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蔬菜大棚
大梁,豐城王府。
夜幕降臨,王府中燈火通明。大堂內,王騰、薑若瓏和蘇淼淼坐在主位上,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仆人們忙碌地為他們斟酒添菜。
“淼淼,嚐嚐這個,這是豐城特產的梅花糕,很不錯的。”薑若瓏溫柔地將一塊梅花糕遞到蘇淼淼麵前。
蘇淼淼接過梅花糕,點點頭表示感謝,然後開始吃了起來。她食量驚人,接連不斷地將各種菜肴送入口中,幾乎沒怎麽停下來。薑若瓏看著她那幾乎不間斷的進食速度,驚訝地問道:“淼淼,你平時都吃這麽多嗎?”
蘇淼淼咀嚼著食物,含糊不清地回答道:“是啊,我的胃口一直都很大。”
王騰笑了笑,解釋道:“若瓏,淼淼一直都是這樣。她的食量確實驚人,已經習慣了。”
薑若瓏驚訝得瞪大了眼睛,“真是厲害,尋常的男子都沒有這麽大的食量。”
說實話薑若瓏還從未看過有長得這般文雅的女子居然有這麽大的食量的。
心中不由得有些驚恐。
蘇淼淼笑了笑,繼續大快朵頤。王騰和薑若瓏相視一笑。
第二日清晨,王騰早早起床,吩咐仆人召集豐城的官員們前來議事廳。
他想了解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豐城的變化和進展。薑若瓏和蘇淼淼也一起前來,坐在王騰的旁邊。
不久,豐城的官員們陸續到達議事廳。陳蘊作為除了薑若瓏之外的大管家,帶領眾人行禮後,站在前排準備匯報。
“王爺,豐城這段時間在科技、農業和工業方麵都取得了不少進展。”陳蘊開口道。
王騰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在科技方麵,我們與幾位大梁的工匠師傅合作,成功改進了水利係統。現在的灌溉效率提高了不少,農田的產量也有所增加。”陳蘊說道。
“之前擱置的電話機現在什麽情況了?”
陳蘊沉聲道:“雖然按照殿下的圖紙已經做出來了,但是卻不知道怎麽用……”
“沒有電話線當然是用不了的……”
“這真是個好消息。”王騰微笑著說,“具體有哪些突破?”
陳蘊繼續匯報:“我們引進了最新的水車技術,利用水力驅動灌溉係統。這個係統不僅節省了人力,還能在幹旱季節確保農田的灌溉。此外,我們還修建了幾條新的渠道,將河水引入更多的農田。”
薑若瓏點頭稱讚:“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僅提高了產量,還解決了幹旱的問題。”
王騰看向薑若瓏,微笑著說:“若瓏,你對這些也很感興趣啊。”
薑若瓏微微一笑,“我已經來豐城一段時間了自然對這些還是有些印象的。”
陳蘊繼續道:“在農業方麵,我們引進了新的作物品種,特別是一些耐寒的品種,現在已經開始試種,效果不錯。此外,我們還推廣了新的耕作技術,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另外還得感謝薑姑娘——帶來了不少我們急需要的種子。”
“我們的蔬菜大棚得到了有效的試驗!”
“我們已經對整個豐城擁有的田地都進行了一番開墾!”
王騰滿意地點頭,“豐城的農田麵積雖然不大,但如果能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不僅能解決豐城的糧食問題,甚至可以將整個背景的糧食問題都解決。”
“工業方麵呢?有什麽新的進展?”
陳蘊回答道:“在工業方麵,我們新建了幾座工坊,特別是紡織工坊和冶煉工坊。紡織工坊生產的布匹質量很高,已經開始出口到其他地方。冶煉工坊則改進了冶煉技術,生產出了更多優質的鐵器。”
王騰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來豐城的發展很不錯。陳蘊,你和大家都做得很好。”
陳蘊謙虛地說道:“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隻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王騰點點頭,接著問道:“還有其他方麵的進展嗎?”
陳蘊繼續道:“在教育方麵,我們新建了一所學堂,招收了不少學生。學堂中不僅教授基礎知識,還開設了一些實用技能的課程,例如農業、手工藝等。”
薑若瓏感興趣地問:“那學生們的反應如何?”
陳蘊回答:“學生們都很喜歡這些課程,他們覺得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尤其是一些來自農家的孩子,學會了新的耕作技術,回家後能幫助家裏提高產量。”
王騰點頭讚許,“教育是根本,隻有讓百姓受教育,才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蘇淼淼笑著說:“看來豐城在王爺不在的這段時間,變化很大呢。”
王騰微笑著看向蘇淼淼,“是啊,豐城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眾官員齊聲說道:“是,王爺!”
王騰站起身,鄭重地說道:“大家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孤王在此拜謝諸位!”
眾人紛紛點頭,心中充滿了幹勁。王騰走下台階,拍了拍陳蘊的肩膀,“陳蘊,這段時間也辛苦你了。”
陳蘊微微一笑,“王爺,這是我應該做的。隻要豐城能變得更好,再辛苦也值得。”
王騰點點頭,轉身對薑若瓏和蘇淼淼說道:“若瓏,淼淼,今天我們就去看看豐城的變化吧。”
薑若瓏微笑著點頭,“好,我也很想看看這些改進。”
第二天。
豐城的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大地上,整個城市被一層溫暖的光輝籠罩著。
蘇淼淼一大早就起來了。
等待著王騰帶著她一起在豐城看看。
王騰帶著薑若瓏和蘇淼淼走出議事廳,開始了他們的城市巡遊。
陳蘊恭敬地跟在他們身後,準備隨時解答他們的問題。
他們首先來到了豐城新建的蔬菜大棚區。
遠遠望去,一排排整齊的大棚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仿佛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巨型水晶盒。
“殿下,這就是我們新投入使用的蔬菜大棚。”陳蘊指著大棚,語氣中充滿了自豪,“這些大棚不僅提高了蔬菜的產量,還能在冬季和幹旱季節保持穩定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