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影:一段用閱讀行走的旅程
來源@有意思吧·小旭
書是鏡子,人隻能在書裏看到自己的內心……
《風之影》是西班牙小說家卡洛斯·魯伊斯·薩豐(carlosruizzafon)的作品,講述了一個融合推理、驚悚、曆史、純愛與存在主義的動人故事。
展開故事前,先來說一說作者其人。薩豐出生於巴塞羅那,雖然常年旅居洛杉磯,仍然對這座曆經滄桑的西班牙古城有著難以磨滅的感情。他深受十九世紀小說的影響,尤其喜愛托爾斯泰、狄更斯等人的作品。2001年出版小說《風之影》,創下銷售奇跡並受到廣泛好評。
好了,言歸正傳。
這是一個寫得非常機智、精巧的故事,是一段因追索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塞羅那,達涅爾十一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前往“遺忘之書墓園”,這是一座專門收羅為世人所遺忘的各種書籍的圖書館。在父親的慫恿之下,達涅爾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說《風之影》,並且深深為之著迷。於是他開始尋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卻驚訝地發現一名自稱“穀柏”的畸形男人,正四處尋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並欲將之焚毀殆盡。而達涅爾手中的這本《風之影》很可能是最後一本。原本一場單純的學尋根之旅,卻意外開啟了通往巴塞羅那陰暗過去的恐怖冒險之門。當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輪廓一點一滴浮現時,達涅爾的人生卻也逐漸和他產生重疊,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邊的至親至愛,都會淪為謀殺、魔法與瘋狂的犧牲品……在巴塞羅那的光與影中,人性、愛欲、仇恨重重交疊,飄蕩如風中的幻影。
如前所說,薩豐深受十九世紀小說影響,《風之影》也確實有典型的十九世紀小說的特點:渾厚飽滿的大長篇,仿佛包羅萬象,寫盡人間百態。乍看之下,它是一則成長故事,有著陰森的哥德氛圍、淒美的愛情故事、推理解謎的元素、後設的敘事手法。但倘若隻是這樣,那麽《風之影》頂多是一本好看的通俗小說,並不能在學史的殿堂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然而隨著情節的發展,一些更深刻、直探人性底蘊的東西慢慢浮現。近現代史上的西班牙因為政爭、內戰、外敵入侵而由盛轉衰,同樣也受到**官僚的荼毒。從書中可以看到戰火下普通民眾的恐懼和痛苦、秘密警察的橫行霸道、良善百姓被欺淩卻束手無策……
似乎是作者有意為之,從胡利安到達涅爾的平行人生,就像是曆史軌跡的延續,我們可以從中目睹巴塞羅那城市的變化、名門望族的垮台和流亡、傳統書商的逐漸衰落……結局倒不免落了懸疑小說的俗套,比較完美,西班牙重拾往日榮光、毀容的作家胡利安重新拿起學之筆、多年前淒絕的**之戀造就如今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已為人父的達涅爾又要牽起稚子之手走一遭遺忘書之墓……時移事往,物換星移,唯有閱讀仍在……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古典與現代感並存的學作品,古典體現在作者的愛情觀、閱讀觀等直接關乎主題的方麵,現代則是作者的敘述方式有別與他人,采取了讓不同人物自己講述經曆的方式。語言也很生動幽默,時而讓人會心一笑,與大多數牽扯懸疑情節的小說有一定的區別。
合上書後細想,《風之影》正是作者的一首紀念巴塞羅那、獻給閱讀藝術的情歌。故事結束於電視取代小說成為主流大眾娛樂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薩豐借書中人物之口,說出“閱讀的藝術正在緩慢地消逝,看書是很私密的活動,一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內省能力,才能在書中觀照自我……閱讀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但是,這樣的讀者已經越來越少了”。歸根到底,這本書的主旨便在於此。也許正因如此,薩豐婉拒了一切把《風之影》改編成電影的計劃,甚至包括著名導演波蘭斯基,盡管這本書的畫麵感是如此強烈。他要讓這個故事為閱讀而生,永遠以小說的形式存在。
一直以來都有帶一本書去旅行的習慣,看過這本書後總是在想,如果未來有機會前往巴塞羅那,我一定會帶上它。提起今日的巴塞羅那,無論是雙腳曾經踏上過那片土地,還是隻在電影和畫冊裏遠遠凝視過它的人,腦海裏都會浮現出高迪神秘絢麗的建築傑作,被日光慷慨撫摸著的黃金海岸,抑或那支奪取無數榮耀的足球隊,以及供應香腸熏肉和葡萄酒的此起彼伏的小酒館。畢竟,這是一朵舉辦過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的“歐洲之花”。《風之影》不同,它帶給我們一個陰暗憂傷、滿目瘡痍的巴塞羅那,濃烈的愛恨、扭曲的人性在肮髒的巷道間,在二戰的陰影中交織、掙紮。張開雙手,擁抱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閱讀的意義。
一個愛書人因書而走上的探索愛情和友情的旅程,書封上的這句話或許最能說明這本書的主題,而每一個閱讀它的人則是在這旅程中探索世界,尋找愛,平息恨,記得一些人,並被一些人記得。半年前在紅葉穀的那個夜晚,困頓中閱讀的我望著滿天繁星,眼前像過電影般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人,年少輕狂的往事一點點浮上心頭。那時我們還足夠年輕,不相信四季會有黯淡,人生會有寂寞。我們並不知道,生活的大幕其實還遠遠沒有拉開,生活的悲歡離合,尚遠在我們看不見的前方。而今,它一日日逼近,不動聲色。
真的,書本是一種很奇妙的載體,不去翻閱它時,它是安靜的,但是當你打開它,它卻是活的,立刻和你對話起來。它們總是善於把人初次到訪的感想一一勾起,就算已時隔久遠,依舊沒有時空距離的換回,如同又親臨了一次。
情感太重,字太輕,依舊不能把所有對書的理解全部表達出來,但隻要在書中看到了自我,獲得了內省,知曉了自己的價值,發現最好的自己,便已值得了,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