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檔失敗的大鬼斬役物語

感受經典動畫魅力:《凡爾賽玫瑰》麵麵談

由池田理代子原作的《凡爾賽玫瑰》可以稱得上是日本漫畫史上值得重重留下一筆的作品。故事以法國革命的曆史為舞台,講述了守衛王妃瑪麗·安東娃妮特·約瑟法·珍妮·德·哈布斯堡洛林的男裝麗人·近衛聯隊隊長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的浪漫人生。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讓作品贏得了爆棚的人氣。原作曾經在1972年~1973年之間連載,而1974年作品立刻成為了寶塚歌劇團的演出題材,並且在接下來的40年當中一直是保留節目。那麽作品究竟隱含著怎樣的魅力呢?近日,本作品的藍光box正式上市,而有日本媒體也借此機會暢談作品的魅力。

■1970年代與1980年代的分水嶺

雖然《凡爾賽玫瑰》在當時有著無以倫比的影響力,不過它的tv動畫化卻比同期的《網球甜心》(連載·動畫化同為1973年)要晚一些,直到1979年10月才正式同觀眾們見麵。並且該動畫也是同年3月於法國凡爾賽宮舉行首映的真人作品·《凡爾賽玫瑰》的聯動企劃。而這部動畫的播出時間,跟包括《機動戰士高達》、劇場版《銀河鐵道999》、劇場版《網球甜心》、《魯邦三世:卡裏奧斯特羅城》等經典作品幾乎同在一年。那也是日本動畫人從稚嫩走向成熟、開始使出渾身解數為兒童、成年乃至成年人貢獻作品的黃金時期,即便在動畫曆史上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百花繚亂時代。

可即便在這麽多的經典當中,《凡爾賽玫瑰》依然展現出它與眾不同的一麵。這就是由兩名動畫人擔任總導演。係列的前半部分(截至第十八集)的總導演是曾經執導過《巨人之星》等作品的長濱忠夫;後半部分(從第十九集到第四十集)的導演則是有著《魯邦三世》、《金銀島》、《網球甜心》等代表作的出崎統。而這樣的前後分別,恰好同1970年代與1980年代的分界點緊密結合在一起,讓人們看到不同時代的動畫製作差異。因此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具有象征意義。雖然我們隻是從結果來討論問題,不過導演的更替也的確令作品的質量更上一個檔次,這無疑值得我們玩味。

以奧斯卡為首的登場人物,在最**·“法國大革命”越來越近的時候,彼此之間產生了複雜的人際關係,而人們在經曆多重事件之後也獲得了成長。這種精神狀態不得不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環境,讓人們的世界觀也變得不同,因此他們走向“革命”的姿態,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共鳴,也令作品更加具有符號意義。並且這種反差也同作品前後部分的演出差異緊密聯係在一起,應該說作品啟用了曾經參加過《巨人之星》和《明日之丈》的動畫人·荒木伸吾參與製作,這也值得我們去研究(他和姬野美智都擔任了人設以及作畫導演)。

所謂“動畫作品”,可以說正是吸收了各種要素,最後凝結出來的結晶。想到這一點,《凡爾賽玫瑰》確實有著太多值得深究的地方了。

■長濱忠夫的演出,為我們帶來了**洋溢的舞台

在動畫版《凡爾賽玫瑰》的開頭,雖然是女性卻被當做男人培養長大的奧斯卡依然保留著自己純潔,並且展現出了她的**。這一時期,我們能夠看到各種動作戲交織的場麵。另一方麵,瑪麗·安東娃妮特也才剛剛從奧地利遠嫁法國,而這些人物在對於法國王朝的**感到失望的同時,也開始了反抗的行動。

長濱忠夫的戲劇性演出非常適合於將這種單純的劇情結構展現給觀眾。不同勢力之間對立的衝突同人物們內心的心理糾葛聯動在一起,並且由於對立的激化進一步提升了壓力,當壓力到達沸點的時候,所有的力量就被引導向了解放。而奧斯卡的問題在於性別差異,瑪麗·安東娃妮特的矛盾體現在製度和習俗上。二者之間都有著渴望從封閉走向自由的共同點,因此她們之間的羈絆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長濱忠夫對於劇情和畫麵,都使用了非常明確的表達手法,讓觀眾不會看了產生誤解。在人物憤怒的時候,畫麵也會變為鮮豔的色調,有時候隨著攝影效果的轉變,人物的眼神也會變得銳利或者陰險,而那些顫抖著說出的台詞也愈發有衝擊力。如果還有不足,那麽就使用能夠表達出震驚的效果來,人物也會變成單色調。作品的特效完全能夠跟舞台上的彩燈媲美,可以說整個作品都是一部戲劇。

長濱忠夫導演在執導《凡爾賽玫瑰》之前,還曾經負責過《超電磁機器人孔巴特拉v》、《鬥將戴莫斯》等非常重視“浪漫”和“戲劇性”的機器人動畫。在作品中,敵方角色往往非常美型,並且充滿著各種矛盾。尤其是《超電磁俠波魯迪斯v》當中,敵方的世界存在著“有角的貴族階級與沒有角的被剝削階級”這樣的社會結構,而身為貴族卻沒有角的拉·戈爾成為了地球方麵的同伴,故事從同父異母兄弟之間的對戰,逐漸發展到民眾的革命史詩。這樣的設定恰恰跟《凡爾賽玫瑰》聯係在了一起。

長濱的演出從各種意義而言都帶有過剩的熱情和氣勢。而這樣的風格跟《凡爾賽玫瑰》當中的年輕角色們所擁有的感性對應,讓作品贏在了起跑線。這種被稱為超現實主義的表現,可以說從古至今都很難見到,因此即便現在重新觀看作品,也能讓人充滿新鮮的感受吧。

■出崎的演出,將隱秘的想法寄托在了映像上

相較於長濱忠夫,從作品中期登場的出崎統導演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驚喜。在革命的勢頭越來越強盛的前提下,他將更加符合電影映像的手法展現在了觀眾們麵前。雖然登場角色的熱情本身並沒有發生變化,不過內心隱藏著的秘密卻逐漸流於人物的外表。神秘的氣氛覆蓋了每一個人,而他們心中的憂鬱也充分傳遞給了觀眾。同時這種手法也體現出了每個人的行動以及想法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特別值得關注的,就是映像的“呼吸”、“時機”以及“走向”。和此前相比,出崎統也理所當然地看重了一些戲劇化的**場麵,類似劇情多次上演,不過對於膠片處理的緩急、人物奔跑時候鏡頭的方向性、長鏡頭的尺寸等都在作畫表現力方麵有著成倍的提高,這也體現在了映像的節

奏當中。經常引發話題的協調作畫等,都體現出了膠片本身性質的必然性,起到了章當中句號逗號、感歎號的作用。

在靈活處理攝像機拍攝方式、令效果同觀眾內心產生共鳴的同時,出崎統也更加有力地刻畫了畫麵中的人物。出場人物並不是直接通觀眾接觸,而是在製作者靈巧的編輯當中,讓觀眾通過人物瞬間的表情變化以及背景的間隙來擴展想象力。他強調的是“誰、用什麽樣的心情來觀看”。

而作品當中每一種表現手法,都讓故事顯得更有生命力。從整體而言,1980年代之後,整個動畫業界都出現了“向電影進發”的傾向。但是本作品的後半部分並不是為了否認前半部分,而是令動畫變得更加成熟。並且作品當中反複強調的“光與影”原本就是一種很難區分的存在。但是能夠將這種**的概念演繹得如此鮮明,也正好表現了《凡爾賽玫瑰》在動畫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