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奧秘

第23節:第四集 何為八卦(圖)(3)

天會有三種可能的變化:一種是天上麵起變化,一種是天空中起變化,一種是天底下起變化。

伏羲氏把這三條線分別代表上、中、下(見圖4-9),他首先把最下麵的換成陰的,表示天下麵動。

他問大家,天下麵動代表什麽?那時候沒有高樓大廈,天下麵能動的就是樹木。

樹木搖動會給人什麽感覺?我們會說樹木搖了嗎?大概不會。

看見樹木搖動,我們通常會說風來了,所以天下麵動就是風(見圖4-10)。

天底下動,本來是樹在搖動,但是樹在搖動是具體的象,而且跟我們沒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要把它抽離出來,換成代表著跟人類有密切關係的自然現象,就是風。

科學隻會說樹在搖動,很少會告訴你風來了,可是人比較重視的是感覺,風來了,我好加衣服,樹動關我什麽事?科學跟《易經》的差別就在這裏。

圖4-9 圖4-10 天當中動,是什麽?是鳥嗎?不是。

你告訴別人,一隻鳥飛過來了,別人不會有什麽感覺,最多看一眼而已,不會認為是天空中動。

那什麽東西在天空中動會引起大家的注意?是火(見圖4-11)。

以前森林也會有野火,火一燒起來,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大家遠遠看去,就像是天空中著火了一樣,而且能感覺到火勢在漫延,於是會很小心,很注意,會躲得遠遠的。

所以天空中動就是火。

圖4-11 圖4-12天上麵動就比較難想象了。

伏羲那個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衛星,他怎麽知道什麽東西在天上麵動?人類實在太聰明了,我們到池塘旁邊去看就會發現,天的倒影在水波的底下,水的波浪正好在天的上麵。

這種情況在狹窄流動的河水上是不容易看到的,要開闊而平靜的湖澤才能清楚地看到天的倒影,所以天上麵動不能籠統地稱為水,而大麵積聚集的水域我們稱之為澤,於是天上麵動就叫做澤(見圖4-12)。

大自然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天和地,所以伏羲氏首先創造了天的符號,並由天衍生出了風、火、澤這三個符號,也就是大自然的三種現象。

那麽,地的符號是怎麽產生的?由此衍生出哪三個符號?又都代表了哪些自然現象呢?

伏羲氏問大家:天畫完了,地該怎麽畫?這個時候就有一個聰明人說,地跟天基本上是一樣的,也是很廣大的,也是一層一層的,不是隻有薄薄的一層,所以也是要三畫。

但地和天有所區別,天是連續的,是沒有界線的,但地卻是斷裂的,是有界線的。

現在國家跟國家之間有國界線,村莊與村莊之間有村界線,甚至每一家與每一家之間都有分界線,而且分得很清楚。

所以三條連在一起的橫線叫天,三條斷開的橫線就叫地(見圖4-13)。

這一點大家都比較容易接受。

圖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