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周董音樂排行(二十五)
第842章 周董音樂排行(二十五)
聽過《驚歎號》後,杜星河又熬著時間聽了周董2012年12月28日發行的第12張個人專輯《12新作》。
這張專輯要明顯比《驚歎號》更令人驚喜,特別是最後一首歌《烏克麗麗》,絕對的亮點。這可以從樂迷們發的評論中窺見一斑。
其中有個帖子是這麽寫的,名字叫《願你的音樂沒有白聽》,專門評價《12新作》的。
……
先說兩個關於周傑倫唱片的個人觀點,也是這些年一直積壓在心裏無處可寫的糾結。
首先,就是周傑倫的mV不能看。不論別人同不同意這句話,總之周傑倫從《葉惠美》開始對自己唱片音樂以外的部分掌控權變大之後,便將自己所謂的夢想行為強力加持到後來的專輯中。當然,這種行為以他的權限來講無可厚非,但我更覺得隻能稱之為一種好奇心作用下的固執做法。參演真正的電影後,他對自己駕馭影視的自信更增,從創意插足直到全權接手mV的拍攝膽量越來越大,以至於我們看到後來的mV,都是極端的個人英雄主義、科幻虛擬穿越,以及高中模式戀愛三大情節類型。我相信周傑倫是愛透了這些mV,但實際上這些影視成品的實際質感與他製作的音樂相比,相差太遠太遠,甚至會完【,..全拖垮音樂作品的檔次。
而且還有一點對聆聽者而言,任何歌曲產生的畫麵感必然都是多樣而豐富而非單一的。即使是方文山這種類型的歌詞,一百個人聽去也必然在腦中獲得一百種屬於自己的畫麵感。但周傑倫導演的mV往往充滿不可調和的敘事性,這就導致他創造的音樂錄影帶畫麵開始強力剝奪、覆蓋聽眾的想象力。這種情況或是雙刃,但若想達到好的收效必然考驗能力硬件,否則。就是弄巧成拙。不論別人怎麽看,個人認為周傑倫導演的mV都存在一些編劇和結構上的問題,讓欣賞過程遭到阻絆,而後與音樂的意境無法吻合,最後導致綜合性的扣分。為什麽台灣有很多mV的情節都清淡如水、甚至毫無劇情,但讓人看起來還是相當舒服?第一。因為台灣小清新之魂所致,第二,便是成熟的導演懂得妥協mV對音樂的影響範圍,不會去用畫麵打擾聽眾想象的空間和意**的權力。但周傑倫在這一點上比較反其道而行,依筆者看來就是造成近年來專輯“中國風重複”、”編曲無突破”等等說法的實際理由其實那些作品根本就不是雷同的,明擺著的。隻是大量重複老套的mV情節給這些歌曲套上了係列模式化情結,結果導致了大半聽眾的反感和心理抵觸。
所以《公公偏頭痛》的mV出現後,我掃了一眼就把頁麵往下拉。避開偏頗的視覺,隻聽歌曲本身。短暫的一瞥已經知曉這支mV能講什麽。他所要製造的氛圍、基調和將敘述的要義已昭然若揭。雖然故事的主體有變,不再做皇上而是太監,但還是離不開惡搞難笑的根源。而直接聽音樂所得到的感受便是,《公公偏頭痛》是如此一首出色的電子作品,它集成了幾乎一切屬於周傑倫成熟期電子音樂的優點。細膩而有層次的編配、用心充滿巧思的斷句和咬字、傳統樂器在編曲中的打散和重組,以及合音部分的剪輯和有機串聯如果可以砍掉開頭的那段對白,簡直是可以比擬《忍者》級別的作品。但看過mV的人難免要被毫不留情的腦補畫麵衝擊,無法獲得自己與音樂節奏紋絲合縫、或客觀評價編曲的第一印象。導致因失敗惡搞產生對這首歌曲的偏見或直接放棄。
另外一個看法,就是周傑倫一賣萌唱片就成功。早在賣萌這個詞還不存在的時候。周傑倫在形象的打理上就曾數次因萌而成。太遠了不說,就《我很忙》進退適中又討人歡喜的造型來講,為唱片帶來的附加功效簡直是五星級的。唱片的主題和造型是如此重要,隻因華語流行常態性地脫離主題,而往往要依靠一個能量釋放平穩、使人獲得安寧心理作用的係統外在來讓專輯的聆聽流向趨於集中。而《魔傑座》之類英雄化過於濃烈、個人張力過大、濃墨重彩電腦特效用之無盡的主題形象不但喧賓奪主,且在這個大家“什麽都看過、什麽都不稀奇”的資源化世道。很難造成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跨時代》的造型亦是,而個人認為這與兩張專輯連續收到相對較差的整體評分的緣由是緊密相連的。其實這個看法和之前關於mV問題的敘述有交叉,但作用一定會更頻繁、更直接,因為mV在觀看與否上畢竟可以選擇,但唱片封套永遠離不開你的視線。
而《十二新作》此角度的力量必然是溫和而收斂的。不具有屌絲模式的強加性和過厚的故事性,會讓人對唱片產生一定的好感。雖然,很多人第一時間都否定了這款白馬造型,其實是白頭造型首當其衝但清晰版的封麵中,可以看到整幅圖片的美術質感,且不去評論周董的服裝設計,就照片的重心設置與色調層次來講,並不會給人不可原諒的突兀感,還有幾分油畫的韻味。不論如何,這個自戀度數絕對是在《魔傑座》、《跨時代》之下的。所以個人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賣萌,而不是過於自我渲染的主題泛化。
說完似與音樂無關的兩點,已經為《十二新作》給出五星評價這應該是周傑倫在六年內真正與《範特西》水平趨近的唱片,且是將倒數三張專輯一並踩在腳下的階段式成就。從第一首《四季列車》紮實的氛圍描繪力度、節奏與歌詞韻腳的打磨搭配就聽到了久違的經典感觸,而這種悅耳度的再生周期已經太久、太令人懷念。《手語》是難得前奏即給人莫名好感的歌曲。雖然實質比較雜燴:鋼琴骨架,RB節奏的底,而演唱情緒稍有賣弄,唱段整體層次多樣而跳躍。最重要的是,多者綜合在完整耐聽的旋律下。與一年前噩夢不散的《mine mine》有最本質區別的。這首歌的Bridge段起到了最順暢的承接功效絕無多餘感,且仔細聽可以發現,一直鋪陳在耳際的電子音效居然是專輔於此段的演唱節奏。《手語》這首歌展現了最經典的周傑倫式音樂立體感,也賦予聽眾最遼闊的情境想象空間。
提前發布就引起一麵倒好評的《明明就》和抒情搖滾的《愛你沒差》都是極具傳唱潛力的情歌作品。這當然也是占了愛的好處,吃了情的豆腐。其實,說《紅塵客棧》這樣明顯中國風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抓住話柄不假。但就流行音樂聽眾不能輕而易舉地厭倦掉的、依然是麵對情歌深深沉浸其中不肯自拔的狀況。像訴盡《蘭亭序》的不是,卻守著《說好的幸福呢》發呆不止;抱怨《煙花易冷》老舊傳統,又偷聽《說了再見》自導自演個人現實的感情戲碼,這都是關於國風倒戈與情歌耐受交叉的矛盾。這樣還控訴周傑倫的才情,就有點太不公平了。其實也反映出簡單的道理我們更習慣接納與真實生活更加貼近的音樂內容,比如所謂人人無法免俗的愛與情,而單一在形式上追求藝術效果的作品譬如周式國風,一旦稍微進入模式化,便會引起條件反射般的不快。這也就是部分人會對《紅塵客棧》立即產生消極反應。而對同摻韻味的《明明就》大投好感的緣由。感情至深一如往常,引人共鳴的導火索像數不清觸手的毛細血管,隨著旋律蔓延的方向和速度讓人猝不及防。鋼琴明朗直入敲開心防,久違依賴的朋友般在耳邊細細吟唱。被動的情緒被拉著容不得半分懶散,轉為搖滾的副歌引爆不甘落寞的情緒,過渡段幾句“明明就”重複歇斯底裏的呐喊宛如刀絞。歌詞裏“明明就/他比較溫柔/也許他能給你更多/不用決擇/我會自動變朋友”這幾乎人人都在成長手冊中藏於最底層的傷疤字句,被狠狠唱出,要如何能不痛徹動情。同樣。《愛你沒差》相似的漸入結構,但在主歌演唱時就加進了濃厚的情感。隨著時針音效的緊湊追趕推出上乘旋律的副歌,並展示高低、真假轉音的演唱功力。所以,周傑倫在抒情搖滾中解剖感情的兩把刷子,完全不遜於他對新穎編曲模式的探究和創新。這也是不論他怎麽招致複製經典的無盡吐槽,我們還是願意在他唱片中尋找“一定會讓自己由衷觸動的那一首情歌”的難舍緣由。
《哪裏都是你》、《大笨鍾》和《傻笑》可以用一條線來談:感情爆發力。雖然三者音樂成分與情緒色彩並不相同,但這三首實則都是在短時爆發性演唱力度中做盡文章的中板作品。《大笨鍾》主副都很簡短。重點在隨字句急速上升下降的情緒頗具記憶點;《傻笑》最關鍵自然在合唱噱頭,但男女真假音交錯的頻率極高、且反複鏡像調換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而《哪裏都是你》則是唱片中最沉重、悲愴的歌曲,即使單讀歌詞或隻閱配器也能參透其裏。副歌和主歌的斷層即是爆發的導火線,一旦開始就沒有落下的高音融匯在均一平衡的搖滾氛圍中,使人得以勻速消化且無緊迫與不適。且《哪裏都是你》還有一絲九十年代典型抒情搖滾的韻味。在結尾的處理也體現得十分明顯。
唱片中最具才華的作品非《比較大的大提琴》莫屬在這首歌中,我們可以聽到周傑倫所屬於《範特西》時代的一切特征:天馬行空的巧思、色彩濃烈的視效、千變萬化的編曲、堪比小說的歌詞、詼諧幽默的氛圍、複古爵士的氣息、男女配唱的互助等等等等,在這首歌中你似乎可以找到《印第安老斑鳩》、《魔術先生》、《完美主義》、《免費教學錄影帶》、《米蘭的小鐵匠》甚至《騎士精神》的影子,但卻是它們去粗取精的化學綜合而非片段式的直白剪接。梁心頤在這首歌中實為功臣,且後半段三人的總合音部分,她與楊瑞代負責的聲部與預想相反,也成為這首歌的犀銳之處。
其實關於周傑倫我還有一個個人觀點,就是懷念他那些不看歌詞就聽不清的歌。而《十二新作》中。這樣的作品明顯增加了雖是笑談,但也體現了對這張唱片終於在實質性上有所成功、在質感上有所提升、在期待中沒有落空的欣慰和喜悅。依然可以這樣說,周傑倫的音樂給過我們真實的感動、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將我們的聽歌口味提到未曾意料的高處。你可以繼續批評他,但是,你也要同步成長。勇於探索。不管招致如何的嘲諷,如同周傑倫所做之事。隻要他一步踏對再次成功,你也應該發現自己有了進步和收獲而非僥幸那這些牢騷才算沒有白發,這些時光才沒有白費,這些音樂,才算沒有白聽啊。
……
還有一個帖子,杜星河也讀了,覺得還蠻中肯的,名字叫《周傑倫的成就和起點太高。他需要戰勝的是他自己》
……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我對周傑倫最中肯的評價。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2000年,如果周傑倫沒有出道,樂壇沒有這個人。在試想下華語樂壇。我敢說,絕對是韓國,日本,美國。英國音樂秒殺國內唱片、、、、
周傑倫出道之初,就肩負著不同尋常的責任:拯救華語唱片。聽聽他第一章《JAY》。就知道,他的出現,不是向四大天王時期一樣和某一位歌手抗衡的,他是要和整個網絡,整個外國音樂在抗衡。他的起點太高,太高。以至於一出道就拿金曲獎最佳專輯。一出道就買破100萬張。所以我們就不約而同的用更高的標準去衡量它。以前我們評判一張專輯好不好,隻是期待專輯完整,製作出色,有兩三首旋律優美,耐聽的歌就算好專輯了。
到了周傑倫這裏。我們的標準是:從專輯的構思開始,要新奇,要引領潮流,要整體均衡,統一。再到製作,要絕對精良,必須每年都最起碼入圍最佳專輯。再到唱腔,要盡力讓人聽得清。再到歌曲旋律,要每一首都好聽,每一首都不浪費我們的耳朵一分鍾。這些要求,我隻能說:高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從2000年到2008年這期間,周傑倫神奇的都達到了……我敢說,周傑倫2008年以前的歌,至少每一首有很好聽的地方。不管是主旋律還是伴奏,都有十分出奇的地方。2007年《彩虹》剛出來的時候,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首簡單旋律的情歌,旋律優美,僅此而已。但是當我耐著性子聽到結尾的時候,那個優美的伴奏轉音一出來,我直接興奮得跳起來了。就像以前看張藝謀的《紅高粱》,開始覺得沉悶,沒什麽亮點,但是最後看到薑文從高粱地裏抱著火盆出來,簡單的喇叭配樂聲想起,那一股生命的衝擊力如泉般湧來。這時候我才想到,仔細把傑倫的專輯慢慢聽來,主要聽那些伴奏,結果每一首都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我才漸漸體會到傑倫對音樂的細節把握和精心編排。
我們發現,周傑倫一出道,大家就叫他小天王,開始那他和陶喆對比,說都是R B。之後又和王力宏對比,拚歌王,拚最佳專輯。再來就是黃立行,都是特立獨行……然後到方大同,都是創作才子。最後林俊傑,羅誌祥,吳克群,曹格。唱片和五月天,蔡依林對比。收入和劉德華等等對比。影響力和成龍,劉德華對比。再到內地的許嵩。說什麽取代傑倫之類的話。十二年了,周傑倫的對手比他出的專輯都多的多。
現在再看看樂壇的情況,周傑倫還是那個周傑倫,那些對手們,或許一時在某一方麵稍微以突出,就被拿出來大書特書。拿來說超越周董之類。可是事實呢,周傑倫還是站在那個最高的點。不管出席什麽音樂盛會,總是壓軸的。其他明星嘴裏都是:傳奇,不可超越,不可複製。
陶喆不出專輯了,王力宏是專輯不行,電影也拿不出手。你要說《戀愛通告》好看我也沒話說。電影我覺得《不能說的秘密》比那些學院派導演拍的電影強多少遍。我說的實話……林俊傑還是小天王,羅誌祥繼續在舞台上跳來跳去,你要問他拿出一手能唱的過去的歌,還是難首《自我催眠》,周傑倫作曲。
蔡依林改變了風格,舞曲大行其道,可是真正聽音樂的的人,還是在聽《倒帶》,聽看我72遍,聽說愛你之類。我感受,蔡依林在音樂上的最高峰,還是和周傑倫分手之前。
方大同算是後來歌手裏邊歌曲最耐聽也好聽的,但是這幾天出的新專輯我隻覺得《千紙鶴》好聽,有人說《麥康麗》好聽,但是麥康麗前邊前奏真心不好。一開頭那幾句有點太擠了。而且隻有這一首千紙鶴完整性和耐聽性最好,細一看,作詞還是方文山……最近許巍也出專輯了,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歌手,但是真心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新歌。
再仔細看看中國人最近聽的音樂:最炫民族風,江南StYLe。我真想罵人了,你們這些專業樂迷,專業音樂人難道你不能出來說句話麽,這些歌除了惡俗還有什麽?????
不管你們信不信,我相信那一句話,不會有下一個周傑倫,這個周傑倫的時代遠沒有過去。還有請大家以平常心對待傑倫。不要動不動就黑。傑倫自己的歌曲獎賞給別人創作的經典歌曲,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請大家保持尊敬。要是不喜歡,就躲著他。但是請別黑,許多人真是先天性的不講理的黑。而且已經黑了7年,一句江郎才盡都說了七年了。現在呢。還有無良的媒體,天天脫光衣服報道。傑倫的輝煌成績從來不報到,淨說些小道詆毀傑倫的。好像是誰能能找到傑倫不如別人的地方,誰就是最厲害的。你媽當年的張國榮,傑克遜都是被媒體害的。現在輪到傑倫了。真心無語了……
12新作已經快發行了。12首歌,我相信傑倫的能力,最起碼有三四手好聽的。
再加上明年三月電影原聲帶還有七八首歌,我隻能說,周傑倫還要統治樂壇很久很久。恐怕要讓那些黑傑倫的人失望了……
《明明就》真心蠻好聽的,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先把音樂排行榜上的歌聽一遍,別聽歐美已經很經典的,就跟當下的國語歌比一比,我覺得你還得是最後聽這一首。
紅塵客棧老實說沒什麽新意,但是旋律還是可以的。
下降最快的絕對不是傑倫,文山最快,編曲次之,傑倫曲還是很上口的。編曲怎麽非要搞電音。《烏克麗麗》伴奏棒極了,但是電音一出,我直接崩潰了……想辦法弄個沒電音的版本聽聽呀,各位網絡神人……
總之那句話,客觀的看待傑倫。不要用一直神的眼光期許他,他做了人,就覺得他不行了。
鐵打的傑倫,流水的對手。這就是我想說的。
一下是補充的。
最近幾年傑倫的歌確實不夠聽了。所以還迷過一下歌手。
最迷的是王菲,經典的空氣唱法, 不管唱那首歌最起碼聲音是迷人的。而且王菲的經典歌曲真的是可以和鄧麗君媲美的。所以也迷的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