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要懂得的社交禮儀

第4章 與人麵談禮儀

)第一節不羞怯,說話大大方方

用“禮”到位,能形成熱烈、融洽的交談場麵

如何說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達到自己預期的社交目的呢?也許你能言善辯,但大家可能對你避而遠之;也許你不善言辭,但每個人都願意把你當做知心朋友。要知道交際不是一個人的獨白。因此,掌握談話禮儀是必要的,且是不可缺少的,談話禮儀是人們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主要手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善於“聽其言,觀其行”,掌握麵談禮儀。

羞怯,不是個貶義詞,但過分羞怯那就不好了。因為它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就像故事中的小敏一樣。

一說話就臉紅,一笑就捂嘴,一出門就低頭,這是許多天性羞怯者的共同表現。雖然屢下決心,卻總是不能夠大見成效,怎麽辦呢?下麵有幾點建議:

1.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這是許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慣用的“伎倆”,也同樣適用於“普通人”的社交場所。麵對大客戶或提案前,先靜坐,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悅感受,譬如曾經聆聽的悠揚樂章,愈具體效果愈好。以擁有者的態度走入每間屋子,昂首闊步,抬頭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2.大膽表現自我

把自信心視為肌肉,需要定時持之以恒地鍛煉,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會鬆弛。改善外表,換一套新洗過的衣服,去理發店吹個發型,這些辦法會使你覺得煥然一新,增強自信。

小敏是個聰明漂亮的女孩,工作也不錯,身邊不乏男孩子追求,但卻沒有一個能相處得長的。原來,小敏有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毛病——一說話就臉紅、捂嘴。

小敏的上一個男朋友說:“每次朋友、同事聚會時,都不願意帶她去,不管口才好不好,大大方方的就行,可她每次一說話就臉紅、捂嘴,帶不出去。”

3.進行想象練習

想象你正處在你最感羞怯的場合,然後設想你該如何應付。這樣在腦海裏把你害怕的場合先練習一下,有助於臨場表現。

4.逐漸接近目標,可以減少你的焦慮

掌握害怕的根源和知道害怕時會有的生理反應,如冒冷汗或呼吸急促,當它們出現時你就可以通過一些放鬆的小技巧來克服。

5.說話時語氣要堅定

沒有自信的人都有說話過於急促、細聲細氣的毛病。說話的訣竅在於音量適中、語調平穩,速度不緩不急,此舉顯示你對說話的內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換氣時斷句,內容則顯得流暢有條理,切忌以疑問句結束陳述事實的語句,以免影響語氣的堅定。

6.專心傾聽別人的講話

在輪到你講話之前,先專心聽別人怎麽講。一來可以分心,不再一心隻顧緊張;二來當你講話時,別人也會專心聽你的。

此外,事情做好了,不忘自己慶祝一番,這樣有助於增進你的自信。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參加活動,多與人接觸,這對克服羞怯心理很有幫助。

禮儀點睛

恐懼是阻礙人說話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害怕當眾講話,沒有誰會是特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後或說話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心理,即便演說專家、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恐懼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克服。

關於如何克服當眾怕羞的心理,樹立自信是關鍵。你要這樣認為,當你開口說話時,聽眾當中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對議題有十分精準的判斷。)第二節有風度地與人交談

所謂風度,是指美好的舉止、姿態及表情等。說話的風度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言語表現,是一個人的涵養的外化。使自己的說話具有風度,是增強自己說話魅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說話風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德國戲劇家萊辛所說:“風度是美的特殊再現形式。”

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風度正是外在語言和內在氣質的恰當配合。首先,風度是一種品格和教養的體現。如果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優雅的個性情趣,其說話必然是粗俗鄙陋、瑣碎不雅的。其次,風度是一種性格特征的表現。比如性格溫柔寬容、沉靜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幾句的輕聲細語就能包含濃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獷豪放、性情耿直者,則說話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再次,風度是涵養的一種表現。這主要表現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後,風度是一個人說話的選詞造句、語氣腔調、手勢表情等等的綜合表現。如法官在法庭說話時,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在日常的說話、判斷或講座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同樣的話,這個人說,我們就很願意接受,而換成另一個人說,我們就不但不願接受,而且還會產生一些反感情緒。為何會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呢?這實際上牽涉到一個人說話的態度問題,而說話態度又是說話人風度的最直接體現。

我們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人,讓他人明白、了解、信服或認同我們。如果說了話,別人沒什麽反應、不信服或產生反感,這就沒有意義了,說了還不如不說。那麽,怎樣才能鍛煉出理想的口才,增加說話成功的幾率呢?這就要求說話者要有良好的態度。

那麽,究竟什麽才是良好的態度呢?怎樣才能表現良好的態度呢?下麵幾點尤為重要。

首先,別人希望我們對他的態度是友好的,希望我們願意和他做朋友;別人希望我們能體諒他的困難,原諒他的過失;別人還希望我們能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思考他們的問題,並對他們提供有用的建議,與他們成為友好的、忠實的、熱心的朋友。

其次,別人希望我們對他本人、對他所做和所講的事情均感興趣。每個人都有此希望,包括我們對別人也是如此。因而,我們最好能做一個對什麽都感興趣的人。當我們談話時,要把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看到。我們的雙眼,要隨時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停留片刻,對於那些沒有講什麽話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別要注意,要設法找些話題跟他們交談,以便解除他們的緊張和不安的心理因素。

總而言之,別人希望我們對他講的東西都感興趣,並希望我們的態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為一個成功的說話者,我們要力爭做到如此。說話時給人良好的態度,是展現我們說話魅力的保證。

禮儀點睛

說話是一門應當用心鑽研的藝術,說實話需要語言修飾,要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當說一些“壞話”時,更要用心選擇恰當的方式。)第三節委婉含蓄的說話方式易被人接受

委婉是一種修辭手法,是指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義越深遠,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說話的一門藝術,它體現了說話者駕馭語言的技巧。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隻須意會,不必言傳”的,如果說話者不考慮當時的情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把想說的話直接表達出來,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悅,破壞相互之間的和諧關係。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麵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百歲,不知是真是假?”侍臣東方朔聽了這話後,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夢了,不覺哈哈大笑。漢武帝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麵有不悅之色喝道:“你怎麽敢笑話我!”東方朔脫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麽敢笑話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漢武帝問:“你為什麽笑彭祖呢?”東方朔道:“據說彭祖活了800歲,若果真像皇上剛才說的,那麽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長了,他的臉不就有丈把長嗎?”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

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讀,閉門謝客,最怕被人宣傳,尤其不願在報刊、電視中揚名露麵。他的《圍城》再版以後,又拍成了電視,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不少新聞記者都想約見采訪他,均被他執意謝絕了。

一天,一位英國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電話,懇請讓她登門拜見。錢鍾書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他就對那位英國女士說:“假如你看了《圍城》,像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那位英國女士終被說服了。

從上麵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委婉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麵的作用:

第一,人們有時表露某種心事,提出某種要求時,常有種羞怯、為難心理,而委婉含蓄的表達則能淡化這種羞怯。

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人際交往中,對對方自尊心的維護或傷害,常常是影響人際關係好壞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達,如拒絕對方的要求,表達不同於對方的意見,批評對方等,又極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這時,委婉含蓄的表達常能取得既能完成表達任務,又不傷害對方自尊的目的。

第三,有時在某種情境中,例如礙於某第三者在場,有些話就不便說,這時就可用委婉含蓄的話來表達。

但是,使用這種表達方式時也要注意,委婉含蓄不等於晦澀難懂,它的表述技巧首先是建立在共同語境中對方能夠明白的前提下,否則你的表達就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委婉含蓄並不適合任何場合,需要直白的時候就不要委婉含蓄,否則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常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慮旁人的立場、觀念、性格和感受等,所以多半會“傷害”別人。

因此,在對別人提出意見的同時,最好也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說話有不得體之處。如果是因為沒有講究方式方法,而造成彼此關係的緊張,就要考慮自我調整,克服過於“直率”的毛病了。)第四節利用好交際中的“黃金短語”

在浩如煙海的俗成語言中,有一些是人們極其常用,又對人際交往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短語,若能在適當場合適當地使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這些短語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充分體現了語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下麵是現代社會裏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果的一些“黃金短語”。

1.“早上好”

無論你昨天多麽累,在今天早上起來後,在這新的一天裏,都要精神抖擻地向你周圍的人道一聲“早上好”,特別是對你的老板和同事。

道一句“早上好”就是要打破從昨天下班以後到今天早上一直處於停頓狀態的同事關係,重新開始新一天的人際關係,因此,對別人說“早上好”是很有必要且是一個禮貌的行為。

“早上好”是一句問候語,是親善、友好的表示,更是一種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說出了口,雙方就有了親切、友好的意願,彼此間的距離便縮短了。

2.“請”

在西方國家,幾乎在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請”都是必須掛在嘴邊的禮貌語。如“請問”、“請原諒”、“請留步”、“請用餐”、“請指教”、“請稍候”等等。多使用“請”字,會使話語變得委婉而禮貌,是比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將對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辦法。

3.“謝謝”

生活中,我們要常說“謝謝”兩個字。道一聲“謝謝”,看似平常,卻能引起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人際交往裏有一個“黃金法則”,內容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

向別人表示你的感謝是一個積極而有意義的舉動。因為這是一種感恩的心態和行為。千萬不要忘了你身邊的人——你的家人、朋友、老板、同事——他們是了解你和支持你的人。說出你對他們的謝意,並用良好的心態回報他們吧,這樣他們就會給予你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對他人的道謝要答謝,答謝可以用“沒什麽,別客氣”、“我很樂意幫忙”、“應該的”等用語來回答。

4.“對不起”

說聲“對不起”,生活更容易。

有一句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能幹,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人在做了錯事之後,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為自己辯解開脫;另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向大家說聲“對不起”,並勇於改正。

“對不起”是消除後遺症的“定心丸”,說得越及時越好,說得越真誠越好。道歉既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它不但能彌補過失,還能化解危機。

“對不起”能使強者低頭,使怒者消氣,使說者更加成熟。

5.“我不知道”

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不知道”,這樣反而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啟示我們,當我們真的不知道時,不妨直言“我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願意說出“我不知道”這四個字,認為這樣做會讓別人輕視自己,令自己沒有麵子。其實,事情正好相反。

平時動不動就說“我知道”的人,一般都是不善於與他人交往和不受人喜歡的人;而敢於說出“我不知道”的人,則是具有智慧的人,因為但凡有智慧者,都有勇氣承認“沒有人會知道一切事情”這個事實。

“我不知道”是一種動力,能讓我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贏得尊重,獲得成就。

6.“這是我的錯”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當我們的行為對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失時,除了說聲“對不起”外,還應立刻真誠地對大家或受損人說聲“這是我的錯”。

一個人犯了錯誤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認錯誤,不彌補錯誤。在承擔責任的態度上,勇敢說出“對不起”和“這是我的錯”極其重要。鬆下幸之助認為:偶爾犯了錯誤無可厚非,但從處理錯誤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清楚一個人。每一位老板都欣賞那些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錯誤以補救的職員。勇敢地說出“這是我的錯”吧。

7.“我喜歡你”

當你越喜歡別人時,你也就越容易與對方建立起良好的友誼關係。通常,要想讓別人聽從你的建議,要讓別人樂意幫助你,首先就是讓別人喜歡你這個人。要別人喜歡你,首先你要喜歡對方。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接受自己,隻要是善意的,我們何妨向對方說出“我喜歡你”呢?

禮儀點睛

與人交談多使用敬語,因為敬語能表現說話者對對方的態度。

常常聽到有人說“近年來,年輕人連敬語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氣”這種話,這就是雖然本人沒有惡意,但由於沒有使用適當的敬語,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小隔閡的明證。

與其相反,使用適當的敬語,雙方不僅能正常地保持人際關係,還會提高別人對你的評價。)第五節客客氣氣地與尊者說話

長輩、老人、老師、領導等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尊者,與這些人說話至少應做到客客氣氣,這是最起碼的尊重,否則會招致一些尷尬。

縣官(坐在馬上神氣十足):“喂,老頭,到王莊怎麽走?”

老農頭也不回,隻顧趕路。

縣官(不悅,大聲吼):“喂!老頭,問你呐,長沒長耳朵啊!”

老農(停下):“我沒有時間回答你,我要去李莊看件稀奇事呢!”

老農:“李莊有匹馬下了頭牛。”

縣官:“真的?馬怎麽會下牛呢?”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從前,有個縣官帶領隨員騎著馬到王莊去處理公務,走到一個岔道口,不知朝哪邊走才對,正巧一個老農扛著鋤頭迎麵走來。

縣官:“什麽稀奇事?”

老農:“世上的稀奇事多著哩,我怎知道那畜牲為什麽不下馬呢!”

過去,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忽見一位老漢從這兒路過,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老漢回答:

“五裏!”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結果一氣跑了十多裏,仍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話騙我,非得回去教訓他一下。他一邊想著,一邊自言自語:“五裏,五裏,什麽五裏!”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五裏”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切地叫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過去很遠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這兩則流傳很廣的故事,通俗而明白地告訴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尊者說話時客氣的重要性。“人而無禮,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與得體的禮貌將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在尊者麵前說話,尊重與不尊重,結果的對比是十分鮮明的。請看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批應屆畢業生22個人,實習時被導師帶到國家某部委實驗室裏參觀。這些學生坐在會議室等待部長的到來時,有個女秘書過來給他們倒水。這些學生表情木然地看著她忙活,其中一個學生還問了句:“有綠茶嗎?”女秘書回答說:“抱歉,剛剛用完了。”這時有一個名叫李悅的學生看著有點兒別扭,就說道:“人家給你倒水還挑三揀四的。”當那個女秘書給他倒好水後,他輕聲說:“謝謝,大熱天的,辛苦了。”女秘書抬頭看了他一眼,雖然這是很普通的客氣話,卻是她今天聽到的唯一一句。

門開了,部長走進來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麽回事,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回應。李悅左右看了看,就帶頭鼓了幾下掌,同學們這才稀稀落落地跟著拍手。部長揮了揮手:“歡迎同學們到這裏來參觀,平時這些事一般都是由辦公室負責接待,因為我和你們的導師是老同學,非常要好,所以這次我親自來給大家講一些有關情況。我看同學們好像都沒有帶筆記本,這樣吧,杜秘書,你去拿一些我們部裏印的紀念手冊,送給同學們作紀念。”接下來,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大家都坐在那裏,很隨意地用一隻手接過部長雙手遞過來的手冊。部長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走到李悅麵前時,已經快要沒有耐心了。

客客氣氣地與尊者說話,不僅能體現你的良好修養,更是“實現利益”的必備條件。因為長輩、老人、老師、領導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喜愛,他們就會傳授給你很多珍貴的人生經驗,讓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就在這時,李悅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接住手冊恭敬地說了一聲:“謝謝您!”部長聞聽此言,不覺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李悅的肩膀:“你叫什麽名字?”李悅從容作答,部長微笑點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兩個月後,畢業分配表上,李悅的去向欄裏赫然寫著該部委實驗室。有幾位頗感不滿的同學找到導師:“李悅的學習成績最多算是中等,憑什麽選他而沒選我們?”導師看了看這幾張尚屬稚嫩的臉,笑道:“是人家點名來要的,其實你們的機會是完全一樣的,你們的成績甚至比李悅還要好,但是除學習之外,你們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修養是第一課,言行上一定要學會尊重,在長輩、領導麵前要客客氣氣的……”

禮儀點睛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調子非常高,顯得自己很有能耐,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會的樣子,這樣的人很難得到大家的好感。如果在說話的時候有這樣的毛病,必須要改正,不然永遠會處在交際圈的邊緣。)第六節開玩笑要有分寸

不難發現,生活中那些會開玩笑的人特別受歡迎。他們憑借一個得體的玩笑,不僅給他人帶來了歡樂,而且能迅速獲得別人的好感。但是,開玩笑也要有分寸,並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開玩笑,並不是所有的話題都可以用來開玩笑。如果把握不好開玩笑的“度”,不僅會得罪人,甚至還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後果。

莉莉是一家公司的外勤人員,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她腦子快,還有豐富的幽默細胞,無論到哪兒都是顆“開心果”。但如此可愛的莉莉小姐,卻得不到老板的青睞。原來,她不僅跟同事開玩笑,還會和平易近人的老板開玩笑,卻不注意開玩笑的分寸。

一次,莉莉帶著剛剛談好的客戶和協議來找老板簽字。看到老板龍飛鳳舞的簽名,客戶連連誇獎說:“您的簽名可真氣派。”莉莉聽了卻調皮地說:“能不氣派嗎?我們老板可暗地裏練了三個月了,況且這是他寫得最多的字。”此言一出,老板和客戶都陷入尷尬。

開玩笑也是要分對象的,如果雙方都是同事,莉莉的話也許並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但是在客戶麵前開老板的玩笑卻是大忌,這會讓老板覺得很沒麵子,客戶也不知道該怎樣繼續下去,這就是莉莉為什麽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有一家報紙上還刊載過這樣一件事:

隻因一句玩笑話,頃刻間,好端端的三口之家毀於一旦。所以,開玩笑時,務必要考慮這個玩笑帶來的後果,絕不要隨意開玩笑。

李某和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幾杯酒下肚後,朋友和李某開起了玩笑:“瞧你這醜樣,你那兒子倒很漂亮,莫不是你媳婦跟別人生的?”這本來是句玩笑話,李某卻偏偏是個小心眼的人。

回家後,李某就醉醺醺地向妻子找碴兒:“你說,我長的是啥樣,為什麽這孩子不像我?到底是不是和我生的?”他邊說邊逼近妻子,冷不丁地從妻子懷裏抓過孩子,把孩子扔到炕上,又順手抓起枕頭壓在了哭叫不已的孩子的臉上,可憐的孩子頓時沒有了哭聲。見此情景,妻子極力想救孩子,卻被丈夫打倒在爐灶前。急恨交加中的妻子順手抓起爐灶旁的爐鉤甩向李某。隻聽“哎呀”一聲,李某鬆開了枕頭,慢慢地癱倒在地上。

妻子從地上爬起來,不顧一切地向兒子撲了過去,急忙掀去枕頭,看到兒子的小臉兒憋得青紫,已經奄奄一息了。再看丈夫,他倒伏在地上,一動不動,一股青紫色的**順著他的右腮淌下。原來她甩過去的爐鉤的尖端,剛好嵌進李某一側的太陽穴,她見狀嚇得昏了過去。

禮儀點睛

朋友、熟人之間適當開開玩笑,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增進友誼。但開玩笑一定要適度,要因人、因時、因環境、因內容而定。

1.開玩笑要看對象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和寬容大度的人開點兒玩笑,或許可調節氣氛,和女同學、女同事開玩笑,則要適可而止,這並不是說女性就心胸狹隘,而是說不定你哪句玩笑就觸動了別人內心比較隱蔽的事情,所以這種玩笑還是少開。

2.開玩笑要看時間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開玩笑,最好選擇在對方心情舒暢時,或者當對方因小事生氣時,通過開玩笑把對方的情緒扭轉過來。

3.開玩笑要看場合、環境

在醫院、教堂等要求保持肅靜的場合,不要開玩笑;在悲哀的氣氛中,不宜開玩笑。

4.開玩笑要注意內容

開玩笑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在社交活動中,忌開庸俗的玩笑。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更不要挖出別人的當玩笑的話題,這會讓人很下不來台。)第七節客氣的話要適可而止

假如你到一個朋友家去,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隻是“唯唯”而答,和你說話時他總是滿口客套,唯恐你不歡,唯恐得罪了你。在這種情況下,你一定會覺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直到離開他家,才覺得如釋重負。

這種情形你大概遇見過不少,但是你必須想一想,你是否也如此對待過來客呢?

雖然是客氣,但這種客氣顯然讓人受不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記住這句名言。

剛開始會客時說幾句客氣話倒沒什麽,若一直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談話的目的在於溝通雙方的感情,加深雙方的了解,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阻在雙方中間的牆,如果不把這堵牆拆掉,人們隻能隔著牆做一些簡單的敷衍應酬而已,很難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的,不是用來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多用就會顯得虛偽。如果有人替你做了一點兒小小的事情,比如說倒了一杯茶,你說聲“謝謝”就足夠了。

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像背熟了一般瀉出來的客氣話最易使人討厭。說話時態度更要溫和,不可顯出急忙緊張的樣子。此外,說客氣話時要保持身體的平衡,過度的打躬作揖、搖頭彎身並不是一種雅觀的動作。

把平時對朋友太客氣的語言改成坦率的詞語,你一定能獲得更多的友誼;對平時你從來未表示過客氣的人們稍說一些客氣話,如家中的傭人、你的孩子、商店的夥計、出租車司機等等,你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要避免過分客氣。在一個朋友家中,如果你顯得隨便自然一些,主人也就不會過分客氣了。反過來,當你是主人的時候,你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說話要實在,而不要虛假,這是說話要具備的條件之一。與其空泛地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毋寧說“你的小說真是文筆流暢,情節動人,讓人愛不釋手”等話。恰如其分的讚美不僅不會讓他感覺你這是客氣話,反而覺得你是個熱情知心的人。

禮儀點睛

說話辦事要客氣,這是我們常聽到的勸解。話不錯,但客氣也要有度,也要講究藝術。否則,別人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假,從而對你避而遠之。)第八節不要隨便與人爭辯

在社交場合,無論你自己的知識多麽豐富,也不要借此來“壓倒”別人,使人難堪。在別人願意聽你的意見的時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講出來,給別人作參考。同時,還要聲明你所知道的是極有限的,如果有錯誤,希望大家不客氣地加以指正。

在聽到自己不以為然的意見的時候,應不應該反駁呢?這要分幾種情形來決定:

1.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經常喜歡在一起討論問題,那麽,就應該根據自己所知,講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否則就會失掉互相討論的意義,而且也就犯了對朋友不忠實的毛病,會被人家稱作“滑頭”。不過在態度上應該謙虛,不要因為自己知識豐富,就顯示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氣來。

2.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是初識,你對他們的脾氣、身世、人格、作風都不大清楚的時候,那麽對於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見就最好不要反駁,起碼不要當場反駁,當然也不必隨聲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別人問到你時,你可以推說:“這幾點,我還沒有好好想過。”或者說:“某人的話,也有他的道理,不過,各人看法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一概而論。”在比較陌生的場合,這不能夠稱作“滑頭”,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也大點其頭,大加讚許,那才是真的“滑頭”,雖然能夠騙得那個發表意見之人一時的高興,但卻被那些冷眼旁觀的人所不齒,失去更多人對你的信任。

3.如果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荒謬至極的言論,或散布對大家有害的謠言,那麽就應該提出反駁。但是,在這種場合,就多少需要一點兒說話的技巧,一方麵一針見血地揭露出對方的錯誤,一方麵又能夠輕鬆幽默地爭取大家的認同。切忌感情用事,這樣不但會把氣氛弄得太過於緊張,而且也不易讓人明白你的看法。在這種時候,就需要考慮得十分周到。

4.倘若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場合說了一些不得體的話,或是發表了一些不恰當的意見,那麽,你就要設法替他“解圍”了。這時就要想出一些表麵上和他不衝突的話,實際上是替他補充,使別人覺得他的意見並非完全錯誤,隻是有點兒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隻是措辭上有一點兒不妥而已。但事後,卻應當單獨地向他解釋,指出他的錯誤。

總之,大家見了麵,總不免要說話,也就難免會聽到自己不同意、不滿意的話。對這些話,要采取什麽態度,應該根據當時當地情形來作決定。

禮儀點睛

“事情有緩急,說話有輕重”,有些人在日常交際中,對問題缺乏理智思考,容易反駁別人,說話沒輕沒重,以致說了一些既傷害他人、也不利自己的話。其實,把話說得有輕有重,有理有據,並非人們想象中那麽難。隻要將心比心,把自己對別人說的話放在對自己說的位置上想一想,就知道我們所說的話有多少分量了。)第九節拒絕他人別太生硬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麵對他人的請求,比如借錢、幫忙做某事等。如果我們對這些請求並不願意接受,卻又不好意思說“不”,我們就會使自己陷入十分為難的境地。或者違心地答應下來,心裏卻別別扭扭;或者假裝答應卻不做,結果失信於人。

一般來說,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幫助他人,因為樂於助人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但幫助別人不能沒有原則,無條件接受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例如,你在法院工作,你的一個朋友的親戚做了違法的事,正好由你審理,朋友的親戚托他給你送來一些錢,求你網開一麵。如果你收了錢,那麽你就是知法犯法,弄不好會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現實生活中,雖然不會有很多人請你做違法的事情,但有的時候,他們的要求過分而不合理,或者打亂了你的生活計劃,或者無端將分內之事推卸給你,這些情況並不少見,可見,“拒絕”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不能毫無原則地接受別人的請求,麵對那些有違原則的事情時,巧妙地說“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應對方式。

記住,所有人的觀念都是不相同的,無論你怎麽努力,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你必須學會恰當地拒絕。

下麵介紹幾種委婉拒絕之道:

1.巧妙轉移法

不好正麵拒絕時,可以采取迂回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也罷,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絕不會答應,而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讚美,然後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而對你產生好感,所以對於你的拒絕也能以“可以諒解”的態度接受。

2.幽默回絕法

幽默拒絕法是希望對方知難而退。正如前文所講的,錢鍾書在拒絕別人時用了一個奇妙的比喻。錢鍾書在電話裏對想拜訪他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用下蛋的母雞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動,而且幽默風趣地拒絕了對方。

3.回避主要問題法

通過回避主要問題,而將話題引向細枝末節,這樣的回絕是很高明的。

“好啊,就這麽辦!”

“咦,你願意?”

乍一聽,似乎覺得老主任是個很大度的人,不計較個人利益。然而老主任馬上找了一個借口“站好最後一班崗”,而部門經理不知道,這正是老主任回絕的理由。

4.敷衍拒絕法

敷衍式的拒絕是最常用的一種拒絕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絕的情況下,含糊回絕請托人。敷衍是一種藝術,運用好了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個子吉姆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他的部門經理拍著他的肩膀說:“吉姆,你看是不是早日把你的職位讓給年輕人呢?”

“是啊,不過俗話說‘鳥去不濁池’,所以我有一個請求,希望能讓我把正在進行的工作徹底完成再走。”

“哦!這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你那個工作預計什麽時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還要10年吧!”

有一次莊子向監河侯借貸,監河侯敷衍他,說道:“好!再過一段時間,等我收租收齊了,就借你三百兩銀子。”監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說不借,也不說馬上借,而是說過一段時間收租後再借。這話有幾層意思:一是我目前沒有,現在不能借給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過一段時間不是確指。

總之,委婉拒絕不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門藝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掌握這一有利於人際交往的語言表達方式。

禮儀點睛

拒絕別人要委婉,遭到別人拒絕也應該不失風度。因為一時的拒絕並不等於永遠拒絕,甚至有可能是對方的一個“小花招”。你如果因此口出惡言,就有可能徹底斷絕了回旋的餘地。)第十節知人莫言盡

在某百貨公司裏,一位顧客正在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經把衣服帶回家並且穿過了,隻是她丈夫不喜歡。她解釋說“絕沒穿過”,並要求退換。

售貨員檢查了外衣,發現明顯有幹洗過的痕跡。但是,直截了當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是絕不會輕易承認的,因為她已經說過“絕沒穿過”,而且精心地偽裝過。而且,雙方可能會發生爭執。於是,機敏的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成員把這件衣服錯送到幹洗店去了。我記得不久前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我把一件剛買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結果我丈夫沒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髒衣服全塞進了洗衣機。我懷疑你是否也遇到這種事情,因為這件衣服的確看得出已經被洗過的痕跡。不信的話,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顧客見被識破了,便無話可說,況且售貨員又為她的錯誤準備好了借口,給了她一個台階下。於是,她也“順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貨員之所以能順利解決這起小事件,避免起紛爭,關鍵就在於她事先替那位顧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餘地。

在我們周圍,總有一些時時處處與他人爭鬥的人,在他們的不斷攻擊下,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爭鬥”的漩渦,並因此焦躁起來:一方麵為了麵子,一方麵為了利益。有時會一得了“理”,便不饒人,非逼對方鳴金收兵或豎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饒人”雖然讓你暫時吹響勝利的號角,但這也很可能是下次“爭鬥”的前奏。對方失去的麵子和利益,很可能會擇機“討”回來。

雖然“得理不饒人”是你的權利,但何妨“得理且饒人”。放對方一條生路,讓對方有個台階下,為對方留點兒麵子和立足之地,有時對自己也有好處。

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無論競爭多麽激烈的對手,競爭過後都有可能聯合。”因此,競爭總是存在,而“見麵”的機會也總是存在。因此,在交際中要做到話莫說盡,事莫做絕。

禮儀點睛

做人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要苛求別人的完美,寬容讓你自己不斷完美起來。在別人的某些缺點比較嚴重時,我們應該以私下談心的方式委婉指出,疾風暴雨不如和風細雨,當場訓斥不如私下平心靜氣。隻有我們擁有了一顆寬容的心,別人才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在我們指出他們缺點的時候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