法,以及三丹田、髒腑的關係,頗有參考價值。

心印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全稱《高上玉皇心印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為四言韻文,共五十句。主要講述內丹術的基本理論,闡發精、氣、神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太上九要心印經

氣功內丹著作。一卷。唐-張果撰。全書九篇,分專題論述內煉丹術中的關鍵文題。

內丹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又稱《太上老君內丹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推崇內丹的長生久視作用,論述內丹基本理論及功效,重道德修養。

玉軸經

氣功養生著作。全稱《上清黃庭五髒六府真人玉軸經》。一卷。此書以六字氣訣泗、嗬、噓、呼吹、嘻,分別配合髒腑肺、心、肝、脾、腎、膽,以吐氣為瀉,吸氣為補,結合五髒一腑之生理病理應用,極有實用價值。

黃庭內景五藏六府補瀉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胡惜撰。此書以《黃庭內景經》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取《玉軸經》的六字氣訣為煉功基礎,再參照《千金要方》等諸家養生文獻,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創編出一套完整的養生方法。書中以五髒六腑為綱,各係一圖,下列六氣法、修養法、相病法、治病法、食病法、導引法諸目,既可治病,又能防病強身,方便易行,故後世流行甚廣。

神氣養形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神、氣、形的相互關係,認為隻有收視返聽,涵養精神,使神內守而不外揚,才能形體堅固,長生久視。

將攝保命篇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認為祛病之導,不僅要加強氣功鍛煉,而且還要注意精神道德修養。

天隱子

氣功養生著作。又名《天隱子養生書》。一卷。唐-司馬承禎撰,托名天隱子。書分八章,大抵以煉形養心為宗旨。

坐忘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司馬承禎撰。作者根據《莊子-大宗師》中的“坐忘”之說,加以闡述發揮,書中詳細論述坐忘安心法,認為養生之關鍵在於靜定功夫。行文流暢,影響深遠。

服氣精義論

氣功服氣代表著作。一卷。唐-司馬承禎撰。全書九篇,此書於眾多的服氣著作中較少虛妄。作者主張服氣與導引、符水、藥物諸法相結合,與他家隻重一發者有異。書中貫穿醫理最為可信。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所收者並非完本,僅原書之第一、二篇。後七篇另作《修真精義雜論》,收在洞真部眾術類。《雲笈七簽》中所收者為完本,並明確標有序數。

五代

入藥鏡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一卷。五代-崔希範撰。作者“以吾心為鏡,身為之台,以神為藥”,入藥者是將五髒所稟五行之氣入於丹田,此為《入藥鏡》篇名之本意。全書為三言歌訣,共八十二句。每四句講述內丹養煉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描繪內煉過程及其感受,效法天體運行規律,為唐代以後道家重視內煉奠定了理論基礎。

鍾呂傳道集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傳道集》或《鍾呂傳道記》。五代,施肩吾撰。全書以鍾離權與呂岩師徒問答的形式,論述內丹術要義共18卷論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練形、朝元、內觀、磨難、征驗。全書以天人合一思想為基礎,陰陽五行學說為核心,煉形煉氣煉神為方法,係統完整地論述了氣功學說的精華—內丹學說.建立了鍾呂派內丹體係,對後世影響甚大。

西山群仙真記

氣功養生著作。5卷。五代-施肩吾撰。簡稱《西山記》。洪州西山乃作者隱居之處,自序稱“欲論得道而超脫者,西山十餘人矣。遂從前聖後聖,秘密參同契,而成此書。采遮各書,如《太上隱書》、《靈寶內觀經》、《上清玄格》、《洞玄經》等,共20餘種,保存不少五代迢家內丹術資料。

養生辯疑訣

氣功養生著作。五代-施肩吾撰。作者批評世人學養生而不知本源,因而不效,卻疑得道者乃“有靈骨”之故,誤以為非常人“可學而得之”的觀點。

靈寶畢法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3卷。五代-鍾離權撰。作者稱於終南山石壁間得《靈寶經》30卷:上部金浩書,元始所著,中部玉書錄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太上所傳。共數千言。經朝暮研習,“乃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天地升降之宜;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亦心腎之理”。於是攝其大要撰成此書。書中分三乘十門。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肋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金液還丹第七;大乘超凡入聖法三門:朝元煉氣第八,內觀交換第九,超脫分形第十。每門中列“金誥”、“玉書”、“真源”之有關論述外,再依次分“比喻、“真訣”、“道要”等內容。本書屬清淨派著作,“以八卦運十二時而其要在艮位;以三田互相反複,而其要在泥丸為其特色。

破迷正道歌

氣功養生著作。1卷。五代-鍾離權撰。全書為五言古風1篇。凡244句,1708字。排斥各種養生方法,而獨尊內丹術。

純陽真人渾成集

道教煉養著作。2卷。五代-呂岩撰。前有條陽清真道人何誌淵序。稱“於藏室中得其詩章二百有餘,厘為二卷,名之曰《渾成集》,以其渾然天成,非人為所能及也。所收詩與《呂祖誌》大多互見,亦有《呂祖誌》中未見者。

陳先生內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五代-陳樸撰。又名《九轉金丹秘訣》本書世傳有兩種本子:一本收在《道藏-太玄部》,名《陳先生內丹訣》;一本收在《道藏-洞真部》中《修真十書》卷十七,名《九轉金丹秘訣》。前者係分句作解,後者則每首詩詞後合解。文句略有出入而各有所長,可互相參證。本書為論述九轉金丹修煉方法的重要著作。九轉者:一轉降丹,二轉**,三轉養陽,四轉養陰,五轉換骨,六轉換肉,七轉換五髒六腑,八轉育火,九轉飛升。

雲笈七簽

道教練養類書。122卷。宋-張君房編。北宋大中祥將五年。1—28卷,總論經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其中涉及氣功內容的,有《黃庭經》、《中黃真經》、《老君清靜心經》、《洞玄靈寶定觀經》等經注。29—86卷,分列道家服食練氣、內丹外丹、方藥符圖、守庚申、屍解諸術,其中32——36卷與56——62卷所介紹的種種服氣、胎息等法,皆為重要氣功內容。87——122卷,則為道教文字及詩歌、傳記之屬,其中如《七部語錄》、《七部名數要記》,均為論述養生要旨之佳作。與氣功有密切關係。此書雖然摘錄原文,不加論說,但去蕪存精.分類編排,條理清楚。書中還保存了部分佚失道書的篇章,涉及氣功的如《墨子閉氣行氣法》、《曇鸞法師服氣法》等,均有研究參考價值。

洞元子內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2卷。宋-洞元子撰。凡21篇,論述玄元、坎宮、離宮、既濟、未濟、乾宮、坤宮、兌艮二宮、變象、水火、焚魔、**、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道數、神光、總要、廣玄等內容。除變象、總要、廣玄三篇外,每論論述後以歌訣形式再作概括,除毋子篇為五言詩外,其餘均為七言詩。本書主以易理、易象解說內丹修練之術,為其特色。

內丹還元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全篇約850字,簡要解釋內丹術語如五行。

內丹秘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題編者。係集《內丹賦》、《陰丹詩》、《海蟾子還丹賦》、《至真歌》、《中頰先生增馬處士歌》、《青城山後岩棲穀子靈泉井歌》、《金虎白龍詩》成一輯,詩賦文辭華麗,有數篇屬陰陽派著作。

太清真人絕命訣

氣功養生著作。1卷。宋-太清真人撰。其法以存思為主,第一先存五獸,第二曆藏,第三守地,第四守人,第五守天。兼以咽津服氣,俾得益壽延年。

保生要錄

氣功養生著作。1卷。宋-蒲虔貫撰。全書分養神氣門、調肢體門、論衣服門、論飲食門、他居處門、論藥食門。論述平易簡明,切於實用。

紫清指玄集

氣功內丹術著作。2卷。宋-白玉蟾撰。內容有玄關顯秘論、修辨惑論、性命日月論、穀神不死論、陰陽升降論、金液還丹賦、學道自勉文、東樓小參文、冬至小參文、丹語法語、題張紫陽薛紫賢二真人像、謝陳仙師寄書詞、鶴林問道篇,以及必竟憑地歌、快活歌等,共40餘篇。作者精通內丹術,善屬文辭,且喜交遊。

金丹直指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周無所住撰。前有自序,作於淳偌庚戌年。書前臚列玄關一竅頌、真土頌、陽晶頌、玄化頌、龍虎頌、鉛汞頌、真爐鼎頌、真藥物頌、斤兩頌、抽添頌、火候頌、法度頌、口訣頌、沫浴頌、工夫頌、溫養頌,共16頌。頌中內丹術語,概從性功解釋,或問中亦宜指:“金丹喻本性長存,是名金剛不壞,……性即命,命即性”。

諸真論還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著撰人。雜錄前人內丹歌訣。內容有玉壺頌10首、青霞子讚《金碧龍虎經》、讚魏伯陽《參同契》、容成公內丹歌訣、曹聖圖鉛汞歌,以及論真鼎、明水火、明火候、明至藥等口訣,共18首。其中曹聖圖鉛汞歌為五言古風,其餘均為七言,或絕句,或律、成為俚歌。所收有屬雙修派內容。

了明篇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宋先生撰,毛日新編。首為遇真歌,自述遏鍾離權授口訣得真道之情;繼為解迷歌,講述內煉要旨;未為和朗然子詩30首及其他詞22首。均係論道談玄,成言內丹煉養心得之作。

修真太極混元指玄圖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全書以圖訣相配形式講述內丹煉養方法,其中多涉五髒氣化,為其特色。具體內容為匹配陰陽胎息訣圖,真龍虎**內丹訣圖,周天火候訣圖,肘後飛金晶訣圖,還丹訣圖,煉形秘圖,三國既濟訣圖,煉氣成神朝元訣圖,內觀起火仙丹交換召,棄殼升仙人聖超凡訣圖。

龍虎手鑒圖

氣功內丹術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其圖從《周易參同契》立論,以天地陰陽合化、乾坤門戶、坎離匡郭、囊合動靜等說來闡述龍虎內丹之修煉。次列龍虎、靈藥、還丹、文武、神運、黃芽、白汞、金虎、玄曜、真旨、流殊、住世、成真、出世、河車等15個條目,分述內丹修煉的法則。

道樞

道教煉養類書。42卷。宋-曾糙撰。書名源於《莊子-齊物論》中“彼是莫得偶,謂之道樞”,含道術真要之意。全書共108篇,廣輯南宋以前道教有關文獻資料而成,是研究道教史,道教的思想與方術,以及氣功內丹術的重要參考書籍。其中各章。有討論《陰符經》、《黃庭經》、《悟真篇》等典藉要旨而名陰符、黃庭、內景、外景、悟莫者,有闡釋道家理論而名太極、元氣、虛白、火侯、歸根者,有介紹道家修煉方法而名胎息、調氣、運火、大還金丹者。各篇中除引用著名道教學者之論述外,如至樸子、朝元子、純粹子、嵩嶽真人等唐宋時代隱居民間之道教學者,其遺文亦為網羅收入。篇中常有曾氏本人論述,反映了他反對雙修而主清修的觀點。

太極圖說

儒家哲學經典著作。1卷。宋-周敦頤撰。作者繪有太極圖,並撰文字詮釋,其所列最高哲學範疇是無極,以下依次為太極、陰陽、五行、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之中,惟人最靈,而為人之最高境界,就是聖人倡導的“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此以後,宋明理學家都重主靜之說,且喜靜坐。據清-黃宗炎考證,周氏太極圖係由北宋初著名道家學者陳傳之無極圖演化而來。無極圖本為闡明內丹術而設,由“玄牝門”、“煉精化氣”逐層而上,至頂層為“煉神還虛,複歸無極”。周氏則將無極圖自下而上之遞進關係顛倒,作自上而下之衍化,並改換有關名稱,將道家氣功思想引進儒家哲學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