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話:人體經絡 2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就是經絡係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的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麵,縱橫交錯,遍布於全身。
o dt
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麵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麵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髒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是細胞群體液組織液之間交換的能量通道,並且形成了低電阻神經信息和生物電信號的網絡叢群。
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之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之學。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
早期的記載主要描述了經脈係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是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借助的途徑。
東漢的方書之祖,有著救命活神仙之稱的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病是通過一條通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比如最初的風寒感冒病在太陽經,則要用麻黃湯來治療,他的傷寒論也是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了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
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係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係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
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是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髒腑和表裏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係髒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髒腑組織。
人體由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所組成,它們各有獨特的生理功能。隻有通過經絡的聯係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髒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信息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著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的髒腑,使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保持協調與平衡。當人體的某一髒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髒器恢複正常。
經絡與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某一個經絡功能異常時,就容易遭受到外邪的侵襲,生病之後,外邪又可沿著經絡進一步內傳到了髒腑。經絡不僅是外邪由表入裏的傳變途徑,也是內髒之間內髒與體表組織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
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髒腑的絡屬,可以反映所屬髒腑的病證,根據疾病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係的髒腑,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如脅痛,多病因在肝膽,脅部是肝經和膽經的循行之處。
經絡學說被廣泛用於臨床各科的治療,特別是針灸按摩和中藥處方。針灸中的循經取穴法,就是經絡學說的具體應用。胃病,常循經遠取足三裏穴;脅痛則取太衝等穴。
中藥治療也是通過經絡這一個管道,使藥達到病所,以發揮治療的作用。麻黃入肺**經,所以能發汗平喘和利尿。金元四大家中的張潔古李杲就是根據經絡學說,創立了引經報使藥理論。治頭痛,屬太陽經的用羌活;屬少陽經的用柴胡。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幹前的任脈軀幹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幹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
十二經脈按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係統的主體,所以稱它為正經。
在人體經絡體係之中,最主要的是十二正經。十二正經循行於體表,聯絡髒腑,相互之間直接相連之外,也透過絡脈更全麵的相接。在十二正經以外,還有奇經八脈的存在,奇經八脈之中以任脈督脈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