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我去
北關比西關安逸不少,祝彤無事時便向山紅鳳請教一些功課,舒服的日子過得很快。
驗勘信使的身份時,祝彤並不知道他帶來什麽樣的消息,人也沒穿孝,嘴裏也沒喊著別的什麽話。驗好了身份,祝彤就派了兩個人,陪他一同去往幕府,心想:有公文,邸報發抄不用兩天也就再過來了,到時候我就能知道了。
兩天後,祝彤依舊沒能知道這裏麵寫的是什麽,幕府裏也沒有消息傳出。祝彤心中存著一絲疑慮,更加留意起往來的人,尤其是從北往南而來的人。
又過數日,幕府依舊沒有命令給她。祝彤蹲在橋頭,隨意抽了個穿著整齊的中年男子詢問:“這些日子北邊是有什麽事嗎?”
男子雖著綢衫,袖口、褲腳卻收得較緊,下擺也短,拱一拱手:“好叫將軍知道,朝廷又與胡人打起來啦!”
祝彤漫應道道:“那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可不是,好些地方糧價還漲了哩,用工也貴了起來。”
祝彤道:“從安南買糧也要守規矩。”
“小人理會得,小人也不做糧食的買賣,是販些鹽。打起仗來,就要花錢,朝廷開始加鹽稅、茶稅、酒稅等,這些個都緊俏,且運輸也比糧食方便些。”
祝彤伸手往對麵一指,問道:“他們許嗎?”
安南的糧食並不完全禁止買賣,不過有限量,鹽更是如此,鹽井都在幕府手裏,買也隻能跟幕府買,且有配額。這個配額是幕府規定的,且要審核資格。商人從這裏買了之後還要到對麵去賣,往來的通路隻有一條鐵索橋。帶鹽過去?
商人嘿嘿一笑:“咱們自有咱們的辦法。”
祝彤道:“哦,賄賂。”
“小的們倒想孝敬您,您又不收。”
祝彤聽到這裏就連連擺手:“快走快走。”
商人一抱拳,招呼著隨行夥計拽著驢子繼續南下。
祝彤招過來一個百夫長:“留意從家裏往北邊去的,貨要太多,一定檢查,糧食的事兒不是鬧著玩的。”
“是。”
祝彤又巡視了圈,去找蘇晟和山紅鳳,將剛才的事說了出來。蘇晟道:“咱們隻管守好北關,京城壞人多,總要坑人,別管就對了。”
山紅鳳道:“你們還是先守好關,等幕府消息吧,別自作主張才好。”
祝彤道:“那我將這幾日的事寫出來,呈往幕府?糧、鹽、茶……咱們都產,對了,還有糖,這些事兒幕府得知道。”
山紅鳳比祝彤大幾歲,近來相處又多,對祝彤印象頗佳,便擬出自己的老師劉昆、劉衍的口氣來對祝彤說:“西州大城,商賈雲集,多的是往那裏貿易的人。你說的這些,恐怕西州城裏已有所察覺。不過,西州是西州,北關是北關,地方不同,想必姥也想知道北關上的情形。你隻寫北關的事兒,暫不要議及全鎮。隻請姥留意其他州縣。”
祝彤聽這話的意思,與在幕府半工半讀的時候學得氣味相通,再沒的反駁的意思,回去寫了拿來給蘇晟看。蘇晟道:“你寫得比我好,我一直不大會寫這個。”說著,又讓山紅鳳去看。
山紅鳳道:“你們要尋我商議拿主意,我能說一點兒,這是公文,我是不該看的。”
蘇晟道:“別的也罷了,這事你也是知道的,看一看怎麽了?”
山紅鳳道:“要是都知道,我能參與這些事。日後出了事,譬如漏了密,怎麽辦?又或者,別人家裏也有樣學樣的,豈不要亂套了?”
蘇晟道:“說不過你,阿彤,就這樣吧。”
祝彤捏著公文走了,留下山紅鳳揪著蘇晟的耳朵:“阿彤比你明白呢,你怎麽光長個兒?她拿來是給你看的,難道她不知道我能幫她看看文字?隻因她現在是你的副手,不是我的,我也不是歸你管的。幕府用來分工明晰,你怎麽倒混同起來?老毛病又犯了?”
蘇晟被訓得一聲也不敢反駁,上回他被山紅鳳查賬查出毛病來,一個原因就是許多事情上散漫,為這還受了罰。舊事重提,被念得背上冒汗,抓起佩刀站了起來:“你說的對,我去看看孩兒們可都老實不老實。”
……
祝彤的文書發到幕府,由巫仁轉呈給蘇喆,蘇喆又寫了個條子總結一下內容,拿去給了祝纓。
這份文書與之前的那一份與胡人打起來了的文書並排擺在了祝纓的案頭。
蘇喆道:“阿彤不錯。”
祝纓道:“是啊,心細,想得也明白。”
“那現在?”
祝纓道:“叫巫仁、項安過來,將去年的錢糧給朝廷。叫十七娘起草個奏本,對朝廷說,今年的也會如數押解進京。”
“是。”
巫仁、項安、劉遨很快到齊,在祝纓麵前開了個小會。劉遨先聽她們說,巫仁道:“存倒是都存下來,真的要送麽?又要抽設民伕了。”
項安道:“叫咱們防備西番,照例不是當年就不征賦稅了麽?權充軍資。”
蘇喆哼唧了一聲:“那麽大的國家都開始缺東西了,安南是補上不上的,想補,怕不是要把安南吸幹了?”
祝纓道:“朝廷也不至於指望咱們。現在朝廷日子緊,總要做個姿態,告訴別人,咱們還是認這個朝廷的。”
劉遨此時才插了一句:“是為了幫著安定一下人心。”她對這個朝廷的感情也是複雜的,這個朝廷也有劉鬆年的心血,劉鬆年也不大看得上朝廷裏的大部分人。可是,百姓何辜?能維護還是維護一下的好,與敵國開戰可比內訌要嚴重得多。
項安道:“不如兩年並作一次送?先上奏本言明?”秦王已然登基,照說稅賦也該送過去了。不過朝廷首先要催的是財賦重地的欠款,一時沒顧上管安南要。
祝纓道:“不,現在就先把去年的送過去。”
幾人答應下來,匆忙安排。
祝彤在北關不久便見到了幕府派往京城的車隊,押隊的不是祝煉了,祝纓派了郎睿押隊,又讓祝青雪做他的副手一同前往。他們的任務就是把賦稅送到、奏本帶到,其他的隻要一問三不知就行了。
祝彤與祝青雪處得久一些,道別時順口詢問:“這次的事,不至於太壞,對吧?”
郎睿道:“那可說不好。要我說,姥就是心太軟了,眼下這個樣子,不如大破大立。”
祝彤道:“隻怕……”
之前隨祝煉北上,長了許多的見識,沿途固然有不妥之處,但是耕地條件比安南好,尤其是京畿附近,看著讓人饞。整個國家是那麽的大,安南與之相比,確實太小。那樣的龐然大物,祝彤覺得,它不可能像書上記載的那樣,一個國家就輕飄飄飄地在幾頁紙間覆亡。
或者說,幾頁紙根本寫不盡其中曲折與磨難。
郎睿道:“我們這次去什麽都不用幹,放心。”
祝彤點點頭,不再說話,目送他們離開。
……——
車隊走得便不如輕騎快,祝煉抵京,南方就要開始今年的秋收了。安南官民人等依舊過自己的日子,更因外麵的鹽茶等漲價,手頭反而更寬裕了一些,更有鹽茶與西番交易換取馬匹、皮毛等物。
安南也產一些皮毛,卻都不如西番的厚實耐寒。雖不知要這些做什麽,但祝纓有要求,項安便親自主持了其中的一些交易。皮毛在安南保存不易,項安等人費了不小的功夫,連庫房都是特別安排的。又養貓,又灑藥,免教蛇蟲鼠蟻啃壞了。
忙碌間,秋收又開始。這一年的秋糧入庫之後,便是稅賦再次入京。各州刺史會先到西州來見祝纓,把安南的考核“結算”掉。趙蘇等人陸續到達,他們的神情並不愁苦。安南在亂世之中,可謂桃花源。
他們又各有親眷在西州城,“結算”之後走親訪友,都是心情愉悅。唯有郎錕鋙隨趙蘇同來,卻隻看到阿撲,沒有見著郎睿,一時掛心。
趙蘇勸慰他道:“放心,阿發必是安全的。如今的情勢,朝廷兩麵受敵,不會再得罪咱們,再惹第三家的。不但不會為難,他們還得讓阿發好好地回來呢。”
郎錕鋙方略解愁容,輕聲道:“阿發也不小啦,世麵也見過了。”他自己的年紀也大了,想讓兒子回寨子裏了,他此番前來就是想向祝纓請示這件事。眼看祝纓培養祝青君,除了讓她學本領,還讓她管事。阿發的本領是學了不少,管事呢?
他得回寨子裏慢慢地接手才好,郎錕鋙於飲宴過後特意找到了祝纓,麵露為難之色,還是將意思說明白了。
祝纓道:“回去?也好。阿撲呢?”
郎錕鋙道:“姥愛護我們,又教阿撲,我情願將他送給您,不再要回去,您怎麽用他都行。這也是我的私心,我不想我死後像他們外公家那樣,自家兄弟殺自家兄弟。蘇飛虎家,也亂。聽說,皇帝家也在為爭家產鬧。有一個國家的,也沒有比有一個寨子的好。都一樣的。隻有阿發在您這裏,我心裏才踏實,這也是為了他們兄弟。
我願發誓,以後阿發有了孩子,都要先送到西州上學,再回家管寨子。永不背叛。”
祝纓道:“你已經想得很周到啦。待阿發回來,咱們與他好好聊一聊。”
“是。”
郎錕鋙安心之餘,隻等郎睿從京城回來,就讓長子回家,留幼子阿撲在西州。他還打算就在祝纓麵前,請她做個見證,把家分一分,夠得日後出事。他家不像蘇鳴鸞,就一個閨女,省事兒。
郎錕鋙此後每天都到幕府報到,等待期間,又遇到了侯五的喪事。侯五是祝纓的“老家人”了,舊府裏的許多護衛都曾是他帶出來的。這位老卒,放到軍中或許不起眼,在當時的祝府卻是個能人。好些他帶出來的人如今都在壯年,身上也有了一官半職。
祝纓便許在幕府裏撥出一所偏院為他辦理葬事,祝文、祝銀、祝彪等都請假趕了過來,送侯五最後一毛葉五匹青。
郎錕鋙也不懂這個,與侯五也沒什麽感情,送了一份奠儀,就站在院門口發呆。想到自己年紀也不小了,看著別人的葬禮難免生出些惆悵淒楚與恐懼。一瞬間,腰也彎了,背也駝了,恨不得郎睿馬上就能出現在眼前。
郎睿目今還在路上,皇帝的詔書卻又到了。
這是一封政事堂草擬、皇帝畫押的詔書,上麵先表揚了祝纓送糧送錢的態度。然後問策:眼下的局麵,你有什麽對策?
祝纓不須與人商議,便提筆寫了辦法。
怎麽辦?你得果決,不能拖,得讓天下人看到你的態度、你的能力,讓人對你有信心,你沒個氣勢不行。現在最主要的敵人是北邊,得集中力量對付胡人,西番放第二。
對胡人,一定要果斷地打擊,他得把齊王交出來。交不出活的,就交個死的。都到這個份兒上了,他活著留在那兒,就是個禍害。
對付胡人的同時,你得穩定內部。要剛柔並濟,齊王一係,該打擊的打擊。齊王一係之外的人,必須安撫。
西陲那兒,這不秋天了麽?趕緊的,把莊稼收一收,堅壁清野,守。等與胡人決出勝負了,再反手過來對付西番。昆達赤也老了,我不信他家裏沒有諸子相爭,等!他們家鬧起來可簡單粗暴了,互相殺是常有的事。
齊王是吧?他投敵,你們拿出罵我的本領來罵他呀!應該能罵得過,實在罵不過,就說他瘋了吧。別跟他辯經,他引胡人叩關就是錯了。
寫完了,又寫了封信給政事堂:你們這會兒怎麽心慈手軟了起來?嚴歸暫時留著,她是先帝的妃嬪。嚴氏、沈氏,你留著幹嘛?該判的判了!齊王或有內情,沈氏子沒有吧?他跟著攪和什麽?皇家兄弟的事兒,外人摻和,是何居心?
信寫完,快馬送走。奏本到京城的時候,郎睿也回來了。
祝纓須得先協調郎家的事情,郎睿願不願回是一件,阿撲獨個兒留在幕府又是另一件。郎睿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了弟弟,隻帶了隨身的衣物用器,跟著郎錕鋙返回了塔朗縣。留下阿撲住在幕府裏,祝纓將他暫時帶在了身邊。
……
阿撲一連幾天都很低落,趙霽有意開解他,他也不大聽,總有點懨懨的。祝纓的習慣,對這樣的人,先讓他緩兩天,然後派點活,有事幹就沒功夫胡思亂想了。
這一天,阿撲耷拉著腦袋,接了一封從京城來的文書,捧到了祝纓的案前。
祝纓道:“又有?”
“是。”
祝纓隨手拆開,發現這是一份打算召她進京的公文。
祝纓在幕府裏召集了各刺史與幕府官員,商議著了這最新的旨意。政事堂知道,不講明原因就召她,她肯定不會進京——她還防著朝廷呢。所以旨意寫了前因後果,朝廷兩線作戰,扛得住是在國家沒有發生其他問題的情況下。除了外敵,內患也一直不消停。抽丁加稅,就有盜匪民亂,極大地牽製了朝廷的精力。
眼下,姚辰英不得不親臨北地死頂,西陲隻能采取守勢。原本,姚景夏等北地子弟回北地是最合適的。但是考慮到他們一走你,禁軍最能打的就沒了,新君不同意,必要他們拱衛京師。
冼敬一個不頂用的,進氣兒多、出氣兒少,已經在家休養了,皇帝臨時又把陳萌抓了來備谘詢。陳萌給出了個主意:大家也甭愁了,再拖下去,局勢就真的糜爛了。把那個人請回來吧!
原本新君是猶豫的,陳萌又攜夫人到了鄭府,與嶽妙君一番長談。嶽妙君便與兒媳婦長公主進宮,遊說了已經在頤養天年的太皇太後與皇太後。幾處使力,才有這份公文。
朝廷同時應付兩場仗有些困難,故而召祝纓入朝幫忙,條件好商量。
當然,用詞很委婉。
趙蘇首先反對:“朝廷未必可靠!朝廷可靠,皇帝也……他們家都……答應得好好的,也未必會遵守,又要玩弄帝王心術。大好局麵他們都能弄壞了,何況如今?
這又是個爛攤子。他們雖不如您,但王、施、姚也是一時能臣,豈能沒有對策?辦法誰都知道,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他們多半是知道該做什麽,但是做不到,這才想到了您。您就是去受累挨罵,為他們承擔怨恨的。您這樣的年紀,再奔波……”
“這破朝廷,讓它完了算了。”祝重華嘀咕一聲。
蘇喆則說:“機會不錯,但風險也大。您身體要緊。坐看外麵風起雲湧也不壞,必有百姓遷居安南,咱們人口正少。”祝重華頻頻點頭,認為蘇喆說得有道理。
各人有各人的意思,祝纓一直不說話,劉遨、劉昆心情有些激動,劉遨道:“其實,能回京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總是偏居一隅,畢竟是‘偏’,您不該這麽委屈,您的才能應該施展。”
祝青君道:“既然辦法誰都知道,就差做,我願領命入京。行軍布陣,我還是可以的。我去。”
祝煉道:“我看青君可以。”明擺著的,祝青君是接班人,那讓她鍛煉鍛煉,多與北邊接觸接觸也是應該的。而且,隻有繼續的積累勝利才能積累出經驗和聲望,更方便祝青君接手安南。
祝纓道:“我去。當年,他們視我為罪人,我南下時也是避人耳目。這個節度使,也像是被囚禁在安南一樣。
我不能是落荒而逃的,我必須正名。要我做事可以,那我要再入政事堂,大步地走進宮裏。哪怕隻是為了應急,日後再回來,又或者幹脆這是個陷阱,我死在那裏。這一趟,我是必得去的。”
“姥!”
祝纓道:“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我對安南的現在已經沒什麽好擔心的了。我要想一想它的將來。
我給安南定了現在的規矩,但在安南之外,他們還是把安南當成待教化的野蠻異類、把我的規矩當成異端,要我們依從他們的規矩,這是不行的。
隻是再做丞相有什麽意思?我得走出去,世人總有一天要徹底習慣我的規矩,先見識一下也不壞。哪怕外麵是塊鐵板,我也要給它撕出一道縫兒來!剩下的,就看大家的了。”
祝煉憂慮地道:“可是……先時朝廷對您頗有微詞,前番也隻是問策,萬不得已,他們是絕不願您入京的。現在請您過去,他們也……”
“看我不順眼?”
劉遨輕咳了一聲。
祝纓道:“看我不順眼?那就多看看,直到看順眼為止。要還是不順眼,那也沒關係,看習慣了就行。這一本,我親自寫。”
她要提兵北上,朝廷得讓她做丞相,不答應那就當沒這回事兒,大家各自安好。答應了,旨意到的那天,她就動身。
巫仁、項安等都不願意她涉險,趙蘇心頭一動,忽然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次早朝,祝纓沒有同任何人商量,便告知所有人,她是個女人。
趙蘇不由道:“您想做什麽,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