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見聞
“要去就去吧。”趙娘子看著兒子說。
祝纓給了一家三口反悔的機會也是因為這位趙娘子。趙灃父子一望就知道是很想做官的。可是,趙灃是為什麽要娶一位“獠人”洞主的妹子呢?必然是有所圖、有所求,那他就不能不重視妻子的意見。
洞主的妹妹又為什麽能夠嫁給趙灃而不被兄長阻攔呢?必是那位洞主也有所考量。
隻要是這種情況,趙娘子最終就攔不了兒子,而趙家父子也必得再問一下趙娘子的意見。得給人家一個全了所有人麵子的步驟。
趙娘子心中不無疑慮,卻也知阻攔不是個辦法,她說:“去了要是受了委屈,可別回來找我哭!”
趙蘇恭敬地低下了頭。
趙灃道:“娘子果真答應了麽?要是心裏不願意,咱們再同他商量商量嘛!”
“還商量什麽?你們倆巴不得現在就飛過去了!”趙娘子快人快語,“唉,去就去吧。人家把爹娘都帶過來了,我還能不讓兒子去他那裏嗎?”
趙灃掩飾地咳嗽一聲,故意對兒子說:“喏,縣令大人心中滿是誠意,我們便答應叫你過去。”
“是。”
趙娘子道:“叫他們給你收拾好行李,冬天了,多帶些衣服。”
“是。”
趙灃道:“我來安排他的住處。”
趙娘子道:“別去投靠旁人!”
“我省得。”
趙娘子伸出手來,理了理兒子的領子,說:“那個縣令,一個人滿身的心眼子,看著倒不是個蠻橫的人。心慈手軟倒不像是裝的。心軟一點也好,你過去了不會受他的欺負。既然是個聰明人,就不容易幹傻事。”
她絮絮地叮囑了好一些,又讓趙蘇到了縣城之後:“要是受了氣也別忍著!怕了他們怎的?!一個不知道什麽樣的官兒,還不定做不做得成,沒得為了個水裏的月亮倒叫人欺負了。”
趙蘇道:“是。”
趙娘子最後一咬牙:“去睡吧!”她自己率先進了內室,趙蘇又對父親一揖才回到自己房裏。
趙蘇洗沐之後躺在**,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去縣城他是願意的。年輕男子誰沒個四海為家、叱吒風雲的野心呢?然而他的出身必然會遇到許多不服,要好好應對……
第二天起來,趙家就開始收拾趙蘇上縣城的行裝了,衣服鋪蓋書籍等等用具之外,又有三四個家仆,兩個書僮。趙娘子還給了他一個婆子一個丫環,因為嫌棄男仆不如女仆貼心,必要他帶上。趙灃則叮囑兒子:“既是去進學的,就不要沉緬於**。縣城裏女人多,妓-女也多,一定不要貪戀女色!”
趙蘇無奈地看了父親一眼,趙灃道:“我是要你小心小心再小心!年輕男子,忠孝仁義,多半是毀在一個色字上的,能在色字上頭克製,你這輩子就算成了一半兒了。你看看我!”
趙蘇無言地聽父親訓完,向父親又要了一匹馬,才覺得不算白挨了兩頓訓誡。
祝纓這邊,西鄉的工程也籌劃完了,眼見得下麵開始征人、動工,她才率一幹人等啟程回縣城。
趙灃還是推說“病著”趙娘子也要“照顧丈夫”,反正派了兒子跟著去了,夫婦二人呆在家裏呆得理直氣壯,還明著送兒子跟祝纓走。
祝纓身邊趙翁、顧翁等人則想:任你倚獠為惡、跋扈可惡,還不得要交個“質子”上縣城與我們一樣?
祝纓依舊是一臉平靜,對趙灃夫婦道:“人跟著我走,一路必是安全的,到了縣城我也會安排他溫書。”她的身後,祝大和張仙姑還帶著點宿醉,心裏嘀咕著這酒後勁真大以後不能多喝了。
趙灃場麵話說得很肯切:“小兒便拜托大人了!”
祝纓道:“放心。”
一行人便踏上了回去的路。
……——
趙蘇得了個特別的待遇,他騎馬就落後祝纓半個馬身,與另一邊的關丞二人一左一右,顯出身份上的不同來。
這體驗有點新奇,由於母係的原因趙蘇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另眼相待”的,不能說是歧視,也得說是“不同”。這“不同”裏絕不包括特別的優待,一種隱約的防備倒是足足的。
還未出西鄉的時候,趙蘇斟酌一下,也向祝纓介紹一下本鄉的情況。何處是新開的田、何處又是舊有的渠,西鄉的父老們生活還是比較清苦的,因為地理條件不太好。西鄉人與他舅家那裏的交往也是有的,多數是以物易物,有時候也用金銀交易,舅舅那邊也收銅錢。
祝纓道:“你們相處倒是平和。”
關丞道:“不平和也不能聯姻呐,您瞧他們家多和睦。”
他當縣丞主持福祿縣的時候人家兩家早就結親了,兩家互為倚仗,縣丞也是奈何他們不得的。
祝纓道:“婚姻是結兩姓之好。”
就這麽不鹹不淡地說著,很快就出了西鄉地界,然後就是“父老”們發揮的時候了。“父老”們也想看看水渠修得怎麽樣了,如果有什麽毛病趁著在大家都在外頭可以跟縣令馬上告狀,提新要求。如果幹得好了,也可以拍一拍縣令的馬屁,以期留個好印象,接下來有事相求的時候留個鉤子。
兩排大枷效果非凡,連走的幾個鄉幹活都還認真。來的時候祝纓與他們訂了個約:隻要眼下的工程修好了,除非突發意外需要搶險,否則今年的徭役就這麽些了,她不再多征發。明年的徭役,明年再說。並且許諾,除非今年縣衙漏雨、院牆塌了,否則她不征發鄉間民伕去縣城服役。縣衙有事也是明年再說。
趙蘇的眼神裏帶著幾分估量,打量著這似乎有些改變的鄉野。西鄉、西鄉附近都是他常行走的地方,地麵情形他還是比較熟悉的。人們臉上很少見到這種略顯舒緩的表情,田間莊稼已然收割完了,但是人們都不太緊張。
趙蘇猜測這或許與清了逋租、又沒有過份的征發有關。
沿途路過鄉紳們的家,他們也都邀請祝纓等一行人到自家莊子上留宿一宿,這與祝纓第一次巡視時隻有雞毛蒜皮比,實在是一個大大的進步。夏天那次巡視,她連趙灃父子都不曾見過,那會兒趙灃推說帶著老婆孩子去看大舅子了呢。不止趙灃,闔縣的鄉紳她也沒見著幾個。
十三鄉走過了一多半,祝纓還算滿意。途中也看到了幾處水渠修得略偏了些,她也都給指正了,讓返工修好:“你要偏了,怎麽與旁人的連通?過幾天我再使人來看!”
趙蘇一路安靜地跟著,看祝纓做著許多瑣碎的事務,幾乎不像是一個縣令,倒想個管事。這些事兒連他的父親有時候也不親力親為的,祝纓都要問一問。一日,路過一個村子,祝纓還記得夏天的時候村中有個無賴偷了隔壁家的雞的事兒,又問隔壁家有沒有受到無賴的報負。
失主道:“賊人膽虛,他不敢哩。”
祝纓道:“那便好。”又問失主今年的收成,鄉裏有沒有再增收捐稅,知不知道她已免了縣中逋租,此後這一項不許再征收了等等。
失主也一一作答:“隻開挖新渠,各家再出幾升米當口糧。”
祝纓又問了具體是幾升米,工期多長之類,得知是糙米,一家出二升之後便說:“這二升米是另外收的麽?”
“呃,是。也還能出得起。”
祝纓微微皺眉,問道:“這些不大夠吧?”
“再攙點兒幹菜、豆子之類就差不多啦!”
祝纓道:“那倒還行。”
與他們聊完,又被本地鄉紳請去他們家住了一夜。當晚吃完飯,祝纓便把裏正等叫了過來,說:“為什麽又另收了二升米?”這種村頭徭役是不會撥發口糧的,都是鄉民自帶。既然自帶口糧為何又要再征糧。
裏正道:“該征發的壯丁都征了,各家再生火做飯送過來又耽誤事兒,就一總叫了幾個人家的婆娘來做飯。也不能叫人家白幹,所以才有這二升米。各處都是這麽辦的。”
“柴呢?”
“蒙大人的恩典,過幾天就分幾個人去砍些來,也是夠的。”
祝纓一點頭,不再多問。她知道,這些工程最終還得著落在這些人頭上。修渠,他們是願意的,從可憐人身上再揩點可憐的油水也是不可避免的。隻要做得不太過份,稍稍揩點油,也是無法的事情。
趙蘇心道:心軟不好說,心細瑣碎是實。
第二天,祝纓吃完了早飯,突然道:“你們慢慢走,老關、祁先生,咱們上馬!”又叫了小吳、童立等幾個年輕衙役,最後還點了趙蘇同行。
讓大隊坐著車跟張仙姑等人慢行,祝纓等人著騎馬疾馳到了鄰鄉的工地上。
到了的時候太陽已經老高了,工地上到處都是人。山地丘陵修渠與平原不同,平原主要就是挖土,山地丘陵還要擔石頭、平掉樹根,同時還要留意腳下別滑了、山坡會不會有隱患,一旦線路規劃不對或者工程上有紕漏,大雨下來,整個山坡一滑,水渠也就沒了。活兒幹得熱火朝天卻也透著點小心。
趙蘇心道:阿媽這回說對了,縣令心眼是挺多的。
祝纓這一突襲,就看出工地上的弊端來了。她衝到了一個老者的麵前,老頭子頭發都白了,衣服上有補丁有破洞,還顫巍巍地跟人抬一筐石頭。祝纓跳下馬來,問道:“阿翁,你怎麽到這裏來了?”
老頭子抬起頭來看她,一雙眼睛略有些渾濁,道:“修渠,當然要來啦。”
祝纓道:“您多大了?”
“七、七十啦。”
“家裏還有誰?”
“沒、沒啦,就我自己。”
“那不對,”祝纓說,“不該叫您來修這渠的。”
七十歲的老人上工,能幹多少活?死工地上了就是她苛刻。她才不幹這虧本買賣呢!所以最初定的時候,她是把年齡放到六十以下的。抽丁也不抽六十歲以上的。怎麽還有七十老翁來修渠呢?
再者,老頭家裏沒別人了,是個孤寡老人,也不應該讓他上工。
兩人才說了幾句話,就有一個穿得還算整齊的壯年男子過來:“什麽人?!”
祝纓眯起了眼:“你很閑。”
來人看她的衣飾是鄉間少見的華美,再看她身後有幾人穿著號衣,忙把手裏的馬鞭藏到了背後:“大大大大人?”
祝纓道:“你是裏正?我怎麽沒有見過?”
“咱們村子大,不止我一個,我就是來監、監工的。”
祝纓沒有馬上發作,而是問道:“這人犯罪了嗎?”
她沒有馬上做結論說他們故意虐待老人,“老人”隻是指的年齡,並不是指人的品德,也有許多人年輕人不著四六作奸犯科,到老了孤苦無依再禍害不了別人,祝纓也不好強求別人照顧他。所以她先問。
來者道:“啊?犯罪?什麽罪?”
“瞧著沒人幫他,還以為他得罪人了。”
來人陪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本村貧苦,聽說要修渠了,老少爺們能來幹活的都來了。”
祝纓道:“去村裏瞧瞧。”又指著老者道:“阿翁別幹了,咱們一同回家吧。”
裏正抬起袖子擦汗,手上一個不穩,馬鞭掉到了地上,他慌忙伏下身子去揀。祝纓背著手慢慢地走,小吳牽著馬跟在後麵。趙蘇覺得很奇怪,照說縣令應該不太知道村子在哪裏,但是祝纓就好像知道一樣,左轉右轉,繞過遮眼的樹木之後走進了一個村落。
裏正在村口就大喊:“大伯、大伯!大人來了!”
祝纓還是慢慢地走著,這村子她上次沒有來過,縣裏村子那麽多,難免會漏掉一二。裏麵村長小跑著出來了,村子裏幾處炊煙正往天上飄,村長上前就拜:“大人。”
祝纓看著他,四十上下,老頭子工地出苦力他倒在村裏很自在,問道:“村長?裏正?”
“是。”
“家裏幾口人?”
“七、七口。”
“工地上有你幾口?”
“兩兩一一口……”
祝纓遁著炊煙走過去,隻見一所大屋,擱朱家村就得是於妙妙那樣的大戶人家,裏麵正在做著飯。推開門,隻見幾個婦人圍著兩口大鍋,屋簷下,一個幹淨整齊的中年女子正在曬著太陽,看她們幹活。
看到他來,婦人們看了一眼,都站住了停下手。祝纓走近了大鍋,看裏麵煮的都是摻著野菜的豆子還有煮得看不清的一點糙米,也算飯、也算菜。
她問:“這是給上工的人吃的?”
“是,是啊。”
“糧食哪兒來的?各家湊上來的就是這樣的嗎?”
“是……”
祝纓提起勺子嚐了一口,沒油沒鹽還有點硌牙。她皺皺眉,將這一口菜粥咽了,對村長說:“你幹的好事。”
村長腿一軟,跪了下來。
祝纓道:“我又不是來抄你家的,怕什麽?”又對簷下那位小跑著過來的婦人躬一躬身,“打擾了。”帶人退出了這家院子。
趙蘇心道:太客氣啦,全不像傳說中那樣的狠。
祝纓在村子裏慢慢地轉,村長、村子在家的兒子、侄子,以及若幹村民或跟隨、或圍觀,也有躲在牆角指指點點的,也有小聲嘀咕的,卻都不敢大聲。祝纓問老者:“阿翁住在哪裏?”
老者道:“前前邊兒。”
他倒不像祝家當年那樣被擠兌到村外半山腰上,因為這個村子本身就依著個小山鋪開。他的房子是間半塌的草房,夾著兩邊兩家板房中間。兩邊的房子基是石頭,上麵是木頭,不能說如何好,到底是個家的樣子。
祝纓看了一眼這房子,道:“你與他們同姓嗎?”
“哎。怎麽沒過繼一個?”
“哪,哪有人願意呢?老了有人給挖個坑就得啦。”
村上躬身湊上前,道:“族、族裏都會管的。”
祝纓道:“我走這些地方,這麽使老人的你是頭一個,可真叫我開了眼了。”笑死,活著這麽作踐人,死了一埋就覺得對人好了?
此時日已近午,村口又是一陣喧鬧——趙翁等人後續也跟了過來。
祝纓也不挪地方,就讓小吳把人叫過來,對顧翁道:“來了?”指指身後,“瞧瞧。”
一大群的鄉紳也是極有威懾力的,村長汗透重衣。祝纓問關丞:“我免了逋租、不再加稅,底下人究竟辦得如何?”
關丞拍胸脯保證:“並不敢違逆!”
祝纓道:“那好,祁先生,開始吧。”
祁泰就一個用處:賬。
村長的賬也是七零八落的,祁泰翻了個白眼:“這不叫賬。”
如果算是賬,也是一本狗肉賬,爛得一塌糊塗。
村長一家子跪下來頭都磕破了。祝纓道:“把老人家扶起來。你呀,四個兒子,很威風吧?你威風了,你娘要為了你磕頭。”
她一看就知道這村長威風。這村長一個老娘,一個老婆,四個兒子,哪個村裏有四個兒子都能橫著走了。
祝纓皺了皺眉,道:“二十。”
村民們還沒反應過來,小吳就大聲說:“二十大板!”衙役上前,按倒村長先敲二十大板。
二十大板打完,祝纓並沒有黜他的職,隻是理解了王雲鶴一路能做到京兆還保持著正直奮發實在是難得!一般人見天處理這些事,多少豪情都得磨沒了,天下大同的信念都得破滅。
她指著村長說:“我是怎麽抽丁上工的?你家裏人歇著,倒叫旁人代!”
村長的老娘哭訴:“大人,要怪就怪我老婆子,小孫子正溫書,叫他考學哩!”
祝纓看了一眼村長家的孩子,有兩個一看就不像是個讀書人的樣子——他們的手指不對。再看另兩個,其中一個就有點書卷味兒了。她問這個孩子:“讀過書?”
這孩子有點緊張,結結巴巴地說:“是、是。”
“知道什麽是鳩杖嗎?”
這孩子張了張口,緊張得腦子裏一片空白。祝纓道:“趙蘇,你告訴他?”
趙蘇道:“據《後漢書》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之為飾。是尊老敬老之意。”
祝纓指著老者問村長:“他是你同族?他多大了?同族有相幫之義,他一孤寡老人,你叫他去抬石頭?混賬玩藝兒!”
發作完了卻又安排村長接著幹,讓他的小兒子:“不是讀書麽?幫你父親把賬記好!”接著慢慢告訴他們,七十歲的老人是有優待的,是可以不納稅、不服役的,活到八十歲,免除他一個兒孫的徭役,為的是這個兒孫可以侍奉這位老人,九十歲,免倆。
祝纓說完,歎了一口氣:“咱們走吧。”
今天這事兒辦得,她自己都憋氣。但是換掉一個村長是沒有用的,下一個村長如果想幹下去,要麽是一個同樣家裏有好幾個兒子的,要麽就得特別精明機敏能治得了全村的——有這樣的人,祝纓就給薅縣城去幫忙了。
末了,還得這貨來接著幹。她也隻能打這混賬一頓,讓他皮緊一點。
趙蘇目睹此事,心道:尊老敬賢倒是禮儀之邦的朝廷命官該有的樣子了。
……
祝纓又接著巡視了一些工地,也有突襲的,也有按著正常的日程走的。遇有錯誤也都糾正,多半是像那挨了打的村長一樣,還沒來得及幹點大的就被按住了。祝纓也不客氣,一路打了回來。
沿途緊張得要命,她的臉上也看不出生氣的樣子,依舊平靜,該吃吃該睡睡什麽都沒受到影響。遇到幹得好的,她自己出錢獎勵村長裏正。
天氣轉冷的時候,她回到了縣城。
趙蘇騎著馬跟著她的身後,心中也有點好奇。一路行來,各鄉間都有了些變化,真是換一個好官,各處都能看到新意。他到過縣城,想知道縣城現在變成什麽樣子了。
還沒進城,田間就有人跟祝纓打招呼,也有叫“大人”的,也有叫“郎君”的,也有叫“大官人”的。祝纓也對他們或點頭、或揮手致意。
到了城門口,守城卒笑著迎來:“大人回來了!”
趙蘇看這守城卒的樣子,不全是諂媚,竟有幾分真正的欣喜。一行人進了城,也有路過百姓笑著說:“回來了回來了!”
進城之後,祝纓就對身後的“父老”說:“有勞諸位一路同行,如今可算是回來了!諸位也都回家歇息吧,等縣學遴選完了,我得了閑請大家吃飯。”
顧翁等人都說:“我等生長在此,也不曾走遍全縣。這回跟著大人倒是開了眼了,知道自己的家鄉了。”
說得眾人一笑,難得的和諧。縣城之人也不常見這些人在街上如此和氣地談笑風生,都好奇地看著。
顧翁等人心情頗佳,這一路來回,雖然趙灃父子受到一些優待令他們小小酸了一點。但是,祝纓一路遇著犯了錯的村長也隻是均等地二十大板,沒有抓過來站枷,也沒有窮治,還會獎勵忠於職守者,可見不是個酷吏。
不是酷吏就好啊!
真要是酷吏,大家也沒辦法。縣令代表朝廷,總不能真的造反。
他們都放心地回家,趙翁還問趙蘇:“賢侄,到我家去?”
趙蘇道:“承蒙關愛,家父已有安排了。”
趙翁遂作罷。
祝纓聽著了他們的話,就說:“先安頓下來溫一溫書,不必急著走親訪友。”
“是。”
祝纓等他辭去,對小吳和童波道:“你們兩個跟趙蘇過去看看,如果沒事就回來,如果他那裏有小糾紛,就幫他壓一壓。”
“獠女之子”本就敏感就怕有人說閑話,本來是為了安撫,如果人來了受了委屈反而不美。
趙家在縣城有一處三進的院子,在縣城裏算座精巧的豪宅,他自住主屋。前院是待客之所,男仆睡馬廄旁的通鋪,女仆在後院廚房邊的小屋裏住著。卸車、安放行李,動靜引得街坊來看。
也有人低聲議論:“獠兒來了。”
趙蘇已然進了宅子並沒有聽到,但是小吳和童波大聲嗬斥:“休得無禮!這位是縣令大人看中的小郎君,正經的讀書人!什麽獠不獠的?”倒叫趙蘇宅子裏的人聽到了。
本來人家不知道的,他倆這一叫喚,反而讓趙蘇聽到了“獠”,這兩人還道自己幹了一件大好事,也要做個有涵養之人做好事不留名。兩人不去敲門向趙蘇賣好,倒顛顛兒地跑回縣衙,跟祝纓表功去了。
趙蘇慢慢踱出去,示意仆人將大門打開,踱到門口往外一看,隻看到兩個穿號衣的顛顛兒的背影。
……
小吳與童波回到縣衙,祝纓已換了身衣服,處理起一些事務。公文原不算多,要緊一點的有人不斷送給她批了再帶回來,不太要緊的就都壓在這裏了。縣衙的書吏已做了簡略的處理,祝纓翻開來看,將一些他們做得欠缺的地方一一訂正。
然後是寫信,她有許多信要寫。給京城的鄭、王、陳、裴等人,寫她在福祿縣的見聞,寫一些本地的風俗,房子的式樣、水利也與京畿地區不同,又寫本地物產之類。
向陳巒請教一些事。
給王雲鶴的信裏特意提到了陳萌。
赴任的路上,祝纓與陳萌兩度會麵,陳萌也傳授了她一些經驗。
這一次,她特意在信裏寫了陳萌提到的“那樣的地方租賦收得少,人口少,必是有原因,而不是別的地方的人蠢,不知道到這片風水寶地去享福”,感慨陳萌說的有理。又提到了自己的不得已而用一些有瑕疵的人,不能不用,就隻好自己多辛苦辛苦,時不時地敲打,但願能把他們敲打出個樣子來。等等。
給裴清等信裏就寫一點本地令人啼笑皆非的案子,什麽犯了案都不知道清理痕跡之類。
給鄭熹寫的信尤其的長,對這個人,可以說一些廢話,但信一定要最厚的,連他家雞鴨貓狗都問到最好。問一問鄭侯釣到什麽大魚沒有,問一問鄭霖、鄭川,講一些因語言不通鬧的笑話,以及本地的特色吃食。說一說和魯刺史的鬥法趣事。
最後寫信給劉鬆年,十分客氣地向劉鬆年討要一些文章,不必是最新的,但是請劉鬆年篩選一下。因為她要給福祿縣學的學生們背誦學習,拿天下最優秀的文章熏陶熏陶。劉鬆年自己覺得寫失手的文字就不用發給她了。
剛批了幾件公文,吳、童二人就回來了。
兩個人到了祝纓麵前,回道:“都辦好了!”
小吳還強調:“我們二人將背後嚼舌頭的人都罵了!並沒有驚動趙小郎君!”
祝纓道:“好,給你們兩天假。”
“謝大人!”他們倆特別大聲地說。
小吳回自己的房間換了衣服,仍然不去休息。他是確實累了,但是祝纓沒有休息,他就強打著精神上前來陪伴伺候。再回前衙,看到祝纓批完了公文又在寫信,小吳看在眼裏,心中很是佩服:要不大人怎麽是大人,我怎麽隻是個差役呢?
他悄悄打了個哈欠,心道:忘了叫曹昌幫我留點熱水泡腳了。
曹昌正在後麵幫著祝大、張仙姑安頓,他們這一行下鄉,不刻意索賂也得了老鄉一些幹菜、果幹、水果之類。
鄉親要謝縣令大人,給她做個鞋襪、送她一口袋今年的新糧以示感激,這也是不能不收的。他們都帶了來,放在一輛車上,展示給縣城的百姓看。看完了,還得弄到縣衙裏,聽家裏人的安排。
祝大、張仙姑這一趟走得比夏天舒心,也有人奉承,也見著了豐收。張仙姑邊收拾著衣服邊說:“哎喲,這都秋收過了,怎麽還一個個瘦得脖筋挑著個頭呢?不該吃得飽些、胖些了嗎?老三也不多收他們的糧……”
花姐聽著張仙姑念叨什麽跟老家不太一樣,又說某家的飯好吃,又說那果幹等會兒蒸一蒸再給祝纓吃。口角含笑幫著收拾,並不接話,她知道,張仙姑並不要有人接話,隻要有人聽就好。心裏盤算著:冬衣、過冬的炭……
縣衙過冬也得準備炭盆,以老家的習俗就像於妙妙那樣的“大戶人家”冬天的時候也不能痛快地燒炭取暖的,通常就一兩間住人的屋子睡前準備一些。女眷有個手爐子腳爐子就頂天了。鄉民則壓根沒有這個講究。
也就是到了京城,日子才過得舒坦了些。
福祿縣更靠南,沒有那麽冷,但是花姐和祝纓都認為父母年紀大了,兼之地氣潮濕,冬季取暖是不能省的。花姐心算著家裏需要的用量,連同祁泰父女等人的量都算上了,最後抿一個總數給祝纓,讓祝纓好劃撥。
兩人正收拾著,祁小娘子又過來了。她爹跟著祝纓等人出行,她在縣衙擔心得不得了。好容易祁泰回來了,她問她爹:“您這一路都幹什麽了?”
“我?跟著大人。”
“就跟著啊?”
“哪能啊?還算個賬。”
“還有呢?”
祁泰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還要幹什麽?”
祁小娘子沒力氣跟祁泰爭執,道:“那兒有熱水,您洗把臉,我去看大娘子!”她得把她爹這一路上缺的人情世故給補回來!
張仙姑看到祁小娘子,招手道:“我正要找你呢,快來!這果幹!味兒很好的!來!”捧了一大把給祁小娘子。祁小娘子捧在手裏,心裏一暖。張仙姑又對她絮絮地說怎麽吃這些新帶來的吃的。
祁小娘子穩了好一陣兒才說:“我把飯燒好了,咱們開飯吧。”
……——
祝纓回到縣城之後就決定貓在縣城過冬了。
親自去看了一回燒炭的事,就在縣城外麵的一座矮山上。她檢查了炭窯是不是安全,又看了一回才回到城裏。因為要補貼官吏,這一回燒得就格外的多,晝夜不息。
祝纓還下令:“多燒一點,我有用。”
炭燒出來就開始分配了,關丞要先盡著縣衙,祝纓道:“先領一半,旁人家難道不用了?都先領一半使著,後一半燒出來了再續上,這樣誰都凍不著。”
分完這個,花姐又來找她:“可能過一陣安生日子了,到明年春耕前都是輕省的了。我也好騰出手來重操舊業了。”
祝纓十分愧疚地說:“耽誤你的事了。”
花姐的正業是行醫,這大半年淨跟著她跑腿、為她收拾家裏了。花姐道:“你又來!還是不是一家人了?呐,我頭先話也說不好,旁人說話我也聽不懂,叫我坐診我也行不得的,如今話也能聽懂了,正好。”
祝纓道:“我聽你說話舌頭還硬著呢,我給你卷卷?”
“呸!”
“真的,你理出些常見症候要用的話,句子也好、詞也好,咱們對一對方言怎麽講。”
花姐笑道:“好!哎,我要是像你這樣聰明就好了,偏又笨,話都學不會。”
“你現在說的不是‘話’?”
“去!”花姐拍了她一下,“有幾味藥路上用完了,我去買些來,回來咱們對一對要用的‘話’。”
“行。”祝纓心想,以前在京城不好弄,現在倒可以給你弄間小藥鋪子了。
藥鋪子還沒個著落的時候,冬至日又到了。冬至是個極要緊的節日,京城的皇帝得祭天,縣城裏的縣令也得召集了手下過冬至。祝纓就在冬至這一天給大家發錢糧、冬衣料、柴炭。
又命人給趙蘇那裏送去一些,傳話過去:“你父母不在這裏,有什麽不便之處隻管來找我。”
趙蘇在福祿縣是個實實在在的富貴公子,家裏什麽都不缺。他越發閉門不出,就在家裏溫書,必得自己考上縣學才行。他並不想叫人瞧不起,讓祝纓單為他開個特例。他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大家心知肚明。
冬至日後,就是縣學的官學生遴選。
祝纓曾在京城招募過女卒女丞,她這回是比照女卒的流程來,考試幾項,每項各給出等第,然後算一下綜合分,取前四十名。如果某一科特別優秀令人心動者,也可破例。
除了五經等正常考試科目,她特意告訴博士:“六藝也是要考核的。”
祝纓本以為,男子考試人數會比女卒多很多,她做了充份的準備,來的人卻還不如京城女卒報考的人多。祝纓問博士:“福祿縣讀書人很少麽?”
博士道:“那是不多。福祿縣文風不昌。”
這破地方,多少年沒有一個因為讀書而“有出息”的孩子了,誰家閑著沒事兒還供孩子讀書?
養一個正經的讀書人是非常吃力的,尋常百姓家也是養不起的,養得起的人家裏還得看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子。福祿縣這個地方,基本也就是在被祝纓半強迫拘到縣城拘住的那些“大戶”人家裏選。偶有幾個家境一般的學生也是點綴,家裏還得下了狠心才行。
光識字還不行,考縣學還得是正經讀了幾年的書,已識些經史了。什麽才發蒙的、學不好的,自己就先不會報考。
再者,京兆府多少人?福祿縣多少人?
福祿縣學報考人數比大理寺女卒少,是正常的。
祝纓歎了口氣:“那就開始吧。”
一共也考了三天。“六藝”本來就是規定了科目,再加五經、算學、律法之類。
棄考的人倒不多,有些人自己不想考了,哪怕交個白卷也得坐滿全場——親爹、親祖父都在場外看著,半道跑了怕回家挨打。
祝纓留意著,雷保的兒子雷廣也來參加考試了。第一個被她打了的村長的兒子也到了。趙蘇的桌子排在顧翁孫子的後麵。
文字考試的時候,祝纓下令:“將姓名寫在右側線內。”
她要試行糊名!
此令一出,縣城百姓們開始都覺得新奇,本來隻是想看個射箭的熱鬧的,現在都引頸等待,想等文字考試的結果了!
交了考卷之後,祝纓命小吳把考卷密封裝釘,再與關丞、博士、助教幾人忙了幾天,又抓了祁泰來算分數,最終選定了四十人。
解糊名之後,祝纓看了名單歎了口氣,趙蘇在名單內排到了第五,顧翁的孫子顧同也在內算第一,雷廣掛了個車尾,村長的兒子卻是被黜落了。
這名單上的人她監考時就記住了,就算不認識他們,也認識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的爹、祖父、外公、舅舅之類。
祝纓打起精神,公布了結果:“我有一句話,請諸位細聽!諸學生!今日糊名,我也不知道卷是誰寫的,隻看你們的答卷!中與不中,各人心中有數!從今往後,官學生該賞該罰、該升該黜各依定例,今日分配校舍,安頓之後,爾等可回報父母。半月後回來上課!散了吧。”
中了的固然欣悅,不中的也無話可說。
祝纓背著手,踱回了縣衙,又給王雲鶴寫了一封信。
那一邊,趙蘇抿緊了唇,努力壓抑住笑,與眾“同學”一道施禮、告退,回家寫了封信派人送給父母:我考中了!又詳述考試。
趙娘子看了信,對趙灃說:“我要去縣城看看兒子。”
趙灃道:“我與你同去。”
趙娘子道:“你看家。”
“好吧。”
趙娘子於是打點行裝,帶了五輛車、十來個人,浩浩****地往縣城去。走了四天才走到縣城下,抬頭看一眼城門,道:“有點新模樣了。”
她不坐車,偏好騎馬,一路招搖過市,才轉過一道巷子,冷不丁的沿街樓上掉下一個人來,啪一聲摔在了她的馬前。
馬一驚,長嘶一聲,趙娘子雙手用力拉住轡頭:“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