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倭

第五十二章 無效建議

“故鳳儀建議王大人,在未攻台州城之前,必須先遣四將,引兵攻打寧波、四明、仙姥和溫州等城,弱賊人之羽翼和依附。下此四城之後,再命一大將統率大兵直驅台州,隻攻其北麵一營則可,其他三麵卻斷斷不可全攻。佯為攻打之勢,使彼不暇救應諸路。或攻西北,或攻西南,隻攻一營,一營破,則七營定必牽動。賊既無外援,陸上四麵援絕,其勢不能與我軍打持久戰,其勢必散,敗走海外無疑。如此,我軍可不戰自勝!庸愚之見,未知王大人以為何如?”

徐鳳儀侃侃而談,說出自己的用兵之道。明朝大才子王世貞(也就是王忬的寶貝兒子)也看出來倭寇賊勢壯大是朝廷失敗內政結果導致的,所謂江南全民皆“倭”,也是拜海禁政策所致。徐鳳儀當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他在台州目睹金尼率領二十多個倭寇進城,出城的時候卻變成三百多人。所以他向王忬力主切斷趨利附賊的蟻民,與王忬截斷金尼財路的計策有異曲同工之理,一個主張斷賊人的財路,一個主張斷賊人的人脈資源,殊途同歸,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隻不知道王忬怎麽想而已。

胡宗憲拍手大笑道:“徐生員此議,可謂通盤打算,既不用打硬仗、惡仗,又可破敵於不知不覺之間。合乎名將用兵之道,野戰為下,攻心為上!如些敏捷變通的才思。我輩晝夜思索,亦無此計。建議王大人考慮一下徐生員的建議。如此用兵,使賊人據城之功一朝盡廢,真!真是好計妙計。人們道天子孝,聖人出。此乃聖上大議禮之後出的聖人呀,托天子洪福,出此智謀之士!給我等提供如些高明的建議,真是國家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呀!”胡宗憲深為老鄉親徐鳳儀的精譬建議所折服,不惜抬出皇上的名義替徐鳳儀麵上增榮益觀。

徐鳳儀謙遜地拱肩縮背陪笑道:“此係生員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在各位大人麵前獻醜了,慚愧,慚愧,謝謝胡大人對晚生刮目相看。”

胡宗憲道:“兩軍交戰,攻心為上。斷絕賊人陸上外援,台州賊眾遲早必亂,此策最妙!然而我方大軍分寄四城,圍城的重兵必然有所削弱,而分兵鎮守外圍的猛將定必要有勇有謀,擅長機變,方克勝任;少有差池,不但自己枉送了性命不說,且誤國家大事不淺!而最終可能累及台州城不能攻奪。”說罷,向帳上帳下將領一看,道:“那位將軍敢當外出守城之任?”眾將官一時不知王忬對這件事怎麽想,無人敢吭聲。

隻見俞大猷總兵背後走出一員金剛般大將,跪稟道:“遊擊鄒繼芳願去外圍守城立功!若守不了城,某情願將首級號令轅門,為無勇無才、妄膺大任者戒!”

胡宗憲向眾人鼓掌道:“鄒將軍勇氣可嘉,此去必成大功。今徐秀才之謀既然可行,諸將又通力合作,破賊之日指日可待了。王大人就不妨簡撥一千人馬與鄒遊擊,鎮守寧波城。功成之日,我與王大人自行保奏,向朝廷替諸位請功。守外城責任重大,也不在取台州城之下,須得智勇雙全大將方可勝此重任。帳下諸將還有誰人敢去鎮守外城?”胡宗憲一時忘形,自己儼然成為大軍主將模樣,在王忬麵前調兵遣將。

俞大猷總兵亦拱手道:“小弟亦願率領本部人馬,到四明、仙姥或溫州等城效命。”

胡宗憲聞言大喜道:“俞總兵若親自出馬去鎮守外城,勝於十萬甲兵,我等無憂矣!若如此,台州城指日可下。”

參將湯克寬亦自薦道:“小弟願去鎮守溫州城。”

胡宗憲道:“既然如此,王大人就遣他們各帶一千人馬分赴四明、仙姥和溫州吧?某可帶兵鎮守寧波城。王大人隻管率領本部五千人馬,攻打賊營一座,實足有餘了。不管攻打賊營是否成功,輸贏亦不足為慮,隻要與賊幹耗下去,倭寇們遲早受不了,肯定敗逃。”

王忬看見胡宗憲指手畫腳在他麵前調兵遣將,頗有幾分喧賓奪主的模樣,憋了一肚子氣,麵現不悅之色說道:“寧波、四明、仙姥和溫州等四城尚在倭寇手中,不曾易手。我們奪此四城殊屬不易,談何堅守?況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弱小敵人是兵家優選,方今敵弱我強,我軍豈能分兵擊賊,自弱兵勢,自毀鬥誌,向敵人示弱是什麽意思呀?讓朝中高士知道咱們所作所為,不但麵子擱不住,隻怕官職也保不住哩。徐生員書生意氣,不懂事也就算了。胡大人以巡撫而兼軍門,豈能荒唐至此?假如徐生員此番籌劃若勝,當然是一件奇功;設或不勝,其罪歸誰?”

胡宗憲聞言一驚,也覺得自己太過自以為是,聽見一個好點子後就忘其所以,以致衝動失言失態也沒發覺。胡宗憲發現自己不該說的話說多了後,訕訕向王忬陪罪道:“王大人,得罪,得罪。在下猛可聽見徐生員的好計較,不知不覺間多言了,還以為自己成了主帥哩!嗬嗬!勝敗乃兵家常事。以孔明之賢智,尚言成敗利鈍不能逆睹;胡宗憲何人,安敢保徐生員計劃必成?王大人責備小弟狂悖,小弟請罪了。大家既為朝廷臣子,理應盡心報國,無分彼此,勝敗並非人所能籌畫也。宗憲奉旨巡察軍情,參讚軍機,就是向大人多提建議嘛,亦職分所應為。今與大人講明:向大人建議則是在下份所當為之責,聽與不聽則在大人一念之間,小弟斷不敢要求大人,一定采用在下的建議!”

王忬聞胡宗憲此言,亦禁不住麵紅耳赤,勉為其難應聲道:“非我王某不想謹慎從事,按部就班建功立業。實在是上麵催促出戰的命令急如星火,他們指望我一戰功成呢,我怎敢按兵不動,與倭寇對峙幹耗下去?這是掉腦袋的大事,我不能擅自作主呀!必須盡快打一仗滿足上意,慢穩求勝,雖贏無功;冒險成功,重重有獎。這意思你明白嗎?兵貴神速,遲則機泄,諸將即日回到自己營內,整點人馬,隨時攻城。”又向俞大猷道:“你係抗倭老將,攻台州城少不了你,你不能外出守城。你留在我身邊聽候調遣吧,若咱們徼幸成功,功勞不會少你的。”俞大猷隻能唯唯諾諾,沒有一點自己的意見。

胡宗憲也向王忬請罪,對他急於求成,一意孤行速戰的行為表示理解。上命難違,這事擱在誰身上都會有這種什麽建議也聽不進去的本能反應。

是日,眾人從軍部散出,胡宗憲與徐鳳儀同行。路上,胡宗憲拍拍徐鳳儀的肩頭,不無遺憾地道:“徐世侄,你的計劃堪稱完美,幾乎不費一兵一卒,甚至是兵不血刃而能建功,這樣的妙計王大人不用,確實是………嗯,國家不幸,士兵不幸,老百姓不幸啊!王大人信心膨脹,以為兵多必勝,其實此戰凶險,他亦心知肚明。上命難違呀,你不在官場,不懂這些混帳事。嗯,不說這些混帳事了。徐世侄,你好自為之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是至理名言,胡某也不得不遵循這個該死的遊戲規律。”胡宗憲日後為了在其位,謀其政,不得不作出犧牲依附權臣嚴嵩,最後被自視為正人君子人的清流視為嚴黨爪牙而付出沉重的代階。

徐鳳儀這才明白,先賢說什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鬼話,實實在在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當權者一句話,就讓熱血青年報國無門,甚至是可能因言獲罪。徐鳳儀空抱報國大誌,在王忬營內一無所事,整日守著酒壺自斟自飲、嗟歎而已。他在王忬營內的影響力,甚至說不如壞事做絕的唐三。真是怪事每朝每代都有,明朝特別多。徐鳳儀也不免哀歎:“奇哉怪也,怪也奇哉!”

金尼據住台州,隨後又得了周圍十幾個縣城。她也知道收買人心,開倉賑濟,並恤被兵火之家,各縣亦如此行事。所謂盜亦有道,金尼這個“道”可謂不得了。你試想一下,連被兵火毀壞的人家,一般隻當是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曆朝曆代的政府都不會多管這種閑事。她也要給這些被兵火波及的人家予以撫恤金,可稱之為“仁”了,隻有受過不公平待遇的嚐盡人間疾苦的人才會有這種舉動。試問曆朝曆代有幾個聲稱為民仗義執言而起義的起義軍能做到這一點?金尼這支假倭以及她所牽製的部分真假,幾乎做到對民眾秋毫無犯的地步。金尼名頭在台州城及周圍各縣中越傳越神,號為大慈大悲菩薩、神師。由於金尼的人緣極佳,追隨者如雲而至,群賊中雖然有人重男輕女,看不起這個身為女流的尼姑,也自覺無人可以替代金尼,不得不低頭受她節製。凡攻城掠地,戰守接應之策,都歸這尼姑提調。

金尼久有取杭州之意,破杭州城之後就近殺向南塘鎮,找唐伯康、唐三父子報仇雪恨。聽得王忬大軍兵臨城下,隻得料理迎敵。調動八營人馬,枕戈待旦,蓄銳待敵,四五天不見官兵動靜,金尼也越來越搞不清楚王忬葫蘆裏賣什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