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歌神

第752章 四大鱷的曆史

第752章 四大鱷的曆史

就杜星河之前從蕭天郎拿到的資料,箭靶這次一共給17名新人報名了《聲動中華》的比賽,其中15個人從各大賽區脫穎而出進入了百強決戰。這15個人,有11個人都晉級了最後的48強,這個數量在四大唱片公司中是最多的。

除箭靶外,國娛這次參賽選手的表現,也異乎尋常的出色。百強戰第一輪,前十名中有兩個國娛的歌手,分別是排第三的吳太喜和排第五的劉容嘉。兩人都屬於很有潛力的類型,後麵的輪次中,按他們的風格,應該是發揮會越來越好。

這次《聲動中華》的選秀宗旨是選出一個能代表並帶領全中華幾億球迷一起為中國男足唱助威歌的人,所以其實這樣的條件是很適合國娛的歌手出彩的。因為這種選秀並不是選最好的聲音,帥氣與漂亮的形象也是決定歌手是不是能走到最後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國娛的歌手不是超級帥哥就是超級美女,外型都極為出眾,這樣的歌手是最適合這次選秀活動的。而當國娛的歌手不僅僅有外型,再有出色的音樂素養時,那他們的殺傷力就太大了。就像排第三、也是目前排位最高的男歌手吳太喜,就是靠著超帥的外表和超凡的音樂素養衝上來的。

按照之前長安台組織這種大型活動選秀的標準,再考慮到大部分國人頭腦中那種男人要擔當的傳統思想,這次《聲動中華》的總冠軍很有可能會是男歌手奪魁。因為不管是男球迷還是女球迷,對於一個有擔當的男歌手來引領他們唱助威歌都不會有什麽意見,但假如是一個女歌手擔當這個任務,那估計有不少男球迷會覺得不過癮,所以這次選秀的冠軍很有可能是個男歌手。

而吳太喜,無疑是入圍48強的男歌手中最具競爭力的一位。後麵國娛還有7個歌手都晉級了48強,其中五位都是男歌手。

國娛總共有9個歌手入圍了最終的48強,緊隨入圍了11個人的箭靶,位列四大唱片公司的次席。

bv和年代各有7個歌手入圍了最後的48強。

bv隻有7個歌手入圍最後的48強,成績隻能說是差強人意。要知道。他們總共派出了20個歌手來參加這次《聲動中華》的比賽。其中18個歌手都入圍了最後的百強決戰。

但第一輪比下來,這18個歌手中隻有7個人留到了最後,如此高的淘汰率,令bv覺得很懊惱。而且他們排名最高的歌手。隻是排在第7的陸澤成。這個排名是所有四大唱片公司中最低的,他們上麵甚至還有個非四大唱片公司的歌手(排第六的何璐忠)。

bv本來對這屆比賽是勢在必得的,這屆比賽的選人宗旨。在他們看來最適合他們公司的藝人了,因為他們公司的藝人能歌善舞,最容易在大型活動中出彩。而他們推出來的新人也無一例外全都是能歌善舞型的。

雖然之前有考慮到,最後的百強決戰有可能采取不插電的形勢,這樣的比法不太適合跳舞型的選手,但他們給旗下歌手做了大量的不插電培訓,以及達到最好的熱舞演唱效果。

可惜,真到比賽場了,bv的這些熱舞型歌手在不插電的環境下,邊跳邊唱的表現並沒有發揮的太出色,至少和國娛的熱舞型選手劉容嘉比,他們的歌手明顯矮了一截,並且他們的歌手雷同性很大,被刷掉一大片,那也在所難免了。

和bv比起來,年代能晉級7個歌手到最後的48強,應該算是滿意的結果,因為他們一共隻有10個歌手晉級了最後的百強爭霸戰。除了楚一楠發揮失常比較令他們惋惜外,其他有實力的歌手,都順利晉級了。

和其他三條大鱷無比重視這次《聲動中華》的比賽的態度略有不同,年代雖然也很重視這次有可能推出新一代歌王歌後的大型選秀活動,但他們的重視程度要比其他三家大鱷弱的多。

其他三家大鱷都推了至少15個新人參加這次比賽的預賽,但年代隻推了12個歌手來參賽。這個數字比其他三大鱷已經少很多了。

年代的歌手倒是爭氣,12個人中有10個都晉級了最後的百強戰,而入圍的10個歌手,又有七個晉級了最後的48強,這樣的效率,足夠年代的高層滿意了。

前麵已經講過,要想讓自己的歌手在這種級別的選秀比賽中脫穎而出,那是要付出巨大的宣傳費用的,年代雖然不缺錢,但他們這次隻派這麽幾個歌手來參賽,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錢,他們高層給的預算實在太少,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參賽部推更多的新人來參賽了。

在如今的四大唱片公司中,年代的內部紛爭是最多的。這和年代這家公司本身的多元化發展不無幹係。

在四大唱片公司中,箭靶之所以做的最好,是龍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家唱片公司就像他們的logo標誌那樣,就是一支箭射到了箭靶上,寓意他們的目標是非常專一而精準,他們的業務也是這樣,隻做音樂,以及音樂的相關產業,不涉及任何其他產業。他們的經營重點就是唱片,而且不涉及亞洲以外的地區,他們隻要亞洲市場,這麽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勵精圖治專心的做華語唱片,所以他們才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和箭靶不同,其他三家唱片公司都是多元化的發展。

國娛,全稱“福灣國際娛樂集團”,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家公司除了音樂外,還涉及了其他娛樂產業,像是電影、傳媒、報刊雜誌等等等等。甚至他們旗下還有三個時尚服裝品牌,在全亞洲經營了超過100家的服裝專賣店。

但音樂唱片業在國娛的經營領域中仍是最重頭的一塊,他們的唱片和音樂領域相關收入占了全集團收入的75%以上,可見音樂產業在國娛的份額有多大。

和國娛一樣,音樂產業也占了bv集團的總營收75%以上的收入。bv集團由於擁有大量外資股份,所以這家公司和國娛一樣,是一家全球性的娛樂集團,觸角不僅盤在了華語地區,更壟斷了不少非華語地區的娛樂市場份額。像是日-本唱片市場,就一直由bv壟斷著。日-本頂尖的一線藝人有60%都是bv旗下的。bv不僅壟斷著日-本的唱片業。而且還壟斷著日-本電影電視行業50%以上的市場份額。

bv不僅是中國唱片業的一條大鱷,更是日-本娛樂圈中的更大的也是唯一一條大鱷。當然了,bv的幕後終極大老板,正是張氏皇族。他們一直用bv控製著日-本的娛樂業。

在這個位麵。日-本就像一條狗。美國是拿槍的主人,中國是拿槍的獵人,美國人讓它叫。它就得朝中國叫,但中國隻要一開槍,它就要被嚇的縮回去,在兩強的夾縫中生存,日-本人的壓抑怕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沒法體會的。但沒辦法,誰讓他們當初選擇了走軍-國-主-義的道路呢?雖然他們已經把九州島都割讓給了中國任其殖民,以此衝抵一部分戰爭賠款,但這還遠遠不夠,如今的日-本經濟發展速度極快,但他們每年10%的國民收入都要付給中國政府,來支付剩餘的戰爭賠款,這樣一直要賠整整100年,才能還清他們欠中國的債。

試想一下,日-本老百姓,每年辛辛苦苦的掙錢,到頭來要把10%的收入付給中國,為他們的前輩還債?他們心裏怎麽可能正常?而且他們這種怨言還不敢發出來,因為中國一直拿槍比著他們呢,他們要敢不給錢,整個國家都有可能被中國殖民,到時候就不是每年付出10%收入的事了。

在如此重壓之下,日-本全社會都隻能默默的奮鬥,力求早日把戰爭賠款還清,把九州島收回來。

瘋狂的無休無止的工作,讓日-本的經濟飛速騰達的同時,也讓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有了心理扭曲的毛病,所以他們必須要靠娛樂業來發泄他們心中的痛苦。

張氏皇族早年間秘密收購的bv,便擔當了這個角色,他們給日-本老百姓提供最變-態也是最能發泄心裏陰暗麵的娛樂文化,來紓解全社會的壓力。

要說,上個位麵的日-本-色-情-產-業,以其超變-態的一麵而聞名世界令人歎為觀止了,但這個位麵要更甚,因為這個位麵的日-本人要比上個位麵的日-本人更壓抑百倍。杜星河隻看過一次這個位麵的日-本a-v電影後,就發誓再也不看了,因為他實在接受不了那種變-態到讓人嘔吐的程度。

當然這個都說遠了,總之bv這家公司在日-本的分公司是相當變-態的,在中國區的高管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旗下藝人也是很嚴苛的。據說bv的所有藝人,不論男女,都進行過很變-態的特訓,這種變-態倒不是色-情類的那種,而是在舞蹈上的精益求精。

如今的bv,隻要是定位成熱舞型的藝人,不論男女,每個人都能下一字腿,前劈後劈都像玩似的。自從方雅君事件以後,他們公司對藝人的管理就變得異常苛刻和嚴格,甚至都接近於半軍事化的管理了。

bv的藝人在四大唱片公司中是壓力最大的,當然,從bv混出來的藝人,收獲也是最大的。四大唱片公司中,bv給一線歌手的分成是最高的,相反的,他們給培訓生類的新人歌手的分成是最低的。兩極分化的很嚴重。這也是bv藝人心理不平衡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總之,bv這家公司因為日資的背景,在圈內人看來是家很變-態的公司。

相比bv,年代在華語樂壇圈內人的眼中,就更變-態了。

不同於bv的變-態多因苛刻。年代在圈內人眼裏的變-態,是因為這家公司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態事。

想當初,20幾年前,年代可是華語樂壇的唯一一隻超級大鱷,那時根本還沒有箭靶這家唱片公司,箭靶就是當初年代的高層因為經營理念的分歧,從年代跳槽出去成立的一家新唱片公司。

現如今,箭靶在唱片業的地位已經超過年代,算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雖然箭靶的總資產還超不過多元化發展的年代。但箭靶在唱片業的分量。已經遠超年代一個檔次了。

當初年代最火的時候,bv還在日-本本土拍小a-v呢,中國隻有國娛一家公司能和年代抗衡,但那時國娛對唱片還不是那麽重視。因為當年的電影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期。大部分呢娛樂公司都在做電影。國娛名叫國際娛樂集團,肯定也是以做電影為主。

後來是因為張氏皇族在60年代中期推出的一紙禁-播令,壓住了電影發展的勢頭。不少公司才轉過頭來做唱片。

那個時代的國內電影其實很蓬勃的,各種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有政-治-意-誌的電影,有很多揶揄抨擊張氏皇族的電影。那個時代的中國社會曾有機會變得更開放。

但可惜最後隨著大-思-潮-運-動的結束,國內的文化市場被打進了冷宮,特別是電影市場,很多題材的電影都不讓拍了,隻要有一點含沙射影的東西,都會被斃掉。

一直到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雖然複蘇了,但仍舊有條高壓線,沒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去觸碰,那就是不能有任何涉及到張氏皇族或的內容,自作聰明的含沙射影尤其取不得,否則任何院線都不敢放的。

在如今的電影中,包括小說和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中,你可以罵政-府,可以罵政-客,可以罵一切你想罵的人,但惟獨不能罵張氏家族,不僅不能罵張氏家族,也不許捧,不許評論,不許發表任何有關你對張氏家族的看法。

在任何題材的藝術作品中,張氏家族都是大禁忌,隻要碰了,你準沒好果子吃,想拍馬屁都不行。

從表麵上看,張氏家族就像和社會割裂了一樣,除了學校的課本中有提及中華建國的曆史中涉及以外,現今社會上的任何報刊、雜誌、電視、電影,你都找不到張氏家族的任何痕跡。張氏家族也幾乎不出來發聲,就好像真的下野了似的。

但隻要有點見識的政客都知道,這樣的張氏家族其實更可怕,因為他們一直在沉默的注視著你,手裏握著可以審判你的利劍。

話題又扯遠了。

說回文娛市場。

如今這個位麵的電影市場要比唱片市場大的多的多,但這都是遭受了當年的禁-播令劫難以後的成績了。如果沒有當年的禁-播令,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將會更加的蓬勃龐大。

也正是因為當年的一紙禁-播令,才讓華語唱片市場取得了短暫的黃金發展期。

四大唱片公司差不多都是從那個時期發展起來的。

年代最早是唱片業的龍頭,國娛早年時雖然集團規模要比年代大的多的多,但因為電影產業突然崩塌,讓這家電影業的巨頭蒙受了巨大損失,在轉行做流行音樂後,國娛的競爭力與一直做唱片的年代沒法比。

國娛一直到現在都注重歌手的形象,就是因為他們最大的那撥高層,都是經曆過國娛電影發展時期的老派領導,他們早年間旗下藝人歌手都是電影明星轉行做歌手的,他們新簽的藝人也是以電影明星的標準選材的,之所以這麽做,他們就是爭取有朝一日重新做回電影行業,那個年代,沒有人知道禁-播令什麽時候結束,所以國娛本來隻是想把那段日子熬過去,就做回電影老本行。但沒想到,這一禁就是小幾年,東南地區的電影娛樂重心全都傾向了香江,那時的香江社會相對開放,算是一國兩製的製度,電影在那邊是可以播放的,所以大中華地區的很多電影人才都集中去了香江,這直接促成了香江成為了耀眼的電影之都。

後來禁-播令結束了,國娛再想轉行,也轉不了了。因為人才的流失,更因為唱片市場的蓬勃發展。禁播令剛結束的那段日子,唱片產業要遠爆電影產業,做唱片的收益要比作電影的收益高的多,所以大部分有實力的公司都留在唱片圈了,就不和已經形成規模的香江電影公司競爭做電影了。

國娛看到唱片市場的潛力,也把主要的經營方向調整到了唱片業,隻分出一個很小的部分去繼續做電影。後來隨著電影市場逐年走強,國娛的電視電影部才變得有規模一點,但這種規模和他們的唱片業還是沒法比。現在的他們已經成了絕對的唱片界大鱷,在電影領域的企業排行中,他們估計連前50強都進不去。

雖然轉型成了唱片為主的集團,但國娛的選人標準卻一直保留了下來,也就是一直用選電影明星的標準在選歌手,他們的經營思路和其他三大鱷也不一樣,他們不是真誠的做音樂,而是真誠的在經營歌手的形象,在他們看來,歌手的形象比音樂更重要,一個好的歌手形象,隻要能遇上好歌,那必定大紅大紫,賺個盆滿缽滿。但假如一個歌手的形象不行,或有汙點了,那就算有再好的音樂,歌迷也不會買賬的。在國娛裏,歌手的形象是第一重要的,第二才是音樂才華。

正是因為這樣的經營理念,所以國娛的歌手都非常注重對自身形象的保護和經營,生怕身上有汙點。

陳慧倫貴為國娛的小天後,國娛培養陳慧倫那麽多年,可謂不惜重金打造,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她這麽一個時尚教主,但就因為之前唱片的那個小汙點,國娛就要下狠心給陳慧倫冷藏。這足以見出國娛的高層對旗下藝人的形象要求有多麽嚴格。這種嚴格甚至比bv的變-態管理還要變-態。

藝人在bv如果犯了錯,隻要接受懲罰,那他們還可以挽回後果,bv也會幫助藝人努力挽回後果,畢竟培養出一個藝人不容易,bv管理雖然嚴格,但他們可以給藝人留一線生機,願意容忍藝人犯小錯。

但國娛不同,國娛不能容忍任何汙點,藝人身上隻要有一點汙點,國娛幾乎肯定要封殺或冷藏,不留一絲餘地。

在四大鱷中,這兩家唱片公司可以說是管理最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最沒人性的管理,但從某種層麵上看,他們的韌性和戰鬥力也是最強的。畢竟,這兩家公司最早都不是專業做唱片的,他們是在用做別的行業的經驗從唱片圈闖出的成功路。所以他們直到今天還在堅持他們一貫的這種管理風格。

和國娛、bv不同,一脈相承的年代和箭靶,是四大鱷中最人性化管理的兩家公司,這種人性化,和他們的都是專業做音樂的感性性格有關。

如果當年沒有那紙禁播令,也就沒有現在的箭靶了。如果當年沒有那紙禁播令,年代很可能是現今華語樂壇上的壟斷級巨獸。

在如今的華語樂壇,箭靶的音樂實力毋庸置疑的排行老大,而年代,在純音樂素養方麵,是能和箭靶較勁的一頭大鱷。這兩家公司的歌手的純音樂素質,是要遠超過bv和國娛的,這兩家公司的高層都是中華大地上最早的那批做流行音樂的先驅者,雖然後來分家了,但這兩家大鱷對於音樂的追求仍舊是最熱忱的。

雖然年代隨著近些年來的集團重組,高層頻繁變動,對音樂已經不是那麽專精了,這家集團如今觸角涉及到非常多的產業,但他們做音樂的那撥人,仍舊是當今華語樂壇的翹楚,一點都不弱於箭靶的音樂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