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種棉花
秦風去年就在島上種了一回苗,也沒有聽過開秧門。
開秧門指的是頭一日的移栽,要準備好酒菜,以招待家庭成員和幫工。
一人一枚雞蛋,作為獎勵。
插秧完畢,叫關秧門,農民要在田裏兜上一圈兒,從田裏揪一大捧苗回家,丟在門口牆上,說:“苗識家門,好收成從此入。”
當天插秧結束,主人要招待幫忙的,叫做打散。
插秧種地,一日三餐,要吃兩頓零嘴。
“原來是想讓我請你吃飯!”
那片稻田自然是秦爵爺自己所有,整座海島都歸他所有。
他這個一家之主,自然是要請客的,還要送兩份零食。
秦風看了老吳一眼,然後就開始處理這件事了。
這一趟栽下去,還真有點累,可他卻意外地感覺到,這回自己的腰沒之前那樣疼了。
早上和人一起幹活,他現在精力還是很充沛的。
難不成大夫說的是真的,他的腰部酸痛,並不是他的肌肉變硬,而是他的血液循環不暢?
不管怎麽說,這幾天他一直在忙著打造兵器和船隻,身體素質也變得更好了。
蛇島上有自己的後廚,有自己的廚師,有牛,有羊,有豬,有雞,有魚,有青菜。
秦爵爺的意思,就是讓所有人都可以和他們一起吃飯。
居住在蛇島上的人,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了。
但從下個月起,所有的食物、肉類、蔬菜都要收取一定的費用,而不是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雖說他們也能掙點錢,可他們更願意省吃儉用。
平時也就是自己抓到的幾條魚,其他的肉都沒怎麽動過,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如果是家中有士兵,那就更好了。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人參軍,那麽他的收入就不會那麽高了。
眾人一邊吃著飯一邊議論著,秦風當然也聽見了,他當然不可能不知道。
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蛇島上能夠從事的工作並不多。
大多都是一些簡單的工作,比如搬運、搬運、種植等等。
身體健壯的婦女,也可以參加幹活掙錢。
但是,對於那些嬌弱的婦女和老年人來說,卻是很難賺到錢的。
他立刻就打定主意,要將小島的一部分工作轉移到這裏來。
許多女人在地裏幹活的時候說過,很多人紡織的技術還是不錯的,除此之外,還有些女人還會編籃子,會做生活用品,會做很多工作。
以前很多都是從外麵買來的,現在島上的人都知道怎麽製作,那就讓他們自己製作好了。
秦風摸著頭,覺得要想讓這兩座島嶼變成一個小小的國度,還有很多東西要去處理。
秦風隻是參與了種植的頭一日,之後便投入到了物資的調配中。
墨兒看著這位主子,大晚上的,居然還在奮筆疾書。
“主子,您先休息一下,有任何問題,明日再說。”
“你好好休息,我很快就回去。”
有時候,有了新的想法,就必須寫在紙上,否則明天就會忘記。
秦風是在蛇島上,無意中聽了眾人的對話,給了他一個啟發。
如果不把這些事記錄下來,他就睡不著覺。
墨兒見秦風還沒睡覺,便出去熬了一碗肉湯。
秦風一邊忙著,一邊喝著墨兒熬的湯。
蛇島上的女人要紡織,就離不開紡車。
如果有紡車的話,不如像樓蘭城那樣,建一座紡織廠,讓所有人都能在一起幹活。
雖說自己也可以在家裏動手,但是沒有團隊的氣氛好,參與起來也比較有效率。
每個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有人能快速完成手裏的工作,他們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偷懶。
樓蘭城的人都不再使用腳蹬的,都是用水車輪推動的。
蛇島上不能造水車,那就造個風車吧。
讓磨坊把機器轉過來,再把它做成一條流水線。
這樣一來,工作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女人也能多掙點錢。
秦風將那些要用到的零件都寫在紙上,等以後自己想要購買的話,也可以讓人幫忙購買。
有些東西是要用到的,他也會在上麵繪製出來,讓工匠們自己動手。
有過一次的經曆,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他自己動手。
紡紗和紡織勢必要用到很多的棉和麻、絲綢。
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而如今卻必須要思考這個問題。
從內地把棉花送到這裏來,實在是太麻煩了。
雖說大船一趟能拖不少東西,但問題在於無論是慶州還是煙州,這兩個地方並不出產棉花。
要從其他國家購買貨物,運到港口,才能運送到港口,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雖然現在的棉花還是要從外麵買,但島上還是要種一些的,以防萬一。
蛇島上有些地方是沒有開發的,所以那裏可以多種點棉花。
其實,棉花是提前了十多天才種出來的。
但也無所謂了,頂多遲個十來天就可以了。
“要不要種些棉花。”
此言一出,不少人臉色都不太好看。
這是怎麽回事,不知道怎麽種嗎?
秦風說得沒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麽種棉花。
畢竟,在大秦國,棉花是最近才開始種植的,大多數人都是買來的,根本看不出是什麽品種。
“能種,我能種!”
一位妙齡少女,主動請纓。
她家公公就是種棉花的,自然也有樣學樣。
隻是因為有一天,強盜攻入了村子,田地都被破壞了,男人也被強盜給害死了。
可沒過一年,就趕上了戰爭,她和她的父親和母親逃到了蛇島上。
“還有誰?”
秦風居高臨下地問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誰也沒有說話。
就在這時,哨塔上忽然傳來一聲驚呼:“主子,我會!”
他回頭一望,隻見一個年輕的士兵正站在那裏。
等對方奔到近前,他才開口問道:“你會種棉花?”
“我是從她那裏學來的!”那名軍士摸了摸腦袋,一臉尷尬。
這兩個人是鄰居,從小就認識。
一開始,那女孩的父母不喜歡那男孩的家境,就將她送到了另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