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晚唐

第三十三章 忙裏偷閑

如今的朱溫倒是一時半會兒不想對外擴張勢力,畢竟擴張的太快也不好,這些年來連年用兵,所耗錢糧無數,特別是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打完,原來的那些火槍由於使用時間過長,已經大部分處在報廢邊緣,已經有些出現炸膛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彈藥的生產速度根本不夠這麽大規模消耗的,彈藥庫已經接近枯竭。令朱溫比較欣慰的是經過他多方麵指點下的連發步槍的研製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基本上已經初步成型,就差最後的完善階段了。

朱溫完全相信,一旦這種連發的步槍研製成功之後,在戰場上所能發揮的威力將會更加的不可思議。

秋風輕撫著逐漸有些泛黃的樹葉,偶爾有幾片樹葉飄落,劃過人們的視線,讓人們感覺到了秋天已經到來了。田裏的莊稼已經大多收獲完畢,農民們也都閑了下來,可朱溫下轄的區域中的農民卻都想著道附近的礦場或者工廠去做工,盡量在農閑的時候能夠掙些錢補貼家用。

這些年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因為在農閑的時候道工廠或者礦場去做工,才讓本來緊巴巴的日子逐漸擺脫了貧困,最起碼的溫飽算是解決了,隻要沒有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很少有人會餓肚子。在其他各藩鎮下轄的地區十分常見的那種大批的逃難的人四處乞討的事情在朱溫的轄區已經不常看見,這主要是因為在這裏,隻要你有力氣,肯幹活,大多數人就能夠找到做工的機會,不但能吃飽飯,還能夠掙到不少的錢。

朱溫已經上表朝廷,自己在下轄的地區開設銅礦,鑄造銅錢,以應付日益強大的金融流通,本來不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的白銀在朱溫的轄區內也逐漸成為了大額交易的主流貨幣。

各大官辦的“大梁銀行”都承接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業務,一兩銀子可以兌換銅錢一貫(一千文)。

一切的一切都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幾乎全天下的人都能夠清楚的看到朱溫下轄的地區發生的變化,就連近年來被朱溫占領的區域天平軍、泰寧軍、感化軍等地也都發生了翻天地府的變化,各種工廠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建了起來。其中不光是有朱溫關注下的官辦企業,還有一部分民營企業。

一開始地方官府為了能夠官辦企業的壟斷地位,還幹過不少打壓民營企業的事情,後來朱溫知道後通告各地,對地方民營企業不但不能打壓,還要合理的保護,但是也要有效的管理,並成立專門的工商行業管理衙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事情朱溫都是跟敬翔、韋肇他們商量著拍板的,朱溫每每有驚人之舉,讓自以為對國家治理有一套的敬翔和韋肇都感覺佩服萬分。因為長期以來,宣武軍的各方麵政令幾乎都是敬翔、韋肇,還有身為河南尹的張全義(張言)三人起草之後再給朱溫審閱的,其實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敬翔他們三人手裏,朱溫隻是略微的看一下之後,隨口提一些建議而已,可就是這隨口的幾句話,就讓本來不是很完善的政令變的更加的完善。

本來在他們心中朱溫就是一個馬上的霸主,可他們現在才知道,朱溫在文治上的能力不比他們任何人差,甚至讓他們三人望塵莫及。這讓他們感到很是羞愧,所以就更加的專研各種政策製度,他們完全可以不考慮軍事方麵的事情,因為戰場上有朱珍、龐師古、葛從周、徐懷玉、張存敬、李唐賓、霍存、劉知俊、康懷英、氏叔琮、李思安……當然還有新近投靠來的李存孝。

朱溫安排李存孝駐紮在高郵,分別屯兵在天長、、高郵三地,組成一個互相呼應的鐵三角,以此來抵禦來自楊行密和錢鎦的威脅,加上有龐師古在徐州坐鎮,牛存節在宿州和宿遷也駐有重兵,可以說南方一線已經成了銅牆鐵壁。讓錢鎦和楊行密都倍感壓力。

北方有魏博鎮這個鐵杆盟友作為與河東之間的緩衝,如今李克用正在跟成德鎮的王鎔和盧龍鎮的李匡威開戰,據說戰況不是很有利,一時間也無力與朱溫為難。

所以這一段時間朱溫可以把主要精力用於各方麵的建設上。

事實證明,各方麵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現在百姓們的生活提高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需要種地就可以保持溫飽,他們或者在各種工廠裏做工,或者籌備一些錢財做買賣,反正是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手段。

然朱溫欣慰的是,唐代時候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容易滿足的,隻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不挨餓,他們就會真心的擁護你。這個時候街頭巷尾很多人開口閉口都是朱王爺給大家帶來的好處……

朱溫雖然公務繁忙,但由於身在大梁,總算可以經常回家跟家人們見上一麵,這時孩子們都已經開始學武、讀書,一個個都比較懂事,特別是長子朱友裕,他知道自己不是嫡出,是庶子,想出人頭地的話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他心中,甚至自己的地位連朱友寧和朱友倫都不如。

這時的朱友寧已經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了,朱友倫也已經十一歲,朱友裕九歲,就連最小的朱友貞也已經四歲,每當朱溫在家的時候就喜歡陪孩子們玩耍,孩子們對朱溫也是經常沒大沒小的。

每次張小惠看見朱溫跟孩子們一起瘋玩兒,就搖著頭道:“你可不能老是這樣慣著孩子們,要不然他們對你這個當父親的都不尊敬了,你身為嚴父,就一定要有個嚴父的樣子,怎能如此胡鬧?”

韋鳳也在一旁道:“就是,你身處高位,如何能對孩子們如此縱容?小孩子是要嚴加管教才行,哪個不聽話,就狠狠的打……”她嘴裏雖然如此說,可她看著孩子們的時候的眼神中卻全是濃濃的慈愛。

黃穎在眾女之中年紀最大,就連朱溫的正妻張小惠見了她也要叫聲姐姐,前些年她心中的心結早已經解開,黃穎年輕的時候最是調皮搗蛋的刁蠻丫頭,這時雖然年紀已經不小,可還是跟小孩子一樣跟她們兩個一起起哄道:“鳳妹妹說的不錯,如果你對孩子們太溺愛的話,對他們將來未必是好處。”

可朱溫卻並不這樣想,朱溫現在的家庭雖然不是皇家,朱溫的身份也是一個郡王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兒女之間像帝王家一樣沒有任何感情可言,朱溫時常教導孩子們要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並講一些故事來教育他們。

現在朱溫就在給他們將一些做人的道理,朱溫拿出一支筷子,對孩子們道:“大家誰能夠把這根筷子折斷?”

朱友寧、朱友倫、朱友裕三個比較大的孩子紛紛道“我能、我能”。

朱溫卻並不把手中的筷子給他們折斷,而是又拿出了一把筷子,把一把筷子用手握在一起,道:“你們哪個可以把這一把筷子一起折斷?”

這一下幾個孩子都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搖了搖頭,朱友寧也已經練了好幾年的武功了,上來試了試,根本掰不動,當下頹喪的搖了搖頭道:“這哪裏掰得動?”

朱溫正色道:“那你們可知道為什麽一根筷子容易折斷,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斷的原因嗎?”

朱友寧他們幾個心中若有所悟,可一個個都依然盯著朱溫不說話,等待朱溫的解釋。

朱溫道:“一根筷子容易折斷,是因為他孤零零的隻有一個,根本無法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斷是因為很多筷子分擔了壓力的原因,也就是說如果你們中的一個遇見了什麽事情不能解決,也沒有能力解決的情況下,可以讓兄弟姐妹們一起出力來幫你解決,隻要你們兄弟姐妹們一條心,就好像是和在一起的一把筷子一樣,沒有人能夠把你們折斷。如果你們不團結的話,就好比是一根一根的筷子,很輕易的就可以被人折斷。”

朱友寧、朱友倫、朱友裕、朱友文(康勤)、朱友貞兄弟幾個都紛紛點頭,知道父親(三叔)是為了教導自己,一個個虛心受教。

黃穎、張小惠、韋鳳等人看著朱溫對孩子們說的道理,眼中也滿是佩服的神色,這種道理雖然簡單,可若是想給孩子們解釋清楚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問題。但朱溫卻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容易的就讓孩子們對這個道理理解的十分透徹,讓眾女子對這個丈夫更加的欽佩起來。一個個心道:“原來他並不是一個隻知道打仗的武夫。”

黃穎嫁給朱溫以後,雖然朱溫時常在外征戰,即便是回來之後也整日忙碌,偶爾在家的時候還要陪孩子們講故事玩耍,更何況還有幾位夫人同時分擔朱溫為數不多的空閑時光,但她還是感覺到活的很充實。

兒子朱友文一天天長大,黃穎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就教導兒子武藝,其他孩子們也常常來跟朱友文一起學,黃穎開玩笑的說道:“其實你們的父親的武功還是我一手教出來的呢,雖然表麵上他是我的師兄,可實際上他的武功都是從我這裏學的,因為當時我父親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教導他武藝。”

孩子們聽說這件事之後,紛紛對黃穎佩服不已,特別是朱友寧,他自幼就與黃穎走的比較近,這時候就更加賣力的跟黃穎學習武藝,他心中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像三叔一樣可以統領大軍征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