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曾子舊事
林微之問道:“鹽乃是國家重中之重,就算南方降雨也不會淹沒鹽田吧,還是五縣全淹,這不是扯淡嗎?”
“再退一步講,南方雨量過大,真就超過河堤,江南道的官員難道不知道別處開閘引水入江保護鹽田嗎?”
“這也就是為何皇帝會派你去江南道的原因了,為父分析其中有三種可能。”
“其一,江南道官員玩忽職守,認為水量不大,卻沒想洪水滔天直接沒過河堤造成鹽田被毀之事。”
“其二,儋陽河堤年年加固,朝廷撥了款項,但這其中的銀兩被貪汙,導致河堤失修,大水一來就擋不住了。”
“前麵兩點固然可惡,但尚能在接受之中。陛下與我最怕的是這個其三,這其三便是有人故意炸斷河堤衝毀鹽田。”
“父親,你說這有可能是人為?”林微之詫異道。
“是不是人為也需要調查之後才能獲知。若隻是前麵兩種情況,你此去該辦就辦,不必姑息,若真是有人故意為之,可能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啊?皇帝老兒這麽可惡,我為了他立下汗馬功勞,他竟然讓我去送死?】
“你也別怕,此行你雖是明麵上的欽差,暗地裏靖王會與你同行,皇上給了靖王一塊金牌,這塊金牌作用很大,可保你二人平安。”
【狗皇帝果然偏心,有金牌這種好東西就知道給他兒子,還讓我拿個破節杖在前麵給他兒子吸引火力,真是不當人子。】
林世平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繼續說道:“那我再說回曾子固,二十年前為父與曾子固是同榜進士,那年科舉曾子固最是驚才絕豔,同屆之中無人可比。”
“你爺爺貴為吏部尚書都折節下交此人,為父也將其引為知己親朋,本以為曾子固能拿個狀元魁首,但奈何其人在殿試之時公然抨擊舊宰輔國策,被舊宰輔安了個“沽名釣譽,誇誇其談”的名聲,最後被逐出皇宮與前五絕緣。”
“讀書之人最怕的便是名聲汙了,曾子固還沒嶄露頭角便落下這麽個名聲也是可惜,你爺爺憐惜他的才華,便給他尋了個河道員外郎的官外派出去。”
“不曾想,這才上任幾月,曾子固又開始鬧幺蛾子了,你說一個小小的河道員外郎好好治好河道就行了,非得碰儋陽之事”
“當時儋陽出什麽事了?”林微之問道。
“儋陽其實一直都是我朝的一個結症所在,前麵為父講了儋陽五縣全是鹽田,雖說這是官辦鹽田,但從百年前就已開始有儋陽當地官員給上司送鹽的例子,後來越演越烈,開始直接送鹽產量份額,到最後巧施手段將公田私有。”
“往複百年來,公田已不足百年前五分一。”
“五分之四都被貪了去?”林微之聽到數據如此驚人,都忍不住打斷。
“最可惡的還不是這裏,公田畝產是記錄在案的,每年固定給朝廷繳納多少鹽是不變的,可實際情況卻是鹽田五去其四,僅靠這剩餘的一來供給全部份額,其中百姓生活艱難,日日在鹽田勞作風雨無阻,一年下來也餘不下錢財。”
“其餘被私有的鹽田地主見狀,紛紛開始壓迫其下佃戶,導致儋陽一地民生凋零,苦不堪言。”
“曾子固將此事來龍去脈整理成冊,欲呈送皇帝,奈何被舊宰輔半路攔截,後被安了一個捕風捉影、妄議國政的罪名被判流放抄家。”
“既然父親知道此間細節,為何不上報皇帝徹查呢?”林微之問道。
“查?怎麽查,昔日陛下親政不久,根基不穩,朝中勢力盤根錯節,舊宰輔黨羽眾多,一著不慎皇位都可能丟。”
“後來,曾子固因風聞言事而罪,激起天下讀書人匯聚京城為其鳴冤,你爺爺見狀趁機聯合當今陛下掀起了我朝著名的“言論之爭”。”
“以言論無罪,宰輔結黨營私,國朝大事一言而決,蒙蔽聖聽為由扳倒了舊宰輔,而這其中與陛下聯係之人就是為父了。”
“這其中為父英明神武……”
【能不吹牛嗎?這與你有多大關係?全是爺爺的功勞好吧。】
“咳咳……繼續說你爺爺,你爺爺扳倒舊宰輔之後本可成為新的宰輔,但你爺爺卻急流勇退,致仕之前你爺爺曾跟我說過,皇帝雖然年輕,但是心狠手辣,帝王之術也是深諳於心。”
“若是他老人家當這個宰輔會遭皇帝忌憚,不出幾年,林府便會倒台,此時退出皇帝才會放心,也會念林家幫他收攏權力的好,為父今後的仕途才能走得更順,可沒曾想老爺子前腳致仕,後腳為父就做了宰輔。”
【看看,看看,爺爺才是真正的英明神武。】
“那皇帝收攏權力之後就沒管儋陽的事了?”林微之問道。
“怎麽管,那時候千頭萬緒,皇帝也剛接觸國家大事,為父也第一次擔任宰輔之職,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就這樣,我和皇上並肩為大夏前景籌謀,這一做,就是二十年。”
“儋陽之事就這麽耽擱了,回頭想要整治,已無從下手,再加上,儋陽涉及到當今皇帝的叔伯長輩,皇親國戚,陛下也就一直沒動手。”
“下午召為父入宮後還在說,豆腐掉在了灰堆裏,不拍不行,拍重了也不行,久而久之釀成大禍。”
【豆腐?跟豆腐有什麽關係?】
“皇帝這是話裏有話呢,明著說豆腐其,不過是暗諷儋陽之事,二十年的耽擱終是釀成了大禍。”
“那曾子固呢?明知道他是被冤枉的,為何不平反任用?”林微之問道。
“曾子固在邊城戍守,自有他的用處。在京城也好,在邊關也罷,在哪裏不是為國效命?為陛下分憂?”
“此去儋陽為父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真是人為,這群人已經喪心病狂,國家鹽田都敢毀還有什麽做不出來,你需得萬事小心。”
“是,爹,我知道了。”
“你明日去禮部領了節杖就出城吧,讓禮部給你多派點人,排場大一些,至少能恐嚇一些宵小之輩。”
“不去宮裏跟皇帝謝恩?”
“不必了,辦好差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